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一說荊中允)

《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七 (16)

回本書目錄

本草易讀卷七 (16)

1. 芙蓉葉三百三十一

辛,平,無毒。清風涼血,散熱解毒;消腫排膿,行瘀止痛。一切癰疽良劑,惡瘡靈丹。處處有之。插條即生小木也。其干叢生,高者丈許。葉大如桐。秋花似牡丹、芍藥,有紅、白、黃諸色。霜後取葉。

白話文:

辛辣、涼爽,沒有毒性。能清熱涼血,散熱解毒;消腫排膿,活血止痛。是治療一切癰疽的良藥,惡瘡的靈丹妙藥。到處都有。插條就能生出小樹苗。樹幹叢生,高的有一丈多。葉子大如梧桐樹葉。秋季開花,花朵像牡丹、芍藥,有紅、白、黃等顏色。霜後採收葉子。

一切癰疽惡瘡,已成未成,已穿未穿,俱可為末以蜜合敷之,神效。(驗方第一。)

赤眼腫痛,為末,水合敷太陽穴。(第二。)

經血不止,同蓮蓬殼為末,米飲下二錢。(第三。)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所有的癰疽惡瘡,無論已經形成或尚未形成、已經穿透或尚未穿透,都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後敷上,效果神奇。(驗方第一。)

赤眼紅腫疼痛,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清水調和後敷在太陽穴。(第二。)

月經不止,將藥材和蓮蓬殼研磨成細末,用米湯送服二錢。(第三。)

偏墜作痛,同黃柏為末,木鱉子仁醋磨合敷。(第四。)

白話文:

偏墜作痛,將黃柏研成細末,與木鱉子仁用醋研磨混合後敷用。(第四種方法)

杖瘡腫痛,同皂角末、雞子清合敷。(第五。)

白話文:

當杖瘡腫痛,將皁角末和雞蛋清混合塗敷。(第五。)

2. 密蒙花三百三十二

酒浸蜜蒸用。

甘,平,微寒,無毒。足厥陰藥也。治一切目疾。療青盲而去浮翳,退赤脈而息羞明。消赤腫多淚。

蜀中州郡皆有之。木高丈餘,經冬不凋,花微紫色。春月採花。

目中障翳,(同黃柏丸服。)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甘、平,微寒,無毒。屬於足厥陰經藥物。治療一切眼疾。治療青光眼和消除眼前浮膜,消退紅血絲並緩解羞明。消除紅腫和流淚多。

四川各地都有分佈。藥材植株高一丈餘,過冬不凋謝,花色微紫。春季採花。

眼睛有障礙物和浮翳,(與黃柏丸同服。)

3. 柞木三百三十三

苦,平,無毒。催生利竅。治鼠瘻,療黃疸。

白話文:

性質:苦、平,無毒。

功效:催生通利竅脈。

用途:治療鼠瘻(中醫病名,指類似老鼠洞的病症)、黃疸。

處處山中有之。高者丈餘,葉小而有細齒,其木及葉丫皆有針刺,經冬不凋。五月開細白花,不結子,木心理皆白色。

白話文:

這種植物到處的山上都有。它生長起來有一丈多高,葉子小而有細齒,它的樹幹和葉子分枝上都有刺,經過整個冬天也不會凋謝。五月的時候會開出細小的白色花朵,不會結果,樹木的中心都是白色的。

鼠瘻,作木皮一斤,水煎分服。(驗方第一。)

白話文:

鼠瘻,用木皮一斤,以水煎過,分次服用。(驗方之一。)

柞木飲柞木葉,乾荷葉心中蒂,萱草根甘草地榆(各四兩)

白話文:

柞木飲,由柞木葉、乾荷葉心中蒂、萱草根、甘草、地榆(各四兩)組成。

每水煎半兩服。治一切癰疽發背,已成未成俱效。(諸方第一。)

白話文:

每劑藥煎取半兩(約7.5公克)服用。用於治療所有癰疽和背上發炎,無論已形成或尚未形成都有效。(各種治療方法中的最佳選擇。)

4. 茯苓三百三十四

去皮、木用。馬蘭為使,惡白蘞,畏地榆雄黃秦艽、龜甲,忌醋酸物。

白話文:

除去外皮,使用木頭。馬蘭用於治療,忌諱白蘞,畏懼地榆、雄黃、秦艽和龜甲,忌諱酸性食物。

甘,平,無毒。入足陽明、太陰、少陰、膀胱經。開心益志,健胃暖脾,利水燥濕,泄飲消痰。善安驚悸,最解煩滿。退胸脅之逆氣;除心腹之結痛,消氣水之腫脹,止水飲之燥渴。淋癃泄利神品,嘔吐遺帶妙劑。治奔豚必用,安胎孕亦良。赤苓,破氣結,利水道。茯苓皮,消水腫,利水道。

白話文:

甘草,味甘性平,無毒。歸足陽明、太陰、少陰、膀胱經。有開心益志、健胃暖脾、利水燥濕、泄飲消痰的功效。能安撫驚悸,最擅長解除煩悶。退除胸脅的逆氣;除心腹的結痛,消氣水引起的腫脹,止水飲引起的煩渴。是治療淋癃泄利的神奇藥品,也是治療嘔吐遺帶的良藥。治療奔豚病一定要用,安胎保胎的效果也很好。赤苓,破氣結,利水道。茯苓皮,消水腫,利水道。

