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辨》~ 卷之中 (7)
卷之中 (7)
1. 胃反(即膈噎)
瘀血在膈間,阻礙氣道而成者居多,以代抵當丸作芥子大,取三錢,去枕仰臥,細細嚥之,令其搜逐停積,至天明利下惡物,卻好將息自愈。
治反胃,用新汲水一大碗,留半碗,將半碗水內細細澆香油,鋪滿水面上,然後將益元散一帖,輕輕鋪滿香油麵上,須臾自然沉水底,此即陰陽升降之道也。用匙攪勻服,卻將所留水半碗燙藥碗漱口令淨。吐既止,卻進末子涼膈散通其大小便,未效,再進一帖益元及涼膈即效也。此方極驗。
童便(降火),竹瀝(行痰),韭汁(行血),人乳汁、牛乳汁(補虛潤燥),蘆根汁(止嘔),茅根汁(涼血),薑汁(佐竹瀝行痰),甘蔗汁(和胃),驢尿(殺蟲),仍入燒酒、米醋、蜜各少許和勻,隔湯燉溫服。
自制,通腸丸,大黃(酒浸)、滑石(飛研)各二兩,陳皮(去白)、厚朴(薑製)各一兩半,人參、當歸、貫眾(去毛)、乾漆(炒煙盡)各一兩,木香、檳榔各七錢半,三稜(煨)、蓬朮(煨)、川芎、薄荷、玄明粉、雄黃、桃仁泥、甘草各五錢,俱各另取細末,用竹瀝、童便、韭汁、人乳、驢尿、蘆根汁、茅根汁、甘蔗汁、燒酒、米醋、蜜各二杯,薑汁一杯,隔湯煮濃,和丸如芥子大。每服三錢,去枕仰臥,唾津嚥下,通利止後服。
服此丸及前諸汁後,得藥不反,切不可便與粥飯及諸飲食,每日用人參五錢,陳皮二錢,作湯細啜,以扶胃氣,覺稍安,漸漸加人參,旬日半月間,方可小試陳倉米飲及糜粥。倉廩未固,不宜便貯米穀,常見即食粥飯者,遂致不救。
李絳療反胃嘔吐無常,粥飲入口即吐,困倦無力垂死者,以上黨人參三大兩,劈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熱頓服。
服耗氣藥過多,中氣不運而致者,當補氣而使自運,補氣運脾湯。
或痰飲阻滯而脈結澀者,二陳湯入竹瀝、薑汁。
有因火逆衝上,食不得入,其脈洪大有力而數者,滋陰清膈散加枇杷葉二錢、蘆根一兩。
痰多,食飲才下便為痰涎裹住不得下者,以來復丹控其痰涎。自制滌痰丸:半夏曲、枯礬、皂角(火炙,刮去皮弦子)、玄明粉、白茯苓、枳殼各等分,霞天膏和丸。
有因脾胃陽火內衰,其脈沉微而遲者,以辛香之藥溫其氣,卻宜丁沉透膈湯、五膈寬中散、嘉禾散之類,仍以益陰之藥佐之。
診:沉緩而無力,或大而弱,為氣虛。數而無力,或澀小,為血虛。數而有力為熱。寸關沉,或伏,或大而滑數,是痰。寸關脈沉而澀,是氣。年高病人,元氣敗壞,手足寒冷,糞如羊矢,沫大出者,皆不治。
白話文:
[胃反(即膈噎)]
大部分的膈噎是由於膈肌之間的瘀血阻礙了氣道所致。使用代抵當丸,將其做成像芥菜籽般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去除枕頭仰躺,慢慢吞嚥,讓藥物能清除積聚的瘀血,直到天亮時會排出不良物質,好好休息就能自癒。
治療反胃,取新抽取的井水一大碗,保留半碗,將剩下的半碗水細細地倒入香油,使其鋪滿水面,然後將一帖益元散輕輕鋪在香油上,片刻後自然沉到水底,這就是陰陽升降的道理。用勺子攪勻後服用,再用保留的半碗水溫暖藥碗漱口,使口腔清潔。嘔吐停止後,服用末子涼膈散來調節大小便,如果沒有效果,再服用一帖益元散和涼膈散,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使用童子尿(降火)、竹瀝(化痰)、韭菜汁(活血)、人乳、牛乳(補虛潤燥)、蘆葦根汁(止嘔)、茅葦根汁(涼血)、薑汁(輔助竹瀝化痰)、甘蔗汁(和胃)、驢尿(殺蟲),加上少量的燒酒、米醋、蜂蜜,均勻混合後,隔水加熱溫服。
