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四 (15)
本草易讀卷四 (15)
1. 胡蘆巴九十四
酒浸炒用。
味苦,大溫,無毒。補命門,暖丹田。治冷氣疝瘕,療寒濕腳氣。腹脅脹滿之寒,面色青黑之陰。
出廣州,或云種出海南諸番,其國中蘿蔔子也。舶客將種蒔於嶺外亦生,然不及番中來者。
腿膝痛,行無力,同故紙、木瓜丸服。(驗方第一。),冷氣疝瘕,酒製蘆巴、蕎麥炒研面各四兩,小茴一兩炒,丸服。大便下白則愈。少腹冷痛是也。(第二。)
沉香內消丸,沉香,木香,蘆巴,小茴
酒丸服。治偏墜痛或小腸疝氣。(諸方第一。)
白話文:
用酒浸泡後再炒過使用。
味道苦,性大溫,沒有毒性。可以補益命門的火氣,溫暖丹田。能治療寒氣引起的疝氣,以及寒濕造成的腳氣。對於腹部、脅肋脹滿的寒症,以及面色青黑的陰寒症狀也有療效。
產於廣州,也有人說是由海南等地的外國所種植,是他們國家的蘿蔔種子。外國商人將種子帶到嶺南地區種植也能生長,但效果不如外國產的。
腿膝疼痛,行走無力,可以搭配補骨脂、木瓜製成藥丸服用。(這是第一個驗方。)寒氣引起的疝氣,可以用酒製的葫蘆巴、炒過的蕎麥磨成的粉各四兩,再加上炒過的小茴香一兩,製成藥丸服用。如果大便排出白色黏液就表示病症痊癒。少腹冷痛也是這種情況。(這是第二個驗方。)
沉香內消丸的成分是:沉香、木香、葫蘆巴、小茴香。
用酒調和藥丸服用。可以治療偏墜疼痛或小腸疝氣。(這是所有藥方中的第一個。)
2. 馬藺子九十五
炒用。治疝醋炒。即蠡實,北人呼為馬楝是也。
甘,平,無毒。治寒疝,消水痢,平癰腫,愈瘡癤。利大小腸,止吐衄血。除婦人血氣煩悶,調婦科產後血運。經脈不止之疾,崩中帶下之疴。根葉略同。
生荒野中。就地叢生,一本二三十莖,苗高三四尺。葉中抽莖,葉似韭而長厚。三月開紫白花,五月結實作角子。
喉痹腫痛,同升麻煎,入蜜少許。(驗方第一。)
水痢一切,同白麵各炒,米飲下。(第二。)
睡死不寤,用根取汁服之。(第三。)
喉痹腫痛,喘息欲死,用根葉煎服。(第四。)
小便不通,用花同茴香、葶藶炒末,酒下。(第五。)
白話文:
馬藺子
將馬藺子炒過後使用。用醋炒過可以治療疝氣。它就是蠡實,北方人稱之為馬楝。
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可以治療寒疝,消除水瀉,平息癰腫,治癒瘡癤。能疏通大小腸,止吐血、流鼻血。能解除婦女因血氣不順引起的煩悶,調養婦科產後血運不暢。對於經脈不止、崩漏、帶下等婦科疾病也有療效。馬藺的根和葉的功效大致相同。
它生長在荒野中,成叢生長,一株有二三十根莖,幼苗高約三四尺。葉子中心長出莖,葉子像韭菜但較長且厚。三月開紫白色花,五月結出像角一樣的果實。
喉嚨腫痛,可以和升麻一起煎煮,加入少許蜂蜜服用。(驗方一)
各種水瀉,可以和炒過的白麵一起用米湯送服。(驗方二)
昏睡不醒,可以用根部取汁服用。(驗方三)
喉嚨腫痛,喘息急促快要窒息,可以用根和葉煎煮服用。(驗方四)
小便不通,可以用花與茴香、葶藶一起炒成末,用酒送服。(驗方五)
3. 牛蒡子九十六
酒蒸焙乾,研粉用。大力子、惡實、鼠黏子。
辛,苦,無毒,性降。除癮疹之風濕,解咽喉之風熱,平瘡瘍之腫毒,開腰膝之凝滯。處處有之。三月生苗,高三四尺,四月開花成叢,淡紫色,結實如楓梂而小,萼上細刺百十攢簇之,一梂有子數十顆。其根大者如臂,長者近尺,其色灰黔。七月採子,十月採根。
浮腫咽塞,酒下末。(驗方第一。)
頭痛連睛,同石膏末,茶下。(第二。)
頭痛有痰,同旋花末,茶下。(第三。)
咽膈壅涎,同炙草、荊穗末,湯下緩之。(第四。)
喉痹腫痛,同馬藺子末服。(第五。)
咽中痘疹,同桔梗、甘草煎。(第六。)
風熱癮疹,同浮萍炒末,薄荷湯下。(第七。)
