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辨》~ 卷之下 (15)
卷之下 (15)
1. 雜類
若形體羸怯,素多疾病,飲食減少,六脈微弱,吐利頻頻,瘡色淡嫩者,此表裡正氣俱虛也,陳氏溫補之法可用。如瘡勢太盛,焮腫痛脹,大熱不退,煩渴昏睡,大小便秘,此表裡邪氣俱實也,錢氏涼瀉之法可用。如瘡本稠密,焮發紅活,吐利不食者,此表實裡虛也,於補湯中加解毒藥。
如瘡色淡白,發不透滿,大小便秘,浩飲大嚼者,此裡實表虛也,於解利中加發藥。又如瘡痛者,邪氣實也,當活血以開其鬱。若痛如刀剜,悶亂大叫者,勿治。瘡癢者,正氣虛也。當補氣以燥其濕。如爬搔不定,破爛皮脫者,勿治。灰白者,氣虛也,參、耆之功為大。乾燥者,血虛也,歸、芎之力宜多。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中病即已,無過其制,此治之權衡也。若本實而反補之,則毒氣彌盛,或為潰爛,或為癰腫,或為目病,或為咽瘡,或為失血,皆補之過也。如本虛而反瀉之,則正氣益虛,或為吐、為利、為厥逆,皆瀉之過也。經云:毋致邪,毋失正,絕人長命,其此之謂歟。
凡物得其平則靜,失其平則動。經曰:陽氣者,靜則養神,柔則養筋。又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夫患痘者,陰陽俱病,息欲其勻,語欲其少,寐欲其定,寤欲其寧,飢則索食,渴則少飲,觸其瘡則吟,拂其欲則鳴,此平人之候。神清氣定,謂之靜而吉也。如呻者,身有苦也。
自語者,神不清也。喘粗者,內熱也。腸鳴者,泄也。坐臥不定者,心煩也。啼叫不止者,痛也。搖頭者,風也。指欲搔者,癢也。咽物難者,咽痛也。咬牙者,心肝熱也。若悶亂躁擾,譫妄昏眩,如見鬼狀,搖頭扭項,手舞足擲,目睛上翻,寒戰咬牙,語音不出,則皆死候矣。如病向靜,忽作擾動者,異也,以法求之。
如瘡色變,無他候者,此戾氣所觸也;如瘡色不變,又無他證,此必有因,但俟自定。其有目瞑息微,四肢僵直,口噤瘡壞,昏睡不醒者,此真氣將脫、魂魄欲離之兆,又不可作靜診也。
或云:痘瘡之候,無以脈診,言形色可辨也。謂之形者,痘之形也。故尖圓堅厚,始出之形;發榮滋長,欲壯之形;飽滿充足,成漿之形;斂束完固,收靨之形。與大豆、豌豆、綠豆相似者,皆正形也。或平或陷,形之變也。如初出時空如蠶種之蛻,隱如蚊蚤之跡,薄如麩片,密如針頭,若熱之疿、寒之慄者,不能起發而死。黏聚模糊,肌肉虛浮,溶軟嫩薄,皮膚潰爛者,不能收靨而死。
謂之色者,痘之色也。喜鮮明而惡昏黯,喜潤澤而惡乾枯,喜蒼蠟而惡嬌嫩。紅不欲焰,焰則易破;白不欲灰,灰則難靨。由紅而白,白而黃,黃而黑者,此出形、起發、成漿、結痂之正色也。出形而帶紫,起發而灰白,此色之變。能辨痘之形色,可知死生之期。
白話文:
[雜類]
體弱多病,食慾不振,脈象微弱,經常嘔吐腹瀉,瘡瘍顏色淡薄,這是表裡正氣皆虛,可用溫補的方法。如果瘡瘍很嚴重,紅腫疼痛,高燒不退,煩渴嗜睡,大小便不通,這是表裡邪氣皆實,可用清熱瀉火的方法。如果瘡瘍密集,紅腫發炎,嘔吐腹瀉,吃不下東西,這是表實裡虛,要在溫補的湯藥中加入解毒藥。
