《醫學原理》~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附方

四物湯,治氣虛頭痛之症。方見血門。

調中益氣湯,內傷門。

八物湯,虛損門。

補中益氣湯,內傷門。

四君子湯,見氣門。

葛根蔥白湯,白虎湯,調胃承氣湯,桂枝湯,小柴胡湯,吳茱萸湯,麻黃湯,以上俱見寒門。

二陳湯,痰門。

白話文:

【附方】

四物湯:用於治療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頭痛症狀。此方在「血門」章節中有詳細說明。

調中益氣湯:適用於內傷導致的身體不適,詳情可參閱「內傷門」。

八物湯:針對體虛耗損的情況,具體內容可在「虛損門」找到。

補中益氣湯:同樣適用於內傷後需滋補的情況,「內傷門」有詳細描述。

四君子湯:對於氣虛有很好的療效,詳細資訊在「氣門」章節中。

葛根蔥白湯白虎湯調胃承氣湯桂枝湯小柴胡湯吳茱萸湯麻黃湯:這些藥方都適用於處理寒症,詳細應用方式可參考「寒門」章節。

二陳湯:專門用於處理痰症,相關細節可在「痰門」找到。

2. 眩暈門

3.

眩暈之症,有因中氣虧敗,運動失常,不能舒布津液,以致凝結成痰,阻塞經隧,致使陽氣不得四布,鬱而成火上炎而作眩者;有因陰血虧敗,陽火無依上炎而作眩者;有因金衰不能制木,風木自盛而作眩者;有氣虛血虛,惟火上炎而作眩者;有歲木太過,風氣流行,感其氣化而作者。因狀多端,法難執一。

是以治療之法,如因中氣不磨,生痰而作眩者,宜參、耆、白朮等補中健脾為本,兼治痰火為標。如若陰血虧敗,陽火無依而作者,宜以當歸、地黃、知母、黃柏等類滋補陰血為本,降理陽火為標。如金衰不能平木而作眩者,法當清金制木。如亡陽者,補氣為主;亡陰者,補血為先。

如氣血俱虛,法當兼補,如八物湯之類。若歲運外攻者,法當伐肝,宜六合湯之類。雖然,種種不同,未有不由體氣虛弱所致,大抵前症皆宜兼以補劑方保全功。再觀病者形之肥瘦、色之黑白施治,若肥白人,多是氣虛挾痰而動,乃丹溪所謂無痰不能作眩是也;黑瘦之人,多是血虛挾火而作。

是以挾痰者,宜二陳湯加南星、竹瀝之類為主;挾火者,宜四物湯加知母、黃柏之類為先,全在圓機,不可執一。

白話文:

關於眩暈這病症,可能的原因有多種。有的是因為中氣不足,導致身體機能異常,無法正常散佈津液,進而凝結成痰,阻塞經絡,使得陽氣無法平均分佈全身,積聚成為火熱上衝造成眩暈;有的則是陰血不足,陽火失去依靠,上昇造成眩暈;有的是肺金衰弱,無法抑制肝木,肝風旺盛引發眩暈;有的則是氣血雙虛,僅有火熱上衝導致眩暈;有的是因為每年春季風氣過盛,感染此氣候變化而產生眩暈。眩暈的成因多種多樣,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

對於治療眩暈的方法,如果是由於中氣不足,生成痰濕引起眩暈,應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等藥物補中健脾為主要,兼以清除痰火為輔助。如果是陰血不足,陽火失去依附而引起的眩暈,應該使用當歸、熟地、知母、黃柏等藥物滋補陰血為主,調節陽火為輔。如果是肺金衰弱,無法平衡肝木導致眩暈,治療原則應當是清肺制肝。如果是失去陽氣,補氣是首要;若是失去陰血,補血是優先。

如果氣血都虛弱,治療上應該同時補充,例如使用八物湯一類的藥方。如果是受到季節影響,治療上應當調整肝臟功能,例如使用六合湯一類的藥方。然而,雖說眩暈的成因各異,但究其根本,大多是由於體質虛弱所導致。基本上,治療眩暈都應當結合補益的藥物才能達到全面療效。

再者,觀察病患的體型胖瘦和膚色黑白來進行治療。如果病人體型肥胖、膚色偏白,多數是氣虛夾雜痰濕所導致眩暈,正如丹溪所言,無痰濕就不會產生眩暈;如果是體型消瘦、膚色偏黑,多數是血虛夾雜火熱所導致眩暈。

因此,對於夾帶痰濕的眩暈,應該以二陳湯加上天南星、竹瀝等藥物為主;對於夾帶火熱的眩暈,應該以四物湯加上知母、黃柏等藥物為先。這一切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不能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