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醫辨》~ 卷之中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7)

1. 胃反(即膈噎)

瘀血在膈間,阻礙氣道而成者居多,以代抵當丸作芥子大,取三錢,去枕仰臥,細細嚥之,令其搜逐停積,至天明利下惡物,卻好將息自愈。

白話文:

瘀血大多積聚在橫膈膜部位,阻礙氣道。可以用代抵當丸,將藥丸研磨成芥子大小,取三錢。患者去掉枕頭平躺,慢慢嚥下藥丸。讓藥丸在體內搜尋驅逐淤積之物,直到天亮時排出惡臭之物。患者就能自然痊癒。

治反胃,用新汲水一大碗,留半碗,將半碗水內細細澆香油,鋪滿水面上,然後將益元散一帖,輕輕鋪滿香油麵上,須臾自然沉水底,此即陰陽升降之道也。用匙攪勻服,卻將所留水半碗燙藥碗漱口令淨。吐既止,卻進末子涼膈散通其大小便,未效,再進一帖益元及涼膈即效也。此方極驗。

白話文:

治療反胃

取一碗新鮮的水,留下一半。在剩下的半碗水中,小心地滴上香油,鋪滿水面。然後將益元散一帖輕輕地鋪在香油上。過一會兒,益元散自然會沉入水底,這就是陰陽升降的道理。

用湯匙攪拌均勻,喝下去。剩下的半碗水用來漱口,把藥碗清洗乾淨。

嘔吐停止後,再服用末子涼膈散,通利大小便。如果沒有效果,再服用一帖益元和涼膈,就會有效了。這個方子非常有效。

童便(降火),竹瀝(行痰),韭汁(行血),人乳汁、牛乳汁(補虛潤燥),蘆根汁(止嘔),茅根汁(涼血),薑汁(佐竹瀝行痰),甘蔗汁(和胃),驢尿(殺蟲),仍入燒酒、米醋、蜜各少許和勻,隔湯燉溫服。

白話文:

童尿(清熱降火),竹筍水(化痰),韭菜汁(活血),人乳汁、牛乳汁(滋補潤燥),蘆根汁(止嘔),茅根汁(涼血),薑汁(幫助竹筍水化痰),甘蔗汁(健胃),驢尿(殺蟲),再加入少許燒酒、米醋、蜂蜜攪拌均勻,隔水燉熱服用。

自制,通腸丸,大黃(酒浸)、滑石(飛研)各二兩,陳皮(去白)、厚朴(薑製)各一兩半,人參、當歸、貫眾(去毛)、乾漆(炒煙盡)各一兩,木香、檳榔各七錢半,三稜(煨)、蓬朮(煨)、川芎、薄荷、玄明粉、雄黃、桃仁泥、甘草各五錢,俱各另取細末,用竹瀝、童便、韭汁、人乳、驢尿、蘆根汁、茅根汁、甘蔗汁、燒酒、米醋、蜜各二杯,薑汁一杯,隔湯煮濃,和丸如芥子大。每服三錢,去枕仰臥,唾津嚥下,通利止後服。

白話文:

通腸丸的自作方法:

將大黃(用酒浸泡)、滑石(研磨成細粉)各兩兩,陳皮(去掉白色內皮)、厚朴(用薑片處理過)各一兩半,人參、當歸、貫眾(去除毛髮)、乾漆(炒至冒煙消失)各一兩,木香、檳榔各七錢半,三稜(用火煨)、蓬朮(用火煨)、川芎、薄荷、玄明粉、雄黃、桃仁泥、甘草各五錢。以上藥物各自研磨成細末。

再取竹瀝、童便、韭汁、人乳、驢尿、蘆根汁、茅根汁、甘蔗汁、白酒、米醋、蜂蜜各二杯,薑汁一杯。將這些液體隔水煮沸成濃汁,然後與研磨好的藥粉混合,製成芥子般大小的丸劑。

每次服用三錢丸劑,平躺時仰臥,用唾液送服。等腸胃通暢後再停止服用。

服此丸及前諸汁後,得藥不反,切不可便與粥飯及諸飲食,每日用人參五錢,陳皮二錢,作湯細啜,以扶胃氣,覺稍安,漸漸加人參,旬日半月間,方可小試陳倉米飲及糜粥。倉廩未固,不宜便貯米穀,常見即食粥飯者,遂致不救。

