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易通說》~ 上卷 (15)
上卷 (15)
1. 地支
地支十二辰,或謂起於斗柄所指,非也。蓋先有十二辰,然後視斗柄所指以為月建,非先有斗柄,乃定十二辰也。若以斗柄起義,則每日鬥移一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劃分為四方可也,為八方可也,何必定為十二辰哉。蓋創立十二辰之始,因日與月會,每年大約十二會而一周天,雖間有閏月,然閏為閏余,每年十二月乃其常度也。故將三百六十五度劃分為十二方,以紀日月會合之舍次,名之曰十二地支。
蓋天體渾圓,難於分析,惟地有方圓,易於剖判,故就地球六面分為十二支。支即古「枝」字,謂如樹枝分析也。既分為十二支,譬如一樹,南枝向暖,北枝向寒,於是有陰陽之定位焉,有對待之化氣焉,有六合之義,有三合之義焉。
何謂陰陽之定位?蓋以十二支分為四方,以配《洛書》十數者是也。亥、子、醜配北方一六水位,主冬令。寅、卯、辰配東方三八木位,主春令。巳、午、未配南方二七火位,主夏令。申、酉、戌配西方四九金位主秋令。平分則為十二分,流行則為十二月,而一年四序氣化盡矣。
惟土無定位,獨旺於四季。非有他義,亦以《洛書》之四方各得五數,故在地支之四隅各配中土,四時之季,土各旺一十八日,皆本於《洛書》十數之義也。
後人又有以十二支配《河圖》九數者,然與九數之氣化位次參差不齊,知《河圖》九數與地支各別,不能強相配合。
守潛按:十二支配九數,別亥六、子一醜,六一八合十五也;寅八卯三辰,八三四合十五也,巳四午九未,四九二合十五也;申二酉七戌,二七六合十五也。
《內經》有從四時起義者,春三月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早臥早起,以使志生,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三月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榮實,使志無怒,使氣得泄,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三月為容平,天氣以息,地氣以明,早臥早起,使志安寧,收斂神氣,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三月為閉藏,早臥晚起,去寒就溫,無泄皮膚,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
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未央二字,注家多不解。蓋央者中央土也,《月令》《內經》皆以未月屬中央土。《內經》此篇詳言四時,但以未央一語總結之,因此篇乃四氣調神論專主四時,立說故總結此句,以見土寄於四時之義。後世脈法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之末和緩不忒,即是土旺四季之義。
然《內經·平人脈象篇》云:四時之脈,皆以胃氣為本,謂脈之帶緩象者為有胃氣。所謂胃氣,即土旺四季之氣也。
對待者,兩支對衝,合為一氣者也。子午合化為少陰熱氣,卯酉合化為陽明燥氣,寅申合化為少陽火氣,巳亥合化為厥陰風氣,辰戌合化為太陽寒氣,丑未合化為太陰濕氣。蓋十二辰,分之為十二,合之為六合。六合之間,化生之氣是為間氣。間者隔也,雜也。十二支本相隔,因其對衝則相見。
白話文:
地支十二個,有人說它們起源於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這是不對的。應該是先有十二地支,然後才根據斗柄的指向來決定每個月的月建,而不是先有斗柄才確定十二地支。如果用斗柄來解釋,那麼每天斗柄都會移動一度,繞一圈是三百六十五度,可以將它分為四個方向,也可以分為八個方向,為什麼一定要分成十二個呢?
創立十二地支的最初原因,是因為太陽和月亮會合,每年大約會合十二次而繞完一圈,雖然中間有閏月,但閏月只是多出來的,每年十二個月才是正常的規律。所以將三百六十五度劃分成十二個方位,用來記錄太陽和月亮會合的次序,這就叫做十二地支。
天體的形狀是渾圓的,很難分析,只有地球有方形和圓形,比較容易分割,所以就將地球的六個面分為十二支。支,就是古代的「枝」字,意思是像樹枝一樣分開。既然分成了十二支,就像一棵樹,南邊的枝條向陽溫暖,北邊的枝條背陰寒冷,這樣就有了陰陽的定位,有了相對應的變化,有了六合的含義,也有了三合的含義。
什麼是陰陽的定位呢?就是將十二地支分為四個方向,然後配合《洛書》的十個數字。亥、子、丑屬於北方的水,對應數字一和六,主管冬季。寅、卯、辰屬於東方的木,對應數字三和八,主管春季。巳、午、未屬於南方的火,對應數字二和七,主管夏季。申、酉、戌屬於西方的金,對應數字四和九,主管秋季。平均分就是十二份,按順序運行就是十二個月,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就都包含在裡面了。
只有土沒有固定的方位,獨自在四季都旺盛。這沒有別的含義,也是因為《洛書》的四個方向都各自得到數字五,所以在地支的四個角落都分配了中央的土,四季的末尾,土各旺盛十八天,都是根據《洛書》十個數字的含義來的。
後人也有用十二地支來配合《河圖》的九個數字的,但是和九個數字的氣化方位次序不一致,可知《河圖》的九個數字和地支是不同的,不能勉強配合。
(作者按:)十二地支配合九個數字,例如亥六、子一、丑八,六加一加八等於十五;寅八、卯三、辰四,八加三加四等於十五;巳四、午九、未二,四加九加二等於十五;申二、酉七、戌六,二加七加六等於十五。
《黃帝內經》有從四季來解釋的,春季三個月是萬物生長的時候,天地之間都充滿生機,萬物欣欣向榮,這時應該早睡早起,讓自己的意志充滿生機,這是養生的方法,如果違背了就會損傷肝臟。夏季三個月是萬物茂盛的時候,天地陰陽之氣交合,萬物都繁榮而充實,這時要使自己的情緒平和,讓氣機得以舒發,這是養長的方法,如果違背了就會損傷心臟。秋季三個月是萬物收斂的時候,天氣漸漸收斂,地氣也開始明朗,這時應該早睡早起,使自己的心境安寧,收斂神氣,這是養收的方法,如果違背了就會損傷肺臟。冬季三個月是萬物閉藏的時候,應該早睡晚起,避開寒冷,保持溫暖,不要讓皮膚外泄,這是養藏的方法,如果違背了就會損傷腎臟。
四季如果不相互保持平衡,與自然規律相違背,就會導致生命的終結。「未央」這兩個字,很多註解的人都不理解。其實「央」的意思是中央的土,《月令》、《內經》都將未月歸屬於中央的土。《內經》這篇文章詳細論述四季,卻用「未央」一句總結,這是因為這篇文章《四氣調神論》專門論述四季,因此用這句話總結,來表示土寄託於四季的含義。後世醫家認為脈象春天如琴弦、夏天洪大、秋天如毛、冬天如石頭,四季末尾的脈象平緩,沒有異常,這就是土在四季旺盛的表現。
然而,《內經·平人脈象篇》說:四季的脈象,都以胃氣為根本,也就是說,脈象帶有緩和之象就是有胃氣的表現。所謂胃氣,就是土在四季旺盛的氣。
對待是指兩支相對相沖,合起來成為一種氣的現象。子午合化為少陰熱氣,卯酉合化為陽明燥氣,寅申合化為少陽火氣,巳亥合化為厥陰風氣,辰戌合化為太陽寒氣,丑未合化為太陰濕氣。十二地支,分開來看是十二個,合起來看就是六合。六合之間,化生的氣就是間氣。間的意思是間隔,也是雜。十二地支本來是相互隔開的,因為相對相沖才會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