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堂散記》~ 卷下 (5)
卷下 (5)
1. 清暑益氣湯
《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又曰:「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熱則氣泄,今暑邪干衛,故身熱自汗,以黃耆甘溫補之為君;人參、當歸、橘皮、甘草甘微溫補中益氣為臣;蒼朮、白朮、澤瀉滲利而除濕;升麻、葛根甘苦性平,善解肌熱,又以風勝濕也;濕傷脾胃則食不消而作痞滿,故加炒曲、青皮辛甘微溫消食快氣;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故以黃柏苦寒借甘味瀉熱補水,滋其化源;以參麥五味救天暑之傷於庚金,為佐。名曰清暑益氣湯。
白話文:
清暑益氣湯
古籍記載:「脈象虛弱,身體發熱,是因中暑所致。」又說:「陽氣是保護肌膚、使之強健的。」發熱就會導致氣虛外泄,現在暑邪侵犯肌體衛氣,所以身體發熱並自汗,因此用溫性的黃耆來補益陽氣作為主藥;人參、當歸、橘皮、甘草味甘微溫,補益中氣作為輔藥;蒼朮、白朮、澤瀉則能滲濕利水,去除濕邪;升麻、葛根甘苦平和,善於解肌熱,又能治療風濕;濕邪傷及脾胃,就會導致消化不良,出現痞滿等症狀,所以加入炒麥芽、青皮來消食理氣;腎臟怕乾燥,需用辛味之品潤澤,所以用黃柏苦寒來瀉熱補水,滋養腎陰;再用人參、麥冬、五味子來救治暑邪對肺金的損傷,作為佐藥。此方命名為清暑益氣湯。
2. 葛花解酲湯
夫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只當發散,汗出則愈,其次莫如利小便,葛花解酲湯主之。
蓮花,青皮各三分,木香五分,陳皮,人參,茯苓,豬苓以上各五分,白朮,神麯,乾薑,澤瀉以上各二分,砂仁,白蔻仁,葛花以上各五分
共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白話文:
葛花解酲湯
酒性大熱且有毒性,氣味都屬陽性,是一種無形的物質。如果傷酒了,應該以發散解表為主,讓汗水排出就能痊癒;其次是促進小便排出,葛花解酲湯就能達到這個效果。
藥方組成:蓮花、青皮各三分,木香五分,陳皮、人參、茯苓、豬苓各五分,白朮、神麴、乾薑、澤瀉各二分,砂仁、白蔻仁、葛花各五分。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送服,只要微微出汗,酒醉的病症就會消失了。
3. 枳朮丸
易水張先生常戒:服藥不可峻利,藥才下咽施化其標皮之力,便言快也,所傷之物已去。若更待一兩時辰,藥盡化開,其藥之峻利自有性情,病去之後,脾胃更損,真氣、元氣則壞,促人壽命。當時設下一藥,枳實一兩麩炒黃色,白朮二兩土炒黃色,只此二味,荷葉燒飯為丸。
以白朮甘溫補脾胃之元氣,其中苦味除胃中之濕熱、利腰臍間血,先補脾胃之弱,過於枳實克伐之藥一倍。枳實,味苦寒,泄心下之痞悶,消化胃中所傷。藥入胃,其所傷不能即去,須待一兩時辰,食才消化。是先補其虛,而後化其所傷,則不峻利矣。當此之時,未悟用荷葉燒飯為丸之理。
老年,味之始得,可謂奇矣。荷葉之物,中央空,象震卦之體。震者,動也,人感之生足少限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經》曰:「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胃氣、穀氣、元氣、甲膽上升之氣,一也。荷葉之體生於水土之下,出於汙泥之中,挺然獨立,其色青,其中空,象風木者也。
食藥感此氣之化,胃氣何由不上升乎?其主意用此一味為引,可謂遠識深慮,合於道者也。更以燒飯和藥,與白朮協力滋養穀氣而補胃,再不致於內傷,此東垣先生老年致戒之說也。推而廣之,胃中痰滯,則有橘半枳朮;食滯則有曲糵枳朮;正氣虛則有人參枳朮;實則有三黃枳朮,此用方之妙義也。所云荷葉燒飯者,是以荷葉煮湯作飯,用荷葉包飯煨而用之者非。
白話文:
枳朮丸
