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四 (11)
卷四 (11)
1. 火運年
酒炒白芍(錢半),醋炒白芍(錢半),生枳殼(錢半),麩炒枳殼(錢半),酒炒紅曲(錢半),土炒紅曲(錢半),穀芽(錢半),麥芽(錢半),香附(錢半,醋炒),全當歸(三錢,酒浸土炒),木通(八分),菟絲子(一錢,土炒),鬱金(二錢),川楝子(二錢),殭蠶(二錢),原蠶砂(二錢),桑皮(二錢),白蔻仁(八分),服八劑。用白者,性陽而能去穢也。
(自記)
〔釋〕此立春後十日方也。水兼火化之年,陰盛陽衰,故凡癸水之濁陰有餘,而壬水之清陽不足者,己土每易於泥濘,而戊土亦因之而難於散布。方因客氣以清陽明,因月建以舒甲木。而復因司天之氣而理乙木者,疏己土之氣,即以泄癸水之濁清也。蓋任脈行身之前,所經多厥陰、太陰之分故也。
方內重用紅曲、當歸、菟絲、白蔻,皆兼扶助少徵之氣,使火旺而後不為水屈耳。
服前方,飲食漸進,滯血下行。但覺陰虛微熱,作渴喜冷。
〔案〕將來可用官方治之,只此時要治氣而調溫涼之宜。不然,又恐舉之如燎原也。然今之潮熱,亦不過金木相爭之餘焰,象如鑽燧耳。
枳殼(三錢,麩炒),香附(二錢半,醋炒),神麯(三錢),天花粉(三錢),青木香(錢半),元參(三錢),丹參(三錢),原蠶砂(三錢),桑白皮(二錢),海螵蛸(一錢),甘草(一錢),知母(一錢),地骨皮(二錢),桔梗(一錢),用新麥根、陳麥稈為引。(引木氣之上升者也,自注。
)服十劑,熱渴已除,月峰子接用加味香附丸,少加艾葉、椒紅、海桐皮調之愈。
〔釋〕此驚蟄後七日方也。月建乙木,併入司天之氣用事,而初氣之陽明,究未退令,是以金木交爭。久病逢之,恆多變象。蓋陽金多燥,陰木易熇,經云:二火合併,謂之陽明。將來七日之後,即交太陽二氣,恐太陽之寒水無根,而標熱併入火臟,將難於措手。方內重用丹、元二參,及花粉、知母,以清陽明之燥火,待陽明退令、太陽乘權之後,則事機順手。故但用官方調之,自有破竹之勢。
(按此方用知母、元參,乃一時權宜之法。因有扶火之劑屢服於前,而脈息稍有右關數大之形,將來又欲滋腎扶陽,以啟寒水於下,故當此交會之間,偶一用之,以為送舊迎新之法。所謂動靜翕闢,互相倚伏也。不然,水兼火化之年,陽虛火弱之症,可輕用寒涼耶!江成忠記。
)
鄭氏,卅四,腰疼腹痛,寒戰不食,精神散漫,似寐非寐。脈象沉細無力,尺尤甚。
〔案〕論納甲,則去、今二年一氣,其症居陰分水臟者為多。顧於歲屬水,而於時屬陽明,於司天則又屬厥陰,厥陰遇風則動而多躁,遇火則鬱而多阻,陽精入海中而云霧掩之,計都為之蝕也。偶一言及,學者可以類推,此症系水木二臟之疾。
白話文:
火運年
第一方:立春後十日所用。此年水火交融,陰盛陽衰,故陰氣過盛,陽氣不足,導致脾土運化不利。此方用以清利陽明,調和肝木,疏通脾土,以泄去過盛的陰寒之氣。方中大量使用紅曲、當歸、菟絲子、白蔻仁等溫補藥物,以扶助陽氣,防止陰寒之邪侵犯。服用後,飲食逐步增加,瘀血向下排出,出現陰虛微熱、口渴喜冷的症狀。將來可用溫陽的藥物治療,目前則需調和陰陽,避免病情迅速惡化。目前潮熱之象,僅是金木相剋的餘波,如同鑽木取火一般。
第二方:驚蟄後七日所用。此時肝木當令,但陽明之氣尚未完全消退,因此金木交爭。久病患者常出現多變的症狀,因陽金燥熱,陰木易鬱。此方在陽明氣未退之前,使用丹參、元參、天花粉、知母等清熱藥物,以瀉去陽明之火。待陽明之氣退去,太陽之氣當令後,再用溫陽藥物。知母、元參的應用是權宜之計,因先前服用溫補藥物,脈象出現右關脈數大,為預防日後滋補腎陽,故先用寒涼藥物,以平調陰陽。水火交融之年,陽虛火弱者,不宜輕用寒涼藥物。
病例:鄭氏,女,34歲,腰腹疼痛,畏寒,不食,精神萎靡,似睡非睡。脈象沉細無力,尺脈尤甚。此症根據納甲推算,與年份、季節氣候有關,多屬陰寒水臟之疾。但現時屬陽明,司天之氣屬厥陰,厥陰遇風則動而多躁,遇火則鬱而阻滯,陽氣被陰寒之邪所阻,導致水木二臟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