自製通腸丸,大黃(酒浸泡)、滑石(研磨)各二兩,陳皮(去白)、厚朴(薑製)各一兩半,人參、當歸、貫眾(去毛)、乾漆(炒至煙盡)各一兩,木香、檳榔各七錢半,三稜(煨)、蓬朮(煨)、川芎、薄荷、玄明粉、雄黃、桃仁泥、甘草各五錢,各自取細粉末,使用竹瀝、童子尿、韭菜汁、人乳、驢尿、蘆葦根汁、茅葦根汁、甘蔗汁、燒酒、米醋、蜂蜜各二杯,薑汁一杯,隔水煮濃,製成芥菜籽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錢,去除枕頭仰躺,吞下後,等到通利後再服。
服用此丸和前述各種汁液後,如果藥物沒有引起反作用,千萬不要立即食用粥飯和其他食物,每天用人參五錢,陳皮二錢,煮成湯細細品嚐,以扶養胃氣,感覺稍微舒適後,逐漸增加人參的份量,十天到半個月後,才能開始嘗試陳倉米飲和稀粥。胃部尚未完全康復,不宜立即大量進食,常常看到一些人只喝粥飯,結果導致無法救治。
李絳治療反胃嘔吐不定,粥飲一入口就吐,疲憊無力快要死亡的人,使用上黨人參三大兩,劈開後,用水一大升,煮成四合,趁熱一次服下。
服用太多消耗氣力的藥物,導致中氣不運行的,應該補充氣力使其自行運行,使用補氣運脾湯。
或者痰飲阻滯導致脈搏結澀的,可以在二陳湯中加入竹瀝和薑汁。
有的因為火逆向上沖,食物不能進入,脈搏洪大有力且快速的,使用滋陰清膈散加枇杷葉二錢、蘆葦根一兩。
痰多,食物剛吃下去就被痰涎包裹無法下嚥的,使用來復丹控制痰涎。自製滌痰丸:半夏曲、枯礬、皁角(火烤,颳去外皮)、玄明粉、白茯苓、枳殼各等份,用霞天膏混合成丸。
有的因為脾胃陽火內衰,脈搏深沉微弱且遲緩的,使用辛香藥物溫暖氣力,適合使用丁沉透膈湯、五膈寬中散、嘉禾散等,同時使用滋陰藥物輔助。
診斷:脈搏深沉緩慢且無力,或大而弱,是氣虛。快速無力,或細小而澀,是血虛。快速有力是熱症。寸關脈沉,或伏,或大而滑數,是痰。寸關脈沉且澀,是氣。年長病人,元氣衰弱,手腳冰冷,糞便像羊屎,口沫大量流出的,都是無法救治的。
2. 霍亂
或間:霍亂病,亦復有他論者乎?曰:嘗考之《內經》,有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有土鬱之發,民病嘔吐、霍亂、注下(上濕土霍亂,即仲景五苓散、理中丸之類)。有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霍亂、飧泄(上土虛風勝霍亂,即羅謙甫桂苓白朮散之類)。有熱至則身熱、霍亂、吐下(上熱霍亂,即《活人書》香藿散之類)。
《靈樞》有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後一寸,別走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切痛,虛則蠱脹,取之所別。有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腸胃,則為霍亂。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取之三里。巢氏因此一條乃云:霍亂者,由陰陽清濁二氣相干,亂於腸胃間,因遇飲食而變,發則心腹絞痛。挾風而實者,自發熱,頭痛,體疼。
