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一說荊中允)

《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五 (21)

回本書目錄

本草易讀卷五 (21)

1. 大麥百九十八

咸,微寒。止渴除熱,益氣調中,補虛養血,消食止瀉,充實臟腑,滑肥肌膚。

白話文:

味鹹,性微寒。能止渴、消除熱氣,增益氣力、調理中焦脾胃,補養虛弱、滋養血液,幫助消化、止瀉,充實臟腑機能,使肌膚滑潤豐滿。

2. 大麥面

平胃止渴,消食除脹,寬胸下氣,涼血進食。

食飽脹煩,大麥麵炒香,白湯下,以愈為度。(驗方第一。)

小兒脹煩欲睡,此傷乳也,用面微炒,水下一錢。(第二。)

麥芒入目,大麥煎洗即出。(第三。)

湯火傷,大麥炒黑為末,油合敷之。(第四。)

破傷腸出,大麥粥湯,洗腸納入,但飲米糜,百日可愈。(第五。)

猝患淋痛,大麥三兩煎湯,入薑汁、蜜代茶。(第六。)

小便不通,陳大麥秸煎汁服之。(第七。)

白話文:

大麥麵性平和,能止渴,幫助消化消除脹氣,使胸部舒暢、氣機下行,並能涼血促進食慾。

如果吃飽後感到腹脹煩悶,將大麥麵炒香,用白開水沖服,直到症狀緩解為止。(這是第一個驗方。)

小孩子如果腹脹煩躁想睡,這是因為吃太多奶造成的,將大麥麵稍微炒過,用水沖服一錢即可。(這是第二個驗方。)

如果麥芒跑進眼睛裡,用大麥煎水清洗眼睛就能取出。(這是第三個驗方。)

如果是被熱湯或火燙傷,將大麥炒黑磨成粉,用油調合後敷在傷口上。(這是第四個驗方。)

如果是外傷導致腸子跑出來,用大麥粥的湯清洗腸子後將其納回體內,只能喝米粥,一百天左右可以痊癒。(這是第五個驗方。)

突然發生小便疼痛,用三兩大麥煎湯,加入薑汁和蜂蜜代替茶飲用。(這是第六個驗方。)

小便不通暢,用陳年大麥稈煎汁服用。(這是第七個驗方。)

3. 大麥芽

炒。

開胃補脾,和中寬腸,散氣破血,通乳落胎。化一切米麵果食,消諸般脹結痰氣。

婦人乳脹,因喪子。水煎三錢,立效。(驗方第一。)

脹飽,同萊菔子煎服。(第二。)

谷勞嗜臥,飽食便臥,四肢煩重,大麥芽三兩、椒一兩俱炒,乾薑三兩,為末,白湯下二錢。(第三。)

白話文:

炒過的大麥芽。

可以開胃健脾,調和腸胃使腸道通暢,能疏散氣滯、活血化瘀,還能通乳汁、墮胎。能幫助消化米飯、麵食和水果等食物,消除各種脹氣和痰結。

婦女產後乳房脹痛,是因為失去孩子,用水煎煮三錢的大麥芽,立刻見效。(這是第一個驗方。)

如果感到腹脹飽悶,可以和大蘿蔔籽一起煎服。(這是第二個驗方。)

因為勞累過度而只想躺著,或是吃飽就睡,導致四肢沉重煩躁,可以用炒過的大麥芽三兩、花椒一兩(也是炒過的),加上乾薑三兩,一起磨成粉末,每次用白開水送服二錢。(這是第三個驗方。)

4. 蕎麥百九十九

甘,平,微寒,無毒。寬腸降氣,磨積消癰。除白濁白帶,治脾積泄瀉。塗丹毒而消熱腫,療痢疾而止絞腸。

絞腸痧痛,用麵炒焦,熱水沖服。(驗方第一。)

脾積痢疾,炒麵,沙糖水合常服。(第二。)

赤腫熱痛,醋合面敷之。(第三。)

嗽而上氣,面四兩,茶末二錢,蜜二兩,水一碗,順手攪千下,服之,良久氣下不止,即愈也。(第四。)

十水腫喘,同大戟末作餅,炙熟為末,茶下,以利為度。(第五。)

男子白濁,炒末,雞子清合,丸豆大,每五十,鹽水下。(第六。)

赤白帶下。同上。(第七。)

噤口痢疾,每沙糖水下面二錢。(第八。)

癰疽發背,麥面、硫黃各二兩,井水合餅,曬乾,每用一餅,磨水敷之。痛令不痛,不痛令痛。(第九。)

瘡頭黑凹,用面煮食即發起。(第十。)

痘瘡潰爛,用面頻敷。(十一。)

湯火傷,炒麵水合敷,神效。(十二。)

男子敗積,同大黃末酒下。(十三。)

