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三 (15)
卷三 (15)
1. 木運年
又換方。
〔案〕此時可用從治之法,預扶木氣。恐春令屈曲,而生氣不旺也。蓋此時陽氣萌芽,木氣蓄而未動。天地之大德曰生,木者東方之生氣也。木為五行之長,猶仁為眾善之元耳。俗醫治婦女病,亦每從木上生情,未嘗非管窺之一得也。
青木香(一兩),木香(一兩,麵包煨),青蒿(兩五錢),松節(八錢),桃脂(五錢),桑樹汁(八錢),柳眼(五錢),梅枝皮(五錢),海螵蛸(五錢),澤蘭(一兩),馬兜鈴(一兩),桔梗(一兩),鬱金(一兩),女貞子(二兩),上共為末,每服六錢,開水調下。(湯批:按此症起於太陽,而病之分野恰在太陰。
首一方,通調上下以治其源,以下重扶手太陰而微疏足太陰。蓋肺朝百脈,能滋津液而灌注於三焦。肺氣不舒,則脾經血滯,不能下達矣。世醫治經閉之法,惟知活血破血,而不知扶金泄土,往往通而復塞,漸成癆瘵。蓋未稔病症、節氣、因時制宜之妙也。)
〔釋〕此小寒後三日方也。天地運氣如前,但月建改屬醜土,土氣更加滯重。木齊金化之年,正治原應扶金剋木,今中運退令已久,復恐土重金埋,故反借木氣以疏之。且來年癸亥厥陰為司天之令,故預透其氣以疏土而提金,亦以防在泉之不退位、司天之不遷正也。其旨微矣。
鄧姓,卅二,前有寒熱咽痛之疾,勿藥自已,神氣未復。延至立秋後,微覺頭運發熱,亦不甚經意。數日後,偶因他出,突然神昏氣喘、瀉血吐血、飲食不進。延醫調治,進以清暑小劑數帖,病勢愈急。脈象弦結。
〔案〕此疾起於陽明客令之時,今乃郁久傳於厥陰也。
羚羊角(八分,鎊片),人中黃(三錢),阿魏(二錢),藿香(二錢),鬼箭羽(二錢),煨木香(三錢),枳殼(三錢,麩炒),茯苓(三錢),蒼朮(二錢半,薑汁炒),陳蘿蔔菜(四錢),生薑汁(錢半)
〔釋〕此處暑前五日方也。月建申金,申金屬陽明,故陽明之疾乘時而發。兼之客氣為厥陰用事。厥陰者,兩陰交盡也;陽明者,兩陽合明也。以兩陽合明之盛,而值兩陰交盡之令,陰經且為陽氣所盤踞矣。治法惟有開散陽明申金之郁,疏泄太宮濕土之滯,清理厥陰風木之邪而矣。
後二日換方。
〔案〕厥陰雖覺微舒,而陽明盤踞如故,仍宜順胃而疏肝,使上焦不壅而歸於下焦也。
薤白(三錢),大貝母(三錢),大戟(六分,酒微炒),桔梗(二錢),皮硝(錢二),枯礬(八分),馬兜鈴(錢二),粉丹皮(三錢),白茯苓(錢半),黃柏(二錢,鹽水炒),青鹽(八分),神麯(四錢),生薑汁(三錢),竹瀝(五匙)
〔釋〕用手足陽明之味,宜矣!而並及辛金者,以木齊金化之年,當秋金之月而行風木之令,強賓奪主,使清肅之令不能下濟,故治之者不得不清降辛金,助克乙木也。蓋金清而後能生水,故兼用鹹寒之味,以咸能軟堅,陽明盤踞之邪,非此不足以泄之。且咸為水味,水行於地中,而源於天漢,所謂水天一氣也。
白話文:
木運年
換方後,使用從治之法,預先扶助木氣。擔心春季氣候變化導致生機不旺盛。因為此時陽氣剛剛萌芽,木氣蓄積尚未發動。天地最大的德行是生生不息,木氣是東方生機的代表。木在五行中居首位,如同仁德是眾多美德之根本一樣。民間醫生治療婦科疾病,也經常從木氣入手,這也算是一種獨到的見解。
