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辨》~ 卷之中 (5)
卷之中 (5)
1. 泄瀉
因傷於酒,每晨起必瀉者,宜理中湯加乾葛,吞酒煮黃連丸,或葛花解酲湯吞之。
有人每五更將天明時必溏利一次,有人云:此名腎泄,服五味子散頓愈。有人久泄,早必泄一二行,泄後便輕快,脈滑而少弱,先與厚朴和中丸五十丸,大下之後,以白朮為君,枳殼、半夏、茯苓為臣,厚朴、炙甘草、芩、連、川芎、滑石為佐,吳茱萸十餘粒為使,生薑煎服,十餘帖而愈。
二神丸合五味子散名為四神丸,治瀉尤妙。
小便不利而泄,若津液偏滲於大腸,大便瀉而小便少者,用胃苓散分利之。若陰陽已分而小便短少,此脾肺氣虛不能生水也,宜補中益氣湯加麥門、五味。陰火上炎而小便赤少,此肺氣受傷不能生水也,用六味地黃丸加麥門、五味。腎經陰虛,陽無所生,而小便短少者,用滋腎丸、腎氣丸。
腎經陽虛,陰無所化,而小便短少者,用益氣湯、六味丸。若誤用滲泄分利,復傷陽氣,陰無所生,而小便益不利,則腫脹之證作而疾危矣。
泄而口渴引飲,此為津液內亡,用錢氏白朮散或補中益氣湯。腎水不足之人患泄,或過服分利之劑而渴者,加減八味丸。失治,必變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危證矣。
趙以德云:昔聞先生言泄瀉之病,其類多端,得於六淫、五邪、飲食所傷之外,復有雜合之邪,似難執法而治。乃見先生治氣暴脫而虛,頓瀉,不知人,口眼俱閉,呼吸微甚,殆欲絕者,急灸氣海,飲人參膏十餘斤而愈。治陰虛而腎不能司禁固之權者,峻補其腎。治積痰在肺,致其所合大腸之氣不固者,湧出上焦之痰,則肺氣下降,而大腸之虛自復矣。
治憂思太過,脾氣結而不能升舉,陷入下焦而成泄瀉者,開其鬱結,補其脾胃,使穀氣升發也。凡此之類,不可枚舉。因問:先生治病何其神也?先生曰:無他,圓機活法,具在《內經》,熟之自得矣。
滑瀉。東垣云:中焦氣弱,脾胃受寒冷,大便滑泄,腹中雷鳴,或因誤下,末傳寒中,復遇時寒,四肢厥逆,心胃絞痛,冷汗不止,此腎之脾胃虛也,沉香溫胃丸治之。薛氏曰:前證若脾胃虛寒下陷者,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肉豆蔻、補骨脂。若脾氣虛寒不禁者,用六君子湯加炮薑、肉桂。
若命門火衰,脾土虛寒者,用八味丸。若脾腎氣血俱虛者,用十全大補湯送四神丸。若大便滑利,小便閉澀,或肢體漸腫,喘嗽唾痰,為脾腎虧損,宜金匱加減腎氣丸。
因傷面而瀉者,養胃湯加萊菔子(炒、研)一錢,痛者更加木香五分,瀉甚者去藿香,加炮姜如其數。
瀉已愈,至明年此月日時復發者,有積故也。脾主信,故至期復發。熱積,大承氣湯。寒積,感應丸。虛者,以保和丸加三稜、蓬朮之屬投之。
白話文:
泄瀉
因喝酒傷身,每天早上必定腹瀉的人,適合服用理中湯加乾葛,並服用酒煮黃連丸,或用葛花解酲湯送服藥丸。
有些人每天五更天將明時必定腹瀉一次,有人說這是腎泄,服用五味子散就能立即痊癒。有些人久瀉,每天早上必定瀉一兩次,瀉後反而覺得輕鬆,脈象滑而略弱,先服用厚朴和中丸五十丸,瀉下之後,以白朮為主藥,枳殼、半夏、茯苓為輔藥,厚朴、炙甘草、黃芩、黃連、川芎、滑石為佐藥,吳茱萸十幾粒為引藥,用生薑煎服,服用十幾劑就能痊癒。
二神丸和五味子散合在一起稱為四神丸,治療腹瀉尤其有效。
小便不利又腹瀉,如果津液滲漏到腸道,大便瀉而小便少,就用胃苓散來分利。如果陰陽已分,小便短少,這是脾肺氣虛不能生水,就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陰火上炎,小便赤少,這是肺氣受損不能生水,就服用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腎經陰虛,陽氣無處產生,小便短少,就服用滋腎丸、腎氣丸。
腎經陽虛,陰氣無處化生,小便短少,就服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如果錯誤地使用滲泄分利之藥,再次損傷陽氣,陰氣無處產生,小便更加不利,就會出現腫脹的危症。
腹瀉又口渴想喝水,這是體內津液損耗,服用錢氏白朮散或補中益氣湯。腎水不足的人患腹瀉,或者服用過多分利之藥而口渴的,就加減八味丸。如果治療失當,必定會轉變成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危急症狀。
趙以德說:以前聽先生說,泄瀉的病症種類繁多,除了因六淫、五邪、飲食所傷之外,還有邪氣雜合的情況,似乎很難遵循一定的法則治療。我見先生治療因氣血暴脫而虛弱,突然腹瀉,病人神志不清,口眼緊閉,呼吸微弱,幾乎要斷氣的病人,就緊急灸刺氣海穴,服用人參膏十幾斤而痊癒。治療陰虛,腎臟不能發揮固攝功能的,就峻猛補益腎臟。治療積痰在肺,導致與大腸相連的氣機不固的,就將上焦的痰液湧出,這樣肺氣就能下降,大腸的虛弱就能自然恢復。
治療憂思過度,脾氣鬱結不能上升,下降到下焦而導致腹瀉的,就疏通鬱結,補益脾胃,使穀氣上升。凡此種種,不可勝數。我於是問:先生治療疾病怎麼這麼神奇?先生說:沒有什麼秘訣,只是靈活運用治病的技巧,這些都記載在《內經》之中,熟讀就能掌握了。
滑瀉。東垣(李東垣)說:中焦氣虛,脾胃受寒,大便滑瀉,腹中雷鳴,或者因為錯誤服用瀉藥,寒邪未除,又遇到時令寒冷,四肢厥逆,心胃絞痛,冷汗不止,這是腎與脾胃虛弱,用沉香溫胃丸治療。薛氏(薛己)說:如果上述症狀是脾胃虛寒下陷,就服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肉豆蔻、補骨脂。如果脾氣虛寒不能固攝,就服用六君子湯加炮薑、肉桂。
如果命門火衰,脾土虛寒,就服用八味丸。如果脾腎氣血都虛弱,就服用十全大補湯送服四神丸。如果大便滑利,小便閉澀,或者肢體漸漸腫脹,喘息咳嗽,痰多,是脾腎虧損,就應該服用金匱要略加減腎氣丸。
因為外傷而腹瀉的,服用養胃湯加萊菔子(炒、研)一錢,疼痛的再加木香五分,瀉得很厲害的去掉藿香,增加炮薑等量。
腹瀉痊癒後,到明年同月同日時又復發,是有積滯的原因。脾主信,所以到期就復發。熱積,服用大承氣湯。寒積,服用感應丸。虛弱的,服用保和丸加三稜、蓬朮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