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辨》~ 卷之下 (10)
卷之下 (10)
1. 拾遺(編成而有遺者萃此)
循衣、撮空、摸床多是大虛之候,不問雜病、傷寒,以大補之劑投之,多有得生者。大抵此證,非大實即大虛,當審其因、察其脈、參其證而分若黑白矣。實而便秘,大承氣瀉之;虛而便滑,獨參湯補之,厥逆者加附子。
白話文:
感到衣服太寬鬆、感覺空虛、經常摸牀,大多是身體極度虛弱的徵兆。無論是其他疾病還是傷寒,都可以用大補的藥物來治療,很多人因此得以存活。
總之,出現這些症狀,要不是陽氣過剩,就是身體極度虛弱。應該仔細查明原因,切脈檢查,結合症狀來判斷具體情況,就像辨別黑白一樣。
如果陽氣過剩且便祕,用大承氣湯瀉下;如果身體虛弱且大便稀,用獨參湯補益;如果出現厥逆,加附子。
資生丸,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滋養榮衛。余初識繆仲淳時,見袖中出彈丸咀嚼,問之,曰:此得之秘傳,飢者服之即飽,飽者食之即飢。因疏其方,余大善之而頗不信其消食之功。已於醉飽後頓服二丸,徑投枕臥,夙興了無停滯,始信此方之神也。先恭簡年高脾弱,食少痰多,餘齡葆攝,全賴此方,因特附著於此,與世共之。
白話文:
資生丸 ,可以健脾開胃,幫助消化、止瀉,調和內臟機能,滋養氣血。
我年輕時初次認識繆仲淳,見他從袖子裡拿出藥丸嚼著,我就問他,他說:這是從祕方中得到的,餓了吃可以止餓,飽了吃可以消食。後來我整理出了藥方,雖然很欣賞,但不太相信它能消食。
有一次,我酒足飯飽後一下子吃了兩顆,然後就躺下睡覺了。第二天醒來,一點都不覺得消化不良,才相信這個藥方的神奇之處。
先恭簡公年紀大了,脾胃虛弱,吃得少,痰液多,靠著調養延年益壽,全靠這個藥方。所以我特意把它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白朮(米泔水浸,用山黃土拌蒸九次,曬九次,去土,切片,焙乾)三兩,人參(去蘆,人乳浸透,飯鍋上蒸熟)三兩,白茯苓(去粗皮,水飛去筋膜,人乳拌,飯鍋上蒸,曬乾)一兩五錢,橘紅、山楂肉(蒸)、神麯(炒)各二兩,川黃連(薑汁炒)、白豆蔻仁(微炒)、澤瀉(去毛,炒)各三錢半,桔梗(米泔浸,炒)、真藿香(洗)、甘草(蜜炙,去皮)各五錢,白扁豆(炒,去殼)、蓮肉(去心)各一兩,薏苡仁(淘淨、炒)三兩,乾山藥(炒)、麥芽面(炒)、芡實(淨肉,炒)各一兩五錢。末之,煉蜜丸,每丸二錢重,每服一丸,醉飽後二丸,細嚼,淡薑湯下。
白話文:
白朮(用米湯浸泡,用黃土拌勻後蒸九次,曬九次,去除黃土,切片,焙乾)三兩,人參(去除根須,用人乳浸泡後,放在飯鍋上蒸熟)三兩,白茯苓(去除外皮,用水沖去筋膜,用人乳拌勻,放在飯鍋上蒸,曬乾)一兩五錢,橘紅、山楂肉(蒸)、神曲(炒)各二兩,川黃連(用薑汁炒)、白豆蔻仁(微炒)、澤瀉(去除絨毛,炒)各三錢半,桔梗(用米湯浸泡,炒)、真藿香(洗淨)、甘草(用蜜炙烤,去除外皮)各五錢,白扁豆(炒,去除外殼)、蓮肉(去除蓮心)各一兩,薏苡仁(淘洗乾淨,炒)三兩,乾山藥(炒)、麥芽粉(炒)、芡實(取淨肉,炒)各一兩五錢。研磨成粉,用煉製的蜂蜜製成丸子,每個丸子重二錢,每次服用一丸,醉酒或飽餐後服用二丸,細嚼,用淡薑湯送服。
