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一 (5)
卷之十一 (5)
1. 丹溪治斑疹活套
凡斑疹皆是熱毒,惡血蓄於命門,為邪所激而作。如值寒月,宜升麻葛根湯,辛溫之劑以解之;如值暑月,宜通聖散,辛涼之劑以散之。其症皆自內達外,但中有陰陽之分。
白話文:
所有斑疹都是由熱毒引起的,它們是惡血積存在生命之門(腎),受到邪氣激發而形成。如果是在寒冷月份,應該使用升麻葛根湯,用辛溫的藥劑來驅散熱毒;如果是在炎熱月份,應該使用通聖散,用辛涼的藥劑來散熱。這些斑疹都是從體內向體外發生的,但其中有陰陽之分。
如陽症發斑,其狀如錦紋,或見於面部,或見於胸背,或發於四肢。紅赤色者,乃胃爛也,宜以玄參、升麻等涼藥之類。
白話文:
如果出現陽證(熱證)時,皮膚上出現斑點,形狀像錦緞上的條紋。這些斑點可能出現在臉上、胸部、背部或四肢上。如果這些斑點是紅色的,表示胃部有熱,可以用玄參、升麻等清熱涼性的藥物來治療。
如陰症發斑,雖亦出於胸背手足,但終稀少微紅,渾如蚊蚋所齧之狀而無錦紋,此乃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上焦,熏於肺,出於皮膚,治宜調中理胃,加以茴香、芍藥,如大建中湯之類。如內蘊實熱而作斑者,宜以白虎泄心湯,及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陰虛證出現斑點,雖然也會發在胸背手足,但總是稀疏而淡紅,就像蚊蟲叮咬的樣子,沒有錦紋。這是因為身上沒有根本的陽氣,胸中的上焦失守,陽火內灼肺部,導致皮膚發斑。治療應調和中焦,理順胃氣,再加入茴香、芍藥等藥材,類似於大建中湯。
如果內部有實熱導致斑點,可以使用白虎湯洩心熱,以及調胃承氣湯。
如乳核因胎毒,兩腋生瘡癤,後腹脹滿,發赤疹如霞片者,取剪刀草搗汁,調晚蠶砂敷之,立愈。
白話文:
如果乳房腫塊是由懷孕時感染毒素引起的,腋下長出膿瘡,腹部後方脹滿,身上出現紅色疹子像霞光布一樣,可以用剪刀草搗成汁液,混入晚蠶砂敷在患處,會立即痊癒。
如冷丹,屬血風血熱,宜通聖散。
如有痰血相搏,用蟬退、殭蠶、荊芥、南星之類敷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冷丹,這是屬於血風血熱的情況,應該使用通聖散治療。
如果痰和血交結在一起,可以用蟬蛻、僵蠶、荊芥、天南星這一類的藥材來敷治。
2. 治斑疹方
元戎葛根橘皮湯
白話文:
使用葛根和橘皮熬煮的湯藥。
治一切斑症。蓋斑由熱毒達於肌表而致。法當解肌清熱。經云:汗之則斑已。是以用麻黃、葛根以解表,知母、黃芩以清熱毒,生甘草以瀉火,橘紅理氣。一本有杏仁。
白話文:
治療各種斑點。斑點是由熱毒上升到皮膚表面而形成的。方法應該是解肌清熱。經書上說:讓斑點出汗,斑點就會消失。因此,使用麻黃、葛根來解表,知母、黃芩來清熱毒,生甘草來瀉火,橘紅來理氣。另有一種藥方中含有杏仁。
麻黃(苦辛溫,六分),葛根(苦甘涼,一錢),知母(苦辛,七分),黃芩(苦寒,一錢),生草(甘寒,五分),橘紅(苦辛溫,七分),水一盅,煎五分服。
陽毒梔子湯
白話文:
麻黃(味苦、辛,性溫,六分)
葛根(味苦、甘,性涼,一錢)
知母(味苦、辛,七分)
黃芩(味苦,性寒,一錢)
生草(味甘,性寒,五分)
橘紅(味苦、辛,性溫,七分)
加入一盅水,煮沸後煎煮五分鐘,服用。
治胃熱發斑。法當清胃退熱。是以用石膏、升麻清胃,梔子、黃芩、知母、柴胡、芍藥等益陰退熱,杏仁救肺,甘草和藥泄火。
白話文:
治療胃熱引起的斑疹。治療方法應以清胃降熱為主。因此,使用石膏、升麻來清胃,梔子、黃芩、知母、柴胡、芍藥等滋陰降熱,杏仁保護肺部,甘草調和藥性,並瀉火。
升麻(苦寒,一錢),石膏(辛寒,二錢),梔子(苦寒,七分),黃芩(苦寒,一錢),柴胡(苦寒,七分),知母(苦寒,七分),白芍(苦酸寒,七分),甘草(甘寒,五分),杏仁(苦甘溫,解肌,七分),水盅半,煎八分。
犀角解毒飲
白話文:
升麻(苦寒,一錢),石膏(辛寒,二錢),梔子(苦寒,七分),黃芩(苦寒,一錢),柴胡(苦寒,七分),知母(苦寒,七分),白芍(苦酸寒,七分),甘草(甘寒,五分),杏仁(苦甘溫,解肌,七分),水一碗,煎到剩八分滿。
治一切風熱發斑。法當疏風清熱。是以用防風、荊芥散風,牛蒡子、犀角解熱,甘草和藥泄火。
白話文:
用於治療所有由風邪熱邪引起的面部發斑。治療原則是疏散風邪,清化熱邪。因此使用防風、荊芥疏散風邪,牛蒡子、犀角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藥性,瀉火消炎。
防風(辛溫,一錢),荊芥(辛涼,二錢),牛蒡子(辛甘涼,一錢),犀角(酸鹹寒,研極細末,臨熟時,用一錢調服。),生甘草(甘寒,七分),水盅半,煎八分。
加味羌活散
白話文:
防風(辛溫,一錢),荊芥(辛涼,二錢),牛蒡子(辛甘涼,一錢),犀角(酸鹹寒,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在藥湯快要煮好的時候,用一錢調服。),生甘草(甘寒,七分),用半碗水煎煮,煮到剩下八分即可。
治四時感冒不正之氣而發癮疹者。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以用人參、茯苓、甘草等補托中氣,不令邪氣內行。經云:辛以散之。是以用羌活、天麻、川芎、蟬退、薄荷、前胡等以散風熱,桔梗載諸藥於胸肺皮膚之分,不使下沉,枳殼疏利滯氣。
白話文:
治療四季感冒不正之氣而引起的皮疹。古籍中說:「邪氣所入侵的地方,必定是身體虛弱的地方。」因此,使用參、苓、草等藥物來補益中氣,防止邪氣進入體內。古籍中又說:「用辛藥來發散。」因此,使用羌活、天麻、川芎、蟬退、薄荷、前胡等藥物來散發風熱。桔梗將各種藥物載運到胸肺和皮膚之間的分界處,防止它們下沉。枳殼則疏通排解滯氣。
人參(甘溫,二錢),炙草(甘溫,五分),茯苓(甘淡平,一錢),羌活(辛溫,八分),天麻(苦辛平,一錢),川芎(辛溫,七分),蟬退(甘鹹寒,八分),薄荷(辛涼,一錢),前胡(苦辛寒,七分),桔梗(苦辛溫,七分),枳殼(苦辛溫,七分),水二盅,煎一盅服。
通聖散
白話文:
人參(溫熱甘甜,二錢),炙甘草(溫熱甘甜,五分),茯苓(甘甜平淡,一錢),羌活(辛辣溫熱,八分),天麻(苦辛平淡,一錢),川芎(辛辣溫熱,七分),蟬退(甘鹹寒涼,八分),薄荷(辛辣涼爽,一錢),前胡(苦辛寒涼,七分),桔梗(苦辛溫熱,七分),枳殼(苦辛溫熱,七分),水二碗,煎製成一碗湯水服用。
治一切斑疹。益斑疹由熱毒發於外。法當解表散熱。故用麻黃髮表,薄荷、連翹、桔梗、荊芥諸辛涼助黃芩、石膏、梔子、滑石等勝熱。夫毒非血弗載,非氣弗領,故佐白朮、甘草補氣,歸、芎、白芍養血。
白話文:
治療各種出疹。疹子是由體內熱毒發作引起的。因此,治療方法應當解除表症,散發熱邪。故用麻黃發散表層,薄荷、連翹、桔梗、荊芥等辛涼藥輔助黃芩、石膏、梔子、滑石等清熱藥。毒邪必須依附在血液裡,才能運轉,因此佐以白朮、甘草來補益氣血,歸、芎、白芍養血。
麻黃(苦辛溫,錢半),薄荷(辛涼,一錢),石膏(辛寒,一錢),荊芥(辛涼,一錢),桔梗(苦辛,七分),黃芩(苦寒,一錢),連翹(苦寒,一錢),梔子(苦寒,一錢),滑石(甘寒,二錢),白朮(苦甘溫,二錢),炙草(甘溫,五分),川歸(甘溫,二錢),川芎(辛溫,七分),白芍(苦酸寒,八分),水二盅,煎一盅服。
白話文:
將麻黃、薄荷、石膏、荊芥、桔梗、黃芩、連翹、梔子、滑石、白朮、炙草、川歸、川芎、白芍各取適量,用水煎煮,服用一盅。
如身疼,加蒼朮、羌活。痰嗽,加半夏、生薑。
玄參升麻湯
白話文:
如果身體疼痛,可加入蒼朮和羌活。如果有痰咳,可加入半夏和生薑。
治陽症發斑。法當泄火清熱。故用玄參散浮火,升麻清胃熱,甘草泄火和藥。
玄參(苦寒),升麻(苦寒),生草(甘寒),等分,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陽熱證導致發斑,方法是祛火清熱。所以,使用玄參散去虛火,升麻清胃熱,甘草瀉火調和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