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醫辨》~ 卷之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2)

1. 舌衄

舌上忽出血如線,用槐花炒,研末,摻以麥門冬煎湯,調妙香散。

白話文:

突然間舌頭上像有條線一樣的出血,可以使用炒過的槐花,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麥門冬煮成的湯水來調和,再加入妙香散一起服用。

2. 齒衄

《醫旨緒餘》云:有侄女十歲,因毀齒動搖,以苧麻摘之,血出不止,一日夜積十一盆,用末藥止其處,少頃復從口出。診其脈,皆洪大有力。以三製大黃末二錢,枳殼湯少加童便調下,去黑糞數塊,其血頓止。一男子每齒根出血盈盆,一月一發,百藥不效,知其人好飲,投前劑一服而安。

一老嫗患此,一發五七日,日約升餘,投前劑亦安。所下皆有黑糞,是知此疾多陽明熱盛所致。緣沖、任二脈皆附陽明,陽明一經氣血俱多,故一發如潮湧,急則治其標,故投以釜底抽薪之法,應手而愈。要知腎虛血出者,其血必點滴而出,齒亦攸攸而疼,必不如此之暴且甚也。

白話文:

【齒衄】

《醫旨緒餘》裡提到:有一個十歲的侄女,因為牙齒鬆動,她自己用薴麻去拔牙,結果導致牙齒出血不止,一天一夜下來,流出來的血足足裝滿了十一盆。家人嘗試用藥粉敷在出血的地方,但過不久血又從口中流出。經過診脈,發現她的脈象強大有力。於是,醫生使用了三製大黃磨成粉末,約兩錢重,再用一些加入少量童子尿的枳殼湯來送服,結果排出了幾塊黑色的大便,出血的情況立即停止。

另一個案例是一位男子,他的牙齒根部會大量出血,每次出血都能裝滿一盆,而且每個月都會發作一次,試過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後來得知他嗜酒,於是醫生同樣開了前面的藥方,服用後病情就得到緩解。

還有一位老婦人也有類似的問題,每次發作會持續五到七天,每天流失的血液大約有一升多,同樣使用了上述的藥方,也得到了康復。所有患者排出的大便都是黑色的,由此可知,這種疾病大多是由於陽明經的熱度過高所導致的。因為衝脈和任脈都連接著陽明經,而陽明經的氣血都很旺盛,所以一旦發作就像潮水湧現一樣,需要緊急治療表面的症狀。因此,醫生採用了釜底抽薪的方法,即刻就能看到療效。然而,要知道如果是因為腎虛導致出血,那麼出血通常是緩慢且少量的,而且牙齒疼痛也不會像這種情況那麼劇烈。

3. 耳衄

耳中出血,以龍骨吹之即止,左關脈弦洪,柴胡清肝散。尺脈或躁或弱,六味地黃丸。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如果耳朵出血,可以使用龍骨粉吹入耳中,血流就能立即停止。若是左側手腕內側(中醫脈診位置)的脈象呈現弦且強大,則應服用柴胡清肝散來治療。若是在手腕下方(尺脈位置)的脈象顯示出躁動或是虛弱,則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來調理。

4. 吐血

夫口鼻出血,皆繫上盛下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法當順其氣,氣降則血歸經矣,宜蘇子降氣湯加人參、阿膠各一錢,下養正丹。

亦有氣虛不能攝血者,其脈必微弱虛軟,精神疲憊,宜獨參湯,或人參飲子、團參丸。

上膈壅熱吐血,脈洪大弦長,按之有力,精神不倦,或覺胸中滿痛,或血是紫黑塊者,用生地黃、赤芍、當歸、牡丹皮、荊芥、阿膠、滑石、大黃、玄明粉、桃仁泥之屬,從大便導之,此釜底抽薪法也。

血從下出者順,從上出者逆。一應血上溢之證,苟非脾虛泄瀉,羸瘦不禁者,皆當以大黃醋製,和生地黃汁,及桃仁泥、牡丹皮之屬,引入血分,使血下行以轉逆而為順,此妙法也。不知此,而日從事於芩、連、梔、檗之屬,輔四物而行之,使氣血俱傷,脾胃兩敗。今醫治血證,百豈有一生者耶。

血既下行之後,用薏苡仁(多用)、百合、麥門冬、鮮地骨皮。嗽、渴加枇杷葉、五味子、桑根白皮,有痰加貝母,皆氣薄味淡,西方兌金之本藥,因其衰而減之,自不再發,於虛勞證為尤宜。

急欲止之,用血餘灰二錢,以白湯化阿膠二錢,入童便、生藕汁、刺薊汁、生地黃汁各一杯,仍用好墨磨濃黑,頓溫服。

吐血人多發渴,名為血渴,十全大補湯,或黃耆、人參、五味子、地黃、麥門冬、葛根、枇杷葉,量胃氣虛實用之。

白話文:

[關於吐血的情況]

如果從口鼻出血,通常是由於上焦過盛而下焦虛弱,只有上升而沒有下降的情況,導致血液跟著氣上升,從上面的孔竅溢出。治療方法應該是順應氣的走向,讓氣下降,那麼血液就會回到正常的循環中。建議服用蘇子降氣湯,並加入人參和阿膠各一錢,再配合服用養正丹。

