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卷二 (2)
卷二 (2)
1. 附:疫由人事論
《內經》所載五疫之發,皆由五干剛柔失守。然天時、人事,恆相附麗,如影隨形,如響隨聲。不得謂天失其度,致生災疢,而與人事無涉也。歷觀往古,政治修和,則民無夭札;燮理乖方,則瘡痍時起。天有顯道,應如桴鼓。
白話文:
《黃帝內經》記載的五種瘟疫的發生,都與五臟的陰陽平衡失調有關。但是,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總是相互影響,就像影子隨形,回聲隨聲。不能說上天失常,導致災難發生,而與人為因素無關。回顧歷史,政治清明時,百姓安居樂業,沒有災害;政事混亂時,瘟疫經常發生。上天有明顯的運行規律,應驗得就像鼓聲一敲就響應一樣。
即如歲歉谷踴,民用乏食,賑恤不時,流離轉徙,以糠秕比為餅餌,以草木為糗粱,肢體疲弱,藏氣虛耗,六氣偶舛,疾病繁興,或狂徒不懲,弄弋潢池,蹂躪我禾稼,虔劉我婦子,百姓嗟怨,呼天莫訴,五內抑鬱,精氣先傷。
白話文:
就像天災人禍時糧食稀缺,百姓缺衣少食,救濟不及時,只好逃難離鄉,用糠秕當餅,用草木當糧食。身體虛弱,內臟氣虛,六氣乖張,疾病蔓延。有流氓惡徒作亂,踐踏莊稼,劫掠婦孺。百姓哀怨難平,呼天無門,內心抑鬱,精氣首先受傷。
時令失正,邪慝內干,或戍亭鄣,或築城堡,或浚河渠,或修堤防,動大眾,興大役,司事者失御下之道,寒暑足以侵其體,飢渴足以賊其臟,勞苦足以疲其筋骨,而且思慮傷脾,恐懼傷腎,忿怒傷肝,憂思傷心,於邑傷肺。當是時也,運氣之相值,或有偏衰偏盛之處,皆足致災,有不待三年者。
白話文:
當節氣錯亂時,邪惡之氣侵入身體,(人們)有的築造亭臺,有的建造城牆,有的疏通河道,有的修築堤防,動用大量人力,興建大型工程,辦理此事的人不懂得管理下屬的方法,寒冷暑熱足以侵害身體,飢餓口渴足以損傷臟腑,勞累工作足以疲憊筋骨。
此外,思慮過度會損傷脾臟,恐懼會損傷腎臟,憤怒會損傷肝臟,憂愁會損傷心臟,鬱結不安會損傷肺臟。這樣的時候,氣運相互影響,有的地方過於衰弱或過於旺盛,都可能導致災難,甚至有的不用三年就能發生災難。
蓋疫也者,郁也。五行鬱則求伸,五臟鬱則求舒。其鬱既甚,其發必暴,鬱則傷己,發則傷己之所勝。重傷其臟,而疫斯盛矣。是知剛柔失守,三年來復,為天運之戾氣;而血氣耗越,召殃招尤,為人事之失調也。不稔剛柔之義,則五行迷瞢,治療無方;不識人事之說,則妄測天運,施治寡效。
白話文:
疫病的本質是「鬱滯」。五行的鬱滯會導致它尋求伸展,五臟的鬱滯會導致它尋求舒暢。鬱滯過於嚴重,病情的發作必然突然。鬱滯會傷害自己,發作會傷害自己所剋制的臟腑。如果嚴重損傷臟腑,疫病就會大肆流行。由此可知,剛柔失衡,三年後會再次發生,這是自然界的戾氣所致;而氣血消耗過度,招致禍殃,這是人為失調所致。如果不明白剛柔的道理,五行的運作就會混亂,治療就沒有辦法;如果不瞭解人事的道理,就胡亂推測自然界的運作,治療的效果就會很差。
昔金末造,元兵南下,汴都戒嚴解圍之後,京師大疫,東垣先生制普濟消毒飲,全活甚眾。是真得天時人事之全者。至《內經》所載避疫之法及方,系後人傅會增附,未足據用。愚謂避疫之法,無過塞精固氣,寡欲清心,為渡世之津梁,御災之秘鑰。蓋人定勝天,而五行之戾氣,罔敢幹焉。
白話文:
在金朝末年,元兵南下,開封城戒嚴後解除封鎖,京城爆發大瘟疫。東垣先生制定了普濟消毒飲,救活了很多人。這真可謂是抓住了天時和人事的全部。至於《內經》中記載的避疫方法和藥方,是後人附會添加的,不足以作為依據。
我認為避疫的方法,沒有比得上固精養氣、寡慾清心,這是渡過災難的橋樑,抵禦災禍的祕訣。因為人定勝天,而五行中的邪氣,也不敢冒犯強健的人體。
若疫將發而思豫卻之方,當求諸運氣及人事所以化疫之由,而折其勝氣,資其化氣,乃克有濟。如執一術以求吻合,吾恐操刀而學割,傷人必多也。
