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辨》~ 卷之下 (9)
卷之下 (9)
1. 雜類
嘗治傷寒病未平復犯房室,命在須臾,用獨參湯調燒褌散。凡服參一二斤餘得愈者,三四人。信哉,用藥不可執一也。
白話文:
我曾經治療過一名印刷工人,他新婚不久,在寒冷的冬月冒寒受涼,出現了發燒、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狀。我讓他用人參一兩、紫蘇莖和葉各一兩煎湯服用,出汗後就好了。
余嘗治一刻字工人,新婚,冬月冒寒,表證悉具,令以人參、紫蘇莖、葉各一兩,煎湯飲之,汗出而愈。一孕婦,春夏之交患溫病,頭痛發熱,不惡寒而渴,未及療治,胎墮去,血無算,昏眩欲絕,余令以麥門冬斤許,入淡竹葉、香豉,頻頻飲之,亦汗出而愈,蓋用勞復法治之。得此活法,則於治是病庶幾可十全矣。
還有一位孕婦,在春夏交替時患了溫病,有頭痛發熱、口渴但不惡寒的症狀。還沒來得及治療,胎兒就流產了,出血很多,孕婦昏迷不醒。我讓她用麥門冬一斤,加入淡竹葉和香豉,頻頻服用,也出了汗就好了,這是用「勞復法」治療的。掌握了這個活絡的方法,治療這種疾病就可以十拿九穩了。
白話文:
還有一位懷孕的婦人,在春天和夏天交替的時節,染上了溫病,出現頭痛發燒、口渴卻不畏寒的症狀。還沒開始治療,胎兒就流產了,而且大量出血,孕婦昏迷不醒。我讓她服用一斤麥門冬,加入淡竹葉和香豉,不斷地服用,之後她也開始出汗,病情也逐漸好轉了。這是運用「勞復法」治療的。掌握了這個活絡的方法,治療這種疾病就能夠十分順利了。
余每治傷寒、溫熱等證為庸醫妄汗、誤下已成壞病,死在旦夕者,以人參一二兩,用童子小便煎之,水浸冰冷,飲之立起。
白話文:
我經常治療因庸醫盲目發汗或誤用瀉藥而導致病情加重的傷寒、溫熱等疾病,這些患者往往瀕臨死亡。我用一到兩錢的人參,用童子尿煎煮,然後用冷水沖泡,讓患者服用,服用後立刻見效。
治傷寒黑斑。曾治一人,傷寒七八日,因服涼藥太過,遂變身涼,手足厥冷,通身黑斑,惟心頭溫暖,乃伏火也。診其六脈沉細,昏沉不知人事,亦不能語言,狀似屍厥,遂用人參三白湯加熟附子半枚,乾薑二錢,水二鍾,煎一鍾,與之服下,待一時許,斑色漸紅,手足漸暖而甦醒(人參三白湯:白朮、白茯苓、白芍藥、人參,生薑三片,大棗二枚。若脈沉、足冷,加附子半枚。
上水煎)。
白話文:
治療傷寒黑斑
曾經治療過一個傷寒患者,發病七八天了,因為服用了過量的涼藥,導致身體轉冷,手腳冰冷,全身出現黑斑,只有心窩區域是溫暖的,這是伏火的表現。診斷發現他的六脈沉細,昏迷不醒,無法言語,看起來就像死了一樣。於是使用了人參三白湯,加上半枚熟附子、二錢乾薑,用二碗水煎成一碗,讓他服用。等了一會兒後,黑斑顏色逐漸變紅,手腳也逐漸暖和,病人蘇醒過來。
(人參三白湯:白朮、白茯苓、白芍藥、人參,生薑三片,大棗二枚。如果脈搏沉細、腳冷,加半枚附子。)
萬,痘瘡,主治解表、和中、解毒三法也。解表兼發散之義,使邪氣盡出於外,不使留伏於中,如防風、白芷、荊芥穗、升麻、葛根、柴胡、桂枝之屬。和中專主脾胃,兼助血氣,使裡氣常實,血氣不虧,助養痘瘡而待其成,不致癢塌倒陷,如黃耆、人參、白芍藥、當歸、木香、陳皮之屬。
