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四 (1)
卷四 (1)
1. 卷四
2. 火運年
癸丑,太陰司天,中運少徵,太陽在泉,水兼火化,右尺不應。
初氣大寒交(主厥陰,客厥陰),二氣春分交(主少陰,客少陰),三氣小滿交(主少陽,客太陰),四氣大暑交(主太陰,客少陽),五氣秋分交(主陽明,客陽明),終氣小雪交(主太陽,客太陽)。
初運大寒交(主太角,客少徵),二運春分後十三日交(主少徵,客太宮),三運芒種後十日交(主太宮,客少商),四運處暑後七日交(主少商,客太羽),終運立冬後四日交(主太羽,客少角)。
鄧翁,六二,腹痛煩渴,瀉痢不止,醫以胃苓湯治之,不效。脈兩關及左尺數濡,右尺沉伏。(注:右尺不應,天和也。)
〔案〕此腠理不調耳。
紅曲(二錢),無名異(一錢),花粉(二錢),茯苓塊(三錢),香附(一錢),萊菔子(一錢),小生地(二錢)
〔釋〕此癸丑年清明後六日方也。天運太宮,月建辰土,客氣屬少陰君火主事,而本年乃火運不及,水來兼化之年,故少陰火弱,不能生太宮之土,以致陽明辰土不能散布津液,而腠理不能調適耳。明乎此理,則此方之妙,不煩言而解矣。用胃苓湯不效者何也?太宮辰土,乃陽明轉輸之府,胃苓專於去濕,而不能助布津液。
且中焦取汁奉心化血,而後少陰乃得行其令;胃苓專走氣分,何能兼顧少陰乎,此等毫釐千里之別,學者不可不詳審也。(無名異屬陽明戊土,性能和血補血,又味甘兼入脾,故能止痛行傷,續絕生肌,胃主宗筋,脾主肌肉也。祝道山附汪。)
陳翁,七一,多年便血,春來又添左脅疼痛之疾。脈芤數無力。
〔案〕此肝經濕熱所致。
陳皮(三錢,一半土炒,一半醋炒),陳皮炭(二錢),茯苓(二錢),肉蓯蓉(一錢),山藥(二錢),黃柏(一錢),生白芍(一錢),大貝母(一錢),白石英(一錢),服四劑後,仍用三制陳皮、茯苓,外加蒼朮、苡仁、北沙參、白扁豆(各二錢),多服自愈。
〔釋〕此癸丑年小滿前三日方也。天運太官,月建巳火,客氣在少陰之末,三日後即交太陰司天之令,故用藥皆以太陰為主。蓋手太陰為氣之主,足太陰為氣之母也。且氣即火也,血即水也,本年系火運不及,水來兼化之年,故惟患氣不足以攝血,而不慮水不足以制火也。
病系肝經濕熱,而用藥不甚著意肝經者,火衰水旺之年,惟憂水氣氾濫,土多塗泥,而水氣之託根不固。故此方之調土去濕,即所以治肝。若第云蒼朮、茯苓、陳皮是用戊以化癸也,猶淺之乎論醫者也。
羅氏,廿五,每至經期,頭運身熱,兩膝上下起紫暈如斑,服藥不效。脈細軟而數。
〔案〕此濕熱也。
青鹽(一錢),防風(二錢),紫地丁(二錢),荊芥(一錢),銀花(一錢),紅花(一錢),地骨皮(錢半)蘇梗(一錢),淡竹葉(二十片),石斛(一錢),青蒿(一錢)
白話文:
[火運年]
癸丑年,是太陰濕土之氣主導天時,中運屬於少徵火,太陽寒水之氣在下主導,水氣同時兼具火的特性,右寸脈相對應的部位沒有正常的脈象反應。
第一階段從大寒節氣開始(主要對應厥陰風木,客氣也屬厥陰風木),第二階段從春分節氣開始(主要對應少陰君火,客氣也屬少陰君火),第三階段從小滿節氣開始(主要對應少陽相火,客氣屬太陰濕土),第四階段從大暑節氣開始(主要對應太陰濕土,客氣屬少陽相火),第五階段從秋分節氣開始(主要對應陽明燥金,客氣也屬陽明燥金),最後階段從小雪節氣開始(主要對應太陽寒水,客氣也屬太陽寒水)。