白話文:
如果要預防瘟疫的發生,應該從自然界的氣運變化和人的生活事務中找出防止瘟疫的方法,抑制過旺的病氣,增強轉化的正氣,這樣才能有效應對。如果只是固守一種方法來求得契合,恐怕會像拿著刀學習割治一樣,必然會造成許多傷害。
2. 運氣總論
在昔洪荒肇啟,歷度未彰,天以無心而成化,人以順受而得正。沿至軒皇,風氣漸開,疾疢間作,乃警乃咨,延訪廷臣,惟岐伯、雷公、鬼臾區諸賢聖不憚煩賾,縷述條陳,而五運六氣之說以明。如「六節臟象」「天元紀」「五運行」「六微旨」「六元正紀」「氣交變」「至真要」「五常政」諸論,連篇累幅,旨深詞奧,其間正變盛衰之義,不下千百條。愚者昧焉,廢而不講,而拘墟之流,執其一端,不能會通,用多窒凝。
白話文:
在古代,人類生活在一片蠻荒中,秩序尚未建立。天地自然運行,萬物生長,人類適應環境而生存。
到了黃帝時期,社會逐漸進步,疾病也隨之產生。黃帝廣求賢士,岐伯、雷公、鬼臾區等聖賢不辭辛苦,編寫了《內經》,詳細闡述了五運六氣的理論。
例如,「六節臟象」、「天元紀」、「五運行」、「六微旨」、「六元正紀」、「氣交變」、「至真要」、「五常政」等論述,文筆深奧,論述精闢。
其中關於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等理論,不下千百條。然而,愚昧之人忽視這些理論,不再重視。而拘泥於教條的人,只執著於某一點,不能融會貫通,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是皆未達運氣之大旨,而徒事枝節之末務者也。經曰:得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然則欲窮運氣之說,當求至簡至要之方矣。經曰: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言氣運之迭為消長也。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其所不勝,而乘其所勝,命曰氣淫。
白話文:
這些人都沒有理解運氣的根本道理,而只做一些枝節末梢的小事。經典上說:懂得要領的人,一句話就能說完;不懂要領的人,會沒完沒了。所以,想要探究運氣的道理,應該尋找最簡單、最核心的方法。經典上說:有餘氣就會向外發散,不足的氣就會隨之而去;不足的氣外出,有餘的氣就會跟隨它。這是在講氣運的此消彼長。氣運還沒到就要來了,這叫做太過,就會削弱自己不能戰勝的,而讓自己能戰勝的壯大,這種情況叫做「氣淫」。
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命曰氣迫。太過、不及之外,復有平氣之紀,蓋太過有制,不及得助也。然太過之歲,其氣專一,即非有制,而施其正化,不必致疾。惟亢則害,斯承乃制耳。不及之歲,勝己者來兼化,其氣較弱,又且駁雜不純,其生變也較太過之歲為多。
白話文:
當一種氣勢達到頂點卻又不能達到極致時,這叫做不及。這時,被它剋制的氣勢就會胡亂運作,而生養萬物的氣勢則會受到損害,不被它剋制的氣勢則會被削弱,這就叫做「氣迫」。在太過和不及之外,還有平氣的紀律。因為太過受到制約,不及得到幫助。但是,在太過之年,它的氣勢集中而專一,即使沒有受到制約,也能施加正面的影響,不至於導致疾病。只有過於亢盛才會帶來危害,這時才需要制約它。在不及之年,剋制自己的氣勢也會來參與變化,其氣勢較弱,而且駁雜不純,發生變化的情況也比太過之年要多。
和則為化為政,氣之常也;不和則為勝為復,氣之變也,勝甚則復甚,勝微則復微。歲運太過,則運星北越,畏星失色而兼其母氣相得,則各行以道。不及,則包兼其所不勝。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之至,暴而亡。「六元正紀大論」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