有腎氣不循故道,氣逆挾脊而上,致肩背作痛,宜和氣飲加鹽炒小茴香半錢、炒川椒十粒。或看書、對奕久坐而致脊背疼者,補中益氣湯或八物湯加黃耆。
白話文:
原因是腎氣不循原有的經絡,氣息逆行,夾雜在脊背兩側而上升,導致肩背疼痛。宜服用和氣飲,再添加炒鹽小茴香半錢和炒川椒十粒。或者因為長時間看書、下棋而導致脊背疼痛,可服用補中益氣湯或八物湯,並添加黃耆。
臂為風、寒、濕所搏,或飲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腫者,有不腫者,除飲證外,其餘諸痛並可五積散及烏藥順氣散,或蠲痹湯。外有血虛不榮於筋而致臂痛,宜蠲痹湯、四物湯各半帖,和勻煎服。
白話文:
手臂疼痛可能是因風、寒、濕邪氣侵襲,或是飲酒過度導致液體積聚,或提舉重物所致。疼痛時會出現腫脹或不腫脹的情況。除了因液體積聚造成的疼痛之外,其他類型的疼痛都可以用五積散、烏藥順氣散或是蠲痹湯治療。若手臂疼痛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滋養筋脈所致,則可用蠲痹湯和四物湯各半帖,混勻後煎服。
活血丹與四物蒼朮各半湯相表裡,治遍身骨節疼痛如神。
《金匱》:下利,譫語者,有燥屎故也,小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活血丹和四物蒼朮各半湯是相輔相成的,治療全身骨節疼痛效果非常好。
仲景云: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丹溪云:桃花湯主病,屬下焦血虛且寒,非乾薑之溫,石脂之澀且重不能止血,用粳米之甘引入腸胃。
仲景法: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仲景說:下痢、大便帶血膿的人,可以用桃花湯來治療。丹溪說:桃花湯主要是針對因下焦血虛寒而導致的疾病。如果不用乾薑來溫補,石脂的收澀和重量都無法止血,而使用粳米甘甜的性質可以引入腸胃。
痢疾,不納食,或湯藥入口隨即吐出者,俗名噤口,有因邪留,胃氣伏而不宣,脾氣澀而不布,故嘔逆而食不得入者;有陽氣不足,胃中宿食因之未消,則噫而食卒不下者;有肝乘脾胃,發嘔,飲食不入,縱入亦反出者;有水飲所停,氣急而嘔,谷不得入者;有火氣炎熾內格,嘔逆而食不得入者;有胃氣虛冷,食入反出者;有胃中邪熱不欲食者;有脾胃虛弱不欲食者;有穢積在下,惡氣熏蒸而嘔逆,食不得入者,當各從其所因以為治。
白話文:
痢疾患者不進食,或者湯藥一入口就吐出來,俗稱「噤口」。這可能是因為:
- 病邪滯留,胃氣下降受阻,脾氣運化不暢,導致嘔吐和食不能入。
- 陽氣不足,胃裡積存的食物因消化不良而嘔吐,導致食物始終無法下嚥。
- 肝氣侵犯脾胃,引起嘔吐,食物無法進入,即使進入也會吐出來。
- 水飲停滯,導致氣喘和嘔吐,食物無法進入。
- 體內火氣旺盛,侵犯胃部,引起嘔吐和食不能入。
- 胃氣虛寒,食物吃進去又吐出來。
- 胃中邪熱,導致不想進食。
- 脾胃虛弱,導致不想進食。
- 下焦穢物堆積,惡氣上逆引起嘔吐,導致食物無法進入。
治療時應根據具體原因進行辨證施治。
按:卒僕暴厥之證,不論男子、婦人,是風,是寒,是氣,是食,是痰,是濕,但要分得閉與脫二證明白。如牙關緊閉,兩手握固,即是閉證,宜蘇合香丸、三生飲之類開之;若口開手撒,即是脫證,宜用大劑黃耆、人參煎濃湯灌之,雖曰在法不治,亦十救五六。若誤服蘇合香丸之類,即不可救矣。
