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五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2)

1. 金運年

吳姓,三十,咳嗽舊疾舉發。脈虛數。(注:兩寸不沉,火鑠金也。)

〔案〕蓮峰李子曰:固屬陰虛之疾,然此時卻以清降為宜。

麥冬(三錢),木通(二錢),馬兜鈴(錢半),北沙參(一錢),天冬(錢半),鬱金(四錢),山萸肉(二錢),降香末(二錢),黃柏(一錢),服五劑後,加桑皮二錢、黑芝麻二錢、紅花八分,再服四劑。

〔釋〕此乙卯年小滿後九日方也。月建巳火,天運太羽,客氣逆行,太陰主事。巳火者,太陽丙火也。太羽者,太陽寒水也。合於太陰之濕金,丙辛所以化也。然而濕土究不容略,故用降香以舒之,用萸肉以配之。甲己合而土化成矣。

戈姓,廿九,腰痛,頭痛,惡寒發熱,胸膈不寬。脈浮緊,兩寸不應。(注:歲氣也。)

〔案〕此時令之氣感於皮毛也。

淡豆豉(三錢),川鬱金(錢半),防風(一錢),羌活(一錢),獨活(一錢),澤瀉(二錢),金銀花(錢半),建神麯(三錢),蒼朮(一錢),枳殼(一錢)

〔釋〕此乙卯年小暑後三日方也。月建未土,天運少角,客氣逆行,太陰主事。方用太陽以配太陰,因邪氣初感,從皮毛而入也。用防風而益以二活,風能勝濕,香能舒脾也。且少角屬風木,借木氣以疏土,卻合形證之宜。非若世醫不問運氣,不講配合,而概用之者也。

後二日換方。

〔案〕靈山王子曰:天氣鬱蒸,土氣不舒,感於濕熱者多矣。用前方去蒼朮、獨活,加赤苓一錢、黃柏一錢,再服二劑。

〔釋〕此初起之證,不甚犯手,似與集中不類,載此以備一格,欲人知淺近之中,卻有深意也。

羅姓,三十,發熱頭疼,飽悶不食,醫治十餘日不退。脈澀濡。

〔案〕此由積熱生濕,中焦不舒之故耳。當先用和胃法。(湯批:乙為金運,卯年陽明司天,於經為天符,金氣不應過弱,但此年逆行三度,司天不當其位,不得與他年天符同。按集中本年方藥,皆寓抑火扶金之意可見。學者於陰年逆行,當互觀而參考之,不可拘定太過、不及、天符、歲會之說也。)

川芎(錢半),葛根(一錢),廣木香(一錢),紫蘇梗(一錢),赤芍(一錢),豬苓(錢半),寒食麵(三錢),陳倉米(一勺),澤瀉(錢半),藿香(一錢)

〔釋〕此乙卯年小暑後五日方也。斯時月建、客氣俱在濕土,濕土過滯,而燥土不得施其輸轉之力。故藥以利濕和陽為主,其不用少角之味者,因前醫屢用風燥故也。

後五日換方。

〔案〕胃陽少舒,但濕熱未除耳。

皮硝(一錢),鶴蝨(錢半),石菖蒲(錢半),車前子(錢半),砂仁(錢半),神麯(錢半),夏枯草(一錢),製半夏(一錢),連翹(二錢),黃芩(二錢),炒山梔(錢半),廣木香(一錢),木通(錢半)(湯批:戈、羅二證同感太陰之氣,戈方用木勝濕,羅方和陽泄陰,亦以前證系初感在表,後證因循入里也。)

白話文:

金運年

吳姓男子,三十歲,舊疾咳嗽復發,脈象虛弱而數。

李醫師認為這是陰虛的症狀,但此時宜清降。處方:麥冬、木通、馬兜鈴、北沙參、天冬、鬱金、山萸肉、降香、黃柏,服用五劑後,再加桑皮、黑芝麻、紅花,繼續服用四劑。此方適用於乙卯年小滿後九日。

戈姓男子,二十九歲,腰痛、頭痛、惡寒發熱、胸悶,脈象浮緊,兩寸脈不應。

這是外感風邪,侵犯皮毛。處方:淡豆豉、川鬱金、防風、羌活、獨活、澤瀉、金銀花、建神麴、蒼朮、枳殼。此方適用於乙卯年小暑後三日。兩日後換方,去蒼朮、獨活,加赤苓、黃柏。

羅姓男子,三十歲,發熱頭痛,食慾不振,治療十餘日未見好轉,脈象澀滯而濡滑。

這是積熱生濕,中焦不暢。先用和胃的方法。處方:川芎、葛根、廣木香、紫蘇梗、赤芍、豬苓、寒食麵、陳倉米、澤瀉、藿香。此方適用於乙卯年小暑後五日。五天後換方,處方:皮硝、鶴蝨、石菖蒲、車前子、砂仁、神麴、夏枯草、製半夏、連翹、黃芩、炒山梔、廣木香、木通。戈、羅二人的病症都與太陰之氣有關,但戈的方子用木來勝濕,羅的方子則和陽泄陰,這是因為戈的病情是外感初起,而羅的病情則已發展到裡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