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三 (2)
本草易讀卷三 (2)
1. 黃耆第二
蜜炙補中,生用透表。茯苓為使,惡龜甲、白鮮皮,畏防風。然黃耆得防風,其功益大,乃相畏更相使也。
味甘、氣平。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補虛弱,排瘡膿,益元氣,壯脾胃,祛肌熱,斂汗泄。助當歸以生血,佐防風以驅風。生用微涼。實表斂汗者宜之。
生蜀郡山谷,隴西洮陽等處。山西綿上者良,緊實如箭桿者佳。葉似槐又似蒺藜。開黃紫花,結小尖角。
內有熱者勿用。凡使勿用苜蓿根,俗名土黃耆,味苦而堅脆,服之令人瘦。又與木耆草相似,用者慎之。
腸風下血同黃連丸服。(驗方第一。)
尿血痛甚,同人參末,用蜜炙萊菔如指厚四、五片,不令焦,蘸末食之,鹽湯下。(第二。)
汗渴脈虛,不洪,同當歸煎服。(第三。)
風病不語,同防風煎水蒸之。(第四。)
小便不通,水煎服。(第五。)
氣虛白濁,同茯苓末服。(第六。)
嗽膿血咽乾,同甘草末服。(第七。)
一切癰疽初起,同當歸、淨花、甘草酒服汗之。(第八。)
胎動腹痛,下黃汁,同川芎、糯米煎服。(第九。)
代刀散,生耆(四錢)穿山甲(一錢),川芎(三錢),當歸(二錢),角刺(一錢五分),瘡在上先飲酒一杯。(諸方第一。)
黃耆湯,黃耆,白芍,桂枝,苦酒
治黃汗身腫,發熱汗出而渴,脈自沉者。(第二。)
桂枝黃耆湯
治黃汗兩脛自冷,腰腿弛痛,如有物在皮中,身痛重,煩躁,腰以上汗出,小便不利者。(第三。)
五物湯,黃耆,桂枝,白芍,生薑,大棗
治血痹身體不仁,狀如風痹,脈微尺緊小者。(第四。)
黃耆建中湯,桂枝,白芍,炙草,生薑,大棗,膠飴,黃耆
治虛勞裡急,諸不足者。(第五。)
防風黃耆湯,防風(三錢),黃耆(一兩)
水煎服。治中風不遂,脈遲弱者。(第六。)
玉屏風散,防風,黃耆,白朮
為末酒下。治風邪久留不去,或自汗不已者。(第七。)
黃耆五物湯,黃耆,白芍,桂枝,生薑,大棗
水煎服。治風癱身無痛,半身不遂,手足無力,不能動履者。久久服之,自見其效。(第八。)
竹葉黃耆湯,竹葉,黃耆,生地,白芍,麥冬,臺參,當歸,川芎,半夏,黃芩,甘草,石膏
水煎服。治消渴氣血虛胃盛者。(第九。)
保元湯,黃耆,臺參,肉桂,甘草
治男婦氣虛,嬰兒驚怯,痘家虛寒。(第十。)
聖愈湯,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熟地
治一切失血過多,煩熱作渴,睡臥不安。(十一。)
當歸六黃湯,當歸,黃耆,地黃,黃芩,黃連,黃柏
治陰虛有火、盜汗發熱。(十二。)
黃耆建中湯,方見上。
治虛勞裡急,悸衄腹痛,夜夢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諸不足者。(十三。)
黃耆,當歸,白芍,桂枝,防風,姜,棗
治手足一身麻木。(十四。)
黃耆,蒼朮,獨活,防風,升麻,葛根,炙草,白芷,川椒,姜,棗,蔥
忌冷物。治鼻不聞香臭。(十五。)
白話文:
黃耆經過蜂蜜炙烤後,能補養脾胃,直接生用則能發散到體表。使用時常以茯苓作為輔助藥,它忌諱與龜甲、白鮮皮同用,也怕與防風一起用。但黃耆如果和防風一起使用,反而能增強藥效,這是因為它們之間是互相制約又互相幫助的關係。
黃耆味甘,藥性平和,主要作用於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能補養虛弱,排除瘡膿,增補元氣,強健脾胃,去除肌肉發熱,收斂汗液。可以幫助當歸生成血液,輔助防風驅散風邪。生用時藥性微涼。適合體表虛弱、需要收斂汗液的人使用。
