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四 (14)
本草易讀卷四 (14)
1. 豨薟九十九
豬膏莓、火鍁草。
白話文:
豬膏莓、火棘草
苦,寒,有小毒。治腎肝風氣,療四肢麻痹。筋骨冷痛之風,腰膝無力之濕。解風濕諸瘡,金瘡惡瘡,敷蜘蠶諸傷,虎咬犬傷。
白話文:
苦寒,略具小毒。可用於治療腎、肝風氣病,及四肢麻痺等病症。也可治療筋骨冷痛的風痹症,以及腰部膝蓋無力的濕痹症。另外,它也可以解風濕瘡、金瘡、惡瘡,敷貼蜘蛛絲蠶所造成的傷口,或是虎咬、狗咬的傷口。
處處田野有之。節葉相對,頗同蒼耳。
瀉因風者,為末,醋丸服。(驗方第一。)
癰疽腫毒,一切惡瘡。同乳香、枯礬末,每酒下二錢,汗出。(第二。)
白話文:
到處田野中都有。葉子和莖節相對生長,很像蒼耳。
因風寒引起的瀉肚,把蒼耳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丸子服用。(驗方一)
癰瘡腫毒,各種惡性瘡瘍,取蒼耳與乳香、枯礬磨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二錢,發汗即可。(驗方二)
2. 蘆根一百
甘,寒,無毒。除反胃之嘔噦,止小便之頻數。傷寒內熱最良,消渴客熱至效。
白話文:
甘,寒性,無毒。可以去除反胃的嘔逆,停止小便的頻率。對於傷寒引起的內熱最有效,對於消渴、客熱也十分有效。
蘆筍:利客熱煩渴之火,且利小便,解魚蟹河豚之毒,並解諸肉毒。
白話文:
蘆筍:可以緩解因客熱(如感冒、發燒等)導致的煩渴,還可以促進小便,解魚蟹、河豚等中毒,以及各種肉類中毒。
處處有之,多生下濕陂澤中。其狀都似竹,而葉抱莖生,無枝。花白作穗。其根浮水者不堪用。
嘔噦不止,蘆根一斤,水煎濃汁服。(驗方第一。)
氣滯胸膈噎食,水煎五兩服。(第二。)
反胃上氣,同茅根各二兩煎服。(第三。)
霍亂煩熱,佐麥冬服。(第四。)
食犬肉毒,心下堅或脹,水煎服。(第五。)
食馬肉毒、食蟹魚毒、中藥箭毒。俱同上。(第六。)
霍亂煩悶渴脹,水煎蘆葉服。(第七。)
發背潰爛,陳蘆葉為末,用蔥椒湯將瘡洗淨,敷之。(第八。)
白話文:
這種植物到處都有,大多生長在低濕的沼澤地中。它的形狀很像竹子,但是葉子是緊貼著莖生長的,沒有分枝。開白色的花,呈穗狀。如果根部浮在水面上的就不好用。
嘔吐不停,用蘆根一斤,加水煎成濃汁服用。(第一個驗方。)
氣滯於胸隔導致吞咽困難,用水煎五兩蘆根後服用。(第二個驗方。)
反胃和氣逆,與茅根各二兩一起煎煮後服用。(第三個驗方。)
霍亂引起煩躁發熱,配合麥冬一起服用。(第四個驗方。)
食用狗肉中毒,感覺胸口硬或脹痛,用水煎蘆根後服用。(第五個驗方。)
食用馬肉中毒、吃螃蟹魚類中毒、中了藥箭的毒素。這些情況都按照上述方法處理。(第六個驗方。)
霍亂引起的煩悶口渴和腹部脹痛,用水煎蘆葉後服用。(第七個驗方。)
背部發炎潰爛,用陳舊的蘆葉磨成粉末,先用蔥和花椒煮的水清洗傷口,然後將粉末敷上。(第八個驗方。)
癰疽惡肉,蘆莖灰煎膏敷之。(第九。)
白話文:
膿腫和惡性肉芽,可以用蘆莖燒成灰後煎煮成膏來敷治。
蘆根飲,蘆根,麥冬,骨皮,生薑,陳皮,茯苓
水煎,取汗。治骨蒸肺痿。(諸方第一。)
白話文:
蘆根飲
材料:
- 蘆根
- 麥冬
- 骨皮
- 生薑
- 陳皮
- 茯苓
作法:
-
將蘆根、麥冬、骨皮、生薑、陳皮、茯苓洗淨。
-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
-
煮開後,轉小火煮 30 分鐘。
-
濾出藥渣,即可飲用。
功效:
- 清熱解毒
- 生津止渴
- 健脾益氣
- 化痰止咳
水煮煎藥服用,並使病人出汗。治療骨蒸、肺癆。(所有藥方中第一個。)
葦莖湯,蘆莖(二升,水入煎汁五升),入桃仁(五十粒),薏仁,瓜瓣(各半升)
取二升服之,當吐膿血。治肺癰咳嗽。(第二。)
白話文:
葦莖湯:將蘆莖(兩升,加入清水煎煮得到五升湯汁),加入桃仁(五十粒)、薏仁和瓜瓣(各半升)。
取兩升服用後,會吐出膿血。治療肺部膿瘍和咳嗽。(第二法)
3. 芭蕉根百零一
甘,寒,無毒。治天行之熱狂,除產後之血脹。塗癰腫結熱,療煩悶消渴。
一切腫毒,搗敷之。(驗方第一。)
赤遊。同上。(第二。)
風熱頭痛。同上。(第三。)