5. 茯神三百三十五

甘,平,無毒。療風眩風虛,止驚悸健忘,除心下痛堅,解小腸澀淋,闢一切不詳,補五般虛勞。善安魂魄,尤養精神。

白話文:

甘,平性,無毒。治療因風吹導致的頭暈眩轉,還可治療因風虛引起的虛弱,鎮靜驚悸,改善健忘,消除心下疼痛或堅硬,緩解小腸阻塞的排尿困難,驅逐一切邪氣,補益五種虛勞。它能鎮靜安魂,尤其滋養精神。

生大山大松下,二八月採,所在大松處皆有之。出泰山者理小,不復採用。出華山者形極粗大。壅州南山亦有之,不如華山者。出大松下,附根而生,無苗、葉、花、實,作塊,皮黑而皺,內堅而白。在土底下。大者數斤。有赤白二種。或云松脂變成,或云假鬆氣而生。又曰茯苓皆自作塊,不附著根,茯神塊小,包根而生。

白話文:

茯苓生長在大山和老松樹下,在七八月採收,在有老松的地方都有茯苓。出產於泰山的茯苓體積小,不再採集。出產於華山的茯苓形狀極其粗大。壅州南山也有茯苓,但不如華山產的。茯苓生長在老松樹下,附著在樹根上生長,沒有芽、葉、花、果實,形成塊狀,外表黑色且有皺紋,內部堅硬而潔白。茯苓生長在土裡。較大的茯苓有幾斤重。茯苓有赤色和白色兩種。有人說茯苓是松脂變成的,也有人說茯苓是吸取老松的精氣而生長的。又有人說茯苓都是自己形成塊狀的,不附著在樹根上,茯苓塊體較小,包圍著樹根生長。

此說為勝。蓋假鬆氣而生也,千年者有神。近世所用,皆自雲南來者。又曰下有茯苓,則上有靈氣,如絲之狀,山人亦時見之,非菟絲子之絲也。

白話文:

這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松木受風而產生靈氣,生長千年便產生松神。現如今所使用的松脂,都是從雲南運來的。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松木底下有茯苓,那麼松木上面就會有靈氣,像絲線的樣子,山民們也時常能看到,這不是菟絲子的絲。

山間獨汗,茯苓末,水下。(驗方第一。)

胸脅氣逆腹滿,茯苓同參煎服。(第二。)

夢泄成白濁,茯苓末,米湯下。(第三。)

白話文:

ERROR

五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

白話文:

  • 五苓散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豬苓: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 澤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桂枝:溫經散寒,活血通脈。

治微熱而渴,小便不利,脈浮數,此水停也。又治渴飲水,水入即吐,此水逆也。(諸方第一。)

白話文:

治療輕微發燒且口渴,小便不利,脈象浮動而速度快,這是水停滯的緣故。另有治療口渴愛喝水,但喝了水就立刻吐出來,這是水氣上逆的原因。(此方列於諸方第一。)

半夏茯苓湯,半夏,生薑,茯苓

白話文:

半夏加茯苓湯

  • 半夏:12 公克
  • 生薑:6 公克
  • 茯苓:12 公克

半夏加茯苓湯

  • 半夏:12 公克

  • 生薑:6 公克

  • 茯苓:12 公克

本方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痰飲停滯,胸膈痞悶,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症。

治嘔而不渴者。(第二。)

茯苓甘草湯,茯苓,甘草,桂枝,生薑

治汗出不渴者。(第三。)

白話文:

半夏加茯苓湯

材料:

  • 半夏:12 公克
  • 生薑:6 公克
  • 茯苓:12 公克

功效:

治療脾胃虛弱、痰飲壅滯、胸悶、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

適用於:

  1. 嘔吐但口不渴(第二條)
  2. 出汗但口不渴(第三條)

其他治療方法:

  • **茯苓甘草湯:**茯苓、甘草、桂枝、生薑(用於治療茯苓甘草湯)

茯苓飲,茯苓,人參,白朮,枳實陳皮,生薑

白話文:

茯苓飲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養血、益氣生津的功效。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的功效。

枳實:具有行氣導滯、消痞散結的功效。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

合用主治:脾虛濕阻,食少體倦,浮腫痰多。

治吐水後,胸滿不食者。(第四。)

白話文:

古文:

吐水後,胸滿不食者。(第四。)

白話文:

吐水後,胸中滿悶、不思飲食。(第四)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桂枝原方,去桂枝,加茯苓、白朮

白話文: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是將桂枝原方的桂枝去掉,加入茯苓、白朮。

治頭痛發熱,無汗,心下滿,小便不利者。(第五。)

茯苓澤瀉湯,茯苓,澤瀉,甘草,桂枝,生薑

治嘔而飲水者。(第六。)

白話文:

第五。茯苓澤瀉湯

茯苓、澤瀉、甘草、桂枝、生薑

治療:頭痛發熱,不流汗,心下痞滿,小便不利。

第六。嘔而飲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