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二 (16)
卷二 (16)
1. 奇經八脈略
按:陰維脈發於足少陰築賓穴,會足太陰、厥陰、少陰、陽明於府舍,又會足太陰於大橫、腹哀,又會足厥陰於期門,與任脈會於天突、廉泉。陽維脈發於足太陽金門穴,會足少陽於陽交,又會足少陽於居髎,上會手陽明、手足太陽於臂臑,與手少陽會於臑會、天髎,會手足少陽、足陽明於肩井,會手太陽、陽蹻於臑俞,會手足少陽於風池,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陰蹻者,足少陰之別脈,上行屬目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蹻五脈會於睛明而上行。
陽蹻者,足太陽之別脈,會手太陽、陽維於臑俞,會手陽明於巨骨,會手陽明、少陽於肩髃,會手足陽明、任脈於地倉,同足陽明上而行巨髎,復會任脈於承泣,至目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蹻五脈會於睛明穴。沖與任同起少腹,其浮外者起於足陽明穴之氣衝,會足少陰於氣穴。
任由少腹之內、會陰之分上行,同足厥陰、太陰、少陰並行腹裡,循關元,會足少陽、衝脈於陰交,會足太陰於下脘,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於中脘,上喉嚨,會陰維於天突、廉泉,上頤,循承漿,與手足陽明、督脈會。督脈會少陰於股內廉,與手足三陽會合,上啞門,會陽維,入系舌本,至風府,會足太陽、陽維,同入腦中,至神庭,為足太陽、督脈之會,與任脈、足陽明交會而終。帶脈起於足厥陰之章門穴,同足少陽帶脈穴,又與足少陽會於五樞。
奇經會於正經若干條,奇經會於奇經若干條。故正經之病,或流於奇經。奇經之病,亦通於正經。沖之病,或合於任。任之病,或兼乎督。學者當察脈審證,不可執一也。
白話文:
奇經八脈略
陰維脈從足少陰經築賓穴開始,與足太陰、厥陰、少陰、陽明經在府舍穴交會,又與足太陰經在大橫、腹哀穴交會,與足厥陰經在期門穴交會,與任脈在天突、廉泉穴交會。陽維脈從足太陽經金門穴開始,與足少陽經在陽交穴交會,又與足少陽經在居髎穴交會,向上與手陽明、手足太陽經在臂臑穴交會,與手少陽經在臑會、天髎穴交會,與手足少陽、足陽明經在肩井穴交會,與手太陽、陽蹻經在臑俞穴交會,與手足少陽經在風池穴交會,與手足少陽、陽明五經在陽白穴交會。陰蹻脈是足少陰經的支脈,向上通達眼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蹻五經在睛明穴交會後繼續向上運行。
陽蹻脈是足太陽經的支脈,與手太陽、陽維經在臑俞穴交會,與手陽明經在巨骨穴交會,與手陽明、少陽經在肩髃穴交會,與手足陽明、任脈在地倉穴交會,與足陽明經一起向上運行至巨髎穴,再次與任脈在承泣穴交會,到達眼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蹻五經在睛明穴交會。沖脈與任脈同時起源於少腹,沖脈外行的部分則起於足陽明經氣衝穴,與足少陰經在氣穴交會。
任脈從少腹內側、會陰的分界處向上運行,與足厥陰、太陰、少陰經在腹部內側並行,經過關元穴,與足少陽、沖脈在陰交穴交會,與足太陰經在下脘穴交會,與手太陽、少陽、足陽明經在中脘穴交會,向上到達喉嚨,與陰維脈在天突、廉泉穴交會,向上達下巴,經過承漿穴,與手足陽明、督脈交會。督脈與少陰經在股內廉穴交會,與手足三陽經會合,向上到達啞門穴,與陽維脈交會,進入舌根,到達風府穴,與足太陽、陽維脈交會,共同進入腦中,到達神庭穴,是足太陽、督脈的交會點,與任脈、足陽明經交會後結束。帶脈起源於足厥陰經的章門穴,與足少陽經的帶脈穴相連,又與足少陽經在五樞穴交會。
