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鏡》~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痢疾

醫家以瀉為在脾,痢為在腎。故先瀉後痢者,則曰脾傳腎,為賊邪,其病難愈;先痢後瀉者,則曰腎傳脾,為微邪,其病易愈。此前人之說也。以愚論之,瀉為在脾,不假言矣,而謂痢在腎,不能無議焉。瀉固多由於飲食,而痢獨非飲食所傷乎?飲食停積,因濕熱而化,遂為稠濁,膠固於腸胃之中,欲下不下,是以有裡急後重之苦,明脾經病矣。而顧以痢屬於腎者,何以謂歟?吾未聞飲食之入,不由於脾,而反由於腎也。

夫既謂之腎病矣,然治痢之藥,悉皆蒼朮、厚朴、黃連、木香、白朮、陳皮之類,並未有用杜仲、黃柏、牛膝、地黃補腎等藥。治腎家之疾,而乃用脾家之劑,必其非腎病故也。要知先痢後瀉,而後易愈者,以積滯已盡,而脾尚虛也,豈腎傳脾之謂耶。先瀉後痢之難愈者,以脾土已壞,而積滯方壅也,豈脾傳腎之謂耶?腎能藏精,不能藏飲食,若以痢屬於腎,則飲食皆藏於腎矣,豈理也哉。

大約治痢之法,與大人無異,但下痢純血者,在大人則為難治,在小兒則為食積,而無所妨。若治小兒之痢,又宜多以消積為主耳,其詳具見於大人痢疾門,故此不復贅。

藥例

凡初痢腹痛後重,宜先以消積等藥治之。問其所傷者何物?若穀食則麥芽、神麯為君,肉食則山楂、蓬朮為君,麵食則萊菔子為君,冷食則草果為君,宿食則黃連、枳實為君。而又用蒼朮以燥其濕,厚朴以寬其腸,木香、檳榔以調其氣,當歸以養其血,木通、茯苓以分利小水。則利自通快,若不通快,少加大黃以利之。

初痢無止法,切不可用粟殼,雖烏梅亦未可便用。初痢無補法,切不可用人參,雖白朮亦未可便用。若見其去後多次,欲升提其氣,而□升麻,立見危殆,戒之!戒之!

痢疾半月後始可用□□□月後,始可用烏梅;□□有腹痛,亦未可用□□□血虛,乃可用人參,而□佐之以陳皮。如胃□□□豆蔻、肉桂之類,亦可少用。蓋痢本濕熱,若遷延日久,入於秋冬之交,則變為寒痢,故可用溫藥也。

瘧痢兼作,莫重之病。若以風食治,則得之矣。宜防風、羌活、紫蘇以解其表,柴胡、芍藥以定其寒熱,黃連以瀉其火,檳榔、枳實、麥芽、神麯以消其積。而蒼朮一味,尤不可不多用,以其氣雄,能治內外之邪也。瘧痢傳染者,即名疫痢,禁用補劑,若下人參,其死可待。

久痢不止,去後無度,非補不可。必以人參、白朮為主,茯苓、肉豆蔻、訶子、烏梅、蓮肉、大棗、煨姜之類為佐,補中帶收,乃妙。若余血未盡,宜加當歸、芍藥、側柏葉、地榆之類,補中帶止,庶乎不寬不驟,得調理之宜,而蒼朮、厚朴、檳榔、黃連等劑,又不可用矣。雖木香一味,本為治痢之良藥,但行氣太甚,久痢用之,反助下行之勢,又豈可以嘗用哉!

