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上二圖解

「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天元紀大論」曰:陰陽不測之謂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又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五行各一,而火分為二者,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也。蓋凡物之生,莫不本於真陽,使火氣不充,而生機或息矣。君火者,懸象照耀,光被幽隱。垂裳而治,不徒以一職效功也,如腎、脾、肝、肺,皆繫於心。相火者,佐君宰化,而分其任者也。

風、火、濕、相火、燥、寒六氣為主,三陰三陽為標也。至如亥子屬水,而亥年風木主之,子年君火主之。如木,本陽也,而反屬厥陰;金,本陰也,而反屬陽明者,經所謂天地之陰陽,不可以數推以象之謂也。至正化、對化,說詳《玄珠密語》。然惟子午卯酉四年意義明顯,茲姑附圖以備學者參焉。

白話文:

【陰陽應象大論】提到:陰陽是天地運行的根本法則。「天元紀大論」則說:無法完全預測的陰陽變動就是所謂的神妙。神妙在天體表現為風,在地面則為木;在天體為熱,在地面則為火;在天體為濕,在地面則為土;在天體為燥,在地面則為金;在天體為寒,在地面則為水。天地之間,萬物皆在其間生存;左右兩側,分別代表陰陽的運行路徑;水與火,是陰陽現象的顯著徵兆;金與木,代表了物質從生成到消亡的過程。氣力有強弱之分,形態有盛衰之別,天地間上下互應,損益的結果便顯而易見。

再者,寒、暑、燥、濕、風、火,是天體的陰陽表現;木、火、土、金、水、火,則是地面的陰陽表現。五行各代表一種力量,而火的力量分為兩種,君火用以照亮,相火則是輔助君火。所有生命的誕生,無不源自真正的陽性能量,如果缺乏火的能量,生命的活力可能就會停止。君火像太陽般高掛天空,光芒普照,其影響不僅僅侷限於一個地方,如腎、脾、肝、肺等器官,都受心臟影響。相火則協助君火管理事物,分擔其責任。

風、火、濕、相火、燥、寒這六種氣象是主要影響力,三陰三陽則是次要影響力。比如亥子兩個時段屬水,但在亥年風木居主導地位,子年則由君火主導。如木,原本屬於陽性,卻反而歸類於厥陰;金,本來是陰性,卻反而歸類於陽明,這正是經典所說的天地陰陽,不能單純用數字來推算,而是要通過形象來理解。至於正化、對化等更深入的解釋,詳情請參考《玄珠密語》。然而,只有在子、午、卯、酉這四個年份,其含義較為明顯,這裡暫且附上圖解,供學習者參考。

2. 上二圖說

造化流行,節候遞嬗,四時代謝,六氣推移。每歲之氣無論主客,皆始於大寒日交初氣,至春分日交二氣,小滿日交三氣,大暑日交四氣,秋分日交五氣,小雪日交終氣。每氣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六氣共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以成一歲。主氣以五行相生為序,風木,春氣也,主春分前六十日。

木生火,時至卯中,陽光日麗,暄氣漸行,故君火主春分後六十日。然君火以明,光耀雖遍,而化行未盛。相火繼之,承君而布其令,主夏至前後各三十日。火生土,故濕土主大暑後六十日,應長夏之氣也。長夏之土生金,故燥金主秋分後六十日,行秋之肅令也。金生水,故寒水為終氣,歲氣至此,寒化大行也。

六氣迭主,無分尊卑。靜而守位,是謂地氣。客氣者,天氣也。天道無常,動而不息,上曰司天,下曰在泉,餘四氣為左右間,升降往來,六期環會焉。主氣土,居二火之後;客氣土,居君火後、相火前者,土無定位,無乎不在,又以三陰三陽之序不容紊也。至客氣所至,冬有流金之熱,夏有霜雹之寒,春有毀拆之災,秋有木華之變,非時相加,總因六氣鬱發之故耳。

「六微旨大論」曰: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言六氣之客,盛極有制,故曰:亢則害,承乃制。雖客主之氣有勝無復,而寒暑溫涼,歷一氣則一變,則天地自然之運,即承製之義歟。