女子敗血。同上。(十四。)

頭風畏冷,水調餅敷之,數作汗出愈。(十五。)

染髮令黑(十六。)

噎食,蕎麥秸燒灰淋汁,煎取白霜一錢,硼砂一錢,為末,每酒下五分。(十七。)

白話文:

蕎麥味甘,性平,稍微帶寒,沒有毒性。它可以使腸道寬鬆、降逆氣,能磨除積食、消除癰腫。能去除白濁、白帶,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塗抹在丹毒患處可以消除熱腫,治療痢疾可以止住腹痛絞痛。

治療絞腸痧的疼痛,將蕎麥麵炒焦,用熱水沖泡服用。(驗方一)

治療脾虛積食引起的痢疾,將蕎麥麵炒過,加入砂糖水混合後經常服用。(驗方二)

治療紅腫發熱的疼痛,用醋和蕎麥麵混合敷在患處。(驗方三)

治療咳嗽氣喘,用蕎麥麵四兩、茶葉末二錢、蜂蜜二兩,加水一碗,順時針攪拌一千下,服用後,過一會兒氣喘就會平息。(驗方四)

治療水腫氣喘,將蕎麥麵與大戟末混合做成餅,烤熟後磨成粉,用茶水送服,以排尿通暢為度。(驗方五)

治療男子白濁,將蕎麥麵炒熟磨成粉,與雞蛋清混合,做成豆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顆,用鹽水送服。(驗方六)

治療赤白帶下,方法同上。(驗方七)

治療噤口痢疾(食慾不振的痢疾),每次用砂糖水送服蕎麥麵二錢。(驗方八)

治療癰疽發背,將蕎麥麵和硫磺各二兩,用井水混合做成餅,曬乾後,每次取一塊磨成水敷在患處,有痛感的地方使其不痛,沒有痛感的地方使其產生痛感。(驗方九)

治療瘡頭黑凹的症狀,用蕎麥麵煮食就能使其發起。(驗方十)

治療痘瘡潰爛,用蕎麥麵經常敷在患處。(驗方十一)

治療湯火傷,將蕎麥麵炒過後用水調和敷在患處,效果很好。(驗方十二)

治療男子體內積聚的敗物,將蕎麥麵與大黃末混合後用酒送服。(驗方十三)

治療女子體內積聚的敗血,方法同上。(驗方十四)

治療頭風畏冷,用水調和蕎麥麵做成餅敷在患處,多敷幾次,使之出汗就會痊癒。(驗方十五)

可以將頭髮染黑。(驗方十六)

治療噎食,將蕎麥秸燒成灰,淋汁後煎煮取白霜一錢,加入硼砂一錢,研磨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五分。(驗方十七)

5. 粳米二百

陳者下氣,宜病人。

甘,平,微寒,無毒。補中和胃,益氣除煩,清熱止渴。壯筋骨而益腸胃,和五臟而好顏色。霍亂吐瀉,煩渴,入水研汁,合竹瀝服之。(驗方第一。)

赤痢熱躁,入水研汁,入瓶中,貯井底一宿,平旦服之。(第二。)

自汗不止,杵粉絹包撲之。(第三。)

五種屍病,水煮一沸常服之。(第四。)

猝心氣痛,水煎一沸即服。(第五。)

初生無皮,杵粉撲之。(第六。)

小兒面耳生瘡,嚼敷之。(第七。)

胎動腹痛,下黃汁,脈欲散,同黃耆煎服。(第八。)

白話文:

陳放過的粳米能使氣往下行,適合病人食用。

味甘,性平和,略帶寒涼,無毒。能補養脾胃,調和中氣,增強體力,消除煩躁,清熱止渴。還能強健筋骨,增進腸胃功能,調和五臟,使氣色紅潤。對於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煩渴,可以將粳米加水磨成汁,加入竹瀝一起服用。(這是第一個經驗方。)

對於痢疾引起的發熱躁動,可以將粳米加水磨成汁,裝入瓶中,放在井底浸泡一夜,早上起來服用。(這是第二個經驗方。)

對於自汗不止的情況,可以將粳米搗成粉,用絹布包起來撲在身上。(這是第三個經驗方。)

對於五種屍厥(指昏迷不醒的重症),可以用粳米加水煮開,當作日常飲用。(這是第四個經驗方。)

對於突然發生的心氣痛,可以用粳米加水煮開後立即服用。(這是第五個經驗方。)

對於剛出生沒有皮膚的嬰兒,可以用粳米搗成粉撲在身上。(這是第六個經驗方。)

對於小兒面部或耳部生瘡,可以將粳米嚼爛後敷在患處。(這是第七個經驗方。)

對於懷孕期間出現胎動不安、腹痛,並排出黃色液體,脈象虛散的情況,可以與黃耆一起煎煮服用。(這是第八個經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