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粹醫話》~ 答吳霞赤問口渴證

回本書目錄

答吳霞赤問口渴證

1. 答吳霞赤問口渴證

問曰:口渴一症,多屬熱,多屬液少,夫人而知之。故先哲醫案每即據此以辨病之為溫熱,為液少。然水飲屬濕,仲聖於飲家反渴用乾薑、桂枝、桔皮、附子、生薑,可知濕不化則液不潮,亦能口渴,下焦陰寒太盛,氣不化水,未能蒸液上騰,亦今口渴,是寒濕有口渴者矣。

白話文:

問題:口渴這個症狀,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因為熱或者液體不足,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因此,古時候醫生的病例記載中常常根據這個症狀來分辨是溫熱病還是液體不足。然而,喝水會導致濕氣,仲景在治療飲水過多導致口渴時,卻用了乾薑、桂枝、桔皮、附子、生薑等溫熱藥物。這說明如果濕氣不轉化,液體就不會滋潤身體,也會導致口渴。另外,如果下焦陰寒過重,氣無法轉化為水,蒸發的水液無法上升,也會引起口渴,所以濕寒也會導致口渴。

但欲辨屬熱屬燥屬寒屬濕,臨證時諸證互參,將於何等證候辨別之?答曰:《傷寒論》辨霍亂症曰:寒多不欲飲者,理中湯主之,熱多欲飲者,五苓散主之,口渴證之為寒為熱,亦可於欲飲與不欲飲辨之。狂飲無度而兼喜冷飲者屬熱屬燥居多,渴不欲飲或飲亦不多,且喜熱飲者,屬寒屬濕居多,再參之以脈之洪數遲澀,舌之潤與不潤,小便之短赤或清長,則病無遁情矣。

白話文:

要辨別是熱、燥、寒、濕哪一種證型,在診療的時候,各種證狀互相參照,要從哪種證候去辨別?答案是:

  • 《傷寒論》在辨別霍亂證時說:如果寒證多,不想喝水,可以用理中湯治療;如果熱證多,想喝水,可以用五苓散治療。因此,口渴這個證狀也可以通過想喝水還是不想喝水來區分寒證還是熱證。
  • 如果狂飲無度,而且喜歡喝冷飲,大多屬於熱證或燥證;
  • 如果口渴不想喝水,或者喝水也不多,而且喜歡喝熱飲,大多屬於寒證或濕證。
  • 再結合脈搏的洪數遲澀、舌頭的潤或不潤、小便的短赤或清長,就可以辨別出疾病的真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