蓋斬關奪門之藥原為閉證設,若施之脫證,是人既入井而又下之石也。
白話文:
突然暈倒的症狀,不論男女,可能是因為風邪、寒氣、氣滯、飲食、痰濕等因素造成。但是,必須要區分是「閉症」還是「脫症」。
- **閉症:**牙關緊閉,雙手緊握,表示氣血閉阻。應服用蘇合香丸、三生飲等藥物來疏通。
- **脫症:**嘴巴張開,雙手放鬆,表示氣血虛脫。應使用大量黃耆、人參煎煮濃湯灌服。雖然西醫認為這種做法不合乎常理,但也能救活五六成的人。
如果誤用蘇合香丸等藥物治療脫症,將無法挽回。
大抵驚悸、健忘、怔忡、失志、心風、不寐皆是膽涎沃心,以致心氣不足,若用涼心之劑太過,則心火愈微,痰涎愈盛,病愈不減,惟當以理痰氣為第一義,導痰湯加石菖蒲半錢。
白話文:
一般來說,受驚嚇後心悸、健忘、怔忡發呆、失志、心緒不寧、失眠等症狀,都是由膽汁上逆侵犯心臟,導致心氣不足所致。
如果使用過度寒涼的藥物,會使心火更加微弱,痰涎更加嚴重,病情反而加重。因此,治療此類疾病的主要原則應該是化痰理氣,可以在「導痰湯」中加入半錢石菖蒲。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何謂氣化?津液乃氣所化也。「經脈別論」云: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蓋譬之蒸物然,湯氣上熏,釜甑遂有液而下滴,此脾氣熏蒸肺葉,所以遂能調水道而輸膀胱也。
白話文:
膀胱就像國家的都城,津液儲藏在這裡,而氣化作用可以讓津液排出。什麼是氣化作用?津液是氣轉化而來的。「經脈別論」中說:飲水進入胃中,遊走溢出精氣,上輸到脾,脾氣散發精氣,上歸到肺,疏通水道,下輸到膀胱,水精(津液)四處分佈,五臟經脈運行相通。這就像蒸東西一樣,湯氣向上燻蒸,蒸鍋中就會產生液體向下滴落。這就是脾氣燻蒸肺葉,所以能夠調節水道,將津液輸送到膀胱。
故小便不通之症,審系氣虛而水涸者,利之益甚,須以大劑人參少佐升麻煎湯飲之,則陽升陰降,是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也,自然通利矣。
白話文:
因此,對於小便不通的疾病,如果確定是氣虛導致水液不足,那麼補益氣血對病情有利。需要用大量的人參和少量的升麻煎湯服用。這樣一來,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這就像大地的氣上升成為雲,天空的氣下降成為雨一樣,小便自然就會通暢了。
外兄賀晉卿,因有不如意事,又當勞役之後,忽小腹急痛欲溺,溺中有白物如膿並血而下,莖中急痛不可忍,正如滯下後重之狀,日數十行。更數醫不效,問方於余,余作汗血治之。
白話文:
我的表兄賀晉卿,因為遇到了不順遂的事情,又剛好遇到勞累之後,忽然小腹劇烈疼痛想小便,小便中有白色膿狀物和血,莖部劇烈疼痛難忍,就像便祕後殘餘便便下不來的樣子,一天排便數十次。有好幾位醫生醫治都無效,他向我請教治法,我採用了「汗血療法」來治療他。