每歲客氣,天之初氣始於地之左間,二氣為天之右間,三氣為司天主氣,四氣為天之左間,五氣為地之右間,終氣為在泉主氣。分而言之,六氣各主六十日;統而言之,司天主上半年,在泉主下半年。天之左右間,面北而定其位也。地之左右間,面南而定其位也。子午之歲,上見少陰;卯酉之歲,上見陽明,正化、對化之義也。

上者右行而降,下者左行而升,每年退一步,左右順行,六歲周天。故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巳亥之歲上見厥陰也。上下遘會,主客臨遇,而順逆見矣。相生相比者為順,相剋相害者為逆。其有相比而亦為逆者,「六微旨大論」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

逆則病近而害速,順則病遠而害微,所謂二火者是也。(卯酉歲,天之右間少陽,客氣臨於少陰主氣之位,是謂臣位君。)

白話文:

造化運行,季節更替,四季循環,六氣轉換。每年的氣候,無論主導或客觀影響,都從大寒那天開始第一個季節,到春分那天進入第二季,小滿那天進入第三季,大暑那天進入第四季,秋分那天進入第五季,小雪那天進入最後一季。每個季節主導60天87刻半,六季總共365天25刻,構成一年。主導氣候以五行相生的順序排列,風木是春季的氣候,主管春分前的60天。

木生火,當時間到了卯月,陽光明媚,暖氣逐漸擴散,因此君火主管春分後的60天。然而,君火雖明亮,光照遍佈,但化育的力量尚未旺盛。相火跟隨其後,接續君火布達其指令,主管夏至前後各30天。火生土,所以濕土主管大暑後的60天,符合長夏的氣候。長夏的土生金,所以燥金主管秋分後的60天,執行秋季的肅殺命令。金生水,所以寒水是終季的氣候,歲氣到此,寒氣大肆蔓延。

六氣輪流主導,不分高低。安靜地保持位置,這叫做地氣。客氣,就是天氣。天道沒有常態,不斷運動,上面稱作司天,下面稱為在泉,其餘的四種氣候為左右間,上下升降,往來交錯,六個週期環繞聚會。主氣中的土,位於兩個火之後;客氣中的土,位於君火後、相火之前,土沒有固定的位置,無處不在,又因為三陰三陽的序列不容混亂。至於客氣到來,冬天可能出現酷熱,夏天可能出現霜雹的寒冷,春天可能有破壞的災難,秋天可能有植物異常的變化,不合時宜的現象,總的來說,都是由於六氣鬱積爆發的原因。

「六微旨大論」說:相火之下,水氣承接;水位之下,土氣承接;土位之下,風氣承接;風位之下,金氣承接;金位之下,火氣承接;君火之下,陰精承接,說明六氣的客氣,旺盛到極點會受到制約,所以說:過度就會有害,承受才能制約。雖然主客氣候有勝無敗,但寒暑溫涼,經歷一個季節就有一個變化,這是天地自然的運行,也就是承受制約的原則。

每年的客氣,天的初氣從地的左側開始,第二氣為天的右側,第三氣為司天的主氣,第四氣為天的左側,第五氣為地的右側,最後一氣為在泉的主氣。分別來說,六氣各自主導60天;統一來說,司天主管上半年,在泉主管下半年。天的左右側,面向北確定其位置。地的左右側,面向南確定其位置。子午年,上方見到少陰;卯酉年,上方見到陽明,這是正常的變化和對立的變化意義。

上方的氣候向右行進並下降,下方的氣候向左行進並上升,每年退後一步,左右順序行進,六年完成一週。因此,醜未年上方見到太陰,寅申年上方見到少陽,辰戌年上方見到太陽,巳亥年上方見到厥陰。上下相遇,主客相逢,順逆也就顯現了。相生相輔的是順,相剋相害的是逆。有些相輔卻也是逆,「六微旨大論」說: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

逆則病情接近且危害迅速,順則病情遙遠且危害微小,所謂的兩火就是這個意思。(卯酉年,天的右側少陽,客氣臨於少陰主氣的位置,這叫做臣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