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一 (9)
卷一 (9)
1. 圖解
經曰: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蓋言天地之陰陽變動不居,不可以常理測也。五太、五少,分屬陰陽,各主歲運;三陰、三陽,值年司氣,分配六期,是固然矣。然予歷觀五運之紀,司天客氣,間見舛錯。及考之仙靈秘笈,而得陰年司天逆行三步之義焉。
其說以甲己丁壬戊癸為陽,陽年順行,即前「陽年圖」也。乙庚丙辛為陰,陰年逆行,即後「陰年圖」也。蓋太始之初,素天之氣下臨乙庚,玄天之氣下臨丙辛。素天,西方之色也。玄天,北方之色也。西北為陰,故乙庚丙辛為陰也。至於丁壬戊癸為陽,而甲己亦云陽者,土居中央,又君象也,故不為陰也。
夫陽主動,陰主靜,今陽年順行,陰年逆行者,何也?此運氣相臨,陰陽交遘之化機也。經曰:先立其年,以明其義。乙庚丙辛,陰年也,司天三步,陽位也,陽遇陰則變,陰遇陽則從。陰年司天逆行者,陽就陰也。在泉之氣為地氣,地道卑而順承,故不變也。至陽年陰位而亦不變者,其氣專一,來無所慕,去無所戀也。
每周甲逆行之歲,凡二十四年。初氣交司天,即陽年之三氣;二氣交天之右間,與陽年同;三氣交地之左間,即陽年之初氣也。大寒後六十日,即行司天之令,而地之左間不應,至三氣而始布其化。澄觀默驗,其間天地之寒暄,人世之災癘,物產之徵應,皆有異於陽年者。故敢推廣經旨,一例附入。
後世明哲之士,有能加以削正者,是予之大願也。
其法以巳亥為始,即起厥陰司天。故以巳亥位起「厥」字,子午位為「少」字,丑未位為「太」字,順數到底,皆其年分之司天也。其餘五氣,循次可推矣。推六氣法:凡司天前二位,即初氣。前一位,即二氣。本位司天,為三氣。後一位,為四氣。後二位,為五氣。後三位,為終氣,即在泉也。掌中一輪六氣,瞭然在握。
白話文:
經典上說,陰陽這兩個概念,可以擴展到十、百、千、萬,乃至無窮。這是在描述天地之間的陰陽變化無常,無法用常規的理論去衡量。五太、五少分別屬於陰和陽,各自主宰著歲運;三陰、三陽則負責每年的氣候,分配在六個時期中,這是一定的道理。然而,我經過多年的觀察五運的紀錄,發現天上的氣候,偶爾會出現錯誤。直到我研究了仙靈祕笈,才理解了陰年天上氣候逆行三步的意義。
這套理論認為甲、己、丁、壬、戊、癸是陽,陽年是順序運行的,就像前面的「陽年圖」所示。而乙、庚、丙、辛是陰,陰年則是逆向運行,如後面的「陰年圖」所示。在最初始的時候,素天的氣息會降臨在乙、庚之上,玄天的氣息會降臨在丙、辛之上。素天代表的是西方的色彩,玄天代表的是北方的色彩。西北方是陰的方向,所以乙、庚、丙、辛被歸類為陰。至於丁、壬、戊、癸被視為陽,而甲、己也被視為陽,因為土居於中央,同時也有君王的形象,因此不會被歸為陰。
陽性代表活動,陰性代表靜止,那麼為什麼陽年會順序運行,陰年卻會逆向運行呢?這是因為氣運和陰陽相互作用,形成了這種轉換的機制。經典上說,我們首先要確定年份,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乙、庚、丙、辛是陰年,主管天空的三個階段,這是陽的位置,當陽遇見陰時就會產生變化,而陰遇見陽時則會跟隨。陰年主管天空的逆向運行,就是陽接近陰的表現。地面上的氣息則是地氣,地氣遵循低調順應的原則,因此不會發生變化。即使在陽年陰的位置上,氣息也不會改變,因為它的氣息專一,來時沒有渴望,離開時也無牽掛。
每過一個甲年,逆向運行的年份共有二十四年。第一階段氣候交換主管天空,即是陽年的第三階段;第二階段氣候交換在天空的右側,和陽年相同;第三階段氣候交換在地面的左側,即是陽年的第一階段。大寒後的六十天,開始執行主管天空的命令,但地面的左側並不會立即響應,直到第三階段才開始散發其影響力。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個時期,天地之間的冷暖,人世間的災害疾病,以及作物的反應,都和陽年有所不同。因此,我冒昧地將這些理論擴展並附入,希望能對經典有所貢獻。
未來如果有明智的學者能進一步修正這些理論,將是我最大的願望。
這個方法是以巳、亥作為起點,即由厥陰主管天空。所以我們在巳、亥的位置寫下「厥」字,在子、午的位置寫下「少」字,在醜、未的位置寫下「太」字,依此順序排列下去,就可以知道每一年的主管天空。其餘的五種氣候,也可以依此推算。推算六氣的方法如下:主管天空前兩位的,即為第一階段氣候;前一位的,即為第二階段氣候;主管天空本身,即為第三階段氣候;後一位的,即為第四階段氣候;後兩位的,即為第五階段氣候;後三位的,即為終結氣候,也就是在地面的氣候。掌握這種方法,你就可以輕鬆地掌握六氣的運行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