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1)

1. 圖解

故申子辰、巳酉醜、寅午戌、亥卯未,歲氣皆同,所以謂之為三合也。逐年加節,時刻不爽,而天地之氣往往不應。經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謹而察之,災變可測,民病可調矣。

南政年少陰所在不應,北政年陽明所在不應

白話文:

[圖解]

子、辰、申;巳、酉、醜;寅、午、戌;亥、卯、未,這四組地支,歲時之氣都相同,所以稱為三合。每年節氣遞進,時間都準確無誤,但天地之氣卻常常不符合預期。經書上說:該到的時候到了,就叫做和諧;該到的時候沒到,是因為來不及;還沒到就到了,是因為來得太早了。仔細觀察這些現象,就能預測災變,也能調治百姓的疾病。

南方政區,少陰之氣所在之處,氣候反應不符預期;北方政區,陽明之氣所在之處,氣候反應也不符預期。

2. 上二圖解

經曰: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左不應。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左右同。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厥陰在泉,則右不應。太陰在泉,則左不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南政之歲,謂甲己之歲。甲己屬土,為五行十干之最尊,又寄王於四時,故為君象。

君既得政,則少陰君火不復應脈,天無二日之義也。北政之歲,謂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北面受政,是謂臣道,臣得君而後行令,故少陰之所在應脈,而所對者不應焉,臣不敵君之義也。諸注以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謂上下尺寸顛倒互應。若然,則北政之歲六氣皆屬反交矣。

不知司天主上部,在泉主下部,左右主中部,確不可易,安可以君火不司氣化之說,曲為北政少陰不應之解耶!總之經之所謂不應者有二:少陰之位本不應者,南政是也。少陰之敵不能應者,北政是也。北政不應,皆屬陽明。而不言陽明者,以陽明之不應,由少陰之得位也。

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不當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子午卯酉之年不應在兩尺兩寸,不應而反應,該應而不應,是謂尺寸反。寅申巳亥辰戌丑未之年不應在左右。左陽則右陰,右陽則左陰,不應而反應,該應而不應,是謂陰陽交。

然必陰陽俱交,始為交也;尺寸俱反,始為反也。若偶差一步,或屢易一位,一位或然,只為病象而已,不得即謂為陰陽交、尺寸反也。學者審焉!

白話文:

經典裡提到:在南方政令的年份,如果少陰主導天空,那麼寸口脈象就會消失。如果是厥陰主導天空,則右手脈象會消失。如果是太陰主導天空,則左手脈象會消失。如果三個陰性元素在地泉,那麼尺脈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左右手都相同。在北方政令的年份,如果少陰在地泉,那麼寸口脈象就會消失。如果厥陰在地泉,則右手脈象會消失。如果太陰在地泉,則左手脈象會消失。如果三個陰性元素在上方,那麼尺脈就不會出現。

所謂的南方政令的年份,是指甲己的年份。甲己屬土,為五行十幹中最尊貴的,且在四季中掌權,因此象徵君王。

君王執政,則少陰的君火不會再顯現在脈象中,這就像一天之中不會有兩個太陽的道理一樣。北方政令的年份,是指乙庚丙辛丁壬戊癸面向北方接受政令,這被稱為臣道。臣子得到君王的命令才能執行,所以少陰所在的位置會有脈象,而相對位置則不會有脈象,這就是臣子無法與君王抗衡的道理。

總而言之,經典中提到的脈象「不應」有兩種情況:少陰原本就不應該出現的脈象,這是南方政令的情況。少陰的對立面無法應對的脈象,這是北方政令的情況。在北方政令下脈象不應,都歸屬於陽明。但並未提及陽明的原因,是因為陽明的脈象不應,是由於少陰的定位所致。

岐伯說:順應氣候則身體和諧,違背氣候則生病。不處於正確位置的會生病,位置不斷變換的會生病,失去原本位置的會有危險,脈象大小反常的會死亡,陰陽交錯的也會死亡。

在子午卯酉的年份,脈象不應該出現在兩側的手腕和寸口。不應該出現卻出現了,應該出現卻沒有出現,這就叫做脈象大小反常。在寅申巳亥辰戌醜未的年份,脈象不應該出現在左右手。左手陽則右手陰,右手陽則左手陰,不應該出現卻出現了,應該出現卻沒有出現,這就叫做陰陽交錯。

然而,必須陰陽都交錯,纔算是真正的陰陽交錯;脈象大小都反常,纔算是真正的脈象大小反常。如果只是偶爾偏差一點,或者頻繁更換一個位置,一個位置可能如此,那隻能算作病態的徵兆,不能立刻斷定為陰陽交錯、脈象大小反常。學習者需謹慎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