虛者,但心腹痛而已。亦有因飲酒食肉腥膾生冷過度,居處不節,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水穀不化,皆成霍亂。自巢氏之說行,後世守之以為法,無復知《內經》諸條者矣。至劉河間乃云吐下霍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吐瀉霍亂,炎性躁動故也。
世俗止謂是停食者,誤也。轉筋者,亦是脾胃土衰,肝木自甚,熱氣燥爍於筋,則筋攣而痛,亦非寒也。張戴人則以風濕暍三氣合而為邪。蓋脾胃濕土為風木所克,鬱則熱乃發,發則心火炎上故嘔吐,嘔吐者暍也。脾濕下注故注泄,注泄者濕也,風急甚故筋轉,轉筋者風也。
可謂善推病情者乎。王海藏亦謂:風濕熱外至,生冷物內加,內外合病者,此條殆似之矣。凡治病,當從《內經》隨宜施治,安可執一端而已哉。然則此病當以何為要?曰:脾胃之濕為本,諸邪感動者為病之由。然其間脾胃為虛有實,邪有陰陽相干之孰甚,皆宜消息處治。至若《明理論》謂:傷寒吐利者,由邪氣所傷。
霍亂吐利者,由飲食所傷。其有兼傷寒之邪,內外不和者,加之頭痛、發熱而吐利者,是霍亂傷寒也。原仲景之意,豈必在飲食始為是病,彼於寒邪傳入中焦,胃氣因之不和,陰陽否隔者,安得不有以致之乎!不然,何以用理中、四逆等湯治之。
《保命集》云:凡霍亂,慎勿與粟米粥,湯入胃即死。如吐瀉已多,欲住之後,宜以稀粥漸漸補養,以遲為妙。
霍亂並諸吐瀉後,胸膈高起,痞塞欲絕,理中湯加枳實半錢,茯苓半錢。若枳實理中湯吐瀉已愈,而力怯、精神未復者,十補散。
診:霍亂,遍身轉筋,肚痛,四肢厥冷欲絕者,其脈洪大易治,脈微、囊縮、舌卷不治。
霍亂之後,陽氣已脫,或遺尿而不知,或氣少而不語,或膏汗如珠,或大躁欲入水,或四肢不收,皆不可治也。
乾霍亂,忽然心腹脹滿攪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燥亂憒憒無奈,俗名攪腸沙者是也。
丹溪云:吐提其氣,最是良法。吐中兼有發散之義。有用解散者,不用涼藥,但二陳湯加川芎、蒼朮、防風、白芷。
白話文:
標題: [霍亂]
內容: 有人問:霍亂病,還有其他的理論嗎?我查閱了《內經》,其中提到太陰所導致的病症包括腹部脹滿、霍亂及嘔吐腹瀉。另外,也有記載到當土地之氣鬱結時,民衆會患有嘔吐、霍亂、腹瀉等症狀(這是溼土型的霍亂,可用仲景的五苓散、理中丸等方劑治療)。如果土地之氣不足,風邪盛行,民衆會患有霍亂、餐後即瀉的症狀(這是土虛風勝型的霍亂,可用羅謙甫的桂苓白朮散等方劑治療)。如果熱氣過盛,身體發熱,會有霍亂、嘔吐、腹瀉的症狀(這是熱型的霍亂,可用《活人書》中的香藿散等方劑治療)。
《靈樞》中提到足太陰經的分支,名爲公孫,位於腳腕後一寸處,與陽明經相交。其分支進入腸胃內部,當氣血逆流時,會導致霍亂,實證時會出現腸痛,虛證時則會出現腹脹,治療時應針對此經別進行。如果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而行,衛氣逆向而行,清濁之氣相互干擾,腸胃功能紊亂,就會引發霍亂,治療時可以取足太陰、陽明兩經的穴位,如果效果不佳,則可取三里的穴位。