白話文:

服用這顆藥丸和之前的各種果汁後,藥效沒有逆反現象,千萬不要立刻用餐或吃其他食物。每天服用五錢(約 15 克)的人參,二錢(約 6 克)的陳皮熬湯細細啜飲,來扶助胃氣。當感覺稍微好轉後,逐漸增加人參的用量,大約十天到半個月後,才能少量的試吃陳倉米飲和稀飯。就好像穀倉還沒穩固,不宜立刻儲存米糧一樣,經常直接食用粥飯的人,很容易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李絳療反胃嘔吐無常,粥飲入口即吐,困倦無力垂死者,以上黨人參三大兩,劈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熱頓服。

白話文:

李絳治療反胃和不規律的嘔吐,粥水剛入口就嘔吐出來,疲倦無力,危在旦夕。使用上黨人參三大兩,劈開,加水一大升煮沸,煮到只剩下四合,趁熱一次服下。

服耗氣藥過多,中氣不運而致者,當補氣而使自運,補氣運脾湯。

或痰飲阻滯而脈結澀者,二陳湯入竹瀝、薑汁。

白話文:

服用耗損元氣的藥物過多,導致中氣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應該補充元氣使其自行恢復運行,可以使用補氣運脾湯。

或者是因為痰飲阻塞導致脈象結澀的情況,可以在二陳湯中加入竹瀝和薑汁。

有因火逆衝上,食不得入,其脈洪大有力而數者,滋陰清膈散加枇杷葉二錢、蘆根一兩。

白話文:

如果因為胃火上逆,導致食物無法下嚥,其脈象洪大有力量且跳動快速,可以使用滋陰清膈散,並加入枇杷葉二錢、蘆根一兩。

痰多,食飲才下便為痰涎裹住不得下者,以來復丹控其痰涎。自制滌痰丸:半夏曲、枯礬、皂角(火炙,刮去皮弦子)、玄明粉、白茯苓、枳殼各等分,霞天膏和丸。

白話文:

痰液過多,食物和飲料剛吞下就被痰液包住,不能順利下行。這時可用來復丹來抑制痰涎。

自制滌痰丸:

  • 半夏曲
  • 枯礬
  • 皁角(火烤去掉皮和筋)
  • 玄明粉
  • 白茯苓
  • 枳殼

各取等量,用霞天膏製成丸劑。

有因脾胃陽火內衰,其脈沉微而遲者,以辛香之藥溫其氣,卻宜丁沉透膈湯、五膈寬中散、嘉禾散之類,仍以益陰之藥佐之。

白話文:

有的人因為脾胃陽氣虛弱,脈象沉弱而緩慢。可以使用辛香溫熱的藥物來溫補氣血,例如丁香、沉香、透膈湯、五膈寬中散、嘉禾散等。同時,還要輔助使用滋陰養血的藥物。

診:沉緩而無力,或大而弱,為氣虛。數而無力,或澀小,為血虛。數而有力為熱。寸關沉,或伏,或大而滑數,是痰。寸關脈沉而澀,是氣。年高病人,元氣敗壞,手足寒冷,糞如羊矢,沫大出者,皆不治。

白話文:

診脈:

  • 脈搏沉緩無力,或脈搏大而無力,為氣虛。
  • 脈搏數且無力,或脈搏澀小,為血虛。
  • 脈搏數且有力,為熱症。
  • 寸關脈沉,或隱伏,或大而滑數,是痰證。
  • 寸關脈沉且澀,是氣證。

老年患者:

  • 元氣衰敗,手足冰涼,大便如羊糞,泡沫多,預後不良。

2. 霍亂

或間:霍亂病,亦復有他論者乎?曰:嘗考之《內經》,有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有土鬱之發,民病嘔吐、霍亂、注下(上濕土霍亂,即仲景五苓散、理中丸之類)。有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霍亂、飧泄(上土虛風勝霍亂,即羅謙甫桂苓白朮散之類)。有熱至則身熱、霍亂、吐下(上熱霍亂,即《活人書》香藿散之類)。

