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2)

1. 治月經方

經水過期不行,乃血虛氣滯之故。法當補血行氣。是以用歸、川芎熟地白芍以補血,桃仁紅花行宿血生新血,莪朮攻積血,香附肉桂導滯氣和榮衛通血脈,加木通利竅以通經水,甘草以補中和藥。

白話文:

如果經期延後不來,通常是因為血虛氣滯所致。治療方法應當補血行氣。因此使用歸尾、川芎、熟地黃、白芍藥補血,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生新血,莪朮攻破瘀血,香附、肉桂導引氣血運行,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再加木通利尿通暢水道,有利經血排出,甘草補益全身,調和藥性。

川芎(辛甘溫,八分),熟地(甘溫,一錢),白芍(苦酸寒,一錢),當歸(辛溫,一錢),紅花(辛酸寒,七分),莪朮(苦甘溫,五分),香附(苦辛溫,七分),桃仁(甘溫,七分),木通(苦淡平,五分),甘草(甘溫,四分),肉桂(辛甘溫,三分),水二盅,煎一盅服。

白話文:

川芎(辛辣甘甜溫和,八分)

熟地(甘甜溫和,一錢)

白芍(苦澀酸冷,一錢)

當歸(辛辣溫和,一錢)

紅花(辛辣酸冷,七分)

莪朮(苦澀甘甜溫和,五分)

香附(苦澀辛辣溫和,七分)

桃仁(甘甜溫和,七分)

木通(苦澀平淡,五分)

甘草(甘甜溫和,四分)

肉桂(辛辣甘甜溫和,三分)

水兩碗,煎成一碗服用。

治經水先期而來,乃血熱之故。法當清熱涼血為本,是以用生地涼血,芩、連清熱,知母黃柏滋陰降火,歸、芎、白芍養血,阿膠艾葉止崩漏,香附理血中之氣,甘草和藥。

白話文:

治療月經提前來潮,是因血熱所致。治療方法應以清熱涼血為原則,因此使用生地來涼血,芩、連來清熱,知母、黃柏來滋陰降火,歸、芎、白芍來養血,阿膠、艾葉來止崩漏,香附來調理血中之氣,甘草來調和藥性。

生地(甘寒,二錢),條芩(苦寒),黃連(苦寒,各八分),黃柏(苦辛寒),知母(苦辛寒,各一錢),川歸(辛甘溫,二錢),川芎(辛溫,八分),炙草(甘溫,七分),阿膠(甘寒溫,炒,八分),艾葉(苦辛溫),香附(苦辛溫,各七錢),白芍(酸寒,二錢),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溫服。

白話文:

生地(甘寒,兩錢),條芩(苦寒),黃連(苦寒,各八分),黃柏(苦辛寒),知母(苦辛寒,各一錢),川歸(辛甘溫,兩錢),川芎(辛溫,八分),炙甘草(甘溫,七分),阿膠(甘寒溫,炒,八分),艾葉(苦辛溫),香附(苦辛溫,各七錢),白芍(酸寒,兩錢),水兩碗,煎剩一碗,飯前溫服。

治經水過多不止,乃陰虛夾熱所致。法當補陰清熱。是以用黃柏、龜板補陰,助黃芩清熱,白芍緩中兼生新血,樗根皮固澀滑漏,香附以理血中之氣。

白話文:

治療月經量過多且持續不止,是由於陰虛加上熱氣所導致的。治療方法應當補陰清熱。因此使用黃柏和龜板來補陰,幫助黃芩清熱;白芍緩解疼痛並同時生成新血;樗根皮固澀滑漏;香附調理血中的氣血運行。

黃柏(苦辛寒,二兩),龜板(甘寒平,炙,四兩),黃芩(苦寒,二兩),白芍(苦酸寒,三兩),樗根皮(辛酸溫,一兩),香附(苦辛溫,一兩),為細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以空心白湯下五七十丸。

白話文:

使用黃柏(兩錢,味苦辛性寒)、龜板(四錢,炙過,味甘性寒)、黃芩(兩錢,味苦性寒)、白芍(三錢,味苦酸性寒)、樗根皮(一錢,味辛酸性溫)、香附(一錢,味苦辛性溫)。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用酒糊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在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五七十丸。

治經水暴崩不止,胃脘痛,鼻竅不利而喘。此因氣血虧敗,外邪乘之。法當補調氣血為本,驅散寒邪為標。是以用人參、黃耆以補氣,歸身、生地以理血,神麯、豆蔻消宿食以止胃脘之痛,麻黃桂枝發表驅散外邪,通利肺竅,杏仁定喘,橘紅理氣,黃連勝熱,升麻柴胡提氣以止下崩。

白話文:

治療月經崩漏不止、胃痛、鼻塞和呼吸困難。這是由於氣血虧虛,外邪侵入所致。治療方法應以補益氣血為根本,祛除寒邪為輔。因此,使用人參、黃耆來補氣,當歸、生地來理血,神曲、豆蔻消化宿食以止胃痛,麻黃、桂枝發汗驅邪,疏通肺部,杏仁止喘,橘紅理氣,黃連清熱,升麻、柴胡升提氣機以止崩漏。

人參(甘溫,三錢),黃耆(甘溫,二錢),川芎(辛甘溫,二錢),生地(甘寒,二錢),神麯(苦甘辛溫,一錢),草豆蔻(苦甘辛溫,一錢),杏仁(苦甘溫,八分),桂枝(辛甘熱,八分),橘紅(苦辛溫,八分),黃連(苦寒,八分),柴胡(苦寒,八分),升麻(苦寒,八分),麻黃(苦甘辛熱,八分),水二盅,煎一盅。先煮麻黃一二沸,去渣,再入余藥。

白話文:

人參(三錢,甘味,溫和)

黃耆(二錢,甘味,溫和)

川芎(二錢,辛味、甘味,溫和)

生地(二錢,甘味,寒性)

神麯(一錢,苦味、甘味、辛味,溫和)

草豆蔻(一錢,苦味、甘味、辛味,溫和)

杏仁(八分,苦味、甘味,溫和)

桂枝(八分,辛味、甘味,熱性)

橘紅(八分,苦味、辛味,溫和)

黃連(八分,苦味,寒性)

柴胡(八分,苦味,寒性)

升麻(八分,苦味,寒性)

麻黃(八分,苦味、甘味、辛味,熱性)

水兩碗,煎成一碗

先煮麻黃一兩分鐘,去除渣滓,再加入其他藥材

東垣立效散

治婦人、室女經血過多不止。法當補血止崩漏。是以用當歸、紅花養血,蓮蕊、茆花止血崩。

川歸頭(辛甘溫,一兩),紅花(苦酸寒,五錢),蓮蕊(苦甘澀,一兩),茅花(二錢),俱銼過,用紙包裹,泥固火煅存性,為末,每以溫酒調五錢,內加血蠍末三分服。

白話文:

川芎頭(味道辛、甘,溫和,一兩)

紅花(味道苦、酸,寒涼,五錢)

蓮芯(味道苦、甘,澀,一兩)

茅花(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後,用紙包起來,用泥土固定後用火煅燒,保留其藥性,研磨成粉。

每次用溫酒將五錢的藥粉調和,再加入三分的血蠍粉服用。

治婦人、室女經水不通,結成血瘕,蓋由寒氣泣血所致,理宜辛熱散寒行血為主。是以用川椒、莪朮、川烏、乾薑乾漆等散寒通經。以削堅積,歸梢、桃仁行血,桂心通血脈,青皮疏鬱積之氣。

白話文:

治療婦女和未婚女性經血不通,導致血塊積聚,這主要是由於寒氣導致血液凝結所致。治療原則應該是溫散寒氣,活血化瘀為主。因此,使用川椒、莪朮、川烏、乾薑、乾漆等藥物來溫散寒氣,疏通經絡。以歸尾、桃仁等藥物來化解硬塊,活血化瘀;用桂心來疏通血脈;用青皮來疏散積鬱之氣。

川椒(辛熱,溫中散寒,一兩),莪朮(苦辛溫,破瘕通經,一兩),乾漆(辛鹹溫,削堅積,破瘀,炒煙盡,三兩),川烏(辛熱,攻積散寒),乾薑(辛熱,散寒引血入經,一兩),歸梢(甘溫,二兩),桃仁(苦甘溫,二兩),青皮(苦辛寒熱,削堅積),大黃(苦寒,一兩),桂心(辛熱,一兩),共為細末,醋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醋湯下三五十丸。如畏漆者,入雞卵清和藥。

白話文:

川椒(辛熱,溫暖身體化解寒氣,一兩)

莪朮(苦辛溫熱,消除腫塊疏通經絡,一兩)

乾漆(辛鹹溫熱,消散堅硬的腫塊,破血瘀,炒到冒煙停止,三兩)

川烏(辛熱,驅散腫塊化解寒氣)

乾薑(辛熱,化解寒氣引血入經絡,一兩)

歸梢(甘溫,二兩)

桃仁(苦甘溫,二兩)

青皮(苦辛寒熱,消散堅硬的腫塊)

大黃(苦寒,一兩)

桂心(辛熱,一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糊製成梧桐籽般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時用醋湯送服三十到五十丸。怕漆的人,可以加入雞蛋清與藥材混合。

治血氣不充,以致月經不調,臍腹脹滿,痰嗽潮熱。法當補氣養血為主。是以用人參、白朮補氣,川歸、白芍養血,茯苓散痰結,柴胡解潮熱。

白話文:

對於氣血不足導致的月經不調、臍腹脹滿、痰嗽潮熱,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補氣養血。因此,使用人參、白朮來補氣,川歸、白芍來養血,茯苓來散解痰結,柴胡來消除潮熱。

