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辨》~ 卷之中 (10)
卷之中 (10)
1. 赤白濁
溺與精所出之道不同,淋病在溺道,故《綱目》列之肝膽部。濁病在精道,故《綱目》列之腎、膀胱部。今患濁者,雖便時莖中如刀割火灼而溺自清,唯竅端時有穢物如瘡膿、目眵淋漓不斷,初與便溺不相混濫,猶河中之濟焉,至易辨也。每見時醫以淋法治之,五苓、八正雜投不已而增劇者,不可勝數。
予每正之,而其餘尚難以戶說也。蓋由精敗而腐者什九,由濕熱流注與虛者什一。
白話文:
【赤白濁】
小便和精液的排出通道是不同的,淋病影響的是尿道,因此《本草綱目》將它歸類在肝膽部。而濁病則影響精道,所以《本草綱目》將其列在腎和膀胱部。現在那些患有濁病的人,即使排尿時感到如刀割火燒般的疼痛,但尿液卻清澈無渾,唯有尿道口常有像瘡膿或眼屎的污物,持續不斷地流出,起初這些污物並不會和尿液混在一起,就像黃河中的濟水一樣,非常容易分辨。然而,常見一些醫生用治療淋病的方法來治療,不分青紅皁白地使用五苓散、八正散等藥物,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嚴重,這種情況實在多得數不清。
我每次都會糾正他們,但仍有許多人無法理解。因為,十個病人中九個是由於精液敗壞腐爛導致,另外一個則是由濕熱下注或體虛引起的。
2. 疝
男子、婦女疝氣,臍下冷痛,相引腰胯而痛,宜當歸四逆湯。
丹溪治內郁之濕熱,煎方:枳實九粒(炒),桃仁十四個(炒),山梔仁九個(炒),吳茱萸七粒(炒),山楂四粒(炒),生薑如指大。上六味,同入擂盆擂細,取順流水一鍾,入瓶內煎至微沸,帶渣服。如濕勝㿗疝者,加荔枝核;如痛甚者,加鹽炒大茴香二錢;如痛處可按者,加薄桂少許。
丸方:山梔二兩(炒),山楂四兩(炒),枳實(炒)、茴香(炒)各二兩,柴胡、牡丹皮、八角茴香各一兩(炒),桃仁、茱萸(炒)各半兩,末之,酒糊丸,空心鹽湯下五六十丸。陽明受濕熱,傳入大腸,發熱惡寒,小腹連毛際間悶痛不可忍,用梔子仁(炒)、桃仁(炒)、枳實(炒)、山楂各等分。同研細,入生薑汁半合,用水一小鐘,燙起煎令沸,熱服之。
一方加茱萸。
丹溪云:疝有挾虛而發者,其脈不甚沉緊,而大豁無力者是也。然其痛亦輕,唯覺重墜牽引耳。當以參、術為君,疏導藥佐之。蓋疏導藥即桃仁、山楂、枳實、梔仁、茱萸、川楝、玄胡索、丁香、木香之類是也。
不問何證,皆可用生料五積散,每服一兩,入鹽炒吳茱萸、茴香各一錢,生薑三片,蔥白五寸煎,空心熱服。
樓全善治謝人妻,小腹疼痛,小便不通,先艾灸三陰交,以茴香、丁香、青皮、檳榔、桂、茱萸、玄胡索、山楂、枳實,又倍用黃檗煎服,愈。
白話文:
對於男性和女性的疝氣,也就是肚臍下方感到冷且疼痛,甚至會延伸到腰部和臀部的疼痛,建議使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
丹溪醫生對內部鬱結的濕熱所導致的疝氣,提供了以下的煎煮藥方:取九粒炒過的枳實,十四個炒過的桃仁,九個炒過的山梔仁,七粒炒過的吳茱萸,四粒炒過的山楂,以及一塊像手指大小的生薑。將以上六種材料一起放入研磨器中磨細,然後取一杯順流而下的清水,倒入瓶子中煎至微沸,連渣一起服用。若因濕氣過盛導致的疝氣,可以加入荔枝核;若疼痛感強烈,則加入二錢用鹽炒過的大茴香;若疼痛的地方可以被按壓,則可加入少量的薄桂。
丸狀藥方:取二兩炒過的山梔,四兩炒過的山楂,兩兩的炒過的枳實和茴香,以及各一兩的柴胡、牡丹皮、八角茴香,半兩的桃仁和炒過的茱萸。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後,以酒糊成丸,空腹時以鹽水送服五六十粒。若陽明經絡受到濕熱影響,傳至大腸,導致發燒怕冷,小腹連著毛髮邊緣的部位悶痛難耐,可以用等量的炒過的梔子仁、炒過的桃仁、炒過的枳實和山楂,混合研磨成細末,再加入半合的生薑汁,用一小杯的水加熱煎煮至沸騰,趁熱服用。