白話文:

有人認為霍亂病還有其他說法嗎?答案是肯定的。

根據《內經》記載,太陰受影響可能導致腹脹、霍亂、嘔吐和腹瀉。

土氣鬱結可能導致嘔吐、霍亂和腹瀉(上濕土霍亂,例如仲景的五苓散和理中丸)。

歲土運化不足,風氣盛行,可能導致霍亂和腹瀉(上土虛風勝霍亂,例如羅謙甫的桂苓白朮散)。

熱氣侵襲可能導致發熱、霍亂、嘔吐和腹瀉(上熱霍亂,例如《活人書》的香藿散)。

《靈樞》有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後一寸,別走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切痛,虛則蠱脹,取之所別。有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腸胃,則為霍亂。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取之三里。巢氏因此一條乃云:霍亂者,由陰陽清濁二氣相干,亂於腸胃間,因遇飲食而變,發則心腹絞痛。挾風而實者,自發熱,頭痛,體疼。

白話文:

《靈樞》中記載,足太陰經有一條分支,叫做公孫穴,離足太陰經的合穴(湧泉穴)一寸遠,然後分支到陽明經。這個分支,會進入腸胃經絡。

如果邪氣向上逆行,就會引起霍亂;如果腸胃中實邪,就會產生劇烈的腹痛;如果腸胃中虛弱,就會產生腹脹。治療霍亂時,需要取足太陰和陽明兩經的分支穴位。如果上述兩經的分支穴位效果不佳,則取三里穴。

巢元方根據這條記載,認為:霍亂是由於陰陽清濁之氣交錯,擾亂了腸胃,遇到飲食後發作,導致心腹絞痛。如果霍亂夾雜風邪,患者會發熱、頭痛和全身疼痛。

虛者,但心腹痛而已。亦有因飲酒食肉腥膾生冷過度,居處不節,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水穀不化,皆成霍亂。自巢氏之說行,後世守之以為法,無復知《內經》諸條者矣。至劉河間乃云吐下霍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吐瀉霍亂,炎性躁動故也。

白話文:

虛證霍亂,只有心腹疼痛的症狀。還有可能是因為過度飲酒食肉,或吃了生冷食物,或者居住環境潮濕不注意保暖,或者在潮濕的地面上睡覺,或者在風中乘涼受寒,導致風寒之氣侵襲三焦,傳到脾胃,阻礙水穀消化,導致霍亂症狀。自巢元方的學說流行以來,後世一直奉為圭臬,幾乎不再知道《內經》中關於霍亂的各種論述。到了劉河間,才提出霍亂可以用催吐、瀉下的方法治療。三焦是水穀運化的通道,如果熱氣過盛,就會導致運化失常,從而引發吐瀉霍亂,這是由於炎症的刺激所致。

世俗止謂是停食者,誤也。轉筋者,亦是脾胃土衰,肝木自甚,熱氣燥爍於筋,則筋攣而痛,亦非寒也。張戴人則以風濕暍三氣合而為邪。蓋脾胃濕土為風木所克,鬱則熱乃發,發則心火炎上故嘔吐,嘔吐者暍也。脾濕下注故注泄,注泄者濕也,風急甚故筋轉,轉筋者風也。

白話文:

世俗一般認為抽筋是因停止進食而導致,這是錯誤的。抽筋也是因為脾胃(土)虛弱,肝木(木)強盛,體內熱氣燥熱灼燒筋脈,導致筋脈痙攣疼痛,並不是因為寒冷。

張戴人認為,抽筋是由風、濕、熱三種邪氣混合而成。脾胃濕土被風木剋制,鬱積後產生熱。熱氣上炎,引起嘔吐,這就是熱邪。脾濕下注,造成腹瀉,這是濕邪。風氣猛烈,導致筋脈抽搐,這是風邪。

可謂善推病情者乎。王海藏亦謂:風濕熱外至,生冷物內加,內外合病者,此條殆似之矣。凡治病,當從《內經》隨宜施治,安可執一端而已哉。然則此病當以何為要?曰:脾胃之濕為本,諸邪感動者為病之由。然其間脾胃為虛有實,邪有陰陽相干之孰甚,皆宜消息處治。至若《明理論》謂:傷寒吐利者,由邪氣所傷。

