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醫辨》~ 卷之上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2)

1.

喘者,促促氣急,喝喝息數,張口抬肩,搖身擷肚。短氣者,呼吸雖數而不能接續,似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呼吸雖急而無痰聲。逆氣者,但氣上而奔急,肺壅而不下。宜詳辨之。

仲景云: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云岐云:四七湯治痰涎咽喉中,上氣喘逆,甚效。

人參半夏丸,化痰定喘。樓全善云:予平日用此方治久喘,未發時服此丸,已發時用沉香滾痰丸微下,累效。

樓全善云:凡下痰定喘諸方,施之形實有痰者神效。若陰虛而脈浮大,按之澀者,不可下,下之,必反劇而死。

初虞世云:火喘用白虎湯加瓜蔞仁、枳殼、黃芩,神效。

經云: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少氣咳喘。又,熱淫所勝,病寒熱喘咳。宜以人參、麥門冬、五味子救肺,童便、炒黃柏、知母降火。

平居則氣平和,行動則氣促而喘者,此衝脈之火,用滋腎丸。

仲景云: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麥門冬湯主之。

東垣云:肺脹膨膨而喘咳,胸膈滿,壅盛而上奔者,予隨證用藥方中多加五味子,人參次之,麥門冬又次之,黃連少許。如甚則交兩手而瞀者,真氣大虛也。若氣短加黃耆、五味子、人參;氣盛去五味子、人參,加黃芩、荊芥穗,冬月去荊芥穗,加草豆蔻仁。

《本草》治咳嗽上氣喘急,以人參一味為末,雞子清投新水調下一錢。昔有二人同走,一含人參,一不含,俱走三五里許,其不含者大喘,含者氣息自如,此乃人參之力也。

樓全善治一婦人,五十餘歲,素有痰嗽,忽一日大喘,痰出如泉,身汗如油,脈浮而洪,似命絕之狀,速用麥門冬四錢、人參二錢、五味子一錢五分,煎服一帖,喘定汗止,三帖後痰亦漸少,再與前方內加瓜蔞仁一錢五分,白朮、當歸、芍藥、黃芩各一錢,服二十餘帖而安。此實麥門冬、五味子、人參之功也。如自汗兼腹滿,脈沉實而喘者,裡實也,宜下之。

有陰虛挾痰喘者,四物湯加枳殼、半夏,補陰降火。愚謂歸、地泥膈生痰,枳、半燥泄傷陰,不如用天門冬、桑皮、貝母、馬兜鈴、地骨皮、麥門冬、枇杷葉之屬。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刑肺,傳為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悶,咽嗌不利。

參蘇溫肺湯,治形寒飲冷則傷肺,喘,煩心胸滿,短氣不能宣暢。

調中益氣湯加減法:如秋冬月,胃脈四道為衝脈所逆,並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其證氣上衝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加茱萸五分或一錢,湯洗去苦,觀厥氣多少而用之。如夏月有此證,為大熱也。蓋此證隨四時為寒熱溫涼,宜以酒黃連、酒黃柏、酒知母各等分,為細末,熟湯丸如桐子大。

白話文:

喘,指的是呼吸急促,氣息短促,會發出急促的呼吸聲,張口抬肩,身體搖晃,腹部也跟著起伏。短氣,則是呼吸次數雖然快,但氣息無法接續,看起來像喘,但不會搖肩,又像在呻吟,但沒有疼痛感,呼吸急促卻沒有痰的聲音。逆氣,則是指氣往上衝,奔騰急促,肺部氣機壅塞,無法向下。這些情況都需要仔細分辨。

張仲景說,如果膈膜間有支飲(停滯的痰液),會導致病人喘滿,心下(胃部)感覺痞硬,臉色發黑,脈象沉而緊。這種情況如果持續數十日,醫生用吐法治療卻沒有好轉,應該使用木防己湯來治療。如果是虛弱的體質,吃木防己湯就會好轉,如果是實證體質,則三天後又會復發。對於吃木防己湯沒有好的人,應該使用木防己湯去掉石膏,加入茯苓芒硝湯來治療。如果支飲導致呼吸困難,就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

