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醫辨》~ 卷之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3)

1. 溲血

大抵溲血、淋血、便血三者,雖以前後陰所出之竅血有不同,然於受病則一也,故治分標本亦一也。其散血、止血之藥,無越於數十品之間,惟引導、佐使,各走其鄉者少異耳。

白話文:

總的來說,小便出血、尿血、大便出血這三種情況,雖然出血的位置不同,但身體受傷的原因是一樣的,所以治療方法也一樣。用於散血、止血的藥物不超過幾十種,只是引導藥效、輔助治療用的藥物稍有不同而已。

先與生料五苓散和四物湯,若服藥不效,其人素病於色者,此屬虛證,宜五苓散和膠艾湯,吞鹿茸丸。或八味地黃丸,或鹿角膠丸,或辰砂妙香散和五苓散,吞二項丸子。若小便自清,後有數點血者,五苓散加赤芍藥一錢。亦有如砂石而色紅,卻無石淋之痛,亦屬虛證。宜五苓散和膠艾湯,或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吞鹿茸丸、八味丸、鹿角膠丸。

白話文:

首先服用五苓散和四物湯,若效果不佳,病人原本就面色蒼白,屬於虛證,應該改用五苓散和膠艾湯,並服用鹿茸丸。也可以改用八味地黃丸、鹿角膠丸,或是辰砂妙香散和五苓散,將兩種丸藥一起服用。如果小便清澈,但之後帶有幾滴血,則可以在五苓散中加入赤芍藥一錢。也可能小便像沙石一樣呈紅色,但沒有石淋的疼痛感,這也是虛證。應該服用五苓散和膠艾湯,或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並服用鹿茸丸、八味丸、鹿角膠丸。

2. 下血

血之在身,有陰有陽,陽者順氣而行,循流脈中,調和五臟,灑陳六腑,如是者謂之榮血也。陰者居於絡脈,專守臟腑,滋養神氣,濡潤筋骨。若其臟感內外之邪,傷則或循經之陽血至其傷處,為邪氣所阻,漏泄經外,或居絡之陰血,因著留之邪,僻裂而出,則皆滲入腸胃而泄矣。世俗每見下血,率以腸風名之,不知風乃六淫中之一耳。

白話文:

人體血液中分為陰陽兩種,陽血隨著氣血流動,沿著經脈運行,調和五臟,滋潤六腑。這種血稱為「榮血」。陰血則駐留在血絡中,專責守護臟腑,滋養精神氣血,濡潤筋骨。如果臟腑受到內外邪氣侵襲,受傷後的陽血可能會沿著經絡流到受傷部位,但被邪氣阻擋,滲漏到經絡之外。或者,駐留在血絡中的陰血,可能會因為受邪氣黏附而偏離正常位置,滲入腸胃而導致腹瀉。世俗通常將下血稱為「腸風」,但並非所有腹瀉都是由風邪引起的,風邪只是六種致病外邪之一。

或風有從腸胃經脈而入客者,或肝經風木之邪內乘於腸胃者,則可謂之腸風。若其他不因風邪而腸胃受火熱二淫,與寒、燥、濕怫鬱其氣,乃飲食用力過度,傷其陰絡之血者,亦謂之腸風,可乎?許學士謂:下清血色鮮者,腸風也。血濁而色暗者,臟毒也。肛門射如血線者,脈痔也。

白話文:

如果腸風夾著濕氣,大便也會像豆漿或紫黑色瘀血,不一定全是鮮紅色的,應該用時間長短來區分。不過,這些都是一般人的說法。世世代代的醫生編撰醫書,有的人把流血當成腸風,有的人則把流血和腸風、臟毒分為兩類,這些說法都不正確。

然腸風挾濕者,亦下如豆汁及紫黑瘀血,不必盡鮮,正當以久暫為別耳,然要之皆俗名也。世醫編書者,或以瀉血為腸風,或分瀉血與腸風、臟毒為二門,皆非也。

先血而後便,此近血也。由手陽明隨經下行,滲入大腸,傳於廣腸而下者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白話文:

先排血後排便,這是接近血瘀的症狀。是由手陽明經絡隨之向下流動,滲透到大腸,傳輸到廣腸而排出的。赤小豆當歸散可以治療這種症狀。

先便而後血,此遠血也,由足陽明隨經入胃,淫溢而下者也。黃土湯主之。

白話文:

大便先發生,然後纔出現便血,這是由於血遠離心臟而造成的。這種便血是由足陽明胃經的氣血運作異常,導致血氣溢出下行造成的。可以服用黃土湯來治療。

3. 蓄血

夫人飲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滯不行,故百病由汙血者多,而醫書分門類,症有七氣而無畜血,予故增著之。

白話文:

當一個人飲食、起居等生活習慣不當,都會導致血液瘀滯不暢。因此,很多疾病都是由瘀血引起的,但是醫書中將疾病分門別類時,只有關於七種氣的症狀,卻沒有關於瘀血的。所以我補充了這一部分。

衄血,畜血上焦。心下手不可近,畜血中焦。臍腹小腫大痛,畜血下焦。三焦畜血,脈俱在左手中。畜血上焦,活人犀角地黃湯。畜血中焦,仲景桃仁承氣湯。畜血下焦,仲景抵當湯、韓氏地黃湯、生漆湯。

白話文:

鼻出血(衄血) ,血液積聚在胸腔上方。不宜靠近胸部按壓。

胃痛出血(畜血中焦) ,腹部肚臍周圍有輕微腫痛。

下腹部疼痛出血(畜血下焦) ,腹部腫大疼痛。

三焦均有出血積聚 ,脈搏都集中在左手。

胸腔上方出血積聚 ,用活人犀角地黃湯治療。

胃部出血積聚 ,用仲景桃仁承氣湯治療。

下腹部出血積聚 ,可用仲景抵當湯、韓氏地黃湯、生漆湯治療。

如牙齒等蝕,數年不愈,當作陽明畜血治之,以桃仁承氣湯,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服之。好飲者多有此疾,屢服有效。

白話文:

如果牙齒等出現腐蝕,好幾年都沒有好轉,就當作是陽明經蓄積淤血造成的。可以用桃仁承氣湯,研成細末,加蜜煉製成像桐子一樣大小的丸藥服用。愛喝酒的人常常會有這種疾病,服用此藥多次有效。

4.

痙(《說文》:強直也。而無痓字。《廣韻》:痓,惡也,非強直明矣。作痓者誤,今正之。)

白話文:

痙是指強直的狀態。這裡沒有“痓”這個字,“痓”表示的是不好的意思,並不是強直。使用“痓”是錯誤的,現在予以更正。

《金匱》云: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活人書》云:外證發熱惡寒,與傷寒相似,但其脈沉遲弦細,而項背反張為異耳。)

白話文:

《金匱要略》記載:患者發燒,但手腳冰冷,脖子僵硬疼痛,怕冷,有時頭部發熱、面色發紅、眼睛發紅,只有頭部可以搖動,突然嘴巴張不開,背部往後彎曲,這些都是痙病的症狀。(《活人書》中提到:此病外在症狀發燒怕冷,類似傷寒,但脈搏沉緩而細小,而且脖子和背部往後彎曲,與傷寒不同。)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發燒沒有出汗,反而怕冷的,叫做剛痙。

太陽病,發燒且有汗出但不畏寒的,叫做柔痙。

太陽病,症狀都具備,身體僵硬,但是脈搏反而沈遲,這是痙症,用栝蔞桂枝湯來治療。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經的發病,病人沒有出汗,而且小便量減少,氣往上沖到胸口,嘴巴緊閉說不出話,快要痙攣,可以使用葛根湯治療。

剛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此陽明經藥也。陽明總宗筋,以風寒濕熱之邪入於胃中,津液不行,宗筋無所養,故急宜此湯下濕熱,行津液。故《宣明》云:痙病,目直口噤,背強如弓臥搖動,手足搐搦,宜三一承氣湯下之,亦此意也。然非察證之明,的有實熱者,亦不可輕用也)。

白話文:

患有痙攣時,胸悶、口不能開,無法平躺,腿腳抽搐,一定會咬牙切齒,可以使用大承氣湯(這種藥適用於陽明經。陽明經總管筋脈,如果風寒濕熱之邪進入胃裡,津液運轉不暢,筋脈得不到濡養,因此急需使用此湯來祛濕熱,讓津液運行。所以《宣明》中說:痙攣病,眼睛睜大、口不能開,背部像弓一樣僵硬,身體搖晃,手腳抽搐,應該使用三一承氣湯來瀉下,也是這個意思。然而,如果不仔細辨證,而患者有實際熱證,也不可以輕易使用此湯。)

