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斆

《雷公炮炙論》~ 中卷 (3)

回本書目錄

中卷 (3)

1. 昆布

雷公云:凡使,先弊甑箄同煮去鹹味。焙,細銼用。每修事一斤,用甑箄大小十個,同昆布細銼,二味各一處,下東流水,從巳煮至亥,水旋添,勿令少。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昆布,要先將它和竹製的蒸籠底墊一起煮,去除鹹味。然後烘乾,切細使用。每次處理一斤昆布,要用十個大小不一的蒸籠底墊,和切細的昆布分開放置,放入流動的東流水中,從早上九點煮到晚上九點,水要隨時添加,不要讓水變少。

2. 防己

雷公云:凡使,勿使木條,以其木條,己黃,腥、皮皺,上有丁足子,不堪用。夫使防己,要心花文、黃色者然。

凡修事,細銼,又銼車前草根,相對同蒸半日後出,曬,去車前草根,細銼用之。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防己,不要使用木條狀的,因為木條狀的防己,本身顏色黃、氣味腥、外皮皺,而且上面有像釘子一樣的根鬚,這種品質的不能用。要使用防己,必須要選擇中心有像花紋一樣的、呈現黃色的才是好的。

在處理藥材時,要先細細地切成小片,再把車前草的根也切成小片,然後兩者混合在一起蒸煮半天,蒸好後取出曬乾,接著把車前草根去除,剩下的防己再細切成小片就可以使用了。

3. 天麻

雷公云:凡使,勿用御風草,緣與天麻相似,只是葉、莖不同。其御風草根莖斑,葉皆白、有青點。使御風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腸結之患。若修事天麻十兩,用蒺藜子一鎰,緩火𭵶焦熟後,便先安置天麻十兩於瓶中,上用火𭵶過蒺藜子蓋,內外便用三重紙蓋、並系,從巳至未時,又出蒺藜子,再入𭵶炒。准前安天麻瓶內,用炒了蒺藜子於中,依前蓋,又隔一伏時後出,如此七遍。

瓶盛出後,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銼,單搗然用。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天麻,不要用到御風草,因為它們外觀相似,只是葉子和莖不同。御風草的根莖有斑紋,葉子都是白色且有青色的點。使用御風草的根,就不要使用天麻。如果這兩種藥材一起使用,會使人有腸道阻塞的疾病。如果要炮製天麻十兩,用蒺藜子一鎰,用慢火炒到焦熟後,就先將天麻十兩放入瓶中,上面用炒過的蒺藜子蓋住,瓶內外都用三層紙蓋好並綁緊,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再取出蒺藜子,重新放入鍋中炒。然後依照之前的方法,將天麻放入瓶中,用炒過的蒺藜子在中間蓋住,依之前的方式蓋好,再隔一個時辰後取出,如此重複七次。

將瓶中的天麻取出後,用布擦拭上面的水氣,再用刀劈開,烘乾後,切細,單獨搗成末使用。

4. 御風草

雷公云:御風草根莖斑,葉皆白、有青點。使御風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腸結之患。若修事御風草十兩,用蒺藜子一鎰,緩火𭵶焦熟後,便先安置御風草十兩於瓶中,上用火𭵶過蒺藜子蓋,內外便用三重紙蓋、並系,從巳至未時,又出蒺藜子,再入𭵶炒。准前安御風草瓶內,用炒了蒺藜子於中,依前蓋,又隔一伏時後出,如此七遍。

瓶盛出後,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銼,單搗然用。

白話文:

雷公說:御風草的根莖有斑紋,葉子都是白色的,上面有青色的點。使用御風草的根,不要同時使用天麻。這兩樣東西如果一起使用,會使人有腸道阻塞的毛病。如果處理御風草十兩,要用一鎰的蒺藜子,用小火慢慢炒到熟,然後先把御風草十兩放進瓶子裡,上面用炒過的蒺藜子蓋住,瓶內外都用三層紙蓋住並綁好,從巳時到未時,把蒺藜子取出,再放回鍋中炒。照著前面的方法把御風草放進瓶子裡,用炒過的蒺藜子放在上面,依照前面的方法蓋好,再隔一個伏時後取出,這樣重複七次。

