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一說荊中允)

《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本草易讀卷三 (1)

1. 甘草第一

去赤皮切用。蜜炙補中,生用瀉火。苦參乾漆為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大而緊結者良。

白話文:

去除外層紅色皮後切用。用蜂蜜炙後可補益脾胃,生用能瀉火。苦參、乾漆做引子,忌用遠志,抵觸大戟、芫花、甘遂、海藻。顆粒大而緊實的品質較好。

味甘,氣平,性緩,無毒。入脾胃二經。和諸藥,解百毒;養育二土,培植中州。上行宜頭,下行宜梢。生用瀉火熱,熟用散表寒。咽喉腫痛,一切瘡瘍,並宜生用。

白話文:

甘甜的滋味,平穩的中庸氣質,溫和的藥性,無毒。歸屬於脾臟與胃經。可以與其他藥物一起使用,來解百毒;滋養脾胃,調養人體的中州。往上走可以治療頭部疾病,往下走可以治療四肢末梢的疾病。生的時候可以清熱瀉火,煮熟後可以驅散表寒。咽喉腫痛,一切瘡瘍,都可以用生藥。

生河西山谷積沙山及上郡。枝葉如槐狀,結角如相思子。二八月採根。

滿家忌之,嘔家無用。(按仲景治滿家諸症,俱用之,是滿家不忌甘草也。)

甘草梢治胸中積熱,止莖中疼痛。

陰頭生瘡,蜜炙頻敷。(驗方第一。)

代指腫痛,煎湯漬之。(第二。)

陰下濕癢,煎湯常洗。(第三。)

痘瘡煩渴,蜜炙,同花粉煎服。(第四。)

一切癰疽,熱酒沖,不常服。(第五。)

舌腫塞口,煎湯熱漱,頻吐。(第六。)

癰疽發背,熬膏服之。(第七。)

口瘡發白,同白礬嚼咽。(第八)。

乳癰初起,蜜炙煎服。(第九。)

大人羸瘦,小便煎服。(第十。)

白話文:

生長在河西山的山谷間和上郡的積沙山。枝葉如槐樹,結出的果實如相思子。在二、八月份採收根部。

滿家忌諱使用它,嘔吐家不用。(按照仲景治療滿家的各種症狀,都使用它,因此滿家並非忌諱使用甘草。)

甘草梢治療胸中的積熱,止莖中的疼痛。

陰頭長瘡,用蜂蜜炙烤後頻敷。(驗方第一。)

臀部腫痛,煎湯浸泡患處。(驗方第二。)

陰部濕癢,煎湯經常清洗。(驗方第三。)

痘瘡患者煩渴,用蜂蜜炙烤後,與花粉煎劑一起服用。(驗方第四。)

一切癰疽,用熱酒沖服,不可常服。(驗方第五。)

舌頭腫脹塞住嘴巴,煎湯熱漱,頻頻吐出。(驗方第六。)

癰疽發於背部,熬製膏狀服用。(驗方第七。)

口腔發白,與白礬一起嚼碎吞嚥。(驗方第八。)

乳癰初起,用蜂蜜炙烤後煎服。(驗方第九。)

大人羸瘦,煎服小便。(驗方第十。)

小兒尿血,水煎服。(十一。)小兒羸瘦,蜜丸黍米大,每湯下二十丸。(十二。)

白話文:

  1. 小兒小便有血,水煎服之。(十一)

  2. 小兒瘦弱,做成蜜丸,如黍米那麼大,每喝湯時服用二十丸。(十二)

心悸脈結,水煎服。(十三。)

一切咽痛,水煎服。(十四。)

肺痿多涎,同乾薑煎服。(十五。)

小兒熱嗽,膽汁浸,蜜丸,薄荷湯下。(十六。)

肺痿久嗽,涕唾多,骨節煩悶,寒熱,炙末、小便調服。(十七。)

白話文:

十三。 心悸有結的脈象,水煎後服用。(第十三條)

十四。 所有咽喉疼痛,水煎後服用。(第十四條)

十五。 肺癆有大量痰液,與乾薑一同煎後服用。(第十五條)

十六。 小兒熱咳,痰液發黃,製成蜜丸,用薄荷湯送服。(第十六條)

十七。 肺癆長期咳嗽,涕唾多,骨節痠痛,寒熱交替,將藥材炙成粉末,用小便調和後服用。(第十七條)

下疳潰爛,同黑豆槐枝蔥根水煎洗之。(十八。)

白話文:

如果下疳潰爛,就用黑豆、槐樹枝和蔥根一起煎水,然後用該水來清洗潰爛處。(第十八條。)

代指初痛,甘草、朴硝各五錢,水煎漬之。(十九。)

白話文:

初經來潮疼痛:甘草、芒硝各五錢,以水煎煮後,浸泡患部。(十九。)

代指潰爛,同琥珀、血餘、輕粉、銀硃、花椒、黃蠟、麻油熬膏敷之。(二十。)

白話文:

亦可代替潰爛的膿瘡,與琥珀、血餘、輕粉、銀硃、花椒、黃蠟和麻油熬成膏狀敷上。(二十種)

