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積聚脈法
《脈經》曰:脈來細而附骨者,積也。在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在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小腸;微入尺,積在氣衝。脈出右,積在右;脈出左,積在左;脈兩出,積在中央。
脈來小沉而實者,腸胃中有積聚,不下食,食即吐。
肝積,脈弦而細;腎積,脈沉而急;肺積,脈沉而毛,按之臂;心積,脈浮而芤,上下無常處。
脈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積。脈左轉而沉重者,氣瘕積在胸中。
脈右轉出不至寸口者,內有肉癥,積在中焦。
白話文:
【積聚脈法】
根據《脈經》所述,如果脈搏細小且貼近骨頭,這顯示有積聚的情況。若這種脈象出現在寸口,則表示積聚在胸腔;若略出於寸口,表示積聚在喉嚨;若在關上,則積聚在肚臍旁邊;若脈象向上至關上,積聚就在心臟下方;若脈象略低於關,積聚在小腸;若脈象略進入尺部,積聚在氣衝位置。若脈象出現在右手,積聚在身體右側;若出現在左手,積聚在身體左側;若兩手都有此脈象,積聚在身體中間部位。
如果脈搏顯得細小、沉而有力,這表示腸胃中有積聚,會有消化不良的症狀,吃東西後可能會馬上嘔吐。
肝臟有積聚,脈象會顯得弦而細;腎臟有積聚,脈象會沉而急促;肺部有積聚,脈象會沉而毛,且在按壓手臂時能感受到;心臟有積聚,脈象會浮而芤,且上下移動沒有固定的位置。
脈象沉重且中間散開,這表示因為寒冷食物導致了積聚。脈象向左轉且沉重,表示胸中有氣瘕積聚。
脈象向右轉且未能達到寸口,表示中焦有肉瘤,積聚在內部。
2. 治積聚大法
積聚之症,古方多以汗、吐、下三者治之。愚意其法須善,但人有勇怯不同,其法施之於壯實者無不獲效,若遇虛怯之人似難例用,莫若攻補兼施,調養正氣為主,但得正氣旺盛,健運不失其常,而積聚自能散矣。
世俗之治積多用辛散之劑,欲其積隨氣散,殊不知氣虛者將何抵受,若中挾熱,豈不助火以傷氣耶?
凡服攻積之藥,但見其積中消,則住攻伐之藥,候其徐徐自然變化。蓋攻伐之劑不無辛熱毒藥,苟若不先止服,直待積盡方止住藥,則遺藥毒於內,反傷正氣,此之故也。
凡痞氣在皮裡膜外,須用補氣之劑,如香附之類以開之,或以二陳湯加補氣藥。且先必須斷其厚味。大法咸以耎之,堅以削之,行氣開痰為主。
白話文:
對於積聚這種病症,古代的治療方法大多使用發汗、催吐、瀉下的方式來處理。我的看法是,這些方法並非不好,只是人體質有勇有怯,差異性大,這些方法對身體強壯的人效果顯著,但如果遇到體質虛弱的人,似乎就不太適用了。最好的做法應該是攻邪與補正同時進行,以調養正氣為主,只要正氣充足,身體機能正常運作,那麼積聚的病狀自然就能消失。
一般來說,人們治療積聚時常用辛辣散寒的藥物,希望藉由藥力使積聚隨著氣散去,然而,他們忽略了氣虛的人體如何承受這樣的藥力,如果體內又有熱氣,這不是等於火上加油,進一步傷害正氣嗎?
服用攻擊積聚的藥物時,一旦發現積聚開始消減,就應停止繼續服用攻擊性的藥物,讓身體自然慢慢恢復。因為這些攻擊性的藥物通常含有辛辣、熱性或有毒的成分,如果不適時停藥,等到積聚完全消失才停藥,那麼藥物的毒性殘留在體內,反而會傷害正氣,這就是其中的原因。
對於那些在皮膚和肌肉之間的痞氣,我們應使用補氣的藥物,例如香附這類的藥材來疏通它,或者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補氣的藥物。在此之前,必須先避免食用重口味的食物。原則上,我們用鹹味的藥物來軟化,用堅固的藥物來削除,主要以行氣和化痰為主。
3. 丹溪治積聚活套
夫氣不能作塊,如成積塊者,乃有形之物也,是乃食積、死血而已矣。故在中屬痰,在右屬食積,在左屬死血。宜用醋煮海石、三稜、莪朮、桃仁、五靈脂、香附等類作丸,石磏、白朮煎湯,吞下。蓋石磏能消痰積,且善洗滌垢膩。瓦壟子能消血塊,亦且善能消痰。
凡治積塊,當降火,消食積。蓋食積即痰飲一治也。
凡攻死血塊,若塊去後須當大補氣血,不然恐其復集。
凡積病不可專用下藥,徒損真氣,病亦不去,當用消導藥,使其被化,則病根自除。
凡婦人有塊者,多是血塊。予嘗醫治如潭浦陳氏,用蜀葵根煎湯,去渣,再加人參、白朮、青皮、陳皮、甘草梢、牛膝煎成膏,入桃仁泥、玄明粉各少許,熱飲之,二服塊下。如病重者,須補,接後再行加減。
白話文:
[丹溪治療積聚的方法]
氣體本身無法形成團塊,當身體內出現實質性的團塊時,那必然是有形的物質所造成的,通常是由食物殘留形成的積聚,或是凝固的血液(死血)所導致。因此,當積聚出現在腹部中央,多半與痰有關;出現在右側,通常是食物積聚;而出現在左側,則可能是死血所致。應使用醋煮海石、三稜、莪朮、桃仁、五靈脂、香附等草藥製成藥丸,並以石硴和白朮煎成湯汁服用。因為石硴可以消除痰積,且擅長清洗污垢。瓦壟子則能消除血塊,同樣也能有效消除痰積。
對於治療積聚或團塊,應該要先降火,並且消除食物殘留。因為食物殘留和痰飲的治療方法是一致的。
在處理凝固的血液(死血)塊時,一旦血塊被清除後,必須大力補充氣血,否則可能會再度形成積聚。
對於積聚病症,不應單純使用瀉下藥物,這樣會無謂地消耗體內的真氣,疾病也不會就此消失。應該使用有助於消化的藥物,使積聚被分解,病根自然就能消除。
對於女性患者而言,積聚大多是由於血液凝結所形成。我曾經治療過像潭浦陳氏這樣的病例,使用蜀葵根煎湯,去渣後加入人參、白朮、青皮、陳皮、甘草梢、牛膝等草藥,再煎成膏狀,加入少量的桃仁泥和玄明粉,趁熱服用,通常兩劑後積聚就會排出。如果病情較嚴重,則需進行補養,後續再視情況調整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