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四 (14)
本草易讀卷四 (14)
1. 豨薟九十九
豬膏莓、火鍁草。
苦,寒,有小毒。治腎肝風氣,療四肢麻痹。筋骨冷痛之風,腰膝無力之濕。解風濕諸瘡,金瘡惡瘡,敷蜘蠶諸傷,虎咬犬傷。
處處田野有之。節葉相對,頗同蒼耳。
瀉因風者,為末,醋丸服。(驗方第一。)
癰疽腫毒,一切惡瘡。同乳香、枯礬末,每酒下二錢,汗出。(第二。)
白話文:
豬膏莓、火鍁草。
味道苦,性寒,帶有些微毒性。可以治療腎臟和肝臟的風邪之氣,以及四肢麻木的症狀。對於筋骨冷痛的風邪,以及腰部膝蓋無力的濕氣都有療效。能化解風濕引起的各種瘡瘍,以及刀傷、惡瘡等,也可以用來敷治蜘蛛、蠶等蟲類咬傷,以及老虎、狗的咬傷。
這種植物在田野間隨處可見。它的莖節和葉子是對生的,外型跟蒼耳有些相似。
如果是因為風邪引起的症狀,可以將其磨成粉末,用醋調成丸狀服用。(這是第一個驗方。)
對於癰疽腫毒,以及各種惡瘡,可以將其與乳香、枯礬磨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二錢,服後會出汗。(這是第二個驗方。)
2. 蘆根一百
甘,寒,無毒。除反胃之嘔噦,止小便之頻數。傷寒內熱最良,消渴客熱至效。
蘆筍:利客熱煩渴之火,且利小便,解魚蟹河豚之毒,並解諸肉毒。
處處有之,多生下濕陂澤中。其狀都似竹,而葉抱莖生,無枝。花白作穗。其根浮水者不堪用。
嘔噦不止,蘆根一斤,水煎濃汁服。(驗方第一。)
氣滯胸膈噎食,水煎五兩服。(第二。)
反胃上氣,同茅根各二兩煎服。(第三。)
霍亂煩熱,佐麥冬服。(第四。)
食犬肉毒,心下堅或脹,水煎服。(第五。)
食馬肉毒、食蟹魚毒、中藥箭毒。俱同上。(第六。)
霍亂煩悶渴脹,水煎蘆葉服。(第七。)
發背潰爛,陳蘆葉為末,用蔥椒湯將瘡洗淨,敷之。(第八。)
癰疽惡肉,蘆莖灰煎膏敷之。(第九。)
蘆根飲,蘆根,麥冬,骨皮,生薑,陳皮,茯苓
水煎,取汗。治骨蒸肺痿。(諸方第一。)
葦莖湯,蘆莖(二升,水入煎汁五升),入桃仁(五十粒),薏仁,瓜瓣(各半升)
取二升服之,當吐膿血。治肺癰咳嗽。(第二。)
白話文:
蘆根:味甘,性寒,沒有毒性。可以消除反胃想吐、嘔吐的症狀,並能止住小便次數頻繁。對於傷寒引起的體內發熱效果很好,也能有效緩解因熱引起的口渴。
蘆筍:能消除因熱引起的煩躁口渴,並且能利尿,還能解魚、蟹、河豚的毒素,也能解各種肉類的毒。
蘆根到處都有,多生長在潮濕的低窪水澤中。它的外形很像竹子,但葉子是直接包住莖生長,沒有分枝。開白色的穗狀花。根部漂浮在水面上的不能使用。
嘔吐不止:用一斤蘆根,加水煎煮成濃汁服用。(驗方第一。)
因氣滯導致胸膈不適、吞嚥困難:用水煎煮五兩蘆根服用。(第二。)
反胃、氣逆上衝:將蘆根和茅根各二兩一起煎服。(第三。)
霍亂引起煩躁發熱:佐以麥冬一起服用。(第四。)
因吃狗肉中毒,導致心下堅硬或脹痛:用水煎煮蘆根服用。(第五。)
因吃馬肉中毒、吃蟹或魚中毒、或因藥物中毒:都和上述方法一樣處理。(第六。)
霍亂引起煩悶、口渴、腹脹:用水煎煮蘆葉服用。(第七。)
背部生瘡潰爛:將陳蘆葉磨成粉末,用蔥椒湯將瘡洗淨後,再敷上蘆葉粉。(第八。)
癰疽等惡性瘡導致肌肉腐爛:將蘆莖燒成灰後煎煮成膏狀敷上。(第九。)
蘆根飲:用蘆根、麥冬、地骨皮、生薑、陳皮、茯苓,加水煎煮後,喝下並使身體微微出汗。可以治療骨蒸肺痿。(諸方第一。)