白話文:

可以說是善於推斷病情的人。王海藏也說:風濕熱從外而來,生冷的東西從內而入,內外合病的人,這條論述大概相似。凡是治療疾病,應當根據《內經》隨機應變施治,豈能只固執於一端罷了。那麼這個病應當以什麼為要點?回答說:脾胃的濕氣是根本,諸邪的激動是疾病的緣由。但是其中脾胃有虛有實,邪氣有陰陽相關的,哪個嚴重,都應該分清情況辨證施治。至於《明理論》中說:傷寒嘔吐腹瀉的人,是邪氣所傷。

霍亂吐利者,由飲食所傷。其有兼傷寒之邪,內外不和者,加之頭痛、發熱而吐利者,是霍亂傷寒也。原仲景之意,豈必在飲食始為是病,彼於寒邪傳入中焦,胃氣因之不和,陰陽否隔者,安得不有以致之乎!不然,何以用理中、四逆等湯治之。

白話文:

得霍亂腹瀉的,多半是由於飲食不潔所致。但如果同時夾雜了寒邪,導致內外失調,又出現頭痛、發熱和吐瀉症狀,這就是霍亂傷寒。

張仲景的意思並非一定是因為飲食才導致這種疾病。寒邪侵犯中焦,導致胃氣不和,陰陽相隔不通,怎麼能不因此而引發疾病呢?否則,為什麼用理中湯和四逆湯之類的湯藥來治療。

《保命集》云:凡霍亂,慎勿與粟米粥,湯入胃即死。如吐瀉已多,欲住之後,宜以稀粥漸漸補養,以遲為妙。

白話文:

《保命集》提到:凡是遇到霍亂的情況,千萬不要進食粟米粥,因為粥一進入胃中可能就會致命。如果嘔吐和腹瀉已經非常頻繁,待症狀開始減緩之後,可以逐漸給予稀粥來滋養身體,以緩慢恢復為佳。

霍亂並諸吐瀉後,胸膈高起,痞塞欲絕,理中湯加枳實半錢,茯苓半錢。若枳實理中湯吐瀉已愈,而力怯、精神未復者,十補散。

白話文:

如果患了霍亂或是其他導致嘔吐腹瀉的疾病,之後胸膈部位高高隆起,感覺堵塞快要昏厥,可以用理中湯加枳實半錢,茯苓半錢。如果用枳實理中湯治療嘔吐腹瀉已經痊癒,但是身體虛弱,精神還沒有恢復,可以用十補散來調理。

診:霍亂,遍身轉筋,肚痛,四肢厥冷欲絕者,其脈洪大易治,脈微、囊縮、舌卷不治。

霍亂之後,陽氣已脫,或遺尿而不知,或氣少而不語,或膏汗如珠,或大躁欲入水,或四肢不收,皆不可治也。

乾霍亂,忽然心腹脹滿攪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燥亂憒憒無奈,俗名攪腸沙者是也。

白話文:

診斷:

霍亂,全身抽筋,肚子痛,四肢冰冷快要斷氣的,脈搏洪大有力,可以治療。脈搏微弱、脈象收縮、舌頭捲起來的,就無法治療。

霍亂之後,陽氣已經耗盡,或是出現尿失禁而不自知,或是呼吸微弱不說話,或是出汗像珠子一樣,或是躁動不安想要跳入水中,或是四肢無法收攏,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

乾霍亂,突然心腹脹滿翻滾疼痛,想吐卻吐不出來,想拉肚子卻拉不出來,乾燥煩躁,無計可施,民間俗稱「攪腸沙」的,就是這種病。

丹溪云:吐提其氣,最是良法。吐中兼有發散之義。有用解散者,不用涼藥,但二陳湯加川芎、蒼朮、防風、白芷。

白話文:

丹溪說:吐氣是最好的方法。吐氣也含有疏散的作用。對於需要疏散的病人,可以不用涼藥,直接在二陳湯中加入川芎、蒼朮、防風、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