白話文:
對痘瘡的治療,主要有解表、和中、解毒三種方法。
解表兼有發散之意,讓邪氣全部排出體外,不讓它留伏在體內,例如防風、白芷、荊芥穗、升麻、葛根、柴胡、桂枝等藥材。
和中專門針對脾胃,兼助血氣,讓裡氣經常充足,血氣不虧損,幫助痘瘡發育和成熟,不致於潰爛塌陷,例如黃耆、人參、白芍藥、當歸、木香、陳皮等藥材。
解毒只瀉火、涼血、清氣,使毒邪有制,不為正害,如山豆根、大力子、紫草、連翹、芩、連、梔子之屬。
白話文:
解毒的方法主要是瀉火、涼血、清氣,讓毒邪受到抑制,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大的傷害,像山豆根、大力子、紫草、連翹、黃芩、連翹、梔子等藥物都具有這種作用。
萬,世俗謂幾日發熱,幾日出形,幾日起發,幾日作漿,幾日收靨,此大略之言耳。痘有疏密,毒有微甚,人有虛實,豈可一切拘以日數?如瘡本疏者,其毒微,其人中氣實,又能食,自然易出易靨,固不待於旬日者。如瘡本密者,其毒甚,其人中氣實,又能食,榮衛調和,內外無諸傷犯,至十二三日可以刻期收靨也。若其人中氣虛,食少或內外曾有傷犯,或遇氣候乖變,因而難靨。
豈可必拘以日數哉!
白話文:
一般人常說,痘痘發熱幾天後會發疹、起膿幾天後會結痂、幾天後會收乾,其實這只是大致的說法。痘痘的密度會影響發病的情況,毒性的強弱、人的體質虛實,也會影響病程的進展。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以幾天來衡量痘痘的發展。
如果痘痘本來就很稀疏,表示毒性比較弱,而人的元氣又充足、食慾正常,痘痘自然容易長出來、容易結痂,不需要十天半個月。如果痘痘本來就很密集,表示毒性比較強,即使人的元氣充足、食慾正常,氣血運行順暢,也沒有外在的傷害,也需要十二到十三天才能按時結痂。
但是,如果人的元氣虛弱、食慾不佳,或是曾經有過內外傷,或者遇上氣候變化,就會影響痘痘的結痂時間,讓痘痘難以收乾。
萬,不知虛實者,不可以為工。經曰:無虛虛,無實實,虛實之分不可不知也。經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瘠,以調其氣之虛實。此以形體別虛實也。又曰: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以飲食別虛實也。又曰: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以脈別虛實也。又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白話文:
一個善於把握虛實的人,才能成為好的醫生。經典中說:「虛中沒有真正的虛,實中沒有真正的實」,因此虛實之分非常重要。經典還說:「必須先觀察病人的體形胖瘦,以此來調整其虛實的氣。」這是根據體形來辨別虛實。另外,經典中還說:「飲食豐富,氣就會旺盛,飲食不足,氣就會虛弱。」這是根據飲食來辨別虛實。此外,經典中還說:「脈象實,表明氣血充實,脈象虛,表明氣血不足。」這是根據脈象來辨別虛實。最後,經典中還說:「邪氣盛,則為實證,正氣被奪,則為虛證。」
