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粹醫話》~ 腦髓腸胃胞宮為臟為腑辨
腦髓腸胃胞宮為臟為腑辨
1. 腦髓腸胃胞宮為臟為腑辨
《素問·五臟別論篇》黃帝問曰:余聞方土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或以為腑,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腑,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名曰傳化之腑。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所謂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者也。
案:古者臟腑混稱,考《素問·六節臟象論》云:十一臟取決於膽。《素問·靈蘭秘典論》以臟胃為十二臟相使之次是皆稱腑為臟。自黃帝岐伯察天地之五氣而知五臟之生長,只此五者為根本,遂定五臟之名稱。著《五臟生成篇》以垂教後世。蓋腦、髓、胞宮、骨皆屬諸腎,言腎臟而三者可包括焉。
脈屬諸心,言心臟而脈可包括焉。臟病虛多實少,大法宜補;腑病實多虛少,大法宜瀉。彼夫不分臟腑,不辨虛實,但就病之所在而名之曰腦膜炎,曰腸胃炎,曰子宮病者,其亦未知人身之生成長養,悉本於天地之五氣與。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有些人認為腦髓是臟器,有些人認為腸胃是臟器,也有人認為它們是腑,這些說法互相矛盾,大家都認為自己對,卻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希望能聽您講解。岐伯回答道: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這六個,是地氣所生的,都藏在陰處,像大地一樣,所以能藏而不瀉,稱為奇恆之腑。而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個,是天氣所生的,其氣象徵著天,所以能瀉而不藏,稱為傳化之腑。所謂五臟,是藏精氣而不瀉的;所謂六腑,是傳化物質而不藏的。
古時候,臟腑的稱呼常常混淆不清。《素問》裡提到,十一臟的決斷取決於膽;也把胃稱為臟器,這些都把腑稱為臟。從黃帝和岐伯觀察天地五氣而了解五臟的生長後,才確定了五臟的名稱,並著有《五臟生成篇》來教導後世。其實腦、髓、胞宮(子宮)、骨都屬於腎,說到腎臟就包含了這三者;脈屬於心,說到心臟就包含了脈。臟的病症多虛少實,治療原則多為補益;腑的病症多實少虛,治療原則多為瀉下。那些不分臟腑,不辨虛實,只根據疾病所在部位而稱之為腦膜炎、腸胃炎、子宮病的人,他們並不知道人體的生成、生長、營養,都源於天地五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