葦莖湯:用蘆莖(二升,加水煎煮至五升),加入桃仁(五十粒)、薏仁、瓜瓣(各半升),煎煮至二升後服用,會吐出膿血。可以治療肺癰咳嗽。(第二。)
3. 芭蕉根百零一
甘,寒,無毒。治天行之熱狂,除產後之血脹。塗癰腫結熱,療煩悶消渴。
一切腫毒,搗敷之。(驗方第一。)
赤遊。同上。(第二。)
風熱頭痛。同上。(第三。)
天行熱狂,搗汁服。(第四。)
消渴煩熱。同上。(第五。)
血淋痛。同上。(第六。)
產後血脹。同上。(第七。)
瘡口不合,取汁抹之。(第八。)
白話文:
芭蕉根,味甘,性寒,沒有毒性。可以治療流行性發熱引起的精神錯亂,消除產後因瘀血造成的腹部脹痛。外敷可以治療癰腫發熱,內服可以治療煩躁口渴。
各種腫毒,搗爛敷在患處。(驗方一)
丹毒(一種皮膚感染),用法同上。(驗方二)
風熱引起的頭痛,用法同上。(驗方三)
流行性發熱引起的精神錯亂,搗汁服用。(驗方四)
口渴煩熱,用法同上。(驗方五)
血淋作痛,用法同上。(驗方六)
產後腹部脹痛,用法同上。(驗方七)
瘡口不癒合,取汁塗抹在患處。(驗方八)
4. 麻黃百零二
去根節。厚朴、白薇為使,惡辛夷、石葦。凡服麻黃,須避風一日。
辛,溫,微苦,無毒。入足太陽膀胱,手太陰肺。解傷寒頭痛身熱,止咳嗽上氣喘息,去營中之寒邪,泄衛中之風熱。治風濕之身痛,療寒濕之腳氣。理溫瘧而破癥結,開毛孔而通九竅,平疹痹而去麻木,消斑毒而退痰哮。目赤腫痛之疾,水腫風腫之疴。有汗者勿用。
生晉地及河東,立秋採。鄭州、鹿臺、關中沙苑等處皆有之。梢端有黃花,結實如百合瓣而小。凡煎宜去上沫再煎。
常患吼喘,麻黃一錢,生軍二錢,巴霜一錢,陳皮一錢五分,南星一錢五分,為丸豆大,每服三丸,水煎服。(驗方第一。)
半夏麻黃丸,半夏,麻黃
丸服。治心下悸動,以傷寒邪未盡故也。(諸方第一。)
麻黃湯,麻黃,桂枝,炙草,杏仁
治傷寒身熱頭痛,惡寒無汗,身痛脈浮緊。(第二。)
大青龍湯,麻黃湯原方,加石膏,姜,棗
治發熱頭痛,惡寒無汗,身痛脈浮緊而煩躁者。(第三。)
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白芍,炙草,半夏,五味,細辛,乾薑
治喘咳乾嘔,發熱。(第四。)
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炙草
治汗出而喘,身無大熱。(第五。)
麻附細辛湯,麻黃,細辛,附子
治發熱脈沉,少陰傷寒。(第六。)
麻黃升麻湯,麻黃,升麻,葳蕤,石膏,知母,天冬,當歸,白芍,黃芩,白朮,桂枝,茯苓,甘草,乾薑
治咽不利,吐膿血,瀉利不已者。(第七。)
麻杏薏甘湯,麻黃,杏仁,薏仁,甘草
治身痛寒熱,日晡所劇者。(第八。)
越婢湯,麻黃,石膏,甘草,姜,棗
治浮腫身痛,脈浮,汗出惡風者。(第九。)
麻附甘草湯,麻黃,附子,甘草
治腰以下腫,脈沉小者。(第十。)
小續命湯,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白芍,甘草,川芎,杏仁,防風,附子,生薑
治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言,諸風悉驗。(十一。)
續命湯,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炙草,川芎,杏仁