此以邪正別虛實也。大抵實者邪氣實也,虛者正氣虛也。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是也。又曰:五實死者,謂邪氣之實也;五虛死者,謂正氣之虛也(凡人診同)。瘡痘之證,其人形體肥健,飲食能多,六脈洪實,素無疾病,大便如常,瘡色紅潤者,此表裡正氣俱實也,不須服藥。
白話文:
這是區分病邪和正氣虛實的標準。一般來說,實症是邪氣旺盛,虛症是正氣不足。經典中說:邪氣聚集的地方,一定是正氣虛弱。邪氣停留不走,就會形成實症。又說:因五臟邪氣實而死,稱為實死;因正氣虛弱而死,稱為虛死(一般人都這樣診斷)。瘡痘症狀中,如果患者體格健壯,能吃很多東西,六脈強勁有力,以前沒有疾病,大小便正常,瘡色紅潤,這說明表裏正氣都很充足,不需要服藥。
若形體羸怯,素多疾病,飲食減少,六脈微弱,吐利頻頻,瘡色淡嫩者,此表裡正氣俱虛也,陳氏溫補之法可用。如瘡勢太盛,焮腫痛脹,大熱不退,煩渴昏睡,大小便秘,此表裡邪氣俱實也,錢氏涼瀉之法可用。如瘡本稠密,焮發紅活,吐利不食者,此表實裡虛也,於補湯中加解毒藥。
白話文:
如果身體瘦弱、經常生病、食慾不振、脈象微弱、嘔吐腹瀉頻繁、瘡口顏色淡紅,表明表裡正氣虛弱,可以使用陳氏溫補法。
如果瘡勢嚴重、發紅腫痛、高燒不退、口渴昏睡、大小便不通,表明表裡邪氣旺盛,可以使用錢氏涼瀉法。
如果瘡口原本密集,發紅活潑,但有嘔吐腹瀉、不思飲食,表明表實裡虛,可以在補湯中加入解毒藥物。
如瘡色淡白,發不透滿,大小便秘,浩飲大嚼者,此裡實表虛也,於解利中加發藥。又如瘡痛者,邪氣實也,當活血以開其鬱。若痛如刀剜,悶亂大叫者,勿治。瘡癢者,正氣虛也。當補氣以燥其濕。如爬搔不定,破爛皮脫者,勿治。灰白者,氣虛也,參、耆之功為大。乾燥者,血虛也,歸、芎之力宜多。
白話文:
-
如果瘡瘍顏色淡白,發作不徹底,大小便不通暢,且大量飲食的人,這是內實外虛的表現,在治療腹瀉的同時可以添加發散藥物。
-
如果瘡瘍疼痛,是邪氣實證,應活血化瘀以疏通鬱結。但如果疼痛劇烈如刀割,煩悶亂叫,則不可治療。
-
如果瘡瘍瘙癢,是正氣不足的表現,應補氣以祛濕。但如果搔抓不停,皮破肉爛,則不可治療。
-
如果瘡瘍呈灰白色,是氣虛的表現,應重用人參、黃芪等補氣藥。
-
如果瘡瘍乾燥,是血虛的表現,應多用當歸、赤芍等補血藥。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中病即已,無過其制,此治之權衡也。若本實而反補之,則毒氣彌盛,或為潰爛,或為癰腫,或為目病,或為咽瘡,或為失血,皆補之過也。如本虛而反瀉之,則正氣益虛,或為吐、為利、為厥逆,皆瀉之過也。經云:毋致邪,毋失正,絕人長命,其此之謂歟。
白話文:
虛弱時就補養,實熱時就瀉火,病情好轉就停止,不要過度治療,這是治療的準則。如果原本實熱反而補養,則毒氣會更加旺盛,可能造成潰爛、腫脹、眼疾、咽喉痛,甚至失血,這些都是補養過度的後果。如果原本虛弱反而瀉火,則正氣會更加虛弱,可能造成嘔吐、腹瀉、身體虛脫,這些都是瀉火過度的後果。經書上說:不要讓邪氣滋生,也不要損傷正氣,這樣才能長壽,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凡物得其平則靜,失其平則動。經曰:陽氣者,靜則養神,柔則養筋。又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夫患痘者,陰陽俱病,息欲其勻,語欲其少,寐欲其定,寤欲其寧,飢則索食,渴則少飲,觸其瘡則吟,拂其欲則鳴,此平人之候。神清氣定,謂之靜而吉也。如呻者,身有苦也。
白話文:
所有事物得到平衡就會平靜,失去平衡就會動盪。經典中說:陽氣平靜的時候,就能滋養精神,柔和的時候,就能滋養筋骨。又說:陰氣平靜的時候,就能藏住精氣,躁動的時候,精氣就會消散。痘瘡患者,陰陽兩氣都失調,呼吸要均勻,說話要少,睡眠要安穩,醒來要平和,餓了就吃東西,渴了就少喝點水,碰觸到傷口會呻吟,強行壓制慾望也會痛苦。這就是健康人的狀態。精神清爽,氣息平和,稱為平靜吉祥。如果呻吟不止,說明身體有痛苦。
自語者,神不清也。喘粗者,內熱也。腸鳴者,泄也。坐臥不定者,心煩也。啼叫不止者,痛也。搖頭者,風也。指欲搔者,癢也。咽物難者,咽痛也。咬牙者,心肝熱也。若悶亂躁擾,譫妄昏眩,如見鬼狀,搖頭扭項,手舞足擲,目睛上翻,寒戰咬牙,語音不出,則皆死候矣。如病向靜,忽作擾動者,異也,以法求之。
白話文:
自言自語:神志不清。
呼吸急促:內熱。
腹部咕嚕作響:腹瀉。
坐立不安:心煩意亂。
啼哭不止:疼痛。
搖頭:風邪。
手指想要抓撓:瘙癢。
吞嚥困難:咽喉疼痛。
咬牙:心肝火旺。
如果病人出現煩躁不安、神志不清、昏眩、幻覺、扭頭擺頸、手舞足蹈、目光上翻、寒戰咬牙、言語不清等症狀,這些都是死亡徵兆。如果病人原本安靜,突然躁動不安,則表示病情異常,需根據病情診治。
如瘡色變,無他候者,此戾氣所觸也;如瘡色不變,又無他證,此必有因,但俟自定。其有目瞑息微,四肢僵直,口噤瘡壞,昏睡不醒者,此真氣將脫、魂魄欲離之兆,又不可作靜診也。
白話文:
如果傷口的顏色發生變化,沒有其他症狀,這是邪氣所致;如果傷口顏色不變,也沒有其他症狀,這一定是身體內部出了問題,只要等待傷口自行癒合即可。如果有眼睛閉緊、呼吸微弱、四肢僵直、嘴巴緊閉、傷口惡化、昏迷不醒的症狀,這是元氣將要耗盡、魂魄將要離體的徵兆,不能採取靜觀治療的方法。
或云:痘瘡之候,無以脈診,言形色可辨也。謂之形者,痘之形也。故尖圓堅厚,始出之形;發榮滋長,欲壯之形;飽滿充足,成漿之形;斂束完固,收靨之形。與大豆、豌豆、綠豆相似者,皆正形也。或平或陷,形之變也。如初出時空如蠶種之蛻,隱如蚊蚤之跡,薄如麩片,密如針頭,若熱之疿、寒之慄者,不能起發而死。黏聚模糊,肌肉虛浮,溶軟嫩薄,皮膚潰爛者,不能收靨而死。
白話文:
有人說:痘瘡發作時,無法用脈診,但可以用觀察形色來判斷。所謂形,指的是痘瘡的形狀。
- 尖圓堅厚:痘瘡剛長出的形狀。
- 發榮滋長:痘瘡逐漸生長,將要旺盛的形狀。
- 飽滿充足:痘瘡長滿、液體充足的形狀。
- 斂束完固:痘瘡收斂、硬結好的形狀。