從瓶子取出後,用布擦拭上面的水氣,用刀劈開,烘乾,切細,單獨搗碎後使用。

5. 阿魏

雷公云:凡使,多有訛偽。其有三驗:第一驗,將半銖安於熟銅器中,一宿至明,沾阿魏處,白如銀,永無赤色;第二驗,將一銖置於五斗草自然汁中,一夜至明,如鮮血色;第三驗,將一銖安於柚樹上,樹立干便是真。

凡使,先於靜缽中研如粉了,於熱酒器上裛過,任入藥用。

白話文:

雷公說:一般使用阿魏,常常有很多假貨混雜。有三種方法可以驗證真偽:第一種方法,將半銖的阿魏放在燒熱的銅器中,經過一晚到隔天早上,接觸阿魏的地方會變得像銀一樣白,而且永遠不會變紅色;第二種方法,將一銖的阿魏放在五斗草的天然汁液中,經過一晚到隔天早上,會呈現像鮮血一樣的顏色;第三種方法,將一銖的阿魏放在柚子樹上,如果能牢固的附著在樹幹上,那就是真的。

凡是使用阿魏,要先在靜缽中研磨成粉末,然後放在溫熱的酒器上蒸過,就可以用在藥方中了。

6. 百部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數十條,於檐下懸,令風吹,待土乾後,卻用酒浸一宿,漉出,焙乾,細銼用。

忽一窠自有八十三條者,號曰地仙苗。若修事餌之,可千歲也。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要使用百部,採收後,用竹刀剖開,去除中間的莖心和外皮,將剩下的部分切成數十條細長條狀,掛在屋簷下,讓風吹乾,等到完全乾燥後,再用酒浸泡一個晚上,撈出來,烘乾,切細後使用。

有時會發現一叢百部,竟然長出八十三條根莖,這種就被稱為「地仙苗」。如果依照方法修煉並服用它,可以活到一千歲。

7. 款冬花

雷公云:凡採得,須去向里裹花蕊殼、並向裡實如粟零殼者,並枝、葉用。

凡用,以甘草水浸一宿,卻,取款冬花葉相拌裛一夜。臨用時,即干曬,去兩件拌者葉了用。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採收到的款冬花,必須去除花朵內側包覆花蕊的殼,以及裡面像小米一樣的零星小殼,連同枝、葉一起使用。

凡是要使用時,先用甘草水浸泡一個晚上,然後取出,再用款冬花葉混合覆蓋一個晚上。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曬乾,去除之前混合的葉子就可以用了。

8. 牡丹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日乾,用銅刀劈破,去骨了,細銼如大豆許,用清酒拌蒸,從巳至未,出,日乾用。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牡丹,採收後,要曬乾。用銅刀將它劈開,去除中間的骨頭(可能是指牡丹的根莖中心較硬的部分),再將它細切成約黃豆大小的塊狀。接著用清酒拌勻,蒸煮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這段時間,取出後曬乾再用。

9. 蓽茇

雷公云:凡使,先去挺,用頭醋浸一宿,焙乾,以刀刮去皮粟子令淨方用,免傷人肺,令人上氣。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要使用蓽茇,要先去除它的硬梗,然後用頭醋浸泡一個晚上,再烘乾,接著用刀刮掉表皮像粟米一樣的顆粒,使之乾淨才可以使用,這樣才能避免傷害人的肺,導致人氣喘。

10. 蒟醬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以刀刮上粗皮,便搗,用生薑自然汁拌之,蒸一日了,出,日乾。

每修事五兩,用生薑汁五兩,蒸乾為度。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要使用蒟醬,採集到後,用刀刮掉表面的粗皮,然後搗碎,用新鮮的生薑汁攪拌均勻,蒸煮一天,取出後,曬乾。