根據巢氏的觀點,霍亂是由陰陽清濁二氣相互干擾,腸胃功能紊亂,再加上飲食不當所引發的,發作時會感到心腹絞痛。如果是挾帶風邪且實證的患者,會自行發熱、頭痛、全身疼痛;虛證的患者,只有心腹疼痛。也可能是因爲過度飲酒、吃肉、生冷食物,生活作息不規律,或是在潮溼的環境中睡覺,或是吹風降溫,導致風寒之氣侵入三焦,再傳到脾胃,導致消化不良,引發霍亂。自從巢氏的說法流傳開來,後世都遵循他的理論,而忽略了《內經》的其他相關論述。直到劉河間才提出吐瀉霍亂的理論,他認爲三焦是水谷傳化的通道,當熱氣過盛,傳化失常,就會出現吐瀉霍亂,這是因爲熱性躁動的緣故。
一般人只認爲霍亂是因爲食物停滯所引起的,這是錯誤的。轉筋的情況,也是因爲脾胃虛弱,肝木過旺,熱氣燥熱,導致筋肉抽搐疼痛,並非因爲寒冷。張戴人則認爲,風、溼、暑三種邪氣結合在一起,脾胃溼土被風木剋制,鬱結後產生熱氣,熱氣上衝導致嘔吐,嘔吐是因爲暑邪所致。脾溼下注導致腹瀉,腹瀉是因爲溼氣所致。風邪過盛導致轉筋,轉筋是因爲風邪所致。
這可以說是對病情有深入理解的人。王海藏也認爲,外來的風、溼、熱邪氣加上內部的生冷食物,內外因素共同作用,這條論述似乎很接近。治療疾病時,應當依據《內經》的指導,靈活應對,不能只固守一種治療方法。那麼,這種病應該如何治療呢?脾胃溼氣是根本原因,各種邪氣的感染是發病的原因。但是,脾胃有虛實之分,邪氣有陰陽之分,應該視情況而定,採取適當的治療方法。至於《明理論》提到,傷寒的吐瀉是因爲邪氣所引起,霍亂的吐瀉是因爲飲食所引起。如果同時受到傷寒邪氣的影響,內外環境不協調,再加上頭痛、發熱、吐瀉,這就是霍亂傷寒。根據仲景的原意,不一定只有飲食纔會引發這種病,如果寒邪傳入中焦,胃氣失調,陰陽隔閡,怎麼能不導致這種病呢!否則,爲什麼使用理中湯、四逆湯等方劑來治療呢?
《保命集》中提到,凡是霍亂,切勿給予小米粥,湯液一旦進入胃部就會致命。如果已經大量嘔吐、腹瀉,想要停止,應該逐漸給予稀粥來補養,慢慢來最好。
霍亂及所有嘔吐、腹瀉後,如果胸部脹滿、痞塞嚴重,可以用理中湯加枳實半錢、茯苓半錢。如果使用枳實理中湯後,吐瀉症狀已經緩解,但是體力虛弱、精神未恢復,可以使用十補散。
診斷:霍亂,全身肌肉痙攣、腹痛、四肢冰冷欲絕的患者,如果脈象洪大,容易治癒;如果脈象微弱、陰囊收縮、舌頭捲曲,則無法治癒。
霍亂後,陽氣已經流失,可能會出現遺尿而不知、氣短而不語、汗出如珠、煩躁欲入水、四肢無力等症狀,都無法治癒。
乾霍亂,突然感到心腹脹滿、劇烈疼痛,想吐卻吐不出來,想瀉卻瀉不出來,煩躁不安,民間稱爲“攪腸沙”。
丹溪說:通過催吐來提升氣機,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催吐中還具有發散的作用。如果使用解表藥,不要使用涼藥,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川芎、蒼朮、防風、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