與大豆、豌豆、綠豆相似的形狀,都是正常形狀。但是,如果痘瘡形狀有變化,就需要注意了。
- 平坦或凹陷:痘瘡形狀的變化。
- 像剛破殼的蠶蛹般空洞、像蚊子叮咬的痕跡般隱約、像麩皮般薄、像針頭般密集,這些都是陽氣不足、陰氣過盛的表現,無法長好而會導致死亡。
- 黏在一起、模糊不清、肌肉鬆弛、軟弱無力、皮膚潰爛,這些都是陰氣過盛、陽氣不足的表現,無法收斂而會導致死亡。
謂之色者,痘之色也。喜鮮明而惡昏黯,喜潤澤而惡乾枯,喜蒼蠟而惡嬌嫩。紅不欲焰,焰則易破;白不欲灰,灰則難靨。由紅而白,白而黃,黃而黑者,此出形、起發、成漿、結痂之正色也。出形而帶紫,起發而灰白,此色之變。能辨痘之形色,可知死生之期。
白話文:
「色」是指痘瘡的顏色。好的顏色是鮮明而不晦暗,滋潤而不乾燥,青白而不過於紅嫩。紅色不宜過於鮮紅,否則容易破裂;白色不宜像灰燼,否則難以痊癒。痘瘡由紅轉白,再由白轉黃,最後轉黑,這是痘瘡形成、發作、成膿膜、結痂的正常顏色。痘瘡出現在皮膚表面且帶紫色,發作時顏色灰白,這是痘瘡顏色的變化。能夠辨別痘瘡的顏色變化,就可以預知病人的生死。
先賢看痘有四:曰根,曰窠,曰腳,曰地。用是以驗吉凶、斷死生,不易之法也。何謂窠?中透而起頂者是也。何謂根?外圈而紅者是也。即圈之紅否,而其中之虛實與痘毒之淺深可見矣。即窠之起否,而根之淺深、毛血之盈虧可定矣。所謂腳、地,則本乎根窠之圓混、痘子之稀密也。
白話文:
古時候的醫家將痘痘分為四種:根、窠、腳、地。據此可以判斷痘痘的吉凶、預測病人的生死,這是恆久不變的法則。
何謂窠?指痘痘中央透著膿液並突起。
何謂根?指痘痘周圍的紅色暈圈。
從暈圈的顏色可以看出痘痘內部是否有膿液,從痘痘的深淺可以瞭解痘毒的程度。從窠的凸起與否,可以判定根的深淺和血氣的盛衰。
所謂腳、地,是指根據根、窠的圓潤程度和痘痘的疏密程度來判斷的。
紅暈之外謂之腳,彼此顆粒界限分明,不散不離者,此痘腳明淨也。空隙之處便謂之地,彼此顆粒不相連綴者,此地面明淨也。根欲其活,窠欲其起,腳欲其固,地欲其寬,四者俱順,痘雖密無慮矣。
白話文:
痘瘡紅暈的邊緣叫做痘腳,每個痘瘡之間的界限清晰,不擴散也不黏連,表示痘腳乾淨明淨。痘瘡之間的空隙叫做痘地,每個痘瘡之間不相互連接,表示痘地乾淨明淨。痘瘡的根部要活絡,痘巢要凸起,痘腳要堅固,痘地要寬敞。這四個條件都滿足了,即使痘瘡數量很多也不必擔心。
圓者氣之形也,氣盛則痘窠必圓滿周淨。暈者血之形也,血盛則痘窠必光明紅活。氣虛則頂陷,氣散則塌阻,或有氣虛極而不塌陷者,乃火載之,雖見圓滿,實空殼如泡然也。血虛則暈淡,血憊則暈枯,根必散,或有血虛極面猶紅色者,乃火上浮,雖見圈暈,實枯槁而不潤澤也。
白話文:
圓形代表氣的形狀。氣盛時,痘痘形狀必然圓潤飽滿乾淨。暈紅代表血的形狀。血盛時,痘痘形狀必然明亮紅潤有活力。
氣虛時,痘痘頂端會凹陷。氣散時,痘痘會塌陷阻塞。偶爾有氣虛極度卻不塌陷的,這是因為有火在支撐著,雖然看起來圓潤飽滿,但實際上卻是像泡沫一樣的空殼。
血虛時,痘痘的暈紅會變淡。血疲乏時,暈紅會變枯。痘痘根部肯定會散開。偶爾有血虛極度但臉上仍呈現紅色,這是因為火往上浮,雖然看起來有暈紅,但實際上是枯乾沒有光澤。
