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二 (7)
卷之十二 (7)
1. 治產後方
丹溪愈風湯
治產後口噤,牙關緊,手足瘛瘲,角弓反張,此乃亡血過多,筋失所養,表虛感寒所致。治以養血散風。故用當歸養血,荊芥通利血脈以驅風。
白話文:
產後出現嘴巴緊閉、牙齒咬緊、手腳僵硬或抽搐、身體弓起像張弓,這是因為產後失血過多,肌肉缺乏營養,以及身體表虛受寒所導致的。治療方法應以補養氣血、疏散風寒為主。因此,方藥的組成包括:當歸補血,荊芥活血通絡、驅風。
當歸(辛甘溫),荊芥穗(苦辛涼,兼止產後血暈,各二兩),為細末,再以大黑豆不拘多少,炒焦,用好酒沃之,去豆用酒調服二五錢,或童便調服亦可。
人參當歸散
白話文:
當歸(辛甘溫):1 兩
荊芥穗(苦辛涼,也能止產後血暈):1 兩
將以上材料磨成細末。
另外取適量的黑豆,炒焦後用好酒澆淋,去除黑豆,只取酒飲用。
每次服用 2.5 錢的藥粉,可以用酒或童便調服。
治產後亡陰過多,心煩發熱,短氣自汗。法當養氣益血而熱自除。故用地黃、白芍、歸身養血,人參益氣,麥門清心解煩熱,肉桂通血脈和榮衛。
白話文:
產婦生產後陰血大量流失,出現心煩發熱、氣促、自汗等症狀。治療原則應當補養氣血,熱邪自然會消除。因此,方中使用地黃、白芍、歸身滋養血氣,人參益氣,麥門冬清心降火,肉桂暢通血脈,調和氣血。
熟地(甘寒,一錢),歸身(苦酸寒,煨,八分),人參(甘溫,三錢),麥門(甘寒,一錢),肉桂(辛甘熱,四分),水盅半,煎八分,溫服。(一本加姜三片,竹葉七個。)
茯苓散
白話文:
熟地黃(1錢,味甘、性寒),當歸身(8分,味苦酸、性寒,須先煨過),人參(3錢,味甘、性溫),麥門冬(1錢,味甘、性寒),肉桂(4分,味辛甘、性熱),加水半盅,熬煮到剩八分,溫熱後服用。(另一種說法是,再加入薑片3片和竹葉7片。)
治產後心神恍惚。此乃亡血過多,心失所養。法當益血養心。故用桂心、遠志、山藥、茯苓補心以定恍惚,麥門清心解煩,當歸調血,人參補氣,甘草緩中和藥。
白話文:
治療產後心神恍惚。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心臟失去滋養。治療方法應該滋養血液和心臟。因此使用桂心、遠志、山藥、茯苓來補心,安定心神,麥門冬清心解煩,當歸調血,人參補氣,甘草緩和中藥藥性。
茯苓,當歸,桂心(辛甘溫,六分),遠志(苦溫,七分),山藥(甘涼,一錢),麥門(苦甘涼,一錢半),人參(甘溫,三錢),甘草(甘溫,五分),水二盅,姜三片,棗二枚,煎一盅。
增損四物湯
白話文:
茯苓、當歸、桂心(辛甘溫,0.6兩)、遠志(苦溫,0.7兩)、山藥(甘涼,1錢)、麥門冬(苦甘涼,1.5錢)、人參(甘溫,3錢)、甘草(甘溫,0.5兩),水兩碗,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燉煮至剩下一碗。
治產後晚間發潮熱,此乃血虛生熱也。法當養血清熱。故用當歸、川芎、生地生陰血,柴胡以清潮熱。
白話文:
治療產後夜間出現潮熱,這是因為氣血虧虛導致的。治療方法應該滋補氣血、清解熱氣。因此使用當歸、川芎、生地來補充氣血,柴胡來清解潮熱。
歸身(辛甘溫,二錢),川芎(辛溫,一錢),生地(甘寒),柴胡(苦寒,八分),水一盅,煎半盅,溫服。
麻仁丸
白話文:
當歸(性味辛甘溫,用量二錢),川芎(性味辛溫,用量一錢),生地(性味甘寒),柴胡(性味苦寒,用量八分),用水一杯煎至半杯,溫熱時服用。