每次處理五兩的蒟醬,要用五兩的生薑汁,蒸到乾燥為止。

11. 豆蔻

雷公云:凡使,須以糯米作粉,使熱湯搜裹豆蔻,於煻灰中炮,待米糰子焦黃熟,然後出,去米,其中有子,取用。

勿令犯銅。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豆蔻,必須用糯米磨成粉,用熱水攪拌成團,把豆蔻包在糯米團裡,然後放在燒熱的灰燼中煨烤,等到糯米團子變成焦黃熟透,再取出,去掉米糰,取出裡面的豆蔻子來使用。

切記不要讓豆蔻碰到銅器。

12. 補骨脂

雷公云:凡使,性本大燥,毒,用酒浸一宿後,漉出,卻用東流水浸三日夜,卻,蒸,從巳至申,出,日乾用。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補骨脂,它的藥性本來就非常燥熱、有毒性,要先用酒浸泡一個晚上,然後把藥材撈出來,接著用從東邊流來的流水浸泡三天三夜,之後拿去蒸,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蒸過,再拿出來曬乾才能使用。

13. 蓬莪朮

雷公云:凡使,於砂盆中用醋磨,令盡,然後於火畔吸令乾,重篩過用。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要使用蓬莪朮,要在砂盆中用醋磨,把它磨盡,然後在火邊烘乾,再仔細篩過後使用。

14. 白前

雷公云:凡使,先用生甘草水浸一伏時後,漉出。去頭、須,了,焙乾,任入藥中用。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白前,要先用生甘草水浸泡一個時辰後,撈出來。去除頭部和鬚根,然後烘乾,就可以放入藥方裡使用了。

15. 莎草根

雷公云:凡採得後,陰乾,於石臼中搗。

勿令犯鐵,用之切忌爾。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採收到的莎草根,要放在陰涼處陰乾,然後在石臼中搗碎。

不要讓它碰到鐵器,使用時切記這一點。

16. 畢澄茄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去柄及皺皮了,用酒浸蒸,從巳至酉,出,細杵,任用也。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畢澄茄,採收後,要去除它的梗和皺皮,然後用酒浸泡後蒸煮,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取出後仔細搗碎,就可以使用了。

17. 桑根白皮

雷公云:凡使,十年以上向東畔嫩根。

凡修事,採得後,銅刀剝上青黃薄皮一重,只取第二重白嫩青涎者,於槐砧上用銅刀銼了,焙令乾。

勿使皮上涎落,涎是藥力。

此藥惡鐵並鉛也。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桑根白皮,要選用十年以上,朝東邊生長的嫩根。

處理時,採收後,用銅刀剝去最外層青黃色的薄皮,只取第二層白色、嫩滑、帶有黏液的皮,放在槐木的砧板上,用銅刀切成碎末,烘乾。

不要讓皮上的黏液流失,因為黏液是藥效的來源。

這種藥材忌諱接觸鐵和鉛。

18. 茱萸

雷公云:凡使,先去葉、核並雜物,了,用大盆一口,使鹽水洗一百轉,自然無涎,日乾,任入丸散中用。

凡修事十兩,用鹽二兩,研作末,投東流水四斗中,分作一百度洗,別有大效。

若用醋煮,即先沸醋三十餘沸,後入茱萸,待醋盡,曬乾。

每用十兩,使醋一鎰為度。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要使用茱萸,要先去除葉子、果核以及雜物。處理好後,用一個大盆子,用鹽水洗一百次,自然就沒有黏液了。然後曬乾,就可以加入藥丸或藥散中使用。

一般處理十兩茱萸,用二兩鹽研磨成粉末,加入四斗流動的河水中,分成一百次清洗,效果會特別好。

如果用醋煮,要先將醋煮沸三十多次,再放入茱萸,等到醋都煮乾了,再曬乾。

每次使用十兩茱萸,大約用一鎰的醋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