治中風口不能言,冒昧或拘急不轉側。又治咳逆上氣,面目浮腫,不得臥。(十二。)
白話文:
麻黃
去除根部和莖節。厚朴、白薇作為輔助藥,忌與辛夷、石葦同用。凡是服用麻黃,都要避風一天。
麻黃性味辛,屬溫性,帶點微苦,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陰肺經。它可以解除因傷寒引起的頭痛、身體發熱,止咳、平喘,去除體內營分的寒邪,疏泄體表的風熱。可以治療因風濕引起的身體疼痛,以及寒濕引起的腳氣。能調理溫瘧、化解腫塊,打開毛孔、疏通全身九竅,平息疹子、消除麻木,消除斑疹的毒素、減退痰液和哮喘。還可以治療眼睛紅腫疼痛、以及水腫、風腫等疾病。有汗的人不宜使用。
麻黃生長在晉地和河東一帶,立秋時採摘。鄭州、鹿臺、關中沙苑等地都有出產。頂端開黃色小花,結出的果實像百合花瓣,但更小。煎煮麻黃時,最好去除上面的泡沫再繼續煎。
如果常常出現哮喘,可以用麻黃一錢、生軍二錢、巴霜一錢、陳皮一錢五分、南星一錢五分,一起磨成豆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顆,用水煎服。(這是第一個驗方。)
半夏麻黃丸:包含半夏和麻黃。
製成藥丸服用。可以治療心下悸動,這是因為傷寒的邪氣還沒有完全去除。(這是第一個方劑。)
麻黃湯:包含麻黃、桂枝、炙甘草、杏仁。
可以治療因傷寒引起的身體發熱、頭痛、怕冷、沒有汗、身體疼痛、脈象浮緊。(這是第二個方劑。)
大青龍湯: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加入石膏、生薑、紅棗。
可以治療發熱、頭痛、怕冷、沒有汗、身體疼痛、脈象浮緊,並且感到煩躁的人。(這是第三個方劑。)
小青龍湯:包含麻黃、桂枝、白芍、炙甘草、半夏、五味子、細辛、乾薑。
可以治療咳嗽、氣喘、乾嘔、發熱的人。(這是第四個方劑。)
麻杏石甘湯:包含麻黃、杏仁、石膏、炙甘草。
可以治療有汗且氣喘,但身體沒有明顯發熱的人。(這是第五個方劑。)
麻附細辛湯:包含麻黃、細辛、附子。
可以治療發熱、脈象沉,屬於少陰傷寒的人。(這是第六個方劑。)
麻黃升麻湯:包含麻黃、升麻、葳蕤、石膏、知母、天冬、當歸、白芍、黃芩、白朮、桂枝、茯苓、甘草、乾薑。
可以治療咽喉不利、嘔吐膿血、腹瀉不止的人。(這是第七個方劑。)
麻杏薏甘湯:包含麻黃、杏仁、薏仁、甘草。
可以治療身體疼痛、忽冷忽熱,症狀在下午加重的人。(這是第八個方劑。)
越婢湯:包含麻黃、石膏、甘草、生薑、紅棗。
可以治療全身浮腫疼痛、脈象浮、有汗且怕風的人。(這是第九個方劑。)
麻附甘草湯:包含麻黃、附子、甘草。
可以治療腰部以下腫脹、脈象沉細的人。(這是第十個方劑。)
小續命湯:包含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白芍、甘草、川芎、杏仁、防風、附子、生薑。
可以治療中風、病情危急、身體活動不便、口眼歪斜、舌頭僵硬無法說話等各種風症。(這是第十一個方劑。)
續命湯:包含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炙甘草、川芎、杏仁。
可以治療中風導致口不能言、意識模糊、身體僵硬或無法轉動,也可以治療咳嗽氣喘、臉部浮腫、無法平躺的症狀。(這是第十二個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