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3)

1. 脈法

見前章。

2. 治驚大法

小兒急慢驚症,錢氏誠是幼科之祖,其立法極妙,學者必須玩其本文大要,慢宜抑肝補脾,用參朮湯送下安神丸;急驚宜清肺降火,用養血藥送下滾痰丸,或抱龍丸之類。

白話文:

對於小兒癲癇症,錢乙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兒科專家,他的治療方法十分巧妙。學者們必須好好理解他的著作精要。

對於慢性癲癇,宜抑肝補脾,可以用參朮湯送服安神丸。

對於急性癲癇,宜清肺降火,可以用養血藥送服滾痰丸或抱龍丸之類的藥物。

3. 丹溪治急驚風活套

小兒急慢驚症,亦有內外二因不同,必須分因而治。如水物驚,宜鎮心,黃連安神丸

白話文:

小孩子的急性和慢性的驚嚇症狀,也有內在和外在的不同原因,必須根據原因來治療。例如,由於接觸水而受到驚嚇的,應該安撫心神,服用黃連安神丸。

如氣動致驚,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風藥,蓋辛多屬熱,風能燥血,是以忌之。

白話文:

如果氣動導致受到驚嚇,應服用寒水石安神丸,切忌服用溫熱的藥物。因為辛辣藥物多屬溫熱,風能燥血,所以忌用。

如因驚而瀉色青者,先硃砂丸之類以鎮肝,先實脾土,後瀉肝木,大忌瀉肺金。蓋肺金乃脾之子,由脾氣已虧,而復瀉其子,則母之氣愈虧。經雲子能令母虛是也。

白話文:

如果是因為受到驚嚇而腹瀉且大便呈青色的,首先使用硃砂丸類藥物來鎮定肝臟,先讓脾胃機能恢復正常,再瀉肝火,最忌諱瀉肺金。因為肺金是脾胃的兒子,如果脾氣已經不足,再瀉它的兒子,那麼脾胃的氣就會更加不足。醫書上說:「兒子會讓母親虛弱。」就是這個道理。

如寒水來乘脾土,其症嘔吐腹痛,瀉利清白,宜益黃散,乃聖藥也。今立一方,名黃耆湯,多有獲效。其理中丸,乃治脾胃寒濕太盛之神藥,臨症宜選用之。

白話文:

當寒氣像水一樣侵襲脾臟時,會出現嘔吐、腹痛和拉肚子(瀉利)的症狀,大便呈清白色。此時應服用益黃散,這是一種良藥。現制定一方,名為黃耆湯,已收到良好的效果。理中丸是治療脾胃寒濕過盛的特效藥,在臨牀上應適時選用。

4. 附搐

凡男搐發,目左視無聲,右視有聲;女發搐,目右視無聲,左視有聲,乃相勝之故。更看時候所發而療。

如早晨發搐,於寅卯時潮熱,目上視,手足動搖,口流熱涎,項強筋急,此乃肝木太旺,法當補腎抑肝,如補腎,地黃丸;抑肝,瀉青丸。如日午發搐,巳午未時發潮熱,心神驚悸,目上視,白睛赤色,牙關急緊,口流涎,手足動搖,此乃心火大旺,法當補肺瀉心。瀉心,導赤散涼驚丸;補肺,地黃丸。

白話文:

早晨發作抽搐

  • 時間:寅時(凌晨3-5點)至卯時(凌晨5-7點)
  • 症狀:
  • 發燒
  • 雙眼向上看
  • 手腳抽動
  • 口流熱口水
  • 脖子僵硬,肌肉緊繃

療法: 滋補腎臟,抑制肝臟。補腎:地黃丸;抑肝:瀉青丸。

中午發作抽搐

  • 時間:巳時( 上午9-11點)至午時(中午11點-1點)至未時(下午1-3點)
  • 症狀:
  • 發燒
  • 心神驚悸
  • 雙眼向上看
  • 眼白發紅
  • 牙齒咬緊
  • 口流口水
  • 手腳抽動

療法: 滋補肺臟,抑制心臟。抑制心臟:導赤散、涼驚丸;滋補肺臟:地黃丸。

如傷風發搐,身體溫,多睡多唾,或吐不欲食,宜先服白餅子,後服安神丸

白話文:

如果是感冒引起抽搐,身體發熱,愛睡覺、多流口水,或是嘔吐、不想吃東西,建議先服用白餅子,之後再服用安神丸。

如日晚時發搐,申酉時潮熱,搐而喘,目微斜視,睡則露睛,手足冷,大便淡薄黃水,此乃脾病。法當補脾抑肝。補脾,益黃散;抑肝,瀉青丸。

白話文:

如果到了下午晚上就開始抽搐,下午四點到六點的時候發熱,抽搐而且喘氣,眼睛稍微斜視,睡覺的時候眼睛會露出,手腳發涼,大便稀薄且呈黃色,這是脾胃虛弱的症狀。治療方法應該是補脾胃,抑制肝氣。補脾胃可以使用益黃散,抑制肝氣可以使用瀉青丸。

如夜間發搐,亥子時潮熱,臥不穩,身體溫,無壯熱,目時斜視,喉中有痰火,大便銀褐色,乳食不消,多睡不省,亦乃脾病。補脾,益黃散;抑心,導赤散、涼驚丸。

白話文:

如果在晚上發作抽搐,亥時到子時發燒,躺著也不安穩,身體微熱,但沒有高燒,眼睛時常斜視,喉嚨有痰火,大便呈銀褐色,乳食無法消化,長時間睡覺但意識不清,這也是脾臟疾病。治療方法有:補脾的益黃散,抑製心火的導赤散和涼驚丸。

如百日內有真假之分,真者不過三四日後必死,假者頻作不為害。真者乃內生驚癇,假者由外感風寒,治宜大青龍發散之劑,或用塗囟法及沐體法,皆可取效。

白話文:

如果症狀在百日內出現,則有真假之分。真驚風一般在三四天內就會致命,假驚風則會反覆發作,但不會危及性命。真驚風是由體內發生的驚嚇抽搐引起,而假驚風是由外來的風寒侵襲所致。治療方法:針對真驚風,服用大青龍發散湯劑;針對假驚風,可用塗囟法或沐體法,都能起到效果。

5. 治急慢驚風方

治濕熱成痰,痰盛生風。法當豁痰以疏風熱。是以用輕粉、黑醜以去痰涎,青黛勝熱,佐天竺黃以祛風癇。

白話文:

治療由濕熱引起的痰多,痰多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方法應該是化痰以疏散風熱。所以使用輕粉、黑醜來祛除痰液,青黛清熱,輔以天竺黃祛風止痙。

輕粉(一錢),黑醜(苦辛寒,九錢),天竺黃(甘寒,二錢),青黛(鹹寒,三錢),煉蜜丸梧子大,每歲一丸,食後薄荷湯下。

白話文:

輕粉(1錢),黑醜(苦、辛、寒,9錢),天竺黃(甘、寒,2錢),青黛(鹹、寒,3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年服用一丸,服用後用薄荷湯送服。

治肝熱急驚搐。法當疏熱瀉肝火。是以用膽草瀉火,梔子去上焦熱,大黃下實熱,防風羌活散風,當歸川芎養血。

白話文:

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驚厥。方法應該是疏通熱氣瀉去肝火。因此使用膽草瀉火,梔子消除上焦的熱氣,大黃瀉去下焦實熱,防風、羌活散風,當歸、川芎養血。

膽草(苦寒),梔子(苦寒),大黃(苦寒),防風(辛溫),川芎(辛溫),當歸(辛甘溫),各等分,蜜丸芡實大,竹葉湯下化一丸。

白話文:

膽草(苦味、寒性)、梔子(苦味、寒性)、大黃(苦味、寒性)、防風(辛味、溫性)、川芎(辛味、溫性)、當歸(辛味、甘味、溫性),各等份。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加蜜製成芡實大小的丸子。用竹葉煎煮的水送服一丸。

治風痰壅盛,潮搐驚風。法當疏風豁痰。是以用雄黃、南星豁風痰,麝香開關竅,天竺黃正驚風,辰砂安心神。

白話文:

治療風痰凝聚過多,導致抽搐驚風。方法應該是疏導風氣,化解痰液。因此使用雄黃、南星來疏風化痰,麝香開通竅穴,天竺黃治療驚風,辰砂安撫心神。

雄黃(苦辛甘寒,三錢),南星(苦辛溫,四兩),麝香(辛溫,五錢),天竺黃(甘寒,一兩),辰砂(甘辛涼,五錢),煎甘草,膏丸如芡實大。未滿一歲者半丸,周歲者一丸,二三歲者二丸,薄荷湯冷調化下。

白話文:

雄黃(苦、辛、甘,寒性,三錢),南星(苦、辛,溫性,四兩),麝香(辛、溫,五錢),天竺黃(甘,寒性,一兩),辰砂(甘、辛,涼性,五錢),煎甘草為黏稠劑,做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

未滿一歲的兒童服用半丸;周歲的兒童服用一丸;二三歲的兒童服用二丸。用薄荷湯冷卻後送服。

治急驚風熱搐搦等症。法當消理痰火為主。故用桔梗、牙硝、茯苓、麝香以散風痰,玄參、青黛清熱散火,人參、甘草補中,金銀箔安鎮心神。

白話文:

針對急性的驚厥性高燒痙攣等症狀,治療方法應以消除和治療痰火為重點。因此,使用桔梗、牙硝、茯苓、麝香來散除風痰,玄參、青黛來清熱散火,人參、甘草來補益中氣,金銀箔來安撫心神。

桔梗(苦辛溫,一兩),牙硝(鹹寒,三兩),茯苓(甘淡平,一兩),麝香(辛溫,五錢),玄參(苦寒,一兩),青黛(鹹寒,一兩),人參(甘溫,三兩),炙草(甘溫,一兩),金箔(辛平寒,二十片),銀箔(辛涼,二十片),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半歲者半丸,一歲者一丸。濃煎,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桔梗(苦、辛、溫,一兩)

牙硝(鹹、寒,三兩) 茯苓(甘、淡、平,一兩) 麝香(辛、溫,五錢) 玄參(苦、寒,一兩) 青黛(鹹、寒,一兩) 人參(甘、溫,三兩) 炙草(甘、溫,一兩) 金箔(辛、平、寒,二十片) 銀箔(辛、涼,二十片)

將這些藥材研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芡實。半歲以下的嬰兒服用半丸,一歲以上的服用一丸。用濃煎的薄荷湯送服。

若瘡疹餘毒上攻口,出涎血臭氣,以生地汁化下一丸,以雞翎刷口內。

黃耆湯

治中氣虧敗慢驚。法當補中益氣為主。經云:熱淫於內,以甘瀉之,以酸收之。是以用人參、黃耆、甘草等補中益氣,白芍酸寒補陰收熱。

白話文:

治療慢性的中氣(脾胃功能)虧虛和心悸症狀。治療方法應以補中益氣為主。醫書上說:體內有熱症,可以用甘味藥物來瀉熱,用酸味藥物來收斂。因此,可以使用人參、黃耆、甘草等藥物來補中益氣,使用白芍的酸寒特性來補陰和收斂熱症。

人參(甘溫,三錢),黃耆(甘溫,錢半),炙草(甘溫,七分),白芍(酸寒,二錢),食遠服。

益黃散

治中氣不足,內虛生熱。法當補中為本。是以用黃耆、人參、陳皮、炙草補中益氣,黃連、白芍、生草等益陰以勝火熱。

白話文:

用於治療中氣不足,內臟虛弱導致的內熱。治療方法以補充中氣為原則。因此,使用黃耆、人參、陳皮、甘草來補充中氣,黃連、白芍、生地黃等滋陰來抑制火熱。

黃耆(甘溫,二錢),人參(甘溫,三錢),陳皮(苦辛溫,一錢),炙草(甘溫,五分),黃連(苦寒,一錢),生草(甘寒,七分),白芍(苦酸寒,八分),水煎,食遠服。

白話文:

  • 黃耆:甘甜溫和,用二錢。
  • 人參:甘甜溫和,用三錢。
  • 陳皮:苦辛溫暖,用一錢。
  • 炙草:甘甜溫和,用五分。
  • 黃連:苦寒,用一錢。
  • 生草:甘寒,用七分。
  • 白芍:苦酸寒,用八分。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趁溫熱時服用。用量僅供參考,請遵照醫師指示。

