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四 (9)
本草易讀卷四 (9)
1. 茵陳七十九
取葉用之。
苦,平,微寒,無毒。入太陰脾、太陽膀胱經。發汗利水,除濕退熱。解黃疸之鬱熱,療時疾之熱狂。頭旋頭疼皆治,瘴瘧疝瘕悉醫。
生太山及丘陵,五月及立秋日採,今處處有之。二月生苗,其莖如艾,其葉如淡色青蒿,葉歧緊細而扁整。九月開細黃花,結子如艾子。昔人多蒔為蔬,故入藥用山茵陳,所以別家茵陳也。經冬不死,立春又生。
一身風癢瘡疥,水煎洗之。(驗方第一。)
癇黃好眠吐涎,同白鮮皮煎服。(第二。)
一身悉黃,同生姜搗爛,遍身日搽之。(第三。)
眼熱赤腫,同車前子末,茶下。(第四。)
茵陳蒿湯,茵陳,山梔,大黃
治身黃腹滿,尿不利。(諸方第一。)
茵陳五苓散,五苓散(五分),加茵陳(十分)
治黃疸。(第二。)
茵陳羹
以茵陳煮羹食之。除大熱黃疸,風熱瘴瘧。(第三。)
白話文:
取茵陳的葉子使用。
味道苦,性平,稍微偏寒,沒有毒性。歸屬於脾經和膀胱經。能夠發汗、利尿,排除體內濕氣並退燒。可以解除黃疸的鬱積熱氣,治療時疫發熱引起的譫妄。頭暈頭痛都可以治療,瘴氣引起的瘧疾、疝氣、腹部腫塊等疾病都能夠醫治。
茵陳生長在泰山和丘陵地區,通常在五月或立秋時採摘,現在各地都有。二月長出幼苗,莖像艾草,葉子像顏色較淡的青蒿,葉片分叉緊密而細長,呈現扁平狀。九月開出細小的黃花,結出的果實像艾草的果實。以前人們多把它種植當作蔬菜,所以入藥的茵陳要用山茵陳,以區別一般種植的茵陳。茵陳能過冬不死,立春時又會重新生長。
全身皮膚發癢、瘡疥,用水煎煮後清洗。(驗方一)
黃疸病引起嗜睡、吐口水,和白鮮皮一起煎煮服用。(驗方二)
全身發黃,把茵陳和生薑一起搗爛,每天塗抹全身。(驗方三)
眼睛紅腫發熱,和車前子末一起用茶水送服。(驗方四)
茵陳蒿湯,使用茵陳、梔子、大黃。
治療全身發黃、腹部脹滿、小便不暢。(諸方一)
茵陳五苓散,將五苓散(五分)加上茵陳(十分)。
治療黃疸。(諸方二)
茵陳羹
用茵陳煮成羹食用,可以去除大熱黃疸、風熱引起的瘴瘧。(諸方三)
2. 青蒿八十
童尿浸,曬乾用。雷斆曰:凡使惟中為妙,到膝則仰,到腰則俯。使子無使葉,使根無使莖。四件皆同使,翻然成痼疾。
苦,寒,無毒。退骨節之蒸熱,除風毒之熱黃,療纏綿之痢瘧,平頑惡之瘡疥。
生華陰川澤,今處處有之。二月生苗,莖粗如指而肥軟,其葉微似茵陳,而背面俱青,秋月開細黃花頗香,結子如麻子,中有細子。
白話文:
用男童的尿液浸泡青蒿,然後曬乾使用。雷敩說:凡是使用青蒿,以中間的部分最好,長到膝蓋高度就向上取,長到腰部就向下取。要用青蒿的子實,不要用葉子;要用根部,不要用莖。如果這四個部位都一起使用,反而會造成頑固的疾病。
青蒿味苦,性寒,沒有毒性。它可以退除骨節中的蒸熱,消除因風毒引起的發黃發熱,治療久病不癒的痢疾和瘧疾,平息頑固惡劣的瘡疥。
青蒿生長在華陰的河邊和沼澤地,現在到處都有。二月長出幼苗,莖粗如手指,肥壯柔軟,它的葉子有點像茵陳,但背面都是青色的,秋天開出細小的黃花,有香味,結的果實像麻子,裡面有細小的種子。
3. 益母草八十一