有個醫家說,四七湯治療痰涎停留在咽喉中,導致氣喘上逆,效果非常好。

人參半夏丸可以化痰定喘。樓全善說,他平常都用這個方子治療久喘,在還沒發作的時候服用此藥丸,如果已經發作,就用沉香滾痰丸稍微往下導瀉,屢次都有效。

樓全善說,凡是降痰定喘的方子,用在身體壯實、有痰的人身上效果很好。如果體質陰虛,脈象浮大,按下去感覺澀,就不能用下法,用了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死亡。

初虞世說,如果是火熱引起的喘,用白虎湯加上瓜蔞仁、枳殼、黃芩,效果很好。

醫書上說,如果當年火氣太過旺盛,天氣炎熱,導致肺金受邪,民眾就會出現少氣、咳嗽、喘息的症狀。另外,熱邪過盛也會導致發燒、怕冷、喘咳。這種情況應該用人參、麥門冬、五味子來補肺,用童便(小孩尿液)、炒黃柏、知母來降火。

如果平常呼吸平順,但活動時會氣促喘息,這是衝脈之火引起的,要用滋腎丸來治療。

張仲景說,如果火逆上衝導致氣喘,咽喉不利,要用麥門冬湯來降逆下氣。

李東垣說,肺脹得很大,出現喘咳,胸膈滿悶,氣機壅盛往上衝,他會根據情況在藥方中多加五味子,其次是人參,再次是麥門冬,少加一點黃連。如果情況嚴重,導致兩手交握、昏迷,那就是真氣大虛。如果氣短,就加黃耆、五味子、人參;如果氣盛,就去掉五味子、人參,改加黃芩、荊芥穗,冬天則去掉荊芥穗,改加草豆蔻仁。

《本草》記載,治療咳嗽、上氣喘急,可以用人參單味研末,用雞蛋清和新水調服一錢。以前有兩個人一起跑步,一個人含著人參,另一個人沒有,都跑了三五里路,沒含人參的人就氣喘吁吁,含人參的人卻呼吸自如,這就是人參的功效。

樓全善治療一位五十多歲的婦人,她平時就有痰嗽的毛病,有一天突然喘得很厲害,痰像泉水一樣湧出,全身汗如油出,脈象浮而洪大,看起來像快要沒命了。他趕緊用麥門冬四錢、人參二錢、五味子一錢五分,煎服一帖,喘息就停止了,汗也止住了,三帖後痰也漸漸減少。他又在原方中加入瓜蔞仁一錢五分,白朮、當歸、芍藥、黃芩各一錢,服用了二十多帖就痊癒了。這確實是麥門冬、五味子、人參的功勞。如果同時有自汗、腹脹,脈象沉實而喘,則是屬於裡實證,應該用下法。

有些人是陰虛夾帶痰濁而引起的喘,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枳殼、半夏,來補陰降火。我認為當歸、地黃會使痰液停留在膈膜,枳殼、半夏過於燥烈,會損傷陰液,不如使用天門冬、桑白皮、貝母、馬兜鈴、地骨皮、麥門冬、枇杷葉之類的藥物。

人參平肺散,治療心火過旺而影響到肺,導致肺痿,出現咳嗽、喘嘔、痰液壅盛、胸膈痞悶、咽喉不利。

參蘇溫肺湯,治療因為受寒飲冷而傷肺,出現喘息、煩躁、胸悶、短氣不能暢快呼吸。

調中益氣湯的加減用法:如果在秋冬季節,胃脈四道被衝脈之氣逆行,連帶脅下少陽脈兩道也往上走,這種病叫做厥逆,症狀是氣往上衝,堵住咽喉而無法呼吸,喘息有聲,無法躺臥,可以加入茱萸五分或一錢,用熱水洗過以去除苦味,根據厥逆氣的多少來調整用量。如果夏天出現這種症狀,則屬於大熱證。因為這個病會隨著四季變化呈現寒熱溫涼的特性,應該用酒黃連、酒黃柏、酒知母各等分,研成細末,用熟水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