天行熱狂,搗汁服。(第四。)
消渴煩熱。同上。(第五。)
血淋痛。同上。(第六。)
產後血脹。同上。(第七。)
瘡口不合,取汁抹之。(第八。)
白話文:
性質:甘、寒,無毒。
功用:治療流行性感冒引發的高燒,消除產後的血氣脹痛。塗抹在腫脹發熱的瘡腫上,治療煩躁不安和口渴。
適用於:
一切腫毒,搗碎敷用。(驗證過的有效方劑第一名。)
赤遊。同上。(第二名。)
風熱型頭痛。同上。(第三名。)
流行性感冒引發的高燒,搗汁服用。(第四名。)
煩熱口渴。同上。(第五名。)
血淋疼痛。同上。(第六名。)
產後血氣脹痛。同上。(第七名。)
瘡口癒合不良,取汁液塗抹。(第八名。)
4. 麻黃百零二
去根節。厚朴、白薇為使,惡辛夷、石葦。凡服麻黃,須避風一日。
白話文:
祛除根節。厚朴、白薇為輔助,忌用辛夷、石葦。凡服用麻黃,必須避開風雨一天。
辛,溫,微苦,無毒。入足太陽膀胱,手太陰肺。解傷寒頭痛身熱,止咳嗽上氣喘息,去營中之寒邪,泄衛中之風熱。治風濕之身痛,療寒濕之腳氣。理溫瘧而破癥結,開毛孔而通九竅,平疹痹而去麻木,消斑毒而退痰哮。目赤腫痛之疾,水腫風腫之疴。有汗者勿用。
白話文:
辛辣、溫熱,味道微苦,無毒。入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陰肺經。治療傷寒頭痛發高燒,緩解咳嗽上氣喘息的狀況,排除營中的寒邪,排出衛中的風熱。醫治風濕造成的全身疼痛,治療寒濕造成的腳氣。防治溫熱的瘧疾並消除腫塊,打開毛孔並疏通九竅,緩解疹子疼痛並消除麻木感,治療斑毒和緩解痰哮。眼睛紅腫疼痛的疾病,水腫和風腫的疾病。有汗的人不要使用。
生晉地及河東,立秋採。鄭州、鹿臺、關中沙苑等處皆有之。梢端有黃花,結實如百合瓣而小。凡煎宜去上沫再煎。
白話文:
生長在晉地和河東,在立秋時採摘。鄭州、鹿臺、關中沙苑等地都有。末端有黃花,果實像百合瓣一樣,但很小。凡是煎煮時,都應該把上面的泡沫去除後再煎煮。
常患吼喘,麻黃一錢,生軍二錢,巴霜一錢,陳皮一錢五分,南星一錢五分,為丸豆大,每服三丸,水煎服。(驗方第一。)
白話文:
經常患有吼喘,可以用麻黃一錢、生軍二錢、巴霜一錢、陳皮一錢五分、南星一錢五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丸子,一丸約重三克。每次服用三丸,用水煎服。(有驗方的第一種。)
半夏麻黃丸,半夏,麻黃
丸服。治心下悸動,以傷寒邪未盡故也。(諸方第一。)
麻黃,麻黃,桂枝,炙草,杏仁
治傷寒身熱頭痛,惡寒無汗,身痛脈浮緊。(第二。)
大青龍湯,麻黃湯原方,加石膏,姜,棗
治發熱頭痛,惡寒無汗,身痛脈浮緊而煩躁者。(第三。)
白話文:
半夏麻黃丸
**組成:**半夏,麻黃
**用法:**丸服。
**功效:**治療心悸動不安,因傷寒邪氣未除所致。(諸方中排名第一。)
麻黃
**組成:**麻黃,桂枝,炙甘草,杏仁
**用法:**煎服。
**功效:**治療傷寒發熱頭痛,惡寒無汗,身體疼痛,脈搏浮緊。(排名第二。)
大青龍湯
**組成:**麻黃湯原方,加上石膏,生薑,大棗
**用法:**煎服。
**功效:**治療發熱頭痛,惡寒無汗,身體疼痛,脈搏浮緊而煩躁。(排名第三。)
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白芍,炙草,半夏,五味,細辛,乾薑
白話文:
小青龍湯:
-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桂枝:發汗解肌,溫經通脈。
-
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
-
炙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
-
半夏:化痰止嘔,降逆平喘。
-
五味子:斂肺止咳,生津補腎。
-
細辛:溫肺散寒,通竅止痛。
-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治喘咳乾嘔,發熱。(第四。)
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炙草
治汗出而喘,身無大熱。(第五。)
麻附細辛湯,麻黃,細辛,附子
治發熱脈沉,少陰傷寒。(第六。)