白話文:
和諧的氣機會互相滋養,促進政事運行,這是氣的常態;不和諧的氣機就會互相剋制和抗爭,這是氣的變異。剋制得太過分,反制也會很嚴重;剋制得不夠,反制也會很輕微。當歲運過盛時,星宿就會偏離北極,所畏懼的星宿會失去光彩;當歲運和所畏懼的星宿相得益彰時,它們就會沿著軌跡運行。當歲運不足時,會融合包容它所不能剋制的。過盛之氣會慢慢地出現,長期存在;過少之氣會突然出現,很快消失。
《六元正紀大論》中說:天氣不足時,地氣也會隨之不足;地氣不足時,天氣也會隨之不足。
運居其中而常先也。惡所不勝。歸所和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勝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其差可見,此之謂也。數之始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上下交互,氣交主之。謂司天主上半年,在泉主下半年,中運主三氣、四氣之交也。
白話文:
人體運轉受外界環境影響,通常會順應變化。如果人體無法適應環境變化,就會產生疾病。
當身體上部過於強盛,天氣就會下降;當身體下部過於強盛,地氣就會上升。強弱程度不同,症狀也不同。症狀輕微的會稍微變化,嚴重的話會發生大變化,甚至會引起疾病。
具體來說,強盛十分之一會出現明顯症狀,強盛七分之一會出現較輕微症狀。這種變化是明顯的。
一年中上半年由天氣支配,下半年由地氣支配。二者交替的時候,由司天、在泉、中運三氣共同支配。
夫六氣之用,各歸不勝而為化。故太陰雨化,施於太陽;太陽寒化,施於少陰;少陰熱化,施於陽明;陽明燥化,施於厥陰;厥陰風化,施於太陰。各命所在之方月徵之:風溫春化同,熱曛夏化同,燥清煙露秋化同,雲雨昏埃長夏化同,寒氣霜雪冰冬化同。勝與復同。其歲有不病而臟氣不應不用者,天氣制之,氣有所從也。
白話文:
六種氣(風、寒、暑、濕、燥、火)的運行,都有「盛極而衰」的規律。所以:
- 太陰(濕)之氣化成雨水,作用於太陽(熱)。
- 太陽(熱)之氣化成寒冷,作用於少陰(寒)。
- 少陰(寒)之氣化成炎熱,作用於陽明(燥)。
- 陽明(燥)之氣化成風,作用於厥陰(濕)。
- 厥陰(濕)之氣化成風,作用於太陰(濕)。
觀察各時令對應的環境特徵,也可以印證這個規律:
- 風和溫暖:春天的特徵。
- 炎熱潮濕:夏天的特徵。
- 乾燥晴朗:秋天的特徵。
- 陰雨綿綿:初夏的特徵。
- 寒氣、霜雪、冰凍:冬天的特徵。
「盛極而衰」的規律也可以用於疾病的治療,根據疾病的盛衰變化來調整治療方法。
有些年份,雖然沒有生病,但臟腑的機能也不正常。這是因為天氣的影響,氣候對人體健康也有影響。
火司天而金從木眚,木司天而土從水眚,水司天而火從金眚,金司天而木從土眚,土司天而水從火眚,亦惟歲氣弱而天氣強為然。否則,不必爾矣。主勝逆,客臟從,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折之,不足者補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適其寒溫,同者逆之,異者從之。六氣之勝,則所勝者傷,臟氣應焉,復亦如之。
白話文:
火屬天,若受到金的影響,則木會出現問題。木屬天,若受到土的影響,則水會出現問題。水屬天,若受到火的影響,則金會出現問題。金屬天,若受到木的影響,則土會出現問題。土屬天,若受到水的影響,則火會出現問題。這是因為一年中的季節變化導致氣候變化,弱勢的季節氣候會受到強勢的季節氣候影響。如果不是這樣,就不需要考慮這些了。