痘色之明暗,繫於血氣之虛實。如色之紅者,痘初出也。白者,毒未解也。黃者,毒將解也;干黃者,毒盡解也。灰白者,氣衰而血不附也。紫者,毒盛而血滯也。黑者,熱極而兼水化也。焦褐者,氣血枯也。紅變白,白變黃者,順而生;紅變紫,紫變黑者,逆而死。
白話文:
痘疹的顏色深淺,取決於血氣的虛實。
- 紅色:痘疹剛長出來。
- 白色:毒素尚未化解。
- 黃色:毒素將要化解。
- 乾黃色:毒素完全化解。
- 灰白色:氣血衰弱,血液不充盈。
- 紫色:毒素盛行,血液瘀滯。
- 黑色:熱邪極盛,兼有水液傷及。
- 焦褐色:氣血枯竭。
痘疹由紅色變白色,再變黃色,說明順利康復;痘疹由紅色變紫色,再變黑色,說明病情惡化,可能危及生命。
初驗之時,以紅紙蘸清油燃火照之,驗其生意有無。又以手揩摩面頰,如紅色隨手轉白,隨白轉紅,謂之血活,生意在矣。如揩之不白,舉之不紅,是為血枯,縱疏不治。又看目睛,神光瞭然,口唇尖上紅活如常,無燥白之色發,乃為吉證,萬無憂也。
白話文:
第一次檢查時,用紅紙蘸點清油點燃,用火焰照著病人的臉,檢查他的生命力。再用手摩擦病人的面頰,如果紅潤隨著手變白,然後又隨著手變紅,就表示病人的氣血活絡,生命力頑強。如果摩擦後不變白,抬起手後也不變紅,就說明病人的氣血枯竭,即使治療,也無濟於事。另外,還要觀察病人的眼睛,如果目光炯炯有神,嘴脣鮮紅,沒有乾枯蒼白的跡象,就是吉兆,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發熱輕則毒氣輕,則報痘亦輕。發熱重則毒氣重,故報痘亦重。輕者不必言治,重者宜先解表,涼血解毒次之,及痘既出,便當溫補氣血,以助其成漿、收靨,失此不治,六日之後無能為矣。審之慎之。
白話文:
發燒較輕,表示毒氣較弱,長出的痘疹也會較輕。發燒較重,表示毒氣較強,長出的痘疹也會較重。輕微的發燒不必治療,嚴重的發燒應先解表(驅散外邪),然後涼血解毒,待痘疹出來後,就應該溫補氣血,以幫助痘疹化膿、收斂。如果延誤治療,六天後就無能為力了。請審慎對待。
庚午,余自秋闈歸,則亡妹已病。蓋自七月乳腫痛不散,八月用火針取膿,醫以十全大補湯與之,外敷鐵箍散,不效,反加喘悶。九月產一女,潰勢益大,兩乳房爛盡,延及胸腋,膿水稠黏,出膿幾六七升,略無斂勢。十一月始歸就醫,醫改用解毒和中平劑,外摻生肌散、龍骨、寒水石等劑,膿出不止,流濺所及即腫泡潰膿,兩旁紫黑,瘡口十數,胸前、腋下皆腫潰,不可動側,其勢可畏。余謂:產後毒氣乘虛而熾,宜多服黃耆解毒補血、益氣生肌。
白話文:
庚午年,我從秋闈考試回來,發現小妹已經生病了。七月開始乳房腫痛,一直消不下去。八月,醫生用火針抽膿,並開了十全大補湯給她喝,外敷鐵箍散,但都沒有效果,反而加重了胸悶。九月,小妹生了一個女兒,潰爛的傷口更大,兩個乳房都爛光了,蔓延到胸部和腋下。流出來的膿水又稠又黏,總量達到六七升,而且沒有好轉的跡象。十一月,小妹纔回來找我治療。我改變了用藥,使用瞭解毒和中氣的藥物,並外敷生肌散、龍骨、寒水石等藥物。但膿水仍然不止,流到哪裡,哪裡就腫脹、破膿。小妹兩側的皮膚發紫發黑,有十幾個傷口,胸前和腋下都是腫脹潰爛的,無法動彈。情況非常令人擔心。我判斷是小妹生產後,毒氣趁虛而入,導致病情加重。因此,我建議她多服用黃耆,既可以解毒補血,又能益氣生肌。