第一運從大寒節氣開始(主要對應太角木,客氣屬少徵火),第二運從春分後十三天開始(主要對應少徵火,客氣屬太宮土),第三運從芒種後十天開始(主要對應太宮土,客氣屬少商金),第四運從處暑後七天開始(主要對應少商金,客氣屬太羽水),最後一運從立冬後四天開始(主要對應太羽水,客氣屬少角木)。
有一位鄧老先生,六十二歲,出現腹痛、口渴煩躁,腹瀉不止的症狀,醫生用胃苓湯治療,沒有效果。他的脈象是兩關脈及左尺脈呈現細數而軟,右尺脈沉弱不明顯。(注:右尺脈沒有反應,這符合天時的特性)。
〔分析〕這情況是身體肌膚腠理的功能失調而已。
使用藥方:紅曲(二錢)、無名異(一錢)、花粉(二錢)、茯苓塊(三錢)、香附(一錢)、萊菔子(一錢)、小生地(二錢)。
〔解釋〕這個藥方是在癸丑年清明之後六天開出的。當時天運處於太宮土的階段,月建在辰土,客氣屬於少陰君火主事,但這一年是火運不足,水氣反盛且帶有火性的年份,所以少陰火氣虛弱,無法產生太宮的土氣,導致陽明辰土無法輸佈津液,使得身體的肌膚腠理調節失常。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個藥方的奧妙就不難理解了。使用胃苓湯無效的原因是什麼呢?太宮辰土是陽明轉輸功能的樞紐,而胃苓湯專注於去除體內濕氣,卻不能幫助輸佈津液。
而且中焦吸收食物精華轉化為氣血供給心臟,然後少陰君火才能正常行使功能。胃苓湯主要作用於氣分,無法兼顧少陰君火。這其中的細微差別非常重要,學習醫學的人必須仔細審查。(無名異屬於陽明戊土,能夠和血補血,味道甘甜也能入脾,因此能止痛、治療外傷、促進傷口癒合,胃主導筋脈,脾主導肌肉。祝道山補充汪氏的論點)。
有一位陳老先生,七十一歲,長期便血,春天又添了左脅疼痛的毛病,脈象呈現空虛、細數無力。
〔分析〕這是肝經濕熱所造成的。
使用藥方:陳皮(三錢,一半用土炒過,一半用醋炒過)、陳皮炭(二錢)、茯苓(二錢)、肉蓯蓉(一錢)、山藥(二錢)、黃柏(一錢)、生白芍(一錢)、大貝母(一錢)、白石英(一錢)。服用四劑後,仍然用三制陳皮、茯苓,再加入蒼朮、苡仁、北沙參、白扁豆(各二錢),多服後自癒。
〔解釋〕這個藥方是在癸丑年小滿節氣前三天開出的。當時天運在太官,月建在巳火,客氣在少陰君火的尾聲,三天後就進入太陰濕土主導天時的階段。所以用藥都以太陰為主。因為手太陰肺經是氣的主導,足太陰脾經是氣的母親。氣就是火,血就是水。這一年是火運不足,水氣兼具火性的年份,所以只會擔心氣不足以統攝血液,而不必擔心水不足以制約火。
病症是肝經濕熱,但用藥並沒有特別針對肝經,因為在火衰水旺的年份,最需要擔心的是水氣氾濫,導致脾土泥濘,水氣失去依托。因此,這個藥方的重點是調理脾土、去除濕氣,這也是治療肝病的方法。如果僅認為蒼朮、茯苓、陳皮是用戊土來化解癸水,那就太過淺薄了。
有一位羅女士,二十五歲,每次月經來潮,都會感到頭暈、身體發熱,兩膝上下出現紫色斑點,服用藥物沒有效果。脈象細軟而數。
〔分析〕這是濕熱引起的。
使用藥方:青鹽(一錢)、防風(二錢)、紫地丁(二錢)、荊芥(一錢)、銀花(一錢)、紅花(一錢)、地骨皮(錢半)、蘇梗(一錢)、淡竹葉(二十片)、石斛(一錢)、青蒿(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