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一說荊中允)

《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二 (20)

回本書目錄

本草易讀卷二 (20)

1. 小兒部九十九

小兒吐瀉(半夏一百四十二,驗方一。)

吐瀉色黃(石膏四百三十四,驗方五。)

小兒吐瀉虛寒(丁香二百七十九,驗方二。)

或吐或瀉(綠豆粉二百一十,驗方十一。)

暑月吐瀉(藿香七十,驗方二。)

暑月吐瀉(滑石四百三十五,驗方五。)

伏暑水瀉(滑石四百三十五,驗方四。)

吐瀉燒針丸(黃丹四百二十三,諸方三。)

異功散(人參第三,諸方十五。)

虛寒吐乳(白蔻五十八,驗方二。)

小兒吐乳有火(蚯蚓四百一十五,驗方三。)

小兒吐乳有寒(丁香二百七十九,驗方一。)

小兒咳嗽(生薑二百二十八,驗方五。)

小兒鹽吼(香油一百九十五,驗方二十一。)

小兒鹽齁(鼠屎四百零六,驗方三。)

小兒痰喘(巴豆三百十二,驗方六。)

小兒咳嗽(紫菀一百零七,驗方三。)

痰喘而嗽內熱(栝蔞一百六十八,驗方十。)

熱嗽(甘草第一,驗方十六。)

冬月寒嗽(杏仁二百四十一,驗方四。)

潮熱盜汗(胡連二十七,驗方一。)

潮熱自汗(胡連二十七,驗方五。)

潮熱骨蒸(秦艽二十九,驗方二。)

身熱盜汗(膽草四十二,驗方五。)

小兒身熱(苦參三十六,驗方八。)

小兒身熱(白芷五十,驗方十五。)

小兒諸熱(大黃一百二十八,驗方十八。)

壯熱頭痛(花粉一百六十九,驗方四。)

蒸熱瘦羸(白朮第九,驗方十九。)

小兒腦熱(川芎四十七,驗方八。)

一切諸熱常久(香油一百九十五,驗方十七。)

小兒濕瘡(地榆十九,驗方九。)

小兒爛瘡(艾葉七十八,驗方六。)

小兒爛瘡(牛屎三百九十五,驗方四。)

小兒面瘡(地榆十九,驗方十。)

頭生癤毒(紫草二十二,驗方一。)

小兒頭瘡(麻仁一百九十六,驗方十五。)

小兒眉瘡(麥麩一百九十七,驗方三。)

面耳生瘡(大米二百,驗方七。)

頭瘡(枳實三百十六,驗方五。)

頭瘡(皮底三百四十二,驗方一。)

頭瘡(牛屎三百九十五,驗方四。)

頭瘡(雞蛋三百八十八,驗方八。)

小兒口瘡(吳萸二百六十一,驗方六。)

小兒鵝口(黍米二百零二,驗方二。)

口舌生瘡(黃連二十六,驗方一。)

小兒鵝口(桑皮三百十四,驗方三。)

吻口(發灰四百零八,驗方二。)

口瘡(釜底墨四百一十六,驗方六。)

口瘡(黃丹四百二十三,驗方五。)

口瘡(青黛一百二十二,驗方三。)

鵝口瘡(貝母三十九,驗方五。)

口瘡(細辛四十三,驗方六。)

嬰兒鵝口(胭脂八十八,驗方二。)

口瘡白屑(南星一百四十,驗方十七。)

白禿無發(紫草二十二,驗方六。)

白禿摻痛(香薷七十二,驗方四。)

禿瘡(松香二百七十四,驗方二。)

小兒瘰癧(胡麻一百九十五,驗方九。)

小兒軟癤(胡麻一百九十五,驗方十。)

白話文:

古代醫方記載,關於小兒疾病的治療方法:

吐瀉:不同情況下,使用半夏、石膏、丁香、綠豆粉、藿香、滑石等藥物。 吐瀉嚴重者,可使用含黃丹的燒針丸。 虛寒性吐瀉,則用丁香。 暑熱引起的吐瀉,則用藿香或滑石。伏暑引起的水瀉,則用滑石。

吐乳:虛寒性吐乳用白蔻,有火則用蚯蚓,有寒則用丁香。

咳嗽:咳嗽可用生薑或紫菀。痰喘伴隨內熱則用栝蔞,單純熱嗽用甘草,冬日寒嗽用杏仁。

潮熱盜汗或自汗:用胡連。潮熱骨蒸用秦艽,身熱盜汗用膽草。小兒身熱可使用苦參或白芷,各種發熱症狀則用大黃。壯熱頭痛用花粉,蒸熱消瘦用白朮,小兒腦熱用川芎,長期發熱則用香油。

皮膚疾病:濕瘡用地榆,爛瘡用艾葉或牛屎,面瘡用地榆,頭上長癤用紫草,頭瘡、眉瘡等則分別使用麻仁、麥麩、大米、枳實、皮底、牛屎、雞蛋等藥物。

口瘡及鵝口瘡:使用吳萸、黍米、桑皮、發灰、釜底墨、黃丹、青黛、貝母、細辛、胭脂等藥物,口瘡伴隨白色屑狀物則用南星。

頭髮疾病:白禿無髮或伴隨疼痛,分別使用紫草、香薷、松香等。

其他:瘰癧和軟癤都用胡麻。

備註:以上僅為古代醫方記載,不代表現代醫療建議。任何疾病都應尋求專業醫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