錢氏安神丸

治熱盛生風,面黃頰赤,壯熱驚啼。此乃火熱乘心所致。法當清心解熱。是以用麥門、山藥、茯苓、硃砂安神解煩,龍腦開關竅散風邪,生甘草瀉火和藥,寒水、牙硝清熱化痰。

白話文:

治療熱盛生風,表現為面黃、兩頰泛紅、發燒、驚嚇哭泣。這是因為火熱侵犯心臟所導致的。治療方法應當清心降熱。因此使用麥門冬、山藥、茯苓、硃砂安神解鬱,龍腦打開竅穴疏散風邪,生甘草瀉火調和藥性,寒水和牙硝清熱化痰。

寒水石(甘寒,二兩),馬牙硝(甘寒,一兩),麥門(甘寒,三兩),山藥(甘涼,一兩),茯苓(甘淡平,一兩),硃砂(辛涼,一錢),龍腦(辛溫,一錢),生草(甘寒,三錢),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大,薄荷湯調化一丸。如兒怯弱,用參朮煎湯化下。

白話文:

寒水石(性味甘寒,2兩)

馬牙硝(性味甘寒,1兩)

麥門(性味甘寒,3兩)

山藥(性味甘涼,1兩)

茯苓(性味甘淡平,1兩)

硃砂(性味辛涼,1錢)

龍腦(性味辛溫,1錢)

生草(性味甘寒,3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芡實般大小的丸劑。用薄荷湯送服一丸。

如果孩童體質虛弱,則以人蔘、白朮煎煮的湯汁送服。

又方

治熱盛生風,痰涎壅盛急驚之症。法當清熱豁痰。是以用青黛、寒水石以去熱,薄荷以散風,豬牙皂角通關竅,南星、白殭蠶、全蠍以豁風痰,硃砂鎮心神以定恍惚驚搐。

白話文:

治療由熱力過盛引起的發風、痰液壅塞導致的急促驚厥症。方法應清熱化痰。因此使用青黛、寒水石來清熱,薄荷來散風,豬牙皁角來疏通竅道,南星、白殭蠶、全蠍來化解風痰,硃砂安神定魂,以鎮定恍惚驚搐。

寒水石(甘寒,一兩),青黛(酸寒,二兩),薄荷(辛涼,一兩),牙皂(辛溫一兩),膽星(苦辛寒,二兩),姜蠶(辛溫,七錢),全蠍(辛甘平,四錢),硃砂(辛涼,五錢),共為末,以燈草湯和乳汁,時時調服之。

白話文:

寒水石(味甘性寒,一兩),青黛(味酸性寒,二兩),薄荷(味辛性涼,一兩),牙皁(味辛性溫一兩),膽星(味苦辛性寒,二兩),姜蠶(味辛性溫,七錢),全蠍(味辛甘性平,四錢),硃砂(味辛性涼,五錢),以上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燈草煎水和乳汁調和,隨時服用。

又方

治中氣虧敗,運動失常,以致津液凝聚成痰而作慢驚。法當補中益氣為本,豁痰定搐為標。是以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補中益氣,細辛、薄荷、天麻全蠍散風熱,半夏豁痰涎。

白話文:

治療中氣虛弱,功能異常,導致津液積聚形成痰液,從而引發慢驚。治療方法應以補益中氣為根本,化痰鎮痙為輔。因此,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來補益中氣,細辛、薄荷、天麻、全蠍散發風熱,半夏化解痰涎。

人參(甘溫,一錢),白朮(苦辛溫,一錢),茯苓(甘淡平,八分),炙草(甘溫,五分),陳皮(苦辛溫,七分),細辛(辛溫,三分),天麻(苦辛平,七分),薄荷(辛涼,六分),全蠍(辛涼,一個),半夏(苦辛涼,六分),姜一片,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溫性,1錢),白朮(溫和,1錢),茯苓(平性,8分),炙甘草(溫熱,5分),陳皮(溫性,7分),細辛(溫性,3分),天麻(平性,7分),薄荷(涼性,6分),全蠍(涼性,1個),半夏(涼性,6分),薑片1片,加水熬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