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四 (8)
卷四 (8)
1. 火運年
生首烏(四錢),熟首烏(二錢),茯苓(二錢),黃芩(二錢),鮮生地(三錢),枳實(錢半),阿魏(錢半),石菖蒲(錢半),寒食麵(三錢),木通(錢半),生山梔(錢半),木賊(一錢),白茅根(二錢),大青葉(二錢),紫背浮萍(三錢),明雄(一錢),服三劑,日一服。
〔釋〕太陰之濕熱,非得太陽之水氣以滋之,則裡熱無所泄;非行太陽之正氣以照之,則表濕無由清,夫婦之義也。但太陽之氣,必藉腎經真水以養之,而後黃赤二道運行乃歸乎常度,此浮萍、木賊所以隨首烏、生地而用之也。且木賊性能制木,與大青、黃芩俱兼平治少陽之意。
蓋火盛水衰之年,相火易動,前之養其勢以化己土之郁者,權也;今之平其氣以安戊土之位者,經也。經、權得,而用藥之能事過半矣,余俱清理陽明之品而已。
利後覺渴欲飲水,勉進焦米湯半盞,尚未貪食。
〔案〕藥田子曰:病愈矣。
天門冬(三錢),黃芩(二錢),黃柏(二錢),黃連(五分),麥門冬(三錢),硃砂(六分,研),阿魏(一錢),白芍(錢半),青木香(錢半),當歸(錢半),川芎(一錢),蒼朮(三錢),陳香櫞(八分),稻根(五錢),陳蘿蔔蘡(二錢)
〔釋〕此立秋日方也。月建改屬申金,合於天運之太商,故藥用清陽明之燥火者為多。陽明之火一清,而金水之氣日益滋長。斯泰交之象見,而既濟之功成矣。
張氏,廿五,感時令之氣,舉家患痢。此症因霍亂後多服陰陽水而成,其勢尤重。脈浮部數,中部滯,兩尺沉。
〔案〕萬物不畏陽火而畏陰火,如雷火遇雨而熾,今歲之謂矣。況秋金喜潤而惡燥,遇陰火則暗為銷爍,其治大抵以潤燥降陰為主。但天有節氣,當知隨時變換。人有體氣,當知相勢轉移。如此症,則兼脾經濕滿矣。
赤芍(錢半),牡丹皮(二錢),澤瀉(三錢),蘇葉(錢半),紅花(一錢),豬苓(二錢),厚朴(錢半),廣木香(錢半),青蒿(一錢),砂仁(八分),瓦松(三錢,焙乾)
〔釋〕此戊午年白露前四日方也。經云: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本年天符火盛,雖運交少羽,氣在太陰之末,而火氣暗煽,真所謂陰火潛燃也。陰火爍金,甚於陽火,中之者,較常愈劇。況因飲水過甚,脾受濕邪,金燥於上,土濕於下,最為棘手。計惟有重用澤瀉、瓦松,使少羽之水氣上行,以潤陽明之燥,而散陽明之血也。
又換方。
陳皮(二錢),半夏(錢半),夏枯草(錢半),淨銀花(三錢),葛根(三錢),白茯苓(三錢),砂仁(二錢,土炒),淡竹葉(二錢),白朮(錢半),澤瀉(二錢),當歸尾(三錢),木香(錢半),木通(一錢),柴胡(八分),青竹皮(錢半)
白話文:
火運年
第一方:此方用生首烏、熟首烏、茯苓、黃芩、鮮生地、枳實、阿魏、石菖蒲、寒食麵、木通、生山梔、木賊、白茅根、大青葉、紫背浮萍、明雄等藥材,共三劑,每日服用一劑。此方主要針對太陰濕熱,藉由滋陰清熱、利濕解毒來調理。浮萍、木賊等藥材配合首烏、生地,能滋養太陽之氣,平衡陰陽。其他藥材則主要清理陽明經絡的熱邪。服藥後若感到口渴,可喝半盞焦米湯,不宜多吃東西。患者痊癒。
第二方(立秋日方):此方使用天門冬、黃芩、黃柏、黃連、麥門冬、硃砂、阿魏、白芍、青木香、當歸、川芎、蒼朮、陳香櫞、稻根、陳蘿蔔子等藥材。因立秋後季節轉變,此方著重於清熱燥濕,滋陰養肺,以應對秋令乾燥的氣候。
第三方(張氏病例):此方用於治療因霍亂後多服陰陽水導致的痢疾。患者脈象浮數、中部滯、兩尺沉,顯示病情較為嚴重。此方主要針對陰火內盛,運用潤燥降陰法,並兼顧脾經濕滿的問題。
第四方(白露前四日方):此方用赤芍、牡丹皮、澤瀉、蘇葉、紅花、豬苓、厚朴、廣木香、青蒿、砂仁、瓦松等藥材,針對戊午年火盛、陰火潛燃的特殊情況。因患者飲水過多,脾受濕邪,此方著重使用澤瀉、瓦松,以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第五方:此方使用陳皮、半夏、夏枯草、淨銀花、葛根、白茯苓、砂仁、淡竹葉、白朮、澤瀉、當歸尾、木香、木通、柴胡、青竹皮等藥材,方劑組成具體目的需根據病症而定,非單純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