痘熱狂,咽塞便秘,同荊穗、甘草煎。(第八。)
便癰腫痛,炒末,同芒硝蜜水下。(第九。)
蛇蠍蟲毒,煎服。(第十。)
水腫腹大,炒末丸服。(十一。)
手脂腫疼麻木,或連肩膝,同羌活末服。(十二。)
白話文:
將牛蒡子用酒蒸過後烘乾,磨成粉末使用。它又叫做大力子、惡實、鼠黏子。
味道辛、苦,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下走的。它可以去除皮膚上的風濕疹子,解除咽喉的風熱,平息瘡瘍的腫痛毒素,疏通腰部和膝蓋的凝滯不通。它到處都有生長。三月長出幼苗,大約有三四尺高,四月開花,花朵成叢,呈現淡紫色,果實像楓樹的果實,但比較小,萼片上有細小的刺,成百上千的簇擁在一起,一個果實裡有數十顆種子。它的根部大的像手臂,長的有將近一尺,顏色是灰黑色。七月採收種子,十月採收根部。
水腫、咽喉堵塞,用酒送服牛蒡子粉末。(驗方一)
頭痛連帶到眼睛,和石膏粉末一起用茶水送服。(驗方二)
頭痛伴有痰,和旋花粉末一起用茶水送服。(驗方三)
咽喉、胸膈有痰涎阻塞,和炙甘草、荊穗粉末一起用湯藥緩慢地服用。(驗方四)
喉嚨紅腫疼痛,和馬藺子粉末一起服用。(驗方五)
咽喉中長出痘疹,和桔梗、甘草一起煎煮服用。(驗方六)
風熱引起的皮膚疹子,和炒過的浮萍粉末一起用薄荷湯送服。(驗方七)
痘瘡發熱嚴重、精神狂躁、咽喉堵塞、大便不通,和荊穗、甘草一起煎煮服用。(驗方八)
背部生瘡腫痛,將牛蒡子炒過磨成粉末,和芒硝用蜂蜜水送服。(驗方九)
被蛇蠍等毒蟲咬傷,煎煮後服用。(驗方十)
水腫腹部脹大,將牛蒡子炒過磨成粉末,做成藥丸服用。(驗方十一)
手部腫脹疼痛麻木,或者連帶到肩膀和膝蓋,和羌活粉末一起服用。(驗方十二)
4. 牛蒡根葉
苦,寒,無毒。療一切癰疽,惡瘡、杖瘡、金瘡、反花,治諸般風疾,中風、弱風、勞風、弱風。
燥熱發狂,取根汁服。(驗方第一。)
心煩熱恍惚。同上。(第二。)
一切風疾,同生地、枸杞、牛膝浸酒服。(第三。)
筋牽骨痛,同地黃、黑豆浸酒服。(第四。)
面忽腫痛,用根酒煎膏,貼之,仍酒服。(第五。)
頭風白屑,同葉熬稠,塗之,至明,皂角水洗下。(第六。)
咽熱腫,用根煎服。(第七。)
項上癭疾,用根或煎或丸。(第八。)
小便不通,臍腹急痛,同生地、滑石,蜜水煎下。(第九。)
瘡癤,以葉貼之。(第十。)
諸瘡腫毒,取汁入米煮粥服。(十一。)
積年惡瘡,以根取汁,合豬脂油封之。(十二。)
漏瘡。同上。(十三。)
白話文:
牛蒡根葉,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可以治療各種癰疽、惡瘡、杖瘡、刀傷等外傷,以及治療各種風病,例如中風、身體虛弱引起的風病、勞累引起的風病。
燥熱導致精神失常,可以取牛蒡根的汁液服用。(驗方第一。)
心煩發熱、精神恍惚,也可用同樣方法處理。(第二。)
各種風病,可以將牛蒡根與生地、枸杞、牛膝一起浸泡在酒中服用。(第三。)
筋骨牽引疼痛,可以將牛蒡根與地黃、黑豆一起浸泡在酒中服用。(第四。)
臉部突然紅腫疼痛,可以用牛蒡根煮酒後做成膏狀塗抹,同時飲用藥酒。(第五。)
頭皮屑多,可以用牛蒡葉熬煮成濃稠狀塗抹,到第二天早上用皂角水洗掉。(第六。)
咽喉紅腫熱痛,可以用牛蒡根煎煮後服用。(第七。)
脖子上長癭,可以用牛蒡根煎煮或製成藥丸服用。(第八。)
小便不通暢,肚臍周圍腹部劇烈疼痛,可以將牛蒡根與生地、滑石一起用蜂蜜水煎煮後服用。(第九。)
瘡癤,可以用牛蒡葉直接敷貼。(第十。)
各種瘡腫毒,可以取牛蒡汁液加入米中煮粥服用。(十一。)
多年難癒的惡瘡,可以取牛蒡根汁液,混合豬油封在患處。(十二。)
潰瘍流膿的瘡,也用同樣方法處理。(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