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炮炙論》~ 下卷 (3)
下卷 (3)
1. 蒴藋
雷公云:凡使之,春用隔年花蕊,夏用根,秋、冬並總用。
作煎,只取根,用銅刀細切,於柳木臼中搗取自然汁,緩緩於鍋子中煎如稀餳,任用也。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要使用蒴藋,春天要用隔年的花蕊,夏天用根,秋天和冬天則花蕊和根都可以用。
如果要熬煮成湯藥,就只取根部,用銅刀細細切碎,在柳木製成的臼裡搗出自然的汁液,然後慢慢在鍋中煎煮,煮到像稀麥芽糖一樣的濃稠度,就可以使用了。
2. 蘆根
雷公云:凡使,須要逆水蘆,其根逆水生,並黃泡肥厚者,味甘。
凡修事,採得後,去節須並上赤黃了,細銼用。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蘆根,必須要用生長在逆水方向的蘆根,這種蘆根的根部是逆著水流方向生長的,而且根部黃色、飽滿肥厚的,味道才會甘甜。
處理蘆根的方法,是採收後,去除根上的節、鬚以及上面赤黃色的部分,再仔細切成細小的碎塊使用。
3. 角蒿
雷公云:凡使,勿用紅蒿並邪蒿,二味真似角蒿,只是上香角短。
凡修事,採得,並於槐砧上細銼用之。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角蒿,不要用到紅蒿和邪蒿,這兩種藥材外型很像角蒿,只是它們頂端的香角比較短。
處理藥材時,採集到角蒿後,要放在槐木的砧板上仔細切成細小的碎片來使用。
4. 馬兜鈴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去葉並蔓了,用生綃袋盛,於東屋角畔懸令乾了,劈作片,取向裡子,去隔膜並令淨用。
子,勿令去革膜不盡,用之並皮。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馬兜鈴,採收後要去除葉子和蔓藤,用生絲袋子裝起來,掛在東邊屋角的旁邊讓它乾燥,然後將它剖開切成片,取用裡面朝內的子,去除隔膜並弄乾淨。
馬兜鈴的種子,不要讓它殘留沒有去除乾淨的革膜,使用的時候連同皮一起用。
5. 仙茅
雷公云:凡採得後,用清水洗令淨,刮上皮,於槐砧上用銅刀切豆許大,卻,用生稀布袋盛,於烏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濕拌了蒸,從巳至亥,取出,曝乾。
勿犯鐵,斑人須鬢。
白話文:
仙茅採收後,用清水洗乾淨,刮掉表皮,放在槐木砧板上,用銅刀切成豆子大小。然後,用生的稀布袋裝起來,泡在黑豆水中浸泡一個晚上,取出後,用酒浸濕拌勻,蒸煮,從早上巳時到晚上亥時,取出,曝曬乾燥。
處理仙茅時,不要接觸到鐵器,否則會使長有斑點的人的鬍鬚變色。
6. 劉寄奴
雷公云:採得後,去莖葉,只用實。
凡使,先以布拭上薄殼皮令淨,拌酒蒸,從巳至申,出,曝乾用之。
白話文:
雷公說:採集劉寄奴後,去除莖葉,只用它的果實。
凡是要使用劉寄奴,先用布擦拭果實表面薄薄的殼皮,讓它乾淨,然後用酒拌勻蒸煮,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蒸好,取出,曬乾後使用。
7. 骨碎補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先用銅刀刮去上黃赤毛盡,便細切,用蜜拌令潤,架柳甑蒸一日後,出,曝乾用。
又《乾寧記》云:去毛細切後,用生蜜拌蒸,從巳至亥,准前曝乾,搗末用。
炮豬腎,空心吃,治耳鳴,亦能止諸雜痛。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骨碎補,採摘到之後,要先用銅刀刮除上面的黃紅色毛,全部刮乾淨,然後切成細片,用蜂蜜攪拌均勻使其濕潤,放在柳條編的蒸籠裡蒸一整天,取出後曬乾使用。
