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四 (20)
卷四 (20)
1. 火運年
用藥之妙,言之難盡,讀書者其善會之。
劉氏,三十三,猝然心腹絞痛,用萬應丹及陰陽水不效,勢愈危急。脈伏。
〔案〕藥田子曰:陽明燥金,鬱熱之氣逼之,不得轉輸也。急用地漿水(一碗),大戟末(一錢),麝香(二釐),和入先服,再用
淡豆豉(一錢),牛膝(一錢),桂枝(八分),炒茯苓(二錢),生茯苓(二錢),黃連(六分),川芎(錢二),甜葶藶(七分),陳皮(錢半),桔梗(一錢),當歸尾(三錢),青木香(一錢),蚯蚓泥攪水煎服,二劑。
〔釋〕此癸亥年處暑後五日方也。月建申金,天運在少商、太羽之交。申金屬陽明,水穀之海也。少商屬肺金,諸臟之華蓋也。乃客氣之君火與天運將交之壬水,兩相激射,交戰於胃陽之分而成此症。方以調停水火為本,而以和暢庚辛為標。此所以有起死回生之效也。
後一日換方。
〔案〕藥田子曰:此時須開導鬱結,不可峻下,恐成結胸也。
藿香梗(二錢),鬱金(錢二),瓜蔞仁(三錢),紅曲(二錢,酒炒),蜣螂(一枚,去足,炒),豬苓(二錢),人中黃(錢半),麥芽(錢半,炒),茯苓(錢半),鬼箭羽(錢半),木通(一錢),條黃芩(二錢),香薷(二錢,酒炒),葛根(一錢),生薑汁半杯和入。
〔釋〕此方開導陽明之味較多,而云不可峻下者,蓋邪在陽明之表者未清也。醫之魯莽欲速者,觀此當知所警矣。
後一日換方。
〔案〕藥田子曰:此卻可用消散矣。若云大下,猶未離中焦之分也。
廣藿香(三錢),烏藥(錢半),青皮(一錢),瓜蔞仁(三錢),澤瀉(三錢),丹皮(二錢),薤白(二錢),茯苓皮(三錢),紅曲(二錢,酒炒),天花粉(二錢),甘草(八分),青木香(一錢),阿魏(一錢),大青(二錢),竹茹(二錢),皮硝(錢二,一劑後加四分)
〔釋〕此時天運全屬太羽,而少商之運退盡,故方內但以庚金為主,而不復兼顧辛金也。觀此可以悟醫律之細。
後四日換方。
〔案〕雲圖子曰:此時覺陽明漸解,但內熱未退。宜用五苓散加減治之。
白茯苓(三錢),赤茯苓(二錢),官桂(錢三),茵陳(錢半),焦白朮(二錢),當歸(三錢),萊菔子(三錢),木香(錢二),大黃(二錢,酒焙),枳殼(二錢,炒),白蘇子(錢二),黑芝麻(五錢),韭菜汁(五匙)
〔釋〕此白露前五日方也。陽明之表漸解,而後兼用利濕降氣潤滑之味下之,表無下陷之虞,里無留滯之患矣。後用此方加炒山梔子二錢半、條黃芩二錢,官桂減半,又服數劑痊。
蘇姓,廿八,瘧久不愈。脈左弦滑,右關遲軟。
〔案〕藥田子曰:此陰分有虧,脾經亦多滯氣,而陽明轉輸無權也。服藥四五帖,瘧愈之後,仍宜服調榮之劑,方無後患。
白話文:
火運年
用藥的巧妙之處,難以完全說盡,讀書的人應該好好體會。
一位姓劉的女士,三十三歲,突然心腹部絞痛,服用萬應丹和陰陽水都沒有效果,病情越來越危急,脈象微弱。
醫生分析:陽明經(屬金)燥熱,鬱積的熱邪阻塞氣血運行。需緊急用地漿水(一碗)、大戟末(一錢)、麝香(二釐),混合後先服用,然後再服用淡豆豉(一錢)、牛膝(一錢)、桂枝(八分)、炒茯苓(二錢)、生茯苓(二錢)、黃連(六分)、川芎(二錢)、甜葶藶(七分)、陳皮(半錢)、桔梗(一錢)、當歸尾(三錢)、青木香(一錢),再加蚯蚓泥攪拌後煎服,服用兩劑。
此方用於處暑後第五天。此時正值申月(申金),天運在少商、太羽(經絡穴位)交接之時。申金屬陽明經,是水穀的聚集之處;少商屬肺金,是諸臟的華蓋(保護)。外邪(客氣)的君火與天運將交接的壬水互相激盪,在胃陽部位交戰而導致此病症。此方以調和水火為根本,以舒暢庚金和辛金之氣為目標,因此能起死回生。
隔天換方。
醫生分析:此時需要疏導鬱結之氣,不可峻猛攻下,以免造成結胸。
處方:藿香梗(二錢)、鬱金(二錢)、瓜蔞仁(三錢)、紅曲(二錢,酒炒)、蜣螂(一枚,去足,炒)、豬苓(二錢)、人中黃(半錢)、麥芽(半錢,炒)、茯苓(半錢)、鬼箭羽(半錢)、木通(一錢)、條黃芩(二錢)、香薷(二錢,酒炒)、葛根(一錢),並加入生薑汁半杯一起服用。
此方主要疏導陽明經的氣機,之所以說不可峻猛攻下,是因為陽明經表面的邪氣尚未清除。那些醫術粗糙、急於求成的人,看了這個案例應該引以為戒。
隔天又換方。
醫生分析:此時可以使用消散之法。如果說峻猛攻下,則仍然未脫離中焦(腹部)的範圍。
處方:廣藿香(三錢)、烏藥(半錢)、青皮(一錢)、瓜蔞仁(三錢)、澤瀉(三錢)、丹皮(二錢)、薤白(二錢)、茯苓皮(三錢)、紅曲(二錢,酒炒)、天花粉(二錢)、甘草(八分)、青木香(一錢)、阿魏(一錢)、大青(二錢)、竹茹(二錢)、皮硝(二錢,一劑後加四分)。
此時天運完全屬於太羽,少商的運勢已盡,所以此方以庚金為主,不再兼顧辛金。從中可以領悟醫理的精細之處。
之後四天換方。
醫生分析:此時感覺陽明經的症狀漸漸減輕,但內熱尚未消退,宜用五苓散加減治療。
處方:白茯苓(三錢)、赤茯苓(二錢)、官桂(三錢)、茵陳(半錢)、焦白朮(二錢)、當歸(三錢)、萊菔子(三錢)、木香(二錢)、大黃(二錢,酒焙)、枳殼(二錢,炒)、白蘇子(二錢)、黑芝麻(五錢)、韭菜汁(五匙)。
此方用於白露前第五天。陽明經表面的症狀逐漸減輕,然後再用利濕、降氣、潤滑的藥物攻下,這樣既避免表證下陷,又防止里證滯留。之後在此方基礎上加炒山梔子二錢半、條黃芩二錢,官桂減半,又服用幾劑,病就好了。
一位姓蘇的男子,二十八歲,瘧疾久治不愈。脈象左側弦細滑利,右側關脈遲緩無力。
醫生分析:此人的陰氣虧損,脾經也積聚了許多濁氣,陽明經的氣血運行也失常。服用四五劑藥後,瘧疾痊癒,之後仍應服用調補氣血的藥物,才能避免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