白話文:
第四。治喘咳乾嘔,發熱。
- 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炙草
第五。治汗出而喘,身無大熱。
- 麻附細辛湯:麻黃、細辛、附子
第六。治發熱脈沉,少陰傷寒。
- 麻附細辛湯:麻黃、細辛、附子
麻黃升麻湯,麻黃,升麻,葳蕤,石膏,知母,天冬,當歸,白芍,黃芩,白朮,桂枝,茯苓,甘草,乾薑
白話文:
麻黃升麻湯,是由一味麻黃、升麻、葳蕤、石膏、知母、天冬、當歸、白芍、黃芩、白朮、桂枝、茯苓、甘草、乾薑組成的方劑。
-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
- 升麻:具有升舉陽氣、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的功效。
- 葳蕤:具有清熱解毒、行氣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 知母:具有清熱潤肺、滋陰生津、清熱化痰的功效。
- 天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調經止痛、緩中止嘔的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痢止血的功效。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的功效。
- 桂枝:具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祛風散寒的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功效。
- 乾薑:具有溫中止嘔、散寒回陽、溫肺化痰的功效。
治咽不利,吐膿血,瀉利不已者。(第七。)
麻杏薏甘湯,麻黃,杏仁,薏仁,甘草
治身痛寒熱,日晡所劇者。(第八。)
越婢湯,麻黃,石膏,甘草,姜,棗
治浮腫身痛,脈浮,汗出惡風者。(第九。)
麻附甘草湯,麻黃,附子,甘草
治腰以下腫,脈沉小者。(第十。)
白話文:
第十一。麻杏薏甘湯 麻黃、杏仁、薏仁、甘草
治療咽喉不利、吐出膿血、瀉肚不止的症狀。
第十二。越婢湯 麻黃、石膏、甘草、生薑、紅棗
治療浮腫、身體疼痛、脈象浮浮的,汗出且怕風的症狀。
第十三。麻附甘草湯 麻黃、附子、甘草
治療腰部以下浮腫、脈象沉細小的症狀。
小續命湯,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白芍,甘草,川芎,杏仁,防風,附子,生薑
白話文:
小續命湯
成份:
- 麻黃
- 防己
- 人參
- 黃芩
- 桂心
- 白芍
- 甘草
- 川芎
- 杏仁
- 防風
- 附子
- 生薑
功效:
- 發汗解表,祛風散寒
- 溫陽補氣,益氣生津
- 益氣養陰,滋陰清熱
- 祛風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
- 感冒發燒,頭痛鼻塞,肌肉痠痛
- 風寒咳嗽,痰多氣喘
- 陽虛氣虛,倦怠乏力,食慾不振
- 陰虛火旺,口乾舌燥,心煩失眠
- 氣滯血瘀,胸脅疼痛,月經不調
治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言,諸風悉驗。(十一。)
續命湯,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炙草,川芎,杏仁
治中風口不能言,冒昧或拘急不轉側。又治咳逆上氣,面目浮腫,不得臥。(十二。)
白話文:
續命湯
組成: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炙草、川芎、杏仁
功效:治療中風欲死、身體抽搐拘急、口目歪斜、舌頭僵強不能說話等各種風症。(十一)
續命湯
組成: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炙草、川芎、杏仁
功效:治療中風導致的口不能言、面目浮腫、不能平躺、咳逆上氣等症狀。(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