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0)

1. 土運年

〔釋〕此己未年寒露前四日方也。濕土天符之歲,本應上半年司天之氣,今因酉金月建應手太陰,故謂之濕金之令。天運更逢太角,甲木相火上蒸,客氣之陽明亦因而生火。甲木與己土為夫婦,陽明又與脾土相表裡,此濕土之氣所以起也。濕土上蒸,而肺金壅滯,此脹與喘之所由來也。

方用手足陽明之藥,兼清手足太陰之氣,而復以半夏、青蒿疏理太角,有不應手立愈者乎。

陸姓,四二,從秋季起,腰疼筋痛,胸膈不寬,醫誤用寒峻藥,致中氣下陷,津液枯竭,脈細如絲,奄奄待斃。殷月峰用補中益氣法,倍當歸,加杜仲、柏子仁、首烏、五味子,十餘劑,脈氣稍起,飲食少進,但腰疼筋痛,日久不除。

〔案〕土衰金鬱之疾,而此時莫要於補陽明之土。何也?胃與大腸相吐納,而亦與肺金相貫注也。況陽土順則陰土順,陰金亦順矣。(湯批:天符歲會已屬強弩之末。盛於上者,必虛於下。故下平歲間有土衰之疾。學者宜潛玩焉。)

白扁豆(四兩,土炒),苡仁(三兩,炒),雞內金(一兩,炒香),蘇梗(兩半),肉蓯蓉(兩半),蒼朮(二兩),廣木香(兩半),麥冬(二兩,炒),麻仁(二兩)

共為細末,沸水沖服。

〔釋〕此己未年大雪後六日方也。月建子水,天運少徵,客氣太陽主事,而病卻起於陽明主令之時。病在陽明,日久不瘥,以致胃氣虧弱,不能輸轉,而旁及於金土二臟,故此方惟以助運陽明為主。其於水火二臟從略者,非惟前方屢用當歸、杜仲、首烏、柏仁、五味,亦以防運氣之過盛,或致鑠金而濘土也。

白話文:

土運年

己未年寒露前四天之方劑。此年為濕土天符之年,上半年應為濕土司天,但因酉金為月建,應手太陰,故呈現濕金之氣候。天運又逢太角星,甲木生火上蒸,陽明客氣也因此生火。甲木與己土為夫妻,陽明與脾土表裡相通,所以濕土之氣盛行。濕土上蒸,肺金受阻,因此出現脹滿和喘息。

此方運用手足陽明經藥物,同時清瀉手足太陰之氣,並用半夏、青蒿疏通太角,療效應當迅速顯著。

陸姓病人,四十二歲,秋季開始腰痛筋骨酸痛,胸悶氣短。先前醫生誤用寒涼峻猛的藥物,導致中氣下陷,津液枯竭,脈象細弱如絲,奄奄一息。殷月峰醫生使用補中益氣法,加倍當歸,並加入杜仲、柏子仁、何首烏、五味子,十幾劑藥後,脈氣略有好轉,但食慾仍然不佳,腰痛筋骨酸痛持續未癒。

此病屬於土衰金鬱,此時最重要的是補益陽明之土。因為胃和大腸互相吐納,又與肺金互相貫通。而且陽土順暢,則陰土也順暢,陰金也會順暢。(湯批:天符年已近衰弱之時,上盛則下虛,因此在下平之年會有土衰之病,學習者應當仔細體會。)

處方:白扁豆(土炒四兩)、薏苡仁(炒三兩)、雞內金(炒香一兩)、蘇梗(半兩)、肉蓯蓉(半兩)、蒼朮(二兩)、廣木香(半兩)、麥冬(炒二兩)、麻仁(二兩)。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用沸水沖服。

己未年大雪後六天之方劑。月建為子水,天運微弱,客氣太陽主事,但疾病卻始於陽明主令之時。疾病久治不癒,導致胃氣虛弱,不能運化,影響到金土二臟,所以這個方劑以扶助陽明之氣為主。而對於水火二臟略作處理,一方面是先前已經多次使用當歸、杜仲、何首烏、柏子仁、五味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運氣過盛,損傷金氣而淤滯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