易水張先生常告誡:服用峻利之藥不可操之過急,藥物剛入口,就感覺症狀改善,以為病已痊癒,這是錯誤的。應該再等一兩個時辰,待藥物完全化開,發揮其峻利之效,這樣才能避免傷及脾胃,損耗真氣元氣,反而縮短壽命。當時他設計了一種藥方,用炒至黃色的枳實一兩,土炒至黃色的白朮二兩,僅此二味,再用荷葉燒飯做成藥丸。
白朮味甘溫,能補益脾胃元氣,其苦味又能除濕熱,利通腰臍間的瘀血,先補益脾胃虛弱之處,用量是枳實的兩倍,以制衡枳實峻下的功效。枳實味苦寒,能瀉去心下痞悶,消化胃中積滯。藥物進入胃中,並不能立即見效,需要一兩個時辰才能消化吸收。所以先補益脾胃之虛,再化解積滯,這樣就不會過於峻利了。當時尚未領悟到用荷葉燒飯制丸的道理。
直到老年,他才明白其中的奧妙。荷葉中央空心,形似震卦,震卦代表動,與人體足少陽膽經相應,膽經主風,是生化萬物之根本。《內經》說:「立身處世,應從一開始就遵循規矩,才能避免錯誤。」人體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就是少陽膽經之氣。胃氣、穀氣、元氣、膽經上升之氣,本質上是一體的。荷葉生於水土,出於汙泥,卻挺拔獨立,青翠欲滴,其空心的形態,象徵著風木之氣。
藥物借助荷葉的這種氣化作用,胃氣自然就能順利上升。使用荷葉做引經藥,可謂深謀遠慮,符合道家養生之理。再用荷葉燒飯和藥,與白朮共同滋養穀氣,補益脾胃,避免內傷,這是東垣先生老年時的體會和告誡。以此類推,胃中痰滯可用橘半枳朮丸;食滯可用曲糵枳朮丸;正氣虛可用人參枳朮丸;實證可用三黃枳朮丸,這就是此方妙用的道理。所謂荷葉燒飯,是指用荷葉煮水煮飯,再用荷葉包裹飯後煨制,而不是單純用荷葉煮飯。
4. 六一散
河間六一散:滑石六兩,甘草一兩,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治盛夏暑濕生熱,心煩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真善於制方者。保赤家加辰砂、琥珀治小兒夏月暑熱生風,尤為對症之藥。
白話文:
六一散
河間六一散是由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組成,取天地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此方用於治療盛夏暑濕導致的發熱、心煩口渴、尿少等症狀。 配方精妙,堪稱良方。 保赤家(指治療小兒疾病的醫家)在方中加辰砂、琥珀,則可用於治療小兒夏季暑熱引起的驚風,更是對症之藥。
5. 青蒿丸
近時有制青蒿丸送人者,服之不效,藥味雜也。《保嬰集》古方青蒿丸,青蒿節內蟲十條,硃砂、鉛粉各五分,杵為丸,粟米大,一歲一丸,乳汁送下,云治驚風百不失一。其詩云:「一半丹砂一半雪,其功只在青蒿節,任教死去也還魂,服時須用生人血(生人血,人乳也)」。
此治心包肝膽痰熱生驚之方也,青蒿節內蟲能入臟而清熱,硃砂、鉛粉能入心包墜痰,病入心包、肝膽者用之效。邪未入臟,不可輕投。
白話文:
青蒿丸
最近有人製作青蒿丸送給我,服用後卻沒有效果,原因是藥材搭配不當。《保嬰集》裡記載的古方青蒿丸,配方是取青蒿莖節裡的蟲十條,硃砂、鉛粉各五分,研磨成米粒大小的丸藥,一歲的孩子服用一丸,用母乳送服,據說治療驚風百發百中。詩中寫道:「一半丹砂一半雪,其功只在青蒿節,任教死去也還魂,服時須用生人血(生人血,指人乳)」。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心包、肝膽濕熱導致驚風的。青蒿莖節裡的蟲可以進入臟腑清熱,硃砂、鉛粉可以進入心包,鎮降痰濁。這個藥方適用於疾病已經深入心包、肝膽的情況。如果邪氣還沒有侵入臟腑,就不能輕易使用。
6. 火花膏
《嬰童百問》火花膏止小兒夜啼。夜啼者,臟冷也。火花陰中之陽,自然之妙,剪下一朵,辰砂一字蜜調成膏塗乳上,令兒舔吸,用法亦妙。醫者,意也,此小巧之妙方也。[一字:用量相當於銅製錢四個字中的一個字上堆放量。]
白話文:
火花膏可以治小兒夜啼。小兒夜啼是因為臟腑虛寒。火花是陰中之陽,具有神奇的療效,剪下一朵,用辰砂(硃