麻仁丸
治產後大便秘結。此乃亡血過多,大腸枯燥,法當養血潤燥。是以用人參、當歸補氣血,大黃、麻仁潤燥結,枳殼疏利大腸結。
白話文:
治療產後便祕。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大腸乾燥,應當滋養氣血,潤澤乾燥。因此使用人參、當歸補氣血,大黃、麻仁潤澤乾燥,枳殼疏通大腸結便。
人參(甘溫,三兩),當歸(辛甘溫,二兩),大黃(苦寒,五錢),麻仁(甘平,一兩),枳殼(苦辛溫,五錢),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蜜湯下五七十丸,便利為度。
八味理中丸
白話文:
將人參(甘甜溫和,三兩)、當歸(辛辣甘甜溫和,二兩)、大黃(苦味寒冷,五錢)、麻仁(甘甜平和,一兩)、枳殼(苦味辛辣溫和,五錢)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蜂蜜水送服 50-70 粒,腹瀉通暢為宜。
治產後飲食不化,不思飲食。此乃中氣虧敗,運動失常所致,法當補中氣消宿食。是以用參、朮、茯苓、甘草等補中益氣,乾薑溫胃,砂仁、神麯、麥芽等消宿食。
白話文:
對於產後飲食不消化、食慾不振的情況。這是中氣虛弱,運化失常所造成的,治療的方法應該是補養中氣,消散停滯的食物。所以使用參、朮、茯苓、甘草等藥物來補中益氣,乾薑溫暖胃部,砂仁、神麯、麥芽等藥物消散停滯的食物。
人參(甘溫,三兩),白朮(苦甘溫,兩半),茯苓(甘淡平,一兩),炙草(甘溫,五錢),乾薑(苦辛溫,五錢),砂仁(辛溫,五錢),神麯(苦辛溫,五錢),麥芽(甘溫,一兩),為細末,神麯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百丸。
旋覆花湯
白話文:
-
人參(甘味溫和,三兩)
-
白朮(苦味甘味溫和,兩半)
-
茯苓(甘味平淡,一兩)
-
炙草(甘味溫和,五錢)
-
乾薑(苦味辛味溫和,五錢)
-
砂仁(辛味溫和,五錢)
-
神麯(苦味辛味溫和,五錢)
-
麥芽(甘味溫和,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神麯糊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薑湯送服 100 顆。
治產後感冒風寒,咳嗽痰喘。此乃氣血產後兩虧,外邪乘襲。法當補氣血為主,驅外邪為標。是以用人參補氣,當歸養血,麻黃、荊芥發表以驅外邪,前胡、旋覆花、半夏以豁痰,五味、杏仁止嗽以止喘,炙草補中和藥。
白話文:
用於治療產後因受風寒而導致感冒,出現咳嗽、喘促、多痰等症狀。這是因為產後氣血兩虛,外邪趁虛而入所致。治療方法應以補氣血為主,驅除外邪為輔。因此,方中使用人參補氣,當歸養血,麻黃、荊芥發散表邪,前胡、旋覆花、半夏化痰,五味子、杏仁止咳平喘,炙甘草調和諸藥。
人參(甘溫,三錢),歸身(辛甘溫,二錢),麻黃(苦甘溫,七分),荊芥(苦辛涼,七分),前胡(苦辛溫,七分),旋覆花(甘鹹溫,八分),半夏(苦辛溫,一錢),五味(甘酸平,一錢),杏仁(苦甘溫,七分),甘草(甘溫五分),水二盅,煎一盅,溫服。(一本無人參、當歸,有赤芍、茯苓。)
當歸黃耆飲
白話文:
將人參、歸身、麻黃、荊芥、前胡、旋覆花、半夏、五味子、杏仁和甘草,按照比例加水煎煮,喝下溫热的藥湯。如果沒有人參和當歸,可以用赤芍和茯苓代替。