《乾寧記》又說:去除毛後切成細片,用生蜂蜜攪拌均勻後蒸,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按照前面說的方式曬乾,搗成粉末使用。
用豬腎炮製後,空腹吃下,可以治療耳鳴,也能夠止住各種雜亂的疼痛。
8. 赤地利
雷公云:凡採得後,細銼,用藍葉並根,並銼,唯赤地利細銼了,用生絹袋盛,同蒸一伏時,去藍,曝乾用。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採集到赤地利之後,要將它仔細切碎,然後將藍草的葉子和根部也一起切碎,只有赤地利要切得更細碎一些。接著,用生絲絹袋裝好切碎的赤地利,再和藍草一起蒸煮約一個時辰,之後取出藍草,將赤地利曝曬乾燥後就可以使用了。
9. 赤車使者
雷公云:赤車使者,原名小錦枝。
凡使,並粗搗,用七歲童子小便拌了蒸,令乾,更曬。
每修事五兩,用小兒溺一鎰為度。
白話文:
雷公說:赤車使者,原本的名字是小錦枝。
凡是使用它,都要先粗略搗碎,然後用七歲男童的小便攪拌均勻後蒸過,讓它乾燥,再拿去曬乾。
每次處理藥材五兩,大概會使用一鎰的小孩尿液。
10. 巴豆
雷公云:凡使,巴之與豆及剛子,須在子細認,勿誤用,殺人。巴顆小、緊實、色黃;豆即顆有三稜、色黑;若剛子,顆小似棗核,兩頭尖。巴與豆即用,剛子勿使。
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並酒等可煮巴、豆了,研膏後用。
每修事一兩,以酒、麻油各七合,盡為度。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巴豆、豆子或剛子這類藥材,必須仔細辨認,不要用錯,會害死人。巴豆外觀是小顆、緊實、顏色黃;豆子是外觀有三個稜角、顏色黑;至於剛子,外觀是小顆像棗核,兩頭尖。巴豆和豆子可以使用,剛子不要使用。
凡是處理巴豆和豆子,要將其敲碎,用麻油和酒等一起煮過,將其磨成膏狀後使用。
每次處理一兩的巴豆或豆子,用酒和麻油各七合的量,這樣就夠了。
11. 蜀椒
雷公云:一名南椒。
凡使,須去目及閉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須酒拌令濕,蒸,從巳至午,放冷,密蓋,除向下火,四畔無氣後取出,便入瓷器中盛,勿令傷風,用也。
白話文:
雷公說:它又名南椒。
凡是使用時,必須去除它的椒目(指椒的籽核)和閉口未開裂的果實,不使用它的椒子。先要用酒拌濕,然後蒸,從早上九點到中午十一點,放涼後,用密封蓋子蓋好,避免下方有火源,四面都沒漏氣後才能取出,然後放入瓷器中盛裝,不要讓它受風,這樣才能使用。
12. 皂莢
雷公云:凡使,須要赤膩肥並不蚛者,然用新汲水浸一宿了,用銅刀削上粗皮,用酥反復炙,酥盡為度。然出捶之,去子搗篩。
皂莢一兩,酥二分。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皂莢,必須要挑選紅潤油膩肥厚且沒有蟲蛀的。然後用剛汲取的新鮮水浸泡一個晚上,再用銅刀削去外面的粗皮,用酥油反覆烤炙,直到酥油完全被吸收為止。接著取出捶打,去除種子,搗成粉末過篩。
皂莢一兩,酥油二分。
13. 皂莢子
雷公云:凡使,皂莢子收得,揀取圓滿堅硬不蛀者,用瓶盛,下水,於火畔煮,待泡熟,剝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兩片,去黃,其黃消人腎氣,將白兩片,用銅刀細切,於日中乾用。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要使用皂莢子,要選取飽滿、堅硬、沒有蟲蛀的。用瓶子裝好,加水,放在火邊煮。等到煮到外皮起泡熟透,剝去外面那層堅硬的皮,取出裡面白色嫩肉的兩片,去掉黃色的部分,因為黃色的部分會耗損人的腎氣。留下白色的兩片,用銅刀仔細切碎,在太陽下曬乾後使用。
