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五 (9)
卷五 (9)
1. 土運年
又換方。
〔案〕肺火正盛之時,腎火亦隨之而起,心火不下交,肝火不上養,當仍用前方加麥冬(如前制,共六錢),制首烏(三錢,土炒),白及(二錢,酒蒸三次),丹皮(一錢),金狗脊(三錢),白扁豆(如前炒,共五錢),枸杞子(三錢),燈心用(五分),再服八劑。
〔釋〕此小暑後五日方也。月建換交未土,併入太陰貴人為一氣。太陰固應濕土,而手太陰濕金之氣亦感之而起,故兼理之。其法不外導金以生水而已。
又換方。
〔案〕雲濤司馬子曰:先生嘗與馥等論此證矣:如孤軍將潰,四面楚歌,計惟有靜以鎮之,或可轉客為主。今幸中央一軍尚未騷動,其西北兩軍譁囂少戢,亦此六十日內安撫之力耳,未足恃也。愚於先生之大法不敢移易,今准而用之。(湯批:此證五臟皆虛,惟土髒得太乙天符之助,故中宮稍覺安靜耳。)
貝母(二錢,酒焙),制首烏(四錢),龜板(四錢,用醋洗薰),紅花(一錢),薤白(二錢),金石斛(錢半),黑山梔(錢半),茯神(三錢),芡實(四錢),女貞子(三錢),枯荷蒂(四個),白朮(二錢,土炒),桔梗(二錢),黑料豆(四錢,鹽水洗,炒),絲瓜花蒂(二錢),燈心(三分),旱蓮草根(一錢)
〔釋〕此大暑前五日方也。論時當以火土二臟為主治,而論證則以金水二臟為切要。今云西北兩軍少戢,則金水稍有根基矣,借濕土之氣以生金而壯水,亦自然之理也。
後五日換方。
〔案〕宜去浮蕩之火,而存真實之火,亦大法也。小子識之。
胡桃肉(搗拌),益智仁(同炒。各四錢),炙甘草(三錢),枸杞子(三錢,土炒),女貞子(三錢),黃芩(二錢),茯苓(二錢),冬葵子(二錢,炒杵),益母草(二錢,酒炒),苡仁(錢半),鉤藤(三錢,蜜炙),黑豆皮(二錢),覆盆子(一錢,糯米汁炒),黃柏(二錢,鹽水焙),雞內金(四個,四為金數也。自記),服六劑。
〔釋〕客氣換交少陽,若在他手,第見其形證脈象,而不能參透氣運之理,則必純用清涼以戕其生火者,皆必由丁火以發其機。況酉金屬肺,又為心舍,故方內多用滋降心火之味為主,而以平木火、清燥火之味為用。大凡肺腎虛燥之證,最難調治,況此證實由房勞過度而起。
腎水乾枯,虛陽上越,非我師之識力過人,其能閱半載而起沉疴乎?至用方之理法,旁見側出,圓通周密,有不能刻舟求劍者。讀者合前後而熟玩之,苟有會心,軒岐經旨,庶不絕於人間耳。
朱姓,卅四,腹脹氣喘,發熱咽痛。脈浮緊。
〔案〕此濕金之浮火因濕土之氣蒸之而起也。
白芷(一錢),防風(一錢),半夏曲(二錢),山豆根(一錢),紅曲(二錢,土炒),神麯(二錢),青蒿珠(錢半),白茯苓(一錢),鬱金(錢半),枳實(錢半),炙甘草(一錢),浮小麥(一錢),薤白(錢半)
白話文:
土運年
這段文字記載了某位患者在不同時期所使用的中藥處方,並對處方進行了說明和分析,涉及時間、臟腑、五行等中醫理論。
第一次換方:肺火旺盛,腎火隨之而起,心火不下降,肝火不上升,使用了加麥冬、制首烏、白及、丹皮、金狗脊、白扁豆、枸杞子、燈心的處方,共服八劑。這是在小暑後五日的處方,考慮到此時節氣的變化以及臟腑的相關性而制定。
第二次換方:患者病情如孤軍將潰,但中央臟腑尚穩,故採用靜養的方法。此處方包含貝母、制首烏、龜板、紅花、薤白、金石斛、黑山梔、茯神、芡實、女貞子、枯荷蒂、白朮、桔梗、黑料豆、絲瓜花蒂、燈心、旱蓮草根,是在大暑前五日的處方。此方考慮到火土二臟為主,但金水二臟為關鍵,旨在借助濕土之氣滋生金水。
第三次換方:旨在去除浮動的火氣,保留真實的火氣。處方包括胡桃肉、益智仁、炙甘草、枸杞子、女貞子、黃芩、茯苓、冬葵子、益母草、苡仁、鉤藤、黑豆皮、覆盆子、黃柏、雞內金,共服六劑。此方用於少陽交替的時期,著重滋降心火,並兼顧平肝清熱。此患者病情是由於房勞過度導致腎水枯竭,虛陽上亢。
最後一個處方用於治療濕金之浮火,處方包含白芷、防風、半夏曲、山豆根、紅曲、神麯、青蒿珠、白茯苓、鬱金、枳實、炙甘草、浮小麥、薤白。患者為34歲朱姓男子,症狀為腹脹氣喘、發熱咽痛、脈浮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