如果瘡瘍顏色淡白,沒有完全長出來,大小便不通,卻能大量飲酒進食,這是裡實表虛,要在瀉下通利的藥物中加入能夠促進瘡瘍發育的藥物。瘡瘍疼痛是邪氣實證,應該活血化瘀以疏通鬱結。如果疼痛劇烈如刀割,神志不清大喊大叫,則不宜治療。瘡瘍發癢是正氣虛弱,應補氣以去除濕氣。如果不停抓撓,皮膚破爛脫落,則不宜治療。瘡瘍顏色灰白是氣虛,人參、黃耆的功效很大;瘡瘍乾燥是血虛,當歸、川芎的功效很好。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治病要恰到好處,不可過度。如果本來是實證卻用補法,則毒邪更盛,可能潰爛、癰腫、眼疾、咽喉瘡瘍或出血,都是補過頭了。如果本來是虛證卻用瀉法,則正氣更加虛弱,可能嘔吐、腹瀉或厥逆,都是瀉過頭了。經書上說:「不要招致邪氣,不要損傷正氣」,這樣才能長壽,這就是這個道理。
凡事保持平衡就會穩定,失去平衡就會動盪。經書上說:「陽氣,靜則養神,動則養筋。」又說:「陰氣,靜則神藏,動則消亡。」患痘瘡的人,陰陽都失調,應該讓呼吸均勻,說話要少,睡眠要安穩,清醒要安靜,餓了就吃,渴了就少喝水,碰到瘡瘍就呻吟,順應其意願,這就是正常的情況。精神清爽,氣息平順,就是平和吉祥。呻吟是身體痛苦,自言自語是神志不清,呼吸粗重是內熱,腸鳴是腹瀉,坐臥不安是心煩,啼哭不止是疼痛,搖頭是風邪,想抓癢是發癢,吞咽困難是咽喉痛,咬牙是心肝火旺。如果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頭暈眼花,像看見鬼一樣,搖頭擺腦,手舞足蹈,眼睛上翻,寒戰咬牙,說不出話,那就是死亡的徵兆。如果病情趨於平靜,突然又躁動不安,這是異常情況,應該根據病情變化來治療。
如果瘡瘍顏色改變,沒有其他症狀,這是戾氣觸犯;如果瘡瘍顏色沒有改變,也沒有其他症狀,這一定有原因,等待它自行痊癒。如果出現眼瞼閉合,呼吸微弱,四肢僵直,口緊閉,瘡瘍潰爛,昏睡不醒,這是真氣將要耗盡,魂魄將要離體的徵兆,也不能靜觀其變。
有人說,痘瘡的診斷不用看脈象,看形色就能分辨。所謂形,就是痘瘡的形狀。痘瘡初起時是尖圓堅實的形狀;痘瘡發育長大是欲盛的形狀;痘瘡飽滿充盈是成漿的形狀;痘瘡結痂乾燥是收靨的形狀。像大豆、豌豆、綠豆一樣大小的,都是正常的形狀。平坦或凹陷的,是形狀的變化。如果剛開始像蠶蛻一樣空虛,像蚊蚤的痕跡一樣隱約,薄如麩片,密如針尖,或者感到忽冷忽熱,則不能發育而死亡。如果痘瘡黏連模糊,肌肉腫脹,柔軟薄弱,皮膚潰爛,則不能結痂而死亡。
所謂色,就是痘瘡的顏色。喜歡鮮豔而忌諱暗淡,喜歡潤澤而忌諱乾枯,喜歡蒼白而忌諱嬌嫩。紅色不要太鮮紅,鮮紅則容易破裂;白色不要太灰白,灰白則難以結痂。由紅變白,由白變黃,由黃變黑,這是痘瘡出現、發育、成漿、結痂的正常顏色。痘瘡初起就帶紫色,發育時就灰白,是顏色的異常。能夠辨別痘瘡的形色,就能知道死活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