另一個藥方中還加入了茱萸。
丹溪醫生指出:有些疝氣患者可能伴隨體質虛弱,脈象不會太沉緊,反而會顯得空虛無力。然而他們的疼痛感較輕,僅感覺到下垂的牽拉感。對於這樣的患者,應以人參、白朮作為主要的治療藥物,並輔以疏導藥物,像是桃仁、山楂、枳實、山梔仁、茱萸、川楝、玄胡索、丁香、木香等。
無論何種疝氣,都可以使用生料五積散,每次服用一兩,加入一錢的鹽炒吳茱萸和茴香,三片生薑,五寸長的蔥白,煎煮後空腹熱服。
樓全善醫生治療謝姓患者的妻子,她出現了小腹疼痛,小便無法排解的症狀。樓醫生先以艾灸三陰交穴,再使用茴香、丁香、青皮、檳榔、肉桂、茱萸、玄胡索、山楂、枳實,以及加倍量的黃柏煎煮後服用,最終病情得到了改善。
3. 脫肛
寒者,以香附子、荊芥等分,煎湯洗之。熱者,以五倍子、朴硝煎湯洗之。亦用木賊燒灰,不令煙盡,入麝香少許,大便了,貼少許。或以五倍子末攤紙上貼肛,緩緩揉入。
大腸熱甚與腸風者,涼血清腸散。
瀉痢後大腸氣虛,肛門脫出,不腫不痛,屬氣血虛,宜補氣血為主。赤腫有痛,宜涼血祛風為主。補氣血,八珍湯、十全散。涼血,生地、赤芍、槐花、槐角、黃栝蔞、雞冠花。疏風,防風、羌活、荊芥。
生鐵三斤,水一斗,煮取五升,出鐵,以汁洗。內服磁石散。
白話文:
[脫肛]
若因寒冷導致的脫肛,可用香附子和荊芥等量,煎成藥湯來清洗。若是由熱性引起的脫肛,則以五倍子和朴硝煎成藥湯清洗。此外,也可使用燒燼的木賊草灰,待煙霧散盡後,加入少量的麝香,大便完畢後,塗抹一些在患處。或者將五倍子磨成粉,敷在紙上貼於肛門,慢慢揉進去。
對於大腸熱重或是腸風的患者,適合服用涼血清腸散。
若是因拉肚子後大腸氣虛,導致肛門脫出,但並無腫脹或疼痛的情況,這屬於氣血兩虛,應以補氣養血為主。若是肛門紅腫且疼痛,則應以涼血祛風為主。補氣血的藥方有八珍湯、十全散。涼血的藥材有生地、赤芍、槐花、槐角、黃栝蔞、雞冠花。疏風的藥材有防風、羌活、荊芥。
使用三斤生鐵和一斗水,煮至剩五升,取出鐵塊,用剩下的藥汁來清洗。內部服用磁石散。
4. 痔
薛新甫云:初起焮痛、便秘,或小便不利者,宜清熱涼血,潤燥疏風。若氣血虛而寒涼傷損者,調養脾胃,滋補陰精。若破而久不愈,多成痔漏,有穿臀、穿陰、穿腸者,宜養元氣、補陰精為主。大便秘澀或作痛者,潤燥除濕。肛門下墜或作痛者,瀉火除濕。墜腫痛或作癢者,祛風勝濕。
腫痛、小便澀滯者,清肝導濕。若有患痔而兼疝,患疝而兼下疳,皆屬肝腎不足之變症,但用地黃丸、益氣湯以滋化源為善。若專服寒涼治火者,無不致禍。
白話文:
薛新甫說:痔瘡剛開始時會有紅腫疼痛、排便困難,或者小便不順的情況,這時應該要清熱涼血,潤滑腸道並疏風解毒。如果是由於氣血虛弱,又被寒涼所傷害的情況,應該調理脾胃功能,滋補身體的陰精。如果痔瘡破裂後久久不能痊癒,很可能會轉變成痔漏,甚至出現穿透臀部、陰部或腸道的情況,這時應以滋養元氣和補充陰精為主要治療方向。
對於排便困難或排便時感到疼痛的人,應潤滑腸道並除去濕氣。對於肛門下垂或感到疼痛的人,應消炎去濕。對於肛門腫脹疼痛或有瘙癢感的人,則要祛風解濕。
對於有腫痛及小便困難的人,應清肝去濕。如果同時患有痔瘡和疝氣,或是疝氣加上下疳,這些都屬於肝腎功能不足的併發症,這時使用地黃丸和益氣湯來滋養和調節身體機能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一味地服用寒涼藥物來治療火氣,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