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粹醫話》~ 育兒者注意

回本書目錄

育兒者注意

1. 育兒者注意

近查小兒病症多吐瀉,慢脾危險之候,本院思患預防,提出數條,以便育兒者注意:一、慎重寒涼,小兒受寒,人每不覺,蓋其上衣,短褲有襠不束腰帶,寒多由腰臍入內,裡寒多而表寒少,發作則腹疼,瀉痢作熱,致成慢脾,宜改良衣服。二、少吃生冷,胃家多受水果冷食,則胃陽不足,消化無力,輕則停食作熱,重則吐瀉,淪於慢脾。或曰水果可助消化,乃救酒,食後胃熱過高,非水果真能助消化也。

白話文:

最近觀察到小兒疾病大多是嘔吐和腹瀉,長期脾胃虛弱會很危險。為了預防,本機構提出以下幾點,供育兒者注意:

一、注意保暖:小兒容易受寒,但大人往往沒有察覺。因為他們通常上衣短、褲子有襠但不會繫腰帶,寒氣很容易從腰臍進到體內。內寒多而外寒少,發作時會腹痛、腹瀉發熱,導致脾胃虛弱。建議改良衣服,做好保暖措施。

二、少吃生冷食物:如果小兒經常吃水果或冷食,會導致胃陽不足,消化能力下降。輕則會停食發熱,重則會嘔吐和腹瀉,最終導致脾胃虛弱。有人說水果可以幫助消化,但這些人都是在酒後食用水果。因為喝酒後胃熱過高,水果並非真的能助消化。

三、戒食不易消化之物,小兒幼時胃力均弱,因無牙咀嚼,或雖咀嚼而不常運動,因之不易消化,每停滯生病。以上三條,未病時須預防。若已病後須知者,亦有三條:一、作熱亦有裡寒症,裡寒作熱綿綿不休,並不過亢,夜甚於日,舌苔白滑、灰滑、淡黃而滑。均潤澤不燥,雖熱而所吐瀉之物,均未消化,甚有瀉青綠色者,此均裡寒作熱,已成慢脾,貿然以為有火而用涼藥,每易致誤。

白話文:

三、避免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小兒幼時胃氣虛弱,因無牙齒咀嚼,或即使咀嚼也不經常運動,因此不易於消化,每每停滯而致病。以上三條,在未生病時就需要預防。若已生病後,需要知道的有三條:

一、發熱也可能有裡寒證。裡寒發熱綿綿不絕,且不甚發亢,夜間較白天嚴重,舌苔白滑、灰滑、淡黃而滑。均潤澤不燥,雖熱但所吐瀉之物均未消化,甚至有拉青綠色便的情況。這些都是裡寒發熱,已經形成慢性脾胃虛寒。若貿然認為是熱證而使用寒涼藥物,往往容易誤治。

二、雖停食而不宜攻下,停食既因脾慢不運,攻下更嫌克削,慢脾症宜補土溫化,不宜攻下傷脾,脾如能運,雖有停滯,自能消化,何必攻下。三、忌用刀針扎積,以免致誤。慢脾本屬虛症,已血氣不足,扎積則更損氣血,往往致誤,更有拿積糊檟等,均非良法。本院屢見此等誤事情形,故特舉而出之。

白話文:

第二點:即使停滯不吸收食物,也不適合用瀉下法來治療。因為停滯不吸收食物時,是因為脾臟運作緩慢所致,如果再用瀉下法,會更加削弱脾臟。對應慢脾證,應當採用補益脾胃、溫暖脾陽的方法,不宜用瀉下法傷及脾臟。如果脾臟功能能夠恢復正常運作,即使有停滯的情況,也能自行消化,何必非要用瀉下法呢。

第三點:禁止使用針灸扎積的療法,以避免造成危害。慢脾證本質上屬虛症,本身氣血不足,如果進行針灸扎積,會更加損耗氣血,往往會造成危害。此外,還有用「拿積糊檟」等方法治療慢脾證的,這些都不是好辦法。本醫院屢次看到使用這些方法誤治的病例,因此特別提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