14. 訶黎勒
雷公云:凡使,勿用毗黎勒、罨黎勒、榔精勒、雜路勒。若訶黎勒,文只有六路。或多或少,並是雜路勒;毗路勒個個毗;雜路勒皆圓;露文或八露至十三路,號曰榔精勒,多澀,不入用。
凡修事,先於酒內浸,然後蒸一伏時,其訶黎勒以刀削路,細銼,焙乾用之。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訶黎勒,不要用到毗黎勒、罨黎勒、榔精勒、雜路勒。真正的訶黎勒,表面紋路只有六條。如果紋路或多或少,都是雜路勒;毗路勒的每一個個體都是扁平的;雜路勒都是圓形的;表面紋路如果有八條到十三條,就叫做榔精勒,這種藥性過於澀,不宜使用。
處理的時候,先用酒浸泡,然後蒸一個時辰,把訶黎勒用刀削去紋路,再仔細切碎,烘乾後使用。
15. 楝實
雷公云:凡採得後,曬乾,酒拌浸令濕,蒸,待上皮軟,剝去皮,取肉去核,勿單用其核,碎捶,用漿水煮一伏時了用。
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又花落子,謂之石茱萸。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採收楝實後,要曬乾,用酒拌勻浸泡至濕潤,再蒸過,等外皮軟化後,剝去外皮,取出果肉並去除果核,不要單獨使用果核。果肉要搗碎捶打,用米漿水煮一個時辰後再使用。
如果使用果肉,就不要使用果核;如果使用果核,就不要使用果肉。
另外,楝花凋謝後結的果實,又被稱為石茱萸。
16. 椿木根
雷公云:椿木根凡使,根,不近西頭者上,及不用莖、葉,只用根。
凡修事,採出,拌生蔥蒸半日,出生蔥,細銼,用袋盛,掛屋南畔,陰乾用。
偏利溺澀也。
白話文:
雷公說:使用椿木根時,要選用根部,而且是不要靠近西邊生長的根才是好的,並且不要使用莖和葉,只用根部。
處理方法是,採挖出來後,和生蔥拌在一起蒸半天,取出後把蔥挑掉,再把椿木根切成細小的碎塊,用袋子裝好,掛在屋子的南邊,陰乾後就可以使用了。
椿木根的功效,主要用於改善小便不順暢、排尿困難的問題。
17. 郁李仁
雷公云:凡採得,先湯浸,然削上尖,去皮令淨,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陰乾,研如膏用。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採收到的郁李仁,要先用熱水浸泡,然後削去上面的尖端,去除外皮使它乾淨,用生的蜂蜜浸泡一個晚上,撈出來,放在陰涼處使其乾燥,再研磨成膏狀使用。
18. 毒木葉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便取葉細銼。又生甘草、水蓼二味,並細銼之,用生稀絹袋盛毒木葉於甑中,上甘草、水蓼同蒸一日,去諸藥二件,取出,曬乾用之。
勿用尖有攣生者。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要使用這種藥材,採收後,就將葉子細細切碎。另外準備甘草、水蓼這兩種藥材,也一樣切碎,用薄的生絲絹袋裝好切碎的毒木葉,放在蒸籠裡,上面再放切碎的甘草和水蓼一起蒸煮一整天,然後取出甘草和水蓼,只留下毒木葉,曬乾後就可以使用了。
不要使用葉尖有彎曲、糾結生長的葉子。
19. 墨石子
雷公云:墨石子凡用,勿令犯銅、鐵,並被火驚者。顆小、文細、上無栨米者妙。
凡修事,用漿水於砂盆中或硬青石上研令盡,卻焙乾,研了用。
勿搗,能為烏犀色。
白話文:
雷公說:墨石子這種藥材,使用時不要讓它碰到銅或鐵,也不要讓它被火燒到。顆粒小、紋路細緻、表面沒有像米粒一樣的突起者為上品。
處理藥材時,將墨石子放入裝有米漿水的砂盆或堅硬的青石上研磨,直到完全磨成粉末,再將粉末烘乾後使用。
不要用搗的方式處理,這樣會使它的顏色變成像烏犀一樣的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