辛,苦,微寒,無毒。入手足厥陰經。消水行血,祛瘀生新。退疔腫而平乳癰,調經脈而通二便。血風血暈血痛血淋之苦,崩中帶下胎疼難產之疴。
生海濱池澤,今處處有之。五月採。春生苗如嫩蒿,夏長三四尺。莖方如麻,其葉如艾而背青,一莖三葉,葉有尖歧,寸許一節,節生穗叢簇抱莖。四五月開小花,紅紫色,亦有微白色者。每萼內有細子四粒,如同蒿子。紅花者入血分,白花者入氣分。
白話文:
味道辛辣、苦澀,藥性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手厥陰經和足厥陰經。能夠消除體內水腫,促進血液循環,去除體內瘀血並產生新的血液。可以消除疔瘡腫痛,平復乳房腫痛,調理月經,並使大小便順暢。對於因血引起的眩暈、疼痛、小便淋漓不盡等症狀,以及崩漏、白帶異常、胎動不安、難產等婦科疾病都有療效。
這種植物生長在海邊、水池邊等潮濕的地方,現在各地都有。一般在農曆五月採收。春天長出的嫩芽像嫩蒿,夏天可以長到三四尺高。莖是方形的,像麻的莖一樣,葉子像艾草,但背面是青色的,一根莖上長三片葉子,葉子有尖角分叉,大約每隔一寸就長一個節,節上會長出穗狀的花,一叢一叢地包圍著莖。四五月份開小花,花朵是紅紫色的,也有少數是淡白色的。每個花萼內有四粒細小的種子,像蒿子的種子一樣。紅花主要作用於血分,白花主要作用於氣分。
4. 益母子
炒用。
甘,辛,無毒。明目益精,調經活血。一切胎產諸症。余治略同益母草。
白話文:
炒過後使用。
味道甘甜,帶點辛辣,沒有毒性。能使眼睛明亮、增益精氣,調理月經、活絡血液。可用於治療所有與懷孕生產相關的症狀。其餘的功效與益母草大致相同。
5. 夏枯草八十二
辛,苦,微寒,無毒。散癭破症,平瘰治瘻。止目睛之夜疼,解腳氣之腫滿。
生蜀郡川穀,五月便枯,四月採之,今處處原野有之。高一二尺,其莖微方,葉對節生,似旋覆葉而長大,有細齒。莖端作穗,長一二寸,一穗有子四粒。
目睛疼冷淚,同香附末服。(驗方第一。)
赤白帶,為末飲下。(第二。)
血崩不止。同上。(第三。)
撲傷金瘡,嚼封之。(第四。)
汗瘢白癜,日日煎洗。(第五。)
瘰癧馬刀,已潰未潰或成漏,水煎服。(第六。)
夜間珠疼連梭骨,同香附、甘草,湯、散均可。(第七。)
白話文:
味道辛辣、帶苦,性質微寒,沒有毒性。能散結消腫,破除腫塊,使癭瘤平復,治療瘰癧和瘻管。可以止住眼睛因夜間疼痛,也能解除腳氣腫脹的毛病。
這種藥草生長在四川一帶的山谷,五月就會枯萎,四月採摘最好,現在各地原野都有生長。植株高約一到二尺,莖部稍微呈方形,葉子對生在節上,形狀像旋覆花的葉子,但較為長大,邊緣有細小的鋸齒。莖的頂端長成穗狀,長約一到二寸,一個穗上通常有四個種子。
眼睛疼痛並伴有冷淚,可以將夏枯草和香附磨成粉末服用。(驗方一)
赤白帶下,將夏枯草磨成粉末後服用。(驗方二)
血崩不止,服用方法同上。(驗方三)
跌打損傷和刀傷,可以將夏枯草嚼爛後敷在傷口上。(驗方四)
汗斑和白癜風,每天用夏枯草煎水清洗患處。(驗方五)
瘰癧和馬刀瘡,無論潰爛與否,或已形成瘻管,都可以用水煎服夏枯草。(驗方六)
夜間眼睛疼痛連帶到梭骨(耳後骨),可以與香附、甘草一同煎湯服用或磨成粉末服用。(驗方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