丹溪云:大率與癇相似,比癇為甚。蓋因氣血大虛,挾痰、挾火而成。藥宜人參、竹瀝之類,不可用鳳藥。

白話文:

丹溪說:這種病大致上跟癲癇相似,但比癲癇更嚴重。主要是因為氣血嚴重虛弱,加上痰和火氣的影響而導致的。在用藥方面應該使用人參、竹瀝之類的藥物滋補氣血,不能用瀉下的藥物。

一男子二十餘歲,患痘瘡,靨謝後,忽患口噤不開,四肢強直不能屈,時或達臍腹痛一陣,則冷汗如雨,痛定則汗止,時作時止,其脈急,弦緊而急。此因勞倦傷血,山居多風寒乘虛而感。又因痘瘡,其血愈虛。當用辛溫養血,辛涼散風,遂用當歸身、芍藥為君,川芎、青皮、鉤藤為臣,白朮、陳皮、甘草為佐,桂枝、木香、黃連為使,更加紅花少許,煎十二帖而安。

白話文:

一位二十多歲的男子患了痘瘡,痘瘡消退後,突然嘴不能張開,四肢僵直不能彎曲。有時會從肚臍到腹部痛一陣,痛的時候冷汗直流,痛停了汗也停了,時不時地發作。他的脈搏急促、弦緊有力。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傷了血氣,生活在山上受到風寒之邪的侵入。再加上痘瘡的緣故,血氣更加虛弱。治療時應採用辛溫養血、辛涼散風的藥物,於是使用當歸身、芍藥為君藥,川芎、青皮、鉤藤為臣藥,白朮、陳皮、甘草為佐藥,桂枝、木香、黃連為使藥,再加入少許紅花,煎服十二劑後痊癒。

薛新甫云:痙病,因傷寒汗下過度,與產婦、潰瘍等病,及因克伐之劑,傷損氣血而變。若金衰木旺,先用瀉青丸,後用異功散。腎水虛,用六味丸。肝火旺,先用加味小柴胡湯,次用加味四物湯。發熱,用加味逍遙散。若木侮脾土,用補中益氣加芍藥、山梔。脾經鬱結,用加味歸脾湯。

白話文:

薛新甫說:癲癇發作,是由於傷寒後出汗過多、產後、潰瘍等疾病,或服用過於寒涼的藥物,損傷氣血所致。

  • 如果肺氣虛弱,肝氣亢盛,先服用瀉青丸,再服用異功散。
  • 如果腎陰虛弱,使用六味丸。
  • 如果肝火旺盛,先服用加味小柴胡湯,再服用加味四物湯。
  • 如果發燒,使用加味逍遙散。
  • 如果肝氣剋制脾胃,使用補中益氣湯加芍藥、山梔。
  • 如果脾胃鬱結,使用加味歸脾湯。

脾土濕熱,用三一承氣湯。大凡病後氣血虛弱,用參、術濃煎,佐以薑汁、竹瀝,時時用之。如不應,用十全大補湯;更不應,急加附子,或用參附湯,緩則不救。

白話文:

脾臟有濕熱,使用三一承氣湯。一般病後氣血虛弱,使用黨參、白朮濃煎,搭配薑汁、竹瀝,經常使用。如果無效,使用十全大補湯;再無效,緊急加入附子,或使用參附湯,若動作緩慢可能會無法救治。

虞摶治一婦人,年三十餘,身形瘦弱,月經後忽發痙,口噤,手足攣縮,角弓反張,此去血過多,風邪乘虛而入。用四物湯加防風、羌活、荊芥,少加附子行經,二帖病減半,六帖病全安。

白話文:

虞摶為一名女子治療,女子年紀三十多歲,體型瘦弱。月經後突然發生抽筋,嘴脣緊閉,手腳蜷縮,身體呈弓形後仰,這是因為失血過多,風邪趁虛而入。虞摶使用四物湯,並加入防風、羌活、荊芥,少許附子來促進血液循環。兩劑藥下去,病情減輕了一半,六劑藥後,病情完全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