白話文:

[痢疾]

醫學上認為瀉是由脾臟引起,痢疾則是腎臟的問題。因此,如果先瀉後痢,被認為是脾傳到腎,屬於惡性病毒,病情較難痊癒;反之,先痢後瀉,則認為是腎傳到脾,是輕微的病毒,病情較容易康復。這是前人的觀點。以我的看法,瀉是由脾臟引起這點毋庸置疑,但是說痢疾由腎臟引起就值得商榷了。拉肚子固然多半是飲食引起的,但痢疾就不會受到飲食影響嗎?飲食殘留物在濕熱環境中轉化,形成粘稠物質,牢固地附著在腸胃中,導致排泄困難,這明明就是脾經的病症。但為什麼有人認為痢疾和腎臟有關呢?我從未聽說過食物進入身體不是通過脾臟,而是通過腎臟。

既然說是腎臟的問題,然而治療痢疾的藥物,如蒼朮、厚朴、黃連、木香、白朮、陳皮等,並沒有使用杜仲、黃柏、牛膝、地黃等補腎的藥物。治療腎臟疾病卻使用的是脾臟疾病的藥方,這說明痢疾並非腎臟的問題。要知道,先痢後瀉病情容易康復的原因,是因為食物殘留已經排除,只是脾臟還處於虛弱狀態,這怎麼能說是腎傳脾呢?相反,先瀉後痢病情難以康復,是因為脾臟功能已經損壞,而食物殘留依然存在,這又怎麼能說是脾傳腎呢?腎臟能儲存精華,但不能儲存食物,如果說痢疾由腎臟引起,那食物都應該儲存在腎臟中,這顯然是不合常理的。

治療痢疾的方法,無論成人或兒童基本相同,只有兒童下痢全是血液的情況,在成人身上難以治療,但在兒童身上只是食物殘留的問題,不必過度擔心。治療兒童痢疾時,應以消除食物殘留為主,詳細的治療方法請參考成人痢疾部分,這裡不再贅述。

對於初次下痢伴隨腹痛的患者,應先使用消除食物殘留的藥物進行治療。根據患者食用的食物種類,選擇相應的藥物。穀物類食物以麥芽、神麯為主,肉類食物以山楂、蓬朮為主,面類食物以菜菔子為主,冷類食物以草果為主,宿食以黃連、枳實為主。同時使用蒼朮以去除濕氣,厚朴以舒緩腸道,木香、檳榔以調節氣機,當歸以滋養血液,木通、茯苓以利尿。如果效果不佳,可以適當添加大黃。

在痢疾初期,不能使用止瀉藥物,即使是烏梅也不可立即使用。在痢疾初期,不能使用補益藥物,即使是白朮也不可立即使用。如果發現患者排泄次數過多,想提升氣血,立即使用升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一定要小心!

痢疾發病半個月後才能使用烏梅,痢疾發病一個月後才能使用補益藥物。如果有腹痛,也不能立即使用補益藥物。只有在血虛的情況下,才能使用人參,並且必須搭配陳皮。如胃部問題,可以適量使用豆蔻、肉桂等。痢疾本是由濕熱引起,如果病情拖延至秋冬交界,就會變成寒痢,此時可以使用溫性藥物。

如果患者同時患有瘧疾和痢疾,病情會非常嚴重。應該使用防風、羌活、紫蘇以解表,柴胡、芍藥以調節寒熱,黃連以清火,檳榔、枳實、麥芽、神麯以消除食物殘留。其中蒼朮尤其重要,因為它的氣味濃烈,能有效治療內外邪氣。如果瘧疾和痢疾同時發生,稱為疫痢,禁止使用補益藥物,如果使用人參,患者可能就會死亡。

長期痢疾不止,排泄次數過多,必須使用補益藥物。應該以人參、白朮為主,茯苓、肉豆蔻、訶子、烏梅、蓮肉、大棗、煨薑等為輔,補中帶收,效果更佳。如果仍有殘餘血液,應加入當歸、芍藥、側柏葉、地榆等,補中帶止,這樣治療纔不會過於急躁,適合調理。蒼朮、厚朴、檳榔、黃連等藥物,此時不宜使用。雖然木香是治療痢疾的良好藥物,但其行氣作用過強,長期痢疾使用,反而會增加排泄,因此不能經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