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一說荊中允)

《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七 (12)

回本書目錄

本草易讀卷七 (12)

1. 枳實三百十六

麩炒。陳久者良。

白話文:

麩炒,陳年者品質較優。

苦,酸,微寒,無毒。入足陽明經。下氣消食,開積破結。除胸脅痰癖,療心腹痞滿。退皮內之風癢,除胃中之濕熱。止瀉痢而平喘嗽,通停水而散敗血,長肌肉而利臟腑,除陰痿而止脅痛。逐痰飲,消痞食,有沖牆破壁之力也。

白話文:

苦味、酸味,微寒,無毒。歸屬於足陽明經。可以降低氣、促進消化、緩解腹瀉與平復咳嗽,清除積聚在胸脅部的痰癖,治療心腹部的痞滿。消除皮膚內部的風癢,清除胃部的濕熱。止住腹瀉痢疾和緩解喘咳,通利停滯的水腫並化解瘀血,增長肌肉並使臟腑得到滋補,消除陰痿的症狀並緩解脅痛。可以去除痰液和積食,能起到衝破牆壁的力量。

生河內川穀,洛西江湖皆有之,以商州者為佳。木如橘而小,高五七尺,葉如橙,多刺。春生白花,秋成實。七八月採者為實,皮厚而小。九十月採為殼,完大而薄。

白話文:

河內、川穀、洛西江湖都有生長,以商州產的最好。樹木像橘樹卻較小,高五到七尺,葉子像橙樹,多刺。春天長出白色花朵,秋天結果實。七月至八月採摘做果實用的,皮厚而小。九月至十月採摘做外殼用的,完整大而薄。

猝胸痹痛,末服。(驗方第一。)

小兒久痢。同上。(第二。)

婦人陰腫堅痛,炒碎,包熨之,冷則另易。(第三。)

奔豚氣痛,炒末服。(第四。)

小兒頭瘡,燒灰,豬脂合敷。(第五。)

白話文:

驗方第一

猝發胸痺疼痛,尚未服藥。

驗方第二

小兒久瀉久痢。用法同上。

驗方第三

婦人陰部腫脹疼痛,將藥炒碎,包起來熱敷。冷了後,更換新的。

驗方第四

奔豚氣痛,將藥炒成粉末服用。

驗方第五

小兒頭瘡,將藥燒成灰,與豬脂混合敷上。

白話文:

枳朮散:枳實、白朮。

枳實:性味酸、苦,溫。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用於治療胸膈滿悶、食積不化、咳嗽痰多等症。

白朮:性味甘、苦,微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瀉水腫等症。

_枳朮散_是中醫常用的理氣健脾藥方,具有理氣消積、健脾化痰的功效。用於治療胸膈滿悶、食積不化、咳嗽痰多、脾虛腹瀉等症。

散服。治心下堅硬如盤,症脈實者。(諸方第一。)

白話文:

散劑。治療心窩下方堅硬如石盤,且脈象實大者。(諸方中最為有效。)

枳薤桂枝,枳實,厚朴,栝蔞,薤白桂枝

白話文:

  • 枳實:枳樹的果實,具有行氣、消積、導滯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積腹脹等症狀。

  • 厚朴:厚朴樹的樹皮,具有理氣、化痰、燥濕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

  • 栝蔞:栝蔞植物的果實,具有清熱、化痰、利尿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症狀。

  • 薤白:薤植物的葉子,具有行氣、活血、通陽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

  • 桂枝:桂樹的枝條,具有發散風寒、溫通經絡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治心胸結滿,脅下搶心。(第二。)

枳實芍藥散,枳實,白芍

為末。治產後腹痛。(第三。)

白話文:

枳實芍藥散,由枳實、白芍組成,研磨成細粉。用於治療產後腹痛。

2. 枳殼三百十七

麩炒。陳久者良。

白話文:

炒過的麩。陳放時間久的為佳。

苦,酸,微寒,無毒。治泄痢裡急後重。余治同枳實,但力稍緩耳。風疹作癢,水煎,內服外敷。(驗方第一。)

白話文:

苦、酸、微寒,沒有毒性。治療腹瀉、痢疾、急後重。其他用途與枳實相同,只是效果稍緩慢而已。風疹導致皮膚發癢,可以用水煎煮,內服外敷。(驗方之一。)

產後腸出,水煎浸之。(第二。)

白話文:

產後脫出的腸子,用熱水煎煮來浸泡。(第二種治療方法。)

一切氣積,枳殼三斤,去穰,每個入巴豆仁一粒,合定。水煮一日,湯減再加熱湯,怕入冷水,汁盡去巴豆,曬乾為末,丸豆大,每三十丸。(第三。),胎胞欲瘦,同甘草末服,或同白朮丸服。(第四。)

白話文:

一切肚脹:枳殼三斤,去掉殼內的薄皮,每個裡面加一粒巴豆仁,密封好。用小火煮一天,湯汁減少後再加新鮮的湯水,等湯汁煮乾後,放入冷水中,取出後去掉巴豆,曬乾後磨成細末,丸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30丸。

胎胞長得又大又硬:與甘草末一起服用,或與白朮丸一起服用。

枳殼丸,枳殼(四兩,分四分子服),蒼朮(一兩,與枳殼一兩同煮乾,炒黃,去朮),萊菔子(一兩),小茴(一兩),乾漆(一兩,各配枳殼一兩同煮,如前。再用),香附(二兩),檳榔(一兩),元胡(一兩),三稜(二兩),莪朮(一兩,上二味童便浸),巴豆仁(三十粒)

白話文:

枳殼丸:

  • 枳殼:四兩,分四次服用。
  • 蒼朮:一兩,與枳殼一兩一起煮乾,炒黃,去除蒼朮。
  • 萊菔子:一兩。
  • 小茴:一兩。
  • 乾漆:一兩,與枳殼一兩一起煮,方法同上。另取:
  • 香附:二兩。
  • 檳榔:一兩。
  • 元胡:一兩。
  • 三稜:二兩。
  • 莪朮:一兩,用童便浸泡。
  • 巴豆仁:三十粒。

同煮乾,去豆炒黃,丸豆大。每五七十丸,白湯下。治氣鼓。(第五。)

白話文:

煎乾後,將豆子去除,炒至顏色變黃,然後搓成豆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50-70 顆,用白開水送服。此方可治療氣鼓(第 5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