奇經與正經有很多交會點,奇經之間也有許多交會點。因此,正經的病症,有時會影響到奇經;奇經的病症,也可能影響到正經。沖脈的病症,有時會與任脈相關;任脈的病症,有時會影響到督脈。學習者應該仔細觀察脈象,審慎判斷病症,不能拘泥於一種說法。
2. 奇經診法
岐伯曰:前部橫於寸口丸丸者,任脈也,動苦少腹痛,逆氣搶心胸,拘急不得俯仰。三部俱浮,直上直下者,督脈也,動苦腰脊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小兒癇。三部俱牢,直上直下者,衝脈也,動苦胸中有寒疝。前部左右彈者,陽蹻也,動苦腰脊痛,癲癇僵仆羊鳴,偏枯,㿏痹,身體強。
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動苦少腹痛引命門,女子月事不來,絕繼復下,令人無子,男子少腹拘急,或失精也。後部左右彈者,陰蹻也,動苦癲癇,寒熱,皮膚強痹,少腹裡急,腰胯相連痛,男子陰疝,女子滿不下。從少陰斜至太陽者,陰蹻也,動苦顛仆羊鳴,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肌肉痹癢。
從少陽斜至厥陰者,陰維也,動苦癲癇僵仆羊鳴,失音,肌肉痹癢,汗出惡風。
按:氣口一脈,分為九道,正經奇經,皆取診焉,乃岐伯秘授黃帝之訣也。正經有三部九候之法,而奇經無傳,故節錄於此,以為診家一助云。
白話文:
岐伯說:在手腕寸口部位,能摸到圓潤橫向的脈動,這是任脈的脈象。任脈異常時,會感到小腹疼痛,氣逆衝心,胸悶難受,身體僵硬,無法自由俯仰。
如果在手腕寸口的上、中、下三個部位,都能摸到直上直下的脈象,這表示是督脈的脈象。督脈異常時,會感到腰脊強痛,同樣地,患者會感到無法自由俯仰,成人可能出現癲癇,小孩則可能出現小兒癲癇。
在三個部位都能摸到堅韌且直上直下的脈象,這是衝脈的脈象。衝脈異常時,會感到胸部內有寒疝的痛苦。
在手腕寸口的左右兩側,能摸到彈性脈象,這是陽蹻脈的脈象。陽蹻脈異常時,會感到腰脊疼痛,可能伴隨癲癇、僵仆羊鳴的症狀,以及身體某側麻木無力,身體僵硬。
在手腕寸口的中段左右兩側,能摸到彈性脈象,這是帶脈的脈象。帶脈異常時,會感到小腹疼痛,影響女性月經週期,甚至導致不孕;男性則可能出現小腹緊繃或精液流失。
在手腕寸口的後段左右兩側,能摸到彈性脈象,這是陰蹻脈的脈象。陰蹻脈異常時,會感到癲癇、寒熱交錯,皮膚僵硬且麻痺,小腹裡急,腰胯相連處疼痛,男性可能出現陰部疝氣,女性則可能腹部脹滿。
從少陰經斜至太陽經的脈象,這是陰蹻脈的脈象。陰蹻脈異常時,會出現癲癇、僵仆羊鳴的症狀,手腳相引,嚴重時甚至會失去聲音,無法說話,肌肉痠痛癢。
從少陽經斜至厥陰經的脈象,這是陰維脈的脈象。陰維脈異常時,會出現癲癇、僵仆羊鳴的症狀,失音,肌肉痠痛癢,出汗怕風。
按:手腕寸口部位的一條脈象,可以細分為九個不同的脈道,包括正常的經絡和特殊的奇經,這些都是岐伯祕密傳授給黃帝的診斷方法。正常的經絡有三部九候的診斷原則,但奇經的診斷方法卻沒有流傳下來,因此這裡節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診斷師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