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四 (28)
本草易讀卷四 (28)
1. 大黃百二十八
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
以麻沸湯漬之,須臾絞去渣服。治心下痞,按之自濡。(第五。)
桂枝大黃湯,桂枝,白芍,炙草,姜,棗,大黃
治腹滿實痛。(第六。)
大黃硝石湯,大黃,硝石,黃柏,山梔
水煎。治黃疸腹滿,自汗,小水不利而赤。(第七。)
大黃附子湯
治脅下痛,發熱,脈弦緊。(第八。)
抵當湯,大黃,桃仁,水蛭,虻蟲
為末煎。治少腹結滿,小水自利,發熱,脈沉有力。(第九。)
大黃䗪蟲丸,大黃,甘草,杏仁,白芍,地黃,桃仁,乾漆,虻蟲,水蛭,䗪蟲,黃芩
蜜丸服。治腹滿而瘦,目暗肌錯。(第十。)
下瘀血湯,大黃,桃仁,䗪蟲
蜜丸彈大,酒下。治產後腹痛在臍下者,亦治經水不利。(十一。)
大黃甘遂湯,大黃,甘遂,阿膠
煎服。治產後少腹滿,小便微難。(十二。)
大黃丹皮湯,大黃,芒硝,桃仁,丹皮
治腸癰少腹腫痛,小便不調,自汗,發熱,脈遲緊者。(十三。)
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
水煎。治吐衄血。(十四。)
備急丸,大黃,乾薑,巴霜
蜜丸豆大,每三丸。治猝痛,心腹如錐刺。(十五。)
金黃散,大黃,甘草(等分)
為末,酒熬成膏。治一切腫毒,癰癤初起。內服酒下,外敷貼之。(十六。)
生軍散
為末醋合敷。治一切腫毒,癰癤初起。(十七。)
己椒藶黃丸,生軍(一兩),葶藶(一兩),椒目(一兩),防己(一兩)
蜜丸豆大,每三丸,日三服,不知稍增之。治腹滿,口舌乾燥,此水在腸間,外症不必有水形也。(十八。)
白話文:
大黃百二十八方
-
大黃黃連瀉心湯: 用大黃、黃連,以麻沸湯浸泡後,立即擠出藥渣服用。治療心下痞塊,按壓時感覺柔軟潮濕。
-
桂枝大黃湯: 使用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大黃。治療腹部脹滿疼痛。
-
大黃硝石湯: 用大黃、硝石、黃柏、山梔子水煎服。治療黃疸、腹部脹滿、自汗、小便不利且顏色發紅。
-
大黃附子湯: 治療脅下疼痛、發熱、脈象弦緊。
-
抵當湯: 用大黃、桃仁、水蛭、虻蟲研磨成粉末後水煎服。治療少腹脹滿、小便自利、發熱、脈象沉而有力。
-
大黃䗪蟲丸: 用大黃、甘草、杏仁、白芍、生地黃、桃仁、乾漆、虻蟲、水蛭、䗪蟲、黃芩製成蜜丸服用。治療腹部脹滿消瘦、目暗神疲。
-
下瘀血湯: 用大黃、桃仁、䗪蟲製成蜜丸,丸藥大小如彈丸,酒送服。治療產後臍下腹痛,也治療月經不通。
-
大黃甘遂湯: 用大黃、甘遂、阿膠水煎服。治療產後少腹脹滿,小便略微困難。
-
大黃丹皮湯: 用大黃、芒硝、桃仁、丹皮治療腸癰,少腹腫痛,小便不順,自汗,發熱,脈象遲緩而緊。
-
瀉心湯: 用大黃、黃連、黃芩水煎服。治療吐血、鼻出血。
-
備急丸: 用大黃、乾薑、巴豆霜製成蜜丸,每次服用三丸。治療突然發生的劇烈疼痛,感覺如同錐子刺入心腹。
-
金黃散: 用等量的大黃和甘草研磨成粉,用酒煎熬成膏。治療一切腫毒,癰疽初起。內服,酒送服,外敷。
-
生軍散: 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外敷。治療一切腫毒,癰疽初起。
-
己椒藶黃丸: 用生軍、葶藶、椒目、防己等量製成蜜丸,每次服用三丸,每日三次,如有需要可酌量增加劑量。治療腹部脹滿、口乾舌燥,此為腸道積水所致,即使外觀沒有明顯水腫的症狀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