也有因氣虛無法控制血液,脈象必然微弱虛軟,精神疲憊的情況。這種情況適合服用獨參湯,或者人參飲子、團參丸。

如果因為上膈部位熱壅而吐血,脈象會呈現洪大弦長,且按下去有力,精神不倦,或者感覺胸口疼痛,或者吐出的血是紫黑色的塊狀,可以使用生地黃、赤芍、當歸、牡丹皮、荊芥、阿膠、滑石、大黃、玄明粉、桃仁泥等,通過大便排出,這就是所謂的釜底抽薪的方法。

血液從下面流出是順暢的,從上面流出則是逆流。所有血液上溢的情況,如果不是脾虛導致的腹瀉,或者身體瘦弱無法承受的情況,都應該使用大黃和醋一起製造,配合生地黃汁,以及桃仁泥、牡丹皮等,引導到血液中,讓血液下行,將逆流轉為順流,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如果不知道這個方法,每天只在黃連、梔子、黃柏等藥材上下功夫,輔助四物湯來服用,會讓氣血雙傷,脾胃功能也會受損。現在醫生治療血液問題,一百個病人裡能活下來的一個都不到。

在血液已經下行後,可以用薏苡仁(多用)、百合、麥門冬、新鮮的地骨皮。如果有咳嗽、口渴的症狀,可以加枇杷葉、五味子、桑根白皮,有痰的話可以加貝母,這些都是氣味清淡,屬金的本藥,根據病情的輕重來調整劑量,就不會再復發,對於虛勞的病證特別適合。

如果急需止血,可以使用二錢的血餘灰,用開水溶化二錢的阿膠,加入小孩的尿、生藕汁、刺薊汁、生地黃汁各一杯,再用好的墨研磨成濃稠的黑色,溫熱後一次服下。

吐血的人常常會感到口渴,稱為血渴,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或者黃耆、人參、五味子、地黃、麥門冬、葛根、枇杷葉,根據胃氣的虛實來調節使用。

5. 咳嗽血

或問:咳血止從肺出,他無可言耶?曰:肺不獨咳血,而亦唾血。蓋肺主氣,氣逆為咳。腎主水,水化液為唾。腎脈上入肺,循喉嚨、俠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故二臟相連,病則俱病,於是皆有咳、唾血也。亦有可分別者,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腎從相火炎上之血也。

若血如紅縷在痰中,咳而出者,此肺絡受熱傷之血也,其病難已。若咳白血,必死。白血,淺紅色,似肉似肺也。然肝亦唾血,肝藏血,肺藏氣,肝血不藏,亂氣自兩脅逆上,唾而出之。《內經》有血枯證,先唾血,為氣竭傷肝也。

白話文:

有人問:咳嗽時出血,這血只可能來自肺部嗎?我回答:肺部不僅會在咳嗽時出血,也會在吐口水時出血。因為肺主掌呼吸,當氣流逆向就會造成咳嗽。腎主掌水分,將水分轉化成口水。腎的脈絡向上進入肺部,沿著喉嚨、夾著舌根。它的分支,從肺部延伸出來,連結心臟,注入胸腔中。所以這兩個器官是相連的,一旦生病,兩個都會受到影響,因此都有可能出現咳嗽或吐血的情況。

但是有些情況可以分辨,如果口水中有少量散開的血,這可能是腎部的火氣上衝導致的出血。

如果血像紅線一樣混在痰中,由咳嗽帶出,這是肺部的微血管因熱度受傷導致的出血,這種病情較難康復。如果咳出的血是白色的,那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幾乎必死無疑。所謂的白血,是指一種淺紅色的血液,質地類似肉或是肺組織。然而,肝臟也會造成吐血的情況,因為肝臟儲存血液,肺臟儲存氣息,如果肝臟的血液儲存功能失調,混亂的氣流就會從兩側的肋骨上升,最後以吐血的方式排出。《內經》中有描述一種「血枯」的症狀,患者先開始吐血,這是因為氣力耗盡傷害到肝臟所造成的。

6. 咯血

咯血,不嗽而咯出血也。咯與唾少異,唾出於氣,上無所阻;咯出於痰,氣鬱於喉嚨之下,滯不得出,咯而乃出。求其所屬之臟,咯、唾同出於腎也。治咯血之方,宜用童便、青黛,以瀉手足少陽三焦與膽所合之相火,而薑汁為佐,用四物、地黃、牛膝輩,以補腎陰安其血也。

《攖寧生卮言》云:咯血為病最重,且難治者,以肺手太陰之經,氣多血少。又:肺者金象,為清肅之臟,金為火所制,迫而上行,以為咯血,逆之甚矣。上氣見血,下聞病音,謂喘而咯血,且咳嗽也。

白話文:

【咳嗽出血】

咳嗽出血,指的是在沒有咳嗽的情況下,口裡卻咯出血液。咯與吐有些許差異,吐是由氣管直接排出,上面沒有任何阻礙;咯則是由於痰液堵在喉嚨下方,氣流受到壓抑無法順利排出,需用力咯出。若追尋其根源,咯與吐都與腎臟有關。治療咳嗽出血的方子,應使用童便和青黛,以清除肝膽與三焦的熱火,薑汁作為輔助,再搭配當歸、熟地黃、牛膝等藥材,用以滋補腎陰,安撫血液。

《攖寧生卮言》提到:咳嗽出血是極為嚴重且難以治療的病症,因為肺部是手太陰肺經的部位,這裡氣多血少。再者,肺臟像金屬一般,本質清肅,但被火氣制約,被迫向上運行,導致咳嗽出血,這是一種極大的逆反現象。當上氣道出現血跡,下方聽到病人病弱的聲音,指的是病人在喘息時咯血,並且伴隨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