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6)

1. 火運年

象皮(五錢),蝟皮(五錢),黃明膠(三錢),驢皮膠(四錢),烏梅肉(四錢),白槿皮(五錢,連根),牛膝(三錢),黃耆(四錢,蜜炒),文蛤(三錢),北五味(三錢),原熟地(五錢),歸身(四錢),土茯苓(三錢),劉寄奴(三錢),蟬脫、蛇脫為引。

(湯批:證本濕因燥逼,今仍用陽明斂攝之品者,前則脾氣過陷,燥逼則下注,今則脾氣稍復,燥斂則濕退也。若謂藉其氣以制風水,則誤矣。)

〔釋〕此穀雨後一日方也。辰土者,良土也,陽明之金土也。前方用蟹殼,而此方用象皮、蝟皮,皆有戟刺之形,陽明之象也。陽明主周身之大絡,陽明之氣疏通而下行,陰濕自消除,而流注之患無矣。其餘多收攝長養之味大陣收場。有此巨觀,開後人無限法門。

又換方。

〔案〕藥田子曰:此症觀成可望矣。語云:病加於小愈。戒之哉!

熟地(五錢),益智仁(三錢,煨),白附子(一錢,炒),甘松(三錢),狗脊(二錢),象皮(二錢),烏梅肉(三錢),制首烏(二錢),桑螵蛸(三錢),黑豆皮(二錢),龍骨(二錢),炮甲(二分),臭桐根(二錢),豬蹄甲(一對)

〔釋〕此立夏前五日方也。用固斂溫補之法,以壯水而堅腎。必用炮甲、蹄甲為引,方無浮泛之弊。

又換方。

〔案〕藥田子曰:凡一切大症成功,總須調養百日。蓋十十者,地數之終,而天道小變之期也。至於用藥。不過乘時以盜天地之機耳。

種術(三兩),桑螵蛸(四兩),黃耆(四兩,蜜炒),菟絲子(三兩,土炒),補骨脂(二兩),骨碎補(二兩),狗脊(二兩,酒炒),當歸(二兩,土炒),五倍子(兩半),砂仁(二兩,炒),甘草(三兩,炙),陳香櫞(一兩),黃魚鰾(十兩,煎濃杵膠),上為丸,加童便十杯、原醋十杯和入,早晚服,每服四五錢。

〔釋〕此立夏後五日方也。運氣同前,而月建改屬巳火。方內桑螵蛸、補骨脂、黃魚鰾滋太陽之氣,更加童便以引之,所以應月令之丙火也。蓋太陽本寒而標熱,足太陽屬水,手太陽屬火也。

又換方。

〔案〕顧生為予言:本三陰敗壞之症,筋斷脈絕,故費手至今。今加意調之,並可不致殘廢。宜乘此火令以續三陰之敗氣,且微參外治之藥。不然,恐日久更發也。

金狗脊(三錢),良薑(一錢),蓽澄茄(錢二),乳香(三錢),焦楂肉(二錢),沒藥(二錢),續斷(三錢),種白朮(三錢,土炒),洋參(一錢,酒炒),砂仁殼(一錢),炙甘草(二錢),白芍(錢半,酒炒),肥牛膝(三錢),菟絲子(一錢),象皮(六錢),秦艽(錢半),牡蠣粉(六錢),服十劑,可以住藥。即十倍為丸,與前丸間服亦可。

白話文:

火運年

第一方:此方用於穀雨後一日。處方包含象皮、蝟皮、黃明膠、驢皮膠、烏梅肉、白槿皮、牛膝、黃耆、文蛤、北五味子、熟地黃、當歸、土茯苓、劉寄奴、蟬蛻、蛇蛻。其中黃耆蜜炒。白槿皮連根用。蟬蛻與蛇蛻做引藥。此方旨在收斂、滋養,針對脾氣稍復,濕邪未盡的情況。 醫生認為,此方並非藉助藥物之氣來制約風濕,而是通過收斂脾胃,使濕邪得以退散。

第二方:此方用於立夏前五日。處方包含熟地黃、益智仁、白附子、甘松、狗脊、象皮、烏梅肉、制首烏、桑螵蛸、黑豆皮、龍骨、炮甲、臭桐根、豬蹄甲。其中益智仁煨制,白附子炒制。此方以溫補固斂為主,壯水以固腎,並用炮甲、豬蹄甲引藥,防止藥效浮散。

第三方:此方用於立夏後五日。處方包含種術、桑螵蛸、黃耆、菟絲子、補骨脂、骨碎補、狗脊、當歸、五倍子、砂仁、甘草、陳皮、黃魚鰾。其中黃耆蜜炒,菟絲子土炒,狗脊酒炒,當歸土炒,甘草炙制。將藥物製成丸劑,用童便和原醋調和服用。此方針對太陽經,利用桑螵蛸、補骨脂、黃魚鰾滋補太陽之氣,並以童便引藥,以配合當月的丙火之氣。

第四方:此方用於疾病後期調養。處方包含金狗脊、良薑、蓽澄茄、乳香、焦楂肉、沒藥、續斷、白朮、西洋參、砂仁殼、炙甘草、白芍、肥牛膝、菟絲子、象皮、秦艽、牡蠣粉。其中白朮土炒,西洋參酒炒,白芍酒炒。此方旨在繼續修復三陰之氣,並輔以少量外治藥物,避免日後舊疾復發,服用十劑即可停藥,也可製成丸劑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