如果正氣強而邪氣弱,那麼受邪氣影響的臟器就會恢復正常。如果邪氣強而正氣弱,那麼強勢的邪氣就會被抑制,虛弱的正氣就會得到支持。如果體內某種物質過剩,就需要把它減少;如果體內某種物質不足,就需要把它補充。然後再根據病人的體質和病情的需要進行治療,這樣就能夠維持正氣與邪氣的平衡,調整寒熱的失衡,同類的症狀就抑制,異類的症狀就順從。
六氣之間互相影響,如果某種氣勢強,就會損傷被它剋制的氣,對應的臟器就會出現問題。同樣,如果某種氣勢弱,也會損傷被它剋制的氣,對應的臟器也會出現問題。
勝復之作,動不當位,或後時而至,衰盛異也。寒暑溫涼,盛衰之用,其在四維,差凡三十度也。勝氣未盡,復而再勝;復氣未盡,勝而再復,必相當而後已。五郁之見,皆有先兆:土鬱之發,云橫天山,蜉蝣生滅,其氣四;金鬱之發,山澤焦枯,土凝霜滷,其氣五;水鬱之發,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隱,色黑微黃;木鬱之發,長川草偃,柔葉呈陰,松吟高山,虎嘯岩岫;火鬱之發,華髮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其氣四。木發無時,水隨火也。
白話文:
對於自然界現象的變化,若突然沒有徵兆地發生,或延遲出現,那是因為陰陽消長不平衡造成的。寒、暑、溫、涼等氣候變化,是陰陽消長的作用。它們表現在四方天地之中,大致有三十度的差異。陽氣尚未結束,陰氣就強盛起來並再次壓制陽氣;陰氣尚未結束,陽氣又再次壓制陰氣,直到它們達到平衡才會停止。
五種鬱證的先兆:
- **土鬱:**天空中出現橫貫的雲彩,蜉蝣成羣飛舞,這種氣勢強勁。
- **金鬱:**山川乾枯,土地凝結成霜或鹽滷,這種氣勢雄厚。
- **水鬱:**天空深邃而玄妙,氣勢猶如麻散一樣,隱約出現,顏色呈黑色或微黃。
- **木鬱:**河流中的草木倒伏,柔弱的葉子呈現陰冷,松樹在高山上悲鳴,老虎在山洞中咆哮。
- **火鬱:**頭髮變白,山川結冰,太陽強烈,水氣凝結,這種氣勢激烈。
然此亦惟五運之郁如是。若兼齊二化,及六氣之勝復,則不能拘定。蓋勝氣多屬前三氣,復氣多屬後三氣。或亦有待主客之氣而發者,所謂當其時則甚也。勝為本年天度之災變,其機難測。復則可操券而待矣。主客之氣,雖勝無復,時過則已,謂六步之轉換也。運氣相臨,不期而至,驗之之法,無過天星、脈應、物產、氣候數者。
白話文:
不過這些情況也僅見於五運相互鬱結時。如果同時存在運氣和化氣、六氣盛衰相互作用,就無法確定。一般來說,盛氣多屬於前三氣(風、寒、暑),復氣多屬於後三氣(濕、燥、火)。或者還有一些是由主客之氣作用而發生的情況,所謂「當其時則甚」,就是說在特定時期會特別嚴重。盛氣是今年天象變化帶來的災難,其影響機制難以預測。復氣則可以預測並做好準備。主客之氣,即使盛而無復,時過境遷之後也會消失,這就是六步運轉的道理。運氣相鄰,不經意間就會到來,驗證的方法包括天星、脈象、物產、氣候等方面。
水曰辰星,火曰熒惑,木曰歲星,金曰太白,土曰鎮星,氣盛則明,衰則暗。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木應肝,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實核,其蟲毛,其畜雞,其色蒼,其味酸,其應角。
白話文:
水主管辰星,火主管熒惑星,木主管歲星,金主管太白星,土主管鎮星,氣勢旺盛則明亮,衰退則暗淡。
厥陰之氣最盛時,脈搏為弦狀;少陰之氣最盛時,脈搏為鉤狀;太陰之氣最盛時,脈搏沉穩;少陽之氣最盛時,脈搏又大又浮;陽明之氣最盛時,脈搏短而澀;太陽之氣最盛時,脈搏又大又長。
脈象準確,則身體健康;脈象不準確,說明有新的氣息在作用;脈象過早出現,說明新的氣息過剩。
木與肝相應,主宰眼睛,對應穀類為麻,水果為李子,果實為核桃,昆蟲為毛蟲,家畜為雞,顏色為青色,味道為酸味,音符為角聲。