復脈湯,炙草,桂枝人參,生地,阿膠,麻仁,生薑大棗,麥冬

白話文:

復脈湯:

炙草:炙過的甘草,有補氣益血、益氣清熱、生津止渴的作用。

桂枝:桂樹的細枝,有發汗解熱、溫經通脈的作用。

人參:參科多年生草本,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的作用。

生地:玄參的根,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

阿膠:驢皮熬製而成的膠,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的作用。

麻仁:胡麻的種子,有潤腸通便、益氣補血的作用。

生薑:生鮮的薑,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作用。

大棗:棗樹的果實,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麥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作用。

酒水煎服。治脈結代,心動悸者。(諸方第一。)

白話文:

以酒煎服。用於治療脈結代、心動悸。(各種方劑的第一種。)

瀉心湯,炙草,大棗,半夏黃連黃芩,生薑

白話文:

瀉心湯:

  1. 炙草:炙甘草,具有補益脾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作用。

  2. 大棗: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3. 半夏:具有化痰止嘔、降逆止咳的作用。

  4.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5.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6.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化痰的作用。

治心下痞硬,嘔煩,雷鳴下利。(第二。)

四逆湯,炙草,乾薑,附子

治脈沉腹脹,自利不渴者。膈上有寒飲,乾嘔者。外熱內寒,內拘急,四肢痛,厥利者。(第三。)

通脈四逆湯,炙草,乾薑,附子

治下利清穀、厥逆脈欲絕者。下利清穀,外熱內寒,汗出而厥者。(第四。)

白話文:

四逆湯,甘草,乾薑,附子

治療脈沉腹脹,自己拉肚子不口渴的人。膈膜上有寒氣飲水,乾嘔的人。外熱內寒,內部拘急,四肢疼痛,手腳冰冷拉肚子的人。

通脈四逆湯,甘草,乾薑,附子

治療拉肚子拉出稀飯,手腳冰冷脈象微弱的人。拉肚子拉出稀飯,外熱內寒,出汗而手腳冰冷的人。

四逆散,炙草,枳實柴胡白芍

白話文:

  • 炙草: 也稱為甘草,是中藥的一種,具有補氣、和中、緩解疼痛、解毒的作用。

  • 枳實: 是芸香科植物枳樹的果實,具有行氣、消導、止痛的作用。

  • 柴胡: 是繖形科植物柴胡的根,具有疏肝解鬱、退熱止痛的作用。

  • 白芍: 是芍藥科植物白芍的根,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作用。

將這四種中藥材組合在一起,就成了四逆散。四逆散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活血、止痛鎮靜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疼痛、腹痛、腹瀉等症狀。

末服。治泄利下重,四逆,或咳或悸,或癃或腹中痛者。(第五。)

甘草乾薑湯,炙草,乾薑

治煩躁吐逆厥冷。(第六。)

甘草附子湯,炙草,白朮,附子

治骨節煩痛,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第七。)

甘草麻黃湯,甘草,麻黃

治皮水一身面目黃腫,小水不利者。(第八。)

白話文:

第五:甘草乾薑湯

用於治療腹瀉、下垂、腹部疼痛、四肢冰冷,以及咳嗽、心悸、排尿困難等症狀。

第六:甘草附子湯

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出汗、氣短、小便不順、怕冷、身體輕微浮腫等症狀。

第七:甘草麻黃湯

用於治療皮膚水腫、全身或臉部發黃浮腫、小便不順等症狀。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炙甘草、大黃、芒硝。

調胃承氣湯是由炙甘草、大黃、芒硝三種藥材組成。

治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第九。)

甘草湯,生甘草

治少陰咽痛。(第十。)

甘草蜜粉湯,甘草,官粉

蜜水煎後入粉。治蛔蟲為病,吐涎,心痛發作有時。(十一。)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由炙甘草、大黃、芒硝三種藥材組成。

治療發汗卻不解熱,身體蒸騰發熱的病症。(第九。)

甘草湯,生甘草

治療少陰型咽喉疼痛。(第十。)

甘草蜜粉湯,甘草,官粉

加入蜜水煎煮後再加入粉末。治療蛔蟲病,吐涎、心痛發作有時。(十一。)

甘麥大棗湯,甘草(二錢),大棗(七個),小麥(一把)

白話文:

甘麥大棗湯

  • 甘草(四克)
  • 大棗(七個)
  • 小麥(一把)

治臟躁悲哭。(十二。)

白話文:

古文:

臟躁悲哭。

白話文:

內臟鬱結導致情緒煩躁、悲傷哭泣。(第十二條)

奔豚湯,甘草,半夏,生薑,白芍,當歸川芎,黃芩,葛根李根白皮

白話文:

奔豚湯:

  •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
  • 半夏:具有化痰止嘔、降逆止咳、清熱散結的功效。
  •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嘔、溫中止瀉的功效。
  • 芍藥: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斂陰止汗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解表、升陽止瀉的功效。
  • 李根白皮: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痢、解毒消腫的功效。

治奔豚上衝胸腹,往來寒熱。(十三。)

白話文:

治療奔豚氣上衝胸腹,時冷時熱。(章節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