處方:青木香(一兩)、木香(一兩,麵包煨)、青蒿(兩五錢)、松節(八錢)、桃脂(五錢)、桑樹汁(八錢)、柳眼(五錢)、梅枝皮(五錢)、海螵蛸(五錢)、澤蘭(一兩)、馬兜鈴(一兩)、桔梗(一兩)、鬱金(一兩)、女貞子(二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六錢,用開水送服。(湯藥批註:此症起於太陽經,但病變的區域卻在太陰經。首方通調上下以治其根本,之後著重扶助手太陰經而稍稍疏通足太陰經。因為肺臟統管全身脈絡,能滋養津液並輸送到三焦。肺氣不暢,則脾經血脈瘀滯,不能下達。世俗醫生治療經閉,只知道活血化瘀,卻不知道扶助金氣泄瀉土氣,往往是通了又堵,漸漸發展成癆病。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疾病、節氣、因時制宜的精妙之處。)
這是小寒後第三日的處方。天地運行的氣機如同先前,但月建變為醜土,土氣更加滯重。木克金的年份,治療原則應當扶助金氣克制木氣,但如今中運已退很久,又擔心土氣過盛掩埋金氣,所以反而借用木氣來疏通。而且來年癸亥年厥陰為司天之令,所以預先透出木氣來疏通土氣而提升金氣,也是為了防止在泉之氣不退位、司天之氣不遷正。其用意很微妙。
鄧姓女子,三十二歲,之前患過寒熱咽痛,未服藥自行痊癒,但元氣未復。直到立秋後,略感頭暈發熱,也不太在意。幾天後,因外出勞累,突然神志不清、氣喘、吐血瀉血、飲食不進。延請醫生治療,服用了一些清暑的藥劑,病情反而加重。脈象弦急。
此病起於陽明客令之時,如今鬱久傳於厥陰。
處方:羚羊角(八分,鎊片)、人中黃(三錢)、阿魏(二錢)、藿香(二錢)、鬼箭羽(二錢)、煨木香(三錢)、枳殼(三錢,麩炒)、茯苓(三錢)、蒼朮(二錢半,薑汁炒)、陳蘿蔔菜(四錢)、生薑汁(錢半)。
這是處暑前五日的處方。月建為申金,申金屬陽明,所以陽明之疾乘時而發。加上客氣為厥陰當令。厥陰是兩陰交盡之時;陽明是兩陽交合之時。以兩陽交合的盛氣,而值兩陰交盡之令,陰經反而被陽氣所盤踞。治療方法只有開散陽明申金的鬱結,疏泄太陰濕土的滯塞,清理厥陰風木的邪氣。
後二日換方。
厥陰之氣雖略有舒緩,但陽明之氣仍然盤踞如故,仍應順暢胃氣而疏通肝氣,使上焦不壅塞而歸於下焦。
處方:薤白(三錢)、大貝母(三錢)、大戟(六分,酒微炒)、桔梗(二錢)、皮硝(二錢)、枯礬(八分)、馬兜鈴(二錢)、粉丹皮(三錢)、白茯苓(錢半)、黃柏(二錢,鹽水炒)、青鹽(八分)、神麴(四錢)、生薑汁(三錢)、竹瀝(五匙)。
使用手足陽明經的藥物,是恰當的!並且兼用辛金藥物,因為木克金的年份,在秋季金氣當令的時候卻行使風木之令,強賓奪主,使清肅之氣不能下達,所以治療不得不清降辛金,幫助克制乙木。因為金氣清肅後才能生水氣,所以兼用鹹寒的藥物,因為鹹能軟堅,陽明盤踞的邪氣,非此不足以泄之。而且鹹味屬水,水運行於地中,而源於天河,所謂水天一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