人參(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一錢),當歸(辛甘溫,二錢),白芍(苦酸寒,一錢),茯苓(甘淡平,一錢),柴胡(苦寒,七分),水二盅,煎八分,溫服。

白話文:

人參(甘、溫,兩錢),白朮(苦、甘、溫,一錢),當歸(辛、甘、溫,兩錢),白芍(苦、酸、寒,一錢),茯苓(甘、淡、平,一錢),柴胡(苦、寒,七分),水兩碗,煎至八分,趁溫熱服用。

良方溫經湯

治血氣虧敗,以致經水蓄積不通。法當調補為主,攻積通經為標。是以用人參、甘草補氣,歸、芎、白芍、牡丹皮補血,桂心、牛膝、莪朮攻積行血通經。

白話文:

用於治療因氣血虧損導致經血不通的疾病。治療原則應以調補身體氣血為主,疏通經脈為輔。因此,方劑中加入了人參和甘草來補益氣血,當歸、川芎、白芍和牡丹皮來養血,桂枝、牛膝和莪朮則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以達到通經活血的效果。

人參(甘溫,三錢),炙草(甘溫,五分),川歸(辛溫,一錢半),川芎(辛溫,七分),白芍(苦酸寒,一錢),牡丹皮(苦酸寒,一錢),桂心(辛甘熱,七分),莪朮(苦辛溫,七分),牛膝(苦甘酸,八分),水盅半,煎八分,溫服。

白話文:

人參(三錢,味甘、性溫)、炙甘草(五分,味甘、性溫)、川芎歸(一錢半,味辛、性溫)、川芎(七分,味辛、性溫)、白芍(一錢,味苦、性酸、寒)、牡丹皮(一錢,味苦、性酸、寒)、桂心(七分,味辛、性甘、熱)、莪術(七分,味苦、性辛、溫)、牛膝(八分,味苦、甘、性酸),加入半碗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溫熱服用。

又方

治經水過期不至,此乃氣滯血凝之故。法當行氣導血。經云:辛以散之。是以用香附、枳殼疏滯氣,玄胡、牛膝行滯血。

白話文:

治療月經延遲不來,這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治療方法應當以疏通氣血為主。醫書上說:辛味可以疏通。因此,使用香附和枳殼來消除氣滯,使用玄胡和牛膝來促進血行。

玄胡(辛甘溫),牛膝(苦酸甘平,另搗汁,盅半),香附(苦辛溫),枳殼(苦辛溫),共四味,除牛膝一味另搗汁外,餘三味共為末,空心牛膝汁調,溫服。

白話文:

  • 玄胡草:辛味甘甜,溫熱。
  • 牛膝:苦味酸味甘味平性。另將牛膝搗成汁,取半碗的分量。
  • 香附:苦味辛味,溫熱。
  • 枳殼:苦味辛味,溫熱。

總共四味藥材,除了牛膝另搗成汁外,其餘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空腹時用牛膝汁沖服,溫熱服用。

治經水不調,氣痞血塊,肚臍疼痛,此乃氣血虧敗凝聚所致。法當補血為本,疏導為標。是以用人參、歸、芎、地、芍等補氣血,生薑木香、香附疏導滯氣,玄胡、沒藥行逐積血。

白話文:

治療經期不調、氣悶血塊、肚臍疼痛,是氣血不足凝聚造成的。治療方法應以補血為主,疏導氣血為輔。因此使用人參、當歸、川芎、生地、芍藥等藥材補氣血,用生薑、木香、香附疏導滯氣,用玄胡、沒藥排出積血。

人參(甘溫,二兩),川歸(苦甘溫,二兩),川芎(辛溫,一兩),生地(甘寒,一兩半),白芍(苦酸寒,一兩),老生薑(辛熱,八錢),術香(苦辛溫,五錢),香附(辛溫,一兩),玄胡(苦辛溫,一兩),沒藥(苦辛溫,一兩),桃仁(辛甘溫,去皮尖,一兩),共十一味,內除生薑、地黃二味,各先搗汁,拌生薑渣。以生薑汁浸地黃渣,各以汁盡為度。

白話文:

人參(甘溫,二兩)、川歸(苦甘溫,二兩)、川芎(辛溫,一兩)、生地黃(甘寒,一兩半)、白芍藥(苦酸寒,一兩)、老生薑(辛熱,八錢)、術香(苦辛溫,五錢)、香附(辛溫,一兩)、玄胡(苦辛溫,一兩)、沒藥(苦辛溫,一兩)、桃仁(辛甘溫,去皮尖,一兩),共計十一味藥材。

其中,去除生薑和生地黃這兩味藥材。

將生薑搗成汁,拌入生薑渣。

再用生薑汁浸泡生地黃渣,直到生薑汁完全浸透生地黃渣為止。

曬乾,同上九味為末,醋糊丸梧子大,空心米湯下五十七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