治產後陰戶下脫。此乃氣血虧敗,不能攝持之故。宜大補氣血為主。是以用參耆補氣,歸芍養血,升麻提脫。
白話文:
治療產後陰道脫垂。這是因為氣血衰弱,無法收攝所致。應以大力補氣血為主要治療方針。因此使用人參、黃耆補氣,當歸、芍藥養血,升麻提升脫落處。
人參(甘溫,七錢),黃耆(甘溫,五錢),川歸(辛甘溫,五錢),白芍(苦酸寒,二錢),升麻(苦寒,七錢),水二大碗,濃煎一碗,食前空心服。
又方
白話文:
取人參7錢(甘溫)、黃耆5錢(甘溫)、川歸5錢(辛甘溫)、白芍2錢(苦酸寒)、升麻7錢(苦寒),加入2大碗水,熬煮濃縮至1碗,在飯前空腹時服用。
治產後諸症。理宜補養為主。是以用參、朮、茯苓、甘草補中益氣,川芎、歸、芍養血活血,陳皮調導滯氣。
白話文:
治療產後各種症狀,以補養為主要原則。因此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補益中氣,川芎、當歸、芍藥養血活血,陳皮疏導停滯的氣。
人參(甘溫,三錢),白朮(苦甘溫,二錢),茯苓(甘淡平,一錢),川芎(辛溫,八分),甘草(甘溫,五分),陳皮(苦辛溫,七分),水二盅,煎一盅。(有熱加黃苓一錢,姜三片。)
參朮膏
白話文:
人參(甘甜溫和,三錢), 白朮(苦甘溫和,二錢), 茯苓(甘淡平和,一錢), 川芎(辛辣溫和,八分), 甘草(甘甜溫和,五分), 陳皮(苦辛溫和,七分), 水兩碗,煎成一碗。(如有熱症,加入黃苓一錢,薑三片。)
治收生不謹,傷損胞脬。法當調補為主,使氣血旺盛,肌肉自完。是以用參、朮、黃耆、茯苓、甘草等大補中氣,助桃仁生血,陳皮疏滯,豬羊胞為胞家引導。
白話文:
如果治療產後不慎,導致子宮和膀胱受損,應以滋補調理為主,讓氣血充盈,肌肉自然恢復。因此,使用人參、白術、黃耆、茯苓、甘草等大補氣血的藥物,輔以桃仁生血,陳皮理氣,豬羊膀胱做為歸經引導。
人參(甘溫,五錢),黃耆(甘溫,五錢),白朮(苦甘溫,三錢),茯苓(甘淡平,一錢半),炙草(甘溫,七錢),桃仁(苦甘溫,一錢),陳皮(苦辛溫,一錢),先以水四升,煎豬羊胞至二升。去胞,入藥濃煎至一升,空心服下。
清魂散
白話文:
人參(溫和補氣,5錢),黃耆(溫和補氣,5錢),白朮(苦味甘溫,補脾止瀉,3錢),茯苓(甘淡不溫不寒,利水消腫,1錢半),甘草(甘溫,補氣,7錢),桃仁(苦味甘溫,活血化瘀,1錢),陳皮(苦辛溫,理氣健脾,1錢)。
先用4碗水,熬煮豬或羊的膀胱,至剩2碗。將膀胱取出,放入中藥繼續熬煮至只剩1碗,空腹時服用。
治產後血迷血暈,此乃氣血虧敗所致。法當補氣益血,清利頭目。是以用人參補氣,川芎、澤蘭葉調血,助荊芥清利頭目,甘草補中和藥。
白話文:
治療產後血迷血暈,這是由於氣血虛弱導致的。治療方法應該是補氣益血,清醒頭腦。因此使用人參來補氣,川芎、澤蘭葉來調和氣血,並輔以荊芥來清理頭目,甘草來補中和藥性。
人參(甘溫,五錢),澤蘭(苦甘辛溫,兼消瘀血,通九竅,二錢五分),荊芥(苦辛涼,一兩),川芎(辛溫,五錢),甘草(甘溫,三錢),為細末,每以溫酒調二三錢服。
白話文:
人參(甘溫性質,用五錢),澤蘭(苦甘辛溫性質,兼具消散瘀血、暢通九竅的作用,用二錢五分),荊芥(苦辛涼性質,用一兩),川芎(辛溫性質,用五錢),甘草(甘溫性質,用三錢),研磨成細末。每次用溫酒調和二三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