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4)

1. 附方

當歸拈痛湯,治一切風熱毒。

防風通聖散,治一切風積熱毒。

白話文:

當歸拈痛湯,治療各種風熱毒素。

防風通聖散,治療各種風積熱毒。

十全大補湯,治一切癰疽潰後,大不收斂。一本加川烏、香附,名加味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各種膿腫潰破後,傷口久不癒合的情況。如有需要,可以在原有藥方中加入川烏和香附,稱為「加味十全大補湯」。

八物湯,治症同十全大補湯。以上俱見虛損門。

白話文:

「八物湯」,治療的病症與「十全大補湯」相同。以上這些方劑都記載於「虛損門」中。

苦參丸,用苦參不拘多少為末,水丸服。

白話文:

苦參丸

取適量苦參磨成粉末,調水製成丸劑服用。

十宣散,人參、黃耆、當歸各三錢,甘草、川芎、桔梗各二錢,白芷二錢,厚朴五分,防風、肉桂各三分,水煎服。

白話文:

十宣散

材料:

  • 人參:3錢
  • 黃耆:3錢
  • 當歸:3錢
  • 甘草:2錢
  • 川芎:2錢
  • 桔梗:2錢
  • 白芷:2錢
  • 厚朴:5分
  • 防風:3分
  • 肉桂:3分

作法:

將材料加水煎煮,服用。

聖愈湯,生熟地俱酒拌,蒸川芎、人參各五錢,當歸、酒洗黃耆,鹽水拌,各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聖愈湯

  • 生生地黃和熟生地黃,先用酒拌過再用。
  • 川芎和人參,各五錢。
  • 當歸和用酒洗過的黃耆,先用鹽水拌過,各一錢。

以上藥材加水煎服。

仙方活命飲,穿山甲用蛤粉炒黃色,甘草節、防風、沒藥、赤芍、白芷、歸尾、乳香各一錢,天花粉、貝母各八分,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炒黃一錢,用酒煎服。

白話文:

仙方活命飲:

  • 穿山甲,用蛤蜊粉炒至金黃色
  • 草節、防風、沒藥、赤芍藥、白芷、歸尾、乳香,各一錢
  • 天花粉、貝母,各八分
  • 金銀花、陳皮,各三錢
  • 皁角刺,炒至金黃色,一錢

將所有材料用酒煎煮後服用。

人參敗毒散,人參、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茯苓、川芎、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

成分:人參、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茯苓、川芎、甘草,各一錢。

使用方法: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白芷升麻湯,白芷錢半,升麻桔梗各一錢,生黃耆三錢,紅花、甘草各五分,酒芩四錢,酒水各半煎服。

白話文:

白芷升麻湯

材料:

  • 白芷 半錢
  • 升麻 一錢
  • 桔梗 一錢
  • 生黃耆 三錢
  • 紅花 五分
  • 甘草 五分
  • 酒芩 四錢

做法:

將上述材料與半酒、半水的混合液一同煎煮,服用湯液。

人參黃耆湯,人參、黃耆、白朮、當歸、麥冬、蒼朮、神麯各一錢,甘草、陳皮、升麻各五分,黃柏酒拌三分,五味子九粒,水二盅,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人參黃耆湯

材料:

  • 人參、黃耆、白朮、當歸、麥冬、蒼朮、神曲 各 1 錢
  • 甘草、陳皮、升麻 各 5 分
  • 黃柏 (用酒拌勻) 3 分
  • 五味子 9 粒
  • 水 2 碗
  • 生薑 3 片
  • 紅棗 1 枚

製作方法:

  1. 將所有材料放入藥壺中。

  2. 加水二碗。

  3. 煮沸後,轉小火熬煮。

  4. 熬煮至藥液剩下一碗左右,即可過濾飲用。

破棺丹,硼砂五錢,烏梅一兩,搗丸如芡實大,噙化嚥下。又方芒硝、甘草各一兩,大黃二兩半,用半生半熟,煉蜜丸彈子大,童便調服。

白話文:

破棺丹:

硼砂五錢,烏梅一兩,搗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含化後吞下。

另一個方子:

芒硝、甘草各一兩,大黃二兩半(其中一半生的,一半熟的),煉製成蜜丸,大小如彈珠。用童便送服。

2.