黃耆主要產於四川蜀郡的山谷和甘肅隴西洮陽等地。其中以山西綿上的品質最好,質地緊實如同箭桿的為佳。葉子像槐樹又像蒺藜,開黃色或紫色的花,結出小小的尖角果實。
體內有熱的人不宜使用。使用時不要誤用苜蓿根,俗稱土黃耆,味道苦且質地堅硬易斷,服用會使人消瘦。此外,還要小心不要和木耆草混淆。
腸風下血(類似痔瘡出血)時,可與黃連丸一起服用。(經驗方第一。)
尿血疼痛劇烈時,可將人參研成末,再用蜂蜜炙烤過的白蘿蔔片,厚約手指厚,四、五片,不要烤焦,蘸上人參末食用,用鹽湯送服。(第二。)
汗多口渴、脈搏虛弱但不洪大時,可與當歸一同煎服。(第三。)
患風病導致失語時,可與防風煎水後蒸煮食用。(第四。)
小便不通時,用水煎服。(第五。)
氣虛導致白濁(尿液混濁)時,可與茯苓末一同服用。(第六。)
咳嗽帶膿血、咽喉乾燥時,可與甘草末一同服用。(第七。)
一切癰疽(皮膚腫塊)剛開始發作時,可與當歸、淨花、甘草一同用酒服用,以發汗。(第八。)
懷孕時腹部疼痛、排出黃色液體時,可與川芎、糯米一同煎服。(第九。)
代刀散:生黃耆(四錢)、穿山甲(一錢)、川芎(三錢)、當歸(二錢)、角刺(一錢五分)。瘡在身體上方時,先飲一杯酒。(各方第一。)
黃耆湯:黃耆、白芍、桂枝、苦酒。 主治黃汗病,身體腫脹、發熱、汗出且口渴,脈搏沉弱者。(第二。)
桂枝黃耆湯: 主治黃汗病,兩小腿冰冷,腰腿疼痛無力,感覺皮膚裡面有東西,身體疼痛沉重、煩躁,腰以上出汗,小便不利者。(第三。)
五物湯:黃耆、桂枝、白芍、生薑、大棗。 主治血痹(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身體麻木不仁,症狀類似風痹,脈搏微弱且尺脈緊小者。(第四。)
黃耆建中湯: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膠飴、黃耆。 主治虛勞導致腹中拘急,各種虛損不足之症。(第五。)
防風黃耆湯:防風(三錢)、黃耆(一兩)。 用水煎服。主治中風導致半身不遂,脈搏遲緩無力者。(第六。)
玉屏風散:防風、黃耆、白朮。 研成粉末後用酒送服。主治風邪久留不去,或自汗不止者。(第七。)
黃耆五物湯:黃耆、白芍、桂枝、生薑、大棗。 用水煎服。主治風癱導致身體不痛,半身不遂,手腳無力,無法行走者。長期服用,可見療效。(第八。)
竹葉黃耆湯:竹葉、黃耆、生地、白芍、麥冬、人參、當歸、川芎、半夏、黃芩、甘草、石膏。 用水煎服。主治消渴(糖尿病)導致氣血虛弱、胃火旺盛者。(第九。)
保元湯:黃耆、人參、肉桂、甘草。 主治男女氣虛,嬰兒驚嚇、體弱,痘疹發作時身體虛寒者。(第十。)
聖愈湯: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熟地。 主治各種失血過多,導致煩躁發熱、口渴、睡臥不安者。(十一。)
當歸六黃湯:當歸、黃耆、生地黃、黃芩、黃連、黃柏。 主治陰虛火旺,導致盜汗發熱者。(十二。)
黃耆建中湯:配方見上文。 主治虛勞導致腹中拘急、心悸、衄血(鼻出血)、腹痛、夜夢遺精、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喉乾燥、口乾等各種不足之症。(十三。)
黃耆、當歸、白芍、桂枝、防風、生薑、大棗。 主治手足及全身麻木。(十四。)
黃耆、蒼朮、獨活、防風、升麻、葛根、炙甘草、白芷、川椒、生薑、大棗、蔥。 忌食生冷食物。主治鼻子無法聞到香臭味。(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