以牛膝四兩(去蘆)酒浸一宿,長流水十二碗煎至八碗,再入桃仁一兩(去皮尖,炒)、紅花二錢五分、當歸梢一兩(酒浸)、赤芍藥一兩五錢,木通一兩,生甘草二錢五分,苧麻根二莖,同煎至二碗,去渣,入琥珀末二錢、麝香少許,分作四服,一日夜飲盡,勢減大半。按:《素問·奇病論》云:病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白話文:
用四兩牛膝(去掉蘆頭)浸泡在酒中一晚。然後加十二碗水煎成八碗,再加入一兩桃仁(去皮尖,炒)、二錢五分紅花、一兩當歸梢(浸泡在酒中)、一兩五錢赤芍藥、一兩木通、二錢五分生甘草、兩根薴麻根。一起煎成兩碗,濾去藥渣,加入二錢琥珀粉、少許麝香。分四次服下,一天一夜之內喝完,病情就會減輕大半。
醫學依據:
《黃帝內經·奇病論》記載:小便次數多到一天數十次,這是身體不足的表現。
今瘀血雖散,宜用地黃丸加菟絲子、杜仲、益智仁、牛膝之屬補腎陰之不足,以杜復至。因循未及修治,遂不得全愈。或閉,或一夜數十起,溺訖痛甚,逕服前丸及以補腎之藥入煎劑調理而安。
嘔血:宜降氣,不宜降火。
白話文:
現在瘀血雖已消散,但仍宜服用地黃丸。再加入菟絲子、杜仲、益智仁、牛膝等補腎陰的藥材,以防止復發。由於沒有及時調理,所以未能痊癒。有時小便不暢,有時一夜起夜十幾次,小便後疼痛加劇。就服用前述地黃丸,並加入補腎藥材煎服調理,就會好轉。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引其氣而使之下,即以水剋火之理,是降氣即所以降火也。若用苦寒之藥以降火,火萬無降理。蓋炎上作苦,苦先入心,故芩、連之苦本助火入心經之藥。而名為降火者,徒以其寒耳,寒能凝血,苦能傷胃,是非但不能抑上升之氣而使之平,行橫溢之血而使之歸源,害且有不可勝言也,可不戒哉。
宜行血,不宜止血。
白話文:
水具有向下滋潤的作用,火具有向上炎熱的作用。通過引導火氣向下,就可以用水的特質剋制火,這種做法就是降氣以達到降火的目的。如果使用苦寒的藥物來降火,火氣是絕對不會下降的。因為炎熱上升的特性會激發苦味,而苦味首先會進入心經,所以芩連等苦味的藥物本來就有助於火氣進入心經。而之所以被稱為降火藥,只是因為它們具有寒涼的性質。寒涼可以使血液凝固,苦味可以損傷胃,不僅不能抑制上升的氣血使其平穩,使橫溢的血液回歸本源,反而會造成不可言喻的危害,不可不謹慎小心。
凡嘔血之症,其始也未有不病胸脅痛者。蓋由平日起居失節致血停,淤之久,不能歸源,滿而溢焉,遂發為嘔,殆非一日之積矣。使其流行宣暢,散行百脈,又何嘔血之有?故凡治嘔血之症,必須用行血之藥宣其餘滯而推陳以致新焉。血既流行,胃脘清楚,自不出矣。是行之乃所以止之也。
白話文:
凡是吐血的病症,最初沒有不伴隨胸脅疼痛的。是由於平日的生活起居不規律,導致血停滯於胸脅部位,淤積時間久了,無法回歸本源,鬱積到滿溢出來,於是發作為嘔吐,這肯定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如果讓血液運行通暢,分散流佈於全身各處,那麼又怎麼會吐血呢?所以,凡是治療吐血的病症,必須使用活血的藥物來疏通餘留的阻塞,並促進新陳代謝。當血液運行通暢,胃脘部位清利順暢,自然就不會吐血了。也就是說,讓血液運行起來(行血)才能使吐血停止(止血)。
醫往往拘泥犀角地黃湯等,過於涼血,雖間或止之,其後常患胸脅大痛、腫滿等症,以致不起。蓋血得涼則陳者不行,新者不生,淤物愈積而真元愈削故也,況血不可止,而強欲止之得乎!
宜補肝,不宜伐肝。
白話文:
醫生常常拘泥於使用犀角地黃湯等藥方,過度涼血。雖然偶爾可以暫時止血,但事後患者經常會出現胸脅疼痛、腫脹等症狀,甚至導致死亡。這是因為血液一旦受寒,就會阻礙舊血流動、新血生成,瘀血越積越多,元氣越虛所致。更何況血液不能完全止住,而強行止血,怎麼可能做到呢?
肝藏血,血陰物也,陰難成而易虧。又,肝為東方木,於時為春,為發生之臟,宜滋養而不宜克伐。先醫謂:肝無補法。大謬論也。失血之後,肝臟空虛汲汲焉,實之不暇,而敢以纖毫平肝之藥伐之哉!往往見有治疝脹諸症,謂為肝火有餘,而用平肝之藥,以致爪青、囊縮而不起者,則肝之不可伐也亦明矣。
噙化丸(自制方):清肺止嗽,定喘化痰。
白話文:
肝臟儲藏血液,血液屬於陰,陰性難以形成而容易虧損。此外,肝臟屬於東方的木行,在一年中對應春天,是主生髮的臟器,應該滋養而不是壓制。古時候的醫生說:「肝臟沒有補養的方法。」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失血之後,肝臟空虛無力,急需補充氣血,怎麼可能用一點平肝藥物來壓制它?我經常看到治療疝氣和脹滿等疾病的,說是肝火過旺,使用平肝藥物,結果導致指甲發青、陰囊縮小,無法恢復,這也說明瞭肝臟不能過度壓制。
薄荷葉四兩,桑白皮、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知母(去皮毛)、百部、貝母(去心)、柿霜各二兩,枇杷葉(去毛,蜜炙)、訶子肉、阿膠、橘紅、紫菀、款冬花各一兩半,栝蔞仁(去油)、栝蔞皮瓤、黃芩、杏仁(炒,去皮尖、油,取淨霜)、白茯苓,玄明粉、鉛白霜、桔梗各一兩,旋覆花、馬兜鈴、五味子各七錢半,硼砂五錢、冰片一錢(非真者勿用)。
白話文:
薄荷葉 180 克
桑白皮 90 克
天冬(去芯) 90 克
麥門冬(去芯) 90 克
知母(去皮毛) 90 克
百部 90 克
貝母(去芯) 90 克
柿霜 90 克
枇杷葉(去毛,蜂蜜炙烤) 67.5 克
訶子肉 67.5 克
阿膠 67.5 克
橘紅 67.5 克
紫菀 67.5 克
款冬花 67.5 克
栝蔞仁(去油) 45 克
栝蔞皮瓤 45 克
黃芩 45 克
杏仁(炒熟,去皮尖、油,取淨霜) 45 克
白茯苓 45 克
玄明粉 45 克
鉛白霜 45 克
桔梗 45 克
旋覆花 33.75 克
馬兜鈴 33.75 克
五味子 33.75 克
硼砂 22.5 克
冰片 4.5 克(注意,必須使用真冰片)
上為極細末,梨膏為丸,如無梨膏,則以白蜜、竹瀝、梨汁熬至滴水不散為度,丸如龍眼大,噙化一丸。
正德六年(丙申)五月吉辰川勝七郎兵衛板
白話文:
把藥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梨膏調和成丸狀。如果沒有梨膏,可以用白蜂蜜、竹瀝或梨汁熬煮,直到滴水不散為止。將藥丸捏成龍眼般大小,含在口中使其慢慢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