斑乃紅色成片而無顆粒之分,疹乃紅赤小點而有顆粒可辨,二者皆屬於火。經云:諸痛疹癢,皆屬於火是也。又:少陽所致,為瘍疹是也。但有君相二火之分,是以潔古云:疹發焮腫於外者,屬三焦相火主之,謂之斑;若止小紅點隱見於皮膚之中者,謂之疹。蓋由火熱熏蒸肺金所致。

白話文:

斑點是沒有顆粒的紅色片狀物,疹子是紅色的小點,有顆粒,兩者都屬於火熱。經書上說:各種疼痛、疹子、瘙癢,都屬於火熱。另外:少陽氣分影響,會形成疹瘡。不過,火熱分為君火和相火兩種,所以《潔古》說:如果是發紅腫脹在皮膚表面的,屬於三焦相火為主,稱為斑;如果只是小紅點隱約出現在皮膚裡面,稱為疹子。這是因為火熱向上燻蒸肺金所導致的。

蓋肺主皮毛,故發於皮毛之間,乃有諸中而形諸外也。治宜清涼之藥泄火清肺為主。如通聖散之類可也。但因多端難執一法。是以又有脾胃虛極,無根之火遊行於皮膚之間而作斑疹者,又不可執以辛涼解散之劑,當要補中理胃為主,經云虛火可補是也。而方書謂之陰症發斑。

白話文:

肺部負責管理皮膚,所以皮膚表面出現問題,是因為身體內部的狀況反映到外面。治療時應該以清涼的藥物為主,用於清除肺部的熱氣。就像「通聖散」這類的藥物。

不過,治療方法並不能一概而論。有時患者可能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虛火在皮膚間遊走而產生斑疹。這種情況不能用辛涼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以補中理胃為主。醫書中把這種情況稱為「陰症發斑」。

又有傷寒等病,熱毒內蓄,汗下失宜而致者,又不可執以補劑,當用玄參升麻湯,或用白虎湯之類為主,經云鬱火可發是也。而方書謂之陽毒發斑,外有時氣發斑。雖然種種不同,大法陽症發斑者,宜托裡清熱化斑涼血為主;陰症發斑,宜理中調胃補氣為先,參之以天時運氣加減,不可輕忽誤入。

白話文:

此外,還有傷寒等疾病,由於體內熱毒蓄積,不適當的發汗和瀉下導致,也不能一味使用補藥,應以玄參升麻湯或白虎湯之類的方劑為主。醫經中說:「鬱火可以發泄出來。」而方書中稱之為「陽毒發斑」,也有因時令流行病而發斑的說法。雖然各種情況有所不同,但總的原則是:陽性症狀發斑,宜託裡清熱化斑涼血為主;陰性症狀發斑,宜理中調胃補氣為先,並根據時令運氣加減用藥,切不可輕忽大意,誤入歧途。

3. 斑疹脈法

經曰:上焦有火而陽脈數,下焦實熱而陰脈實大。

《脈經》曰:脈者血之波瀾。其發斑之症,乃血散於肌膚,故脈多伏,或細而散,或絕若無。

白話文:

上焦有火並且陽脈跳動快速,下焦實熱並且陰脈充盈壯大。

脈象是血液的波動。在出現發斑的情況時,是因為血液分散到皮膚,所以脈象多沈伏,或者細小而分散,甚至像是消失了一樣。

4. 治斑疹大法

斑疹之症,有陰有陽,有胃熱,有傷寒下早,熱氣乘虛入胃而作者;有傷寒失下,以致胃熱不得施泄者。種種不同,在乎分因而療。但詳虛實立方可也。

凡發斑疹,若自吐瀉者多吉,蓋邪熱上下分清故也。

白話文:

斑疹病有多種類型,有陰症也有陽症,有胃熱,有傷寒下痢過早,熱氣乘虛侵入胃而發病;也有傷寒沒有下痢,導致胃火無法散發。不同的類型,治療時要區分原因。重要的是根據病虛實的不同來制定治療方法。

凡小兒發斑者,不可驟以汗下,蓋小兒胃氣未實,必須安里藥為主,發散藥為標。如便秘,微疏利之,令邪熱不致壅遏。大抵身溫者順,身涼者逆。

白話文:

凡是得了出疹子的孩子,不能急著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因為孩子的脾胃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必須以調理脾胃為主的藥物為主,發散熱毒的藥物為輔。如果孩子有便祕,可以稍微通便,讓熱邪不會堵塞。一般來說,身體發熱的用順氣的方法,身體發涼的用升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