而醫鑑前弊,不敢用。十二月中旬後益甚,瘡口廿餘,諸藥盡試不效,始改用余藥。時膿穢黏滯,煎楮葉豬蹄湯沃之頓爽,乃制一方,名黃耆托裡湯,黃耆甘溫以排膿、益氣、生肌為君;甘草補胃氣、解毒,當歸身和血生血為臣;升麻、葛根、漏蘆為足陽明本經藥,及連翹、防風皆散結疏經,瓜蔞仁、黍黏子解毒去腫,皂角刺引至潰處,白芷入陽明敗膿長肌,又用川芎三分及肉桂、炒柏為引用,每劑入酒一盞煎,送白玉霜丸疏膿解毒。
白話文:
之前因為醫治經驗不足,所以不敢使用。十二月中旬以後病情加重,傷口達到二十多處,所有藥物都試過都不見效,最後才改用我的藥方。
當時膿液污穢黏稠,煎煮楮葉和豬蹄湯清洗傷口後,情況明顯好轉,於是制定了一個方劑,稱為「黃耆託裡湯」。
黃耆味甘溫和,可以用來排膿、補氣、生肌,為君藥;甘草可以補胃氣、解毒,當歸身可以和血生血,為臣藥;升麻、葛根、漏蘆屬於足陽明經的本經藥,連翹、防風都可以散結疏通經絡,瓜蔞仁、黍黏子可以解毒消腫,皁角刺可以將藥引到潰爛處,白芷可以進入陽明經化膿、生肌,再加入川芎三分、肉桂、炒柏子作為引經藥,每劑加入一盞酒煎煮,同時服用白玉霜丸來疏通膿液、解毒。
時膿水稠黏,方盛未已,不可遽用龍骨等藥,理宜追之,乃制青霞散外摻,明日膿水頓稀,痛定穢解,始有向安之勢。至辛未新正,患處皆生新肉,有紫腫處俱用蔥熨法,隨手消散,但近腋足少陽分尚未斂。乃加柴胡一錢、青皮三分,及倍川芎,膿水已盡者,即用戴糝散摻之。
白話文:
此時膿水濃稠黏膩,且膿勢正盛未退,不宜立即使用龍骨等藥物。應循序漸進,先使用青霞散外敷。翌日,膿水明顯稀薄,疼痛消失,膿液排出,病情開始好轉。
到了辛未年正月,患處長出新肉。有瘀紫腫脹的地方都用蔥熨法治療,隨手消散。但靠近腋窩的足少陽經絡尚未癒合。於是加入柴胡一錢、青皮三分,以及加倍川芎。等到膿水已盡,就使用戴糝散敷用。
至元宵後,遂全妥。凡治癰疽,須審經絡部分,今所患正在足陽明之分,少侵足少陽經分,俗醫不復審別,一概用藥,藥無嚮導,終歸罔功,甚可嘆也。近有患之劇甚如亡妹所苦者,一庠友就余求方,余以冗未及應,諸瘍醫卒拱手以待斃,余甚傷之,議刊布其方,不忍自秘也。隆慶辛未九日記。
青霞散,治癰疽潰爛、膿多、不斂。先用楮葉豬蹄湯洗過,以此敷之。
白話文:
到元宵節後,他的病完全好了。治療癰疽,必須仔細辨別經絡部位。今回患處正好位於足陽明經絡所分範圍,稍稍侵犯足少陽經絡所分範圍。一般的醫生沒有仔細辨別,就胡亂用藥。藥物沒有針對病因,最終還是徒勞無功,實在令人嘆息。最近有位患者病情嚴重,就像我過世的妹妹所患的病。一位書院的朋友向我求取藥方,我因為太忙沒能及時回復。那些治療腫瘤的醫生都束手無策,眼看著患者等死,我感到非常痛心。我決定將我的藥方公佈出來,不忍自私地隱藏。隆慶辛未年九月日記。
青黛二錢,乳香一錢五分,沒藥一錢五分,韶粉一錢,海螵蛸一錢五分,枯礬一錢,白蘞一錢,寒水石一錢,冰片三分,紅粉霜(另研極細,和勻,再研入)一錢,杏仁(去皮尖)廿四個。
白話文:
青黛兩錢,乳香一錢五分,沒藥一錢五分,滑石粉一錢,海參一錢五分,硫酸銅一錢,白芷一錢,明礬一錢,冰片三分,紅粉(另研磨得極細,勻和,再研磨進入)一錢,杏仁(去皮尖)二十四個。
有死肉加白丁香五分;大癰疽爛甚腐多,加銅綠一錢五分。此方專治潰瘍因血熱肉腐化而為膿,故用青黛涼血解毒而使肉無腐為君;乳香、沒藥活血止痛而消腫為臣;寒水石之寒,佐青黛以涼血肉使不腐,枯礬之收澀,排膿而追毒,韶粉、海螵蛸之收濕,止膿汗之多而不燥,粉霜之拔毒,白蘞之斂創,冰片之透肌,以為佐使,諸藥多燥,又假杏仁之油以潤之,此制方之旨也。
白話文:
有壞死組織時,加入白丁香 0.5 克;大膿腫爛得嚴重、腐敗多膿時,加入銅綠 1.5 克。此方專門治療因血熱導致肉腐化為膿的潰瘍,故用青黛涼血解毒,阻止肉體腐爛作為君藥;用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作為臣藥;寒水石之寒,輔助青黛涼血肉使不腐,枯礬之收澀,排膿追毒;韶粉、海螵蛸之收濕,止膿汗過多而不使其乾燥,粉霜之拔毒,白蘞之斂創,冰片之透肌,作為佐使之藥,各種藥物多燥性,再借用杏仁油潤澤,這就是此方配製的原則。
大抵治法,有是病投是藥,豈可狐疑而誤治哉。且夾陰傷寒,先因欲事,伏陰於內,卻又著寒,內外皆陰。陰氣獨盛,則陽氣以衰,故脈沉而足冷也,必須急用人參健脈以益元氣為主,佐以附子溫腎經,散寒邪,以退陰而回陽也。若舍此二味不用,將何以救之哉。
白話文:
大致上來說,治療的方法是:對症下藥,怎麼能猶豫不決、誤治病情呢?而且夾陰傷寒,原本是因為情慾,導致體內隱藏著陰氣,後來又遇上寒冷,導致內外都受陰氣侵犯。陰氣過盛,就會導致陽氣衰弱,所以脈搏沉伏、足部冰冷。這時必須趕緊服用人參來加強脈搏、提升元氣為主,並輔以附子溫暖腎經,散去寒邪,藉此驅散陰氣、恢復陽氣。如果捨棄這兩味藥,用什麼來挽救病情呢?
發熱如傷寒,而其人有所從高墜下攧撲損傷,或盛怒叫呼,無何而病,小便自利,口不甚渴,按心下或脅下或臍腹間有痛處,或至手不可近者,畜血也。勞逸、飢飽、七情、房室所傷皆能瘀血,不止一途。
白話文:
發燒像傷寒,但這個人曾經從高處摔下來,受到撞擊或損傷,或者大發雷霆地怒吼,不久後就生病了。小便自動排出,口不太渴,按壓心下、脅下或臍腹之間有痛處,有的甚至到了手都不能靠近的地步,這是因為體內有淤血。過度勞累、飲食不當、情緒激動、房事過度等因素都能導致氣血瘀滯,不限於某一種途徑。
友人繆仲淳,每服滋補丸藥,多至數兩,忽發熱不已,投涼解之藥有加無損,沉困之極,殆將不支,余用畜血法治之,方烹煎次,仲淳聞其氣,曰:一何香也?飲已而熱退,明日下黑糞鬥許而安。
白話文:
我的友人繆仲淳,每次服用滋補丸,劑量都很多,往往達到幾兩的份量。突然發熱,持續不退,服用涼性的解熱藥物,卻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他昏昏沉沉,幾乎快要撐不住了。我用畜血療法治療他,剛開始煎藥的時候,仲淳聞到藥香,就說:「怎麼這麼香啊?」喝下藥後,發熱的症狀就消退了。第二天,排出黑色的糞便,量很多,身體也恢復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