火應心,其主舌,其穀麥,其果杏,其實絡,其蟲羽,其畜羊,其色赤,其味苦,其音徵。土應脾,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棗,其實肉,其蟲倮,其畜牛,其色黃,其味甘,其音宮。金應肺,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實殼,其蟲介,其畜馬,其色白,其味辛,其音商。
白話文:
火對應心臟,
與舌頭相應,以小麥為穀物,杏子為水果,絡子為種子(植物的內部結構),鳥類為昆蟲,羊為家畜,顏色為紅色,味道為苦,聲音為徵音。
土對應脾臟,
與嘴巴相應,以黍稷為穀物,棗子為水果,肉類為種子,鼻涕蟲為昆蟲,牛為家畜,顏色為黃色,味道為甘,聲音為宮音。
金對應肺臟,
與鼻子相應,以稻米為穀物,桃子為水果,殼果為種子,甲殼類動物為昆蟲,馬為家畜,顏色為白色,味道為辛,聲音為商音。
水應腎,其主二陰,其谷豆,其果慄,其實濡,其蟲鱗,其畜彘,其色黑,其味鹹,其音羽。木應春,其氣端,其用曲直,其化生榮,其政發散,其候溫和,其令風。火應夏,其氣高,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熱。土應長夏,其氣平,其用高下,其化豐滿,其政安靜,其候溽蒸,其令濕。
白話文:
水對應腎臟,與陰虛陰寒有關,以豆子為主要穀物,果實以栗子為主,濕潤滋養,魚鱗類是其蟲類,豬是其家畜,顏色為黑色,味道鹹,聲音為羽音。
木 對應春天,氣息舒展,功能為彎曲伸直,化生為生長發育,政令為發散通暢,候氣溫和,主管風。
火 對應夏天,氣息高漲,功能為炙烤灼燒,化生為茂盛繁榮,政令為明亮照耀,候氣炎熱,主管熱。
土 對應夏末,氣息平和,功能為高低起伏,化生為豐滿穩定,政令為安靜止息,候氣濕熱蒸騰,主管濕。
金應秋,其氣潔,其用散落,其化堅斂,其政勁肅,其候清切,其令燥。水應冬,其氣明,其用沃衍,其化凝堅。其政流演,其候凝肅,其令寒。氣平則各應其所屬,盛則兼其所勝,衰則兼所不勝焉。六氣之化,配乎五運,故少陰不司歲運之氣化,亦以君火為萬化之本,尊無不統,不屑屑於紀歲也。然六步之中,未嘗不分司其事。
白話文:
金應對應秋季,氣質清高,功能發散和收斂,政令嚴肅,氣候清爽乾燥。水應對應冬季,氣質清澈,功能滋潤和擴散,變化為凝結和堅硬。政令流暢,氣候凝重乾燥,氣候寒冷。
氣候平衡時,各個季節應對應自己的特性。氣候旺盛時,會兼具剋制自己的特性。氣候衰弱時,會兼具無法剋制的特性。
六種氣候的變化,與五運相配。因此,少陰不主管歲運的氣候變化,但也以君火為萬物化生的根本,尊重且統御一切,不屑於記錄年份。然而,在六氣的運行之中,從未不分掌其職責。
第熱之與火,微分淺深。少陰所至,為暄,為舒榮,為形見,為熱生,為飛羽。少陽所至,為炎暑,為行出,為蕃鮮,為火生,為薄翼。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為稍異焉耳。即此以觀,生剋制化之理,盈餘消息之幾,可微會而得。若求其病之跡象與證之繁瑣,當更考《本經》原文,而潛心探索之,尺幅之中未能遍及也。
白話文:
熱與火之間,有微妙的分別,這分為輕重深淺。少陰的作用,會導致溫暖、舒展、外顯、熱力產生、以及翅膀的飛動。少陽的作用,則會帶來炎熱的暑天、活動的開始、繁盛的生長、火力的產生、以及薄翼的現象。如果君主(代表主要的力量)順從臣下(代表次要的力量),那麼一切順利;反之,如果臣下反客為主,就會造成逆亂。君火以光明著稱,相火則以地位或作用來定義,兩者僅存在細微的差異。由此我們可以觀察到,生剋制化的原理,以及物質增減變化的趨勢,可以通過這點略知一二。如果要探討疾病的症狀和複雜的診斷,應該參考《本經》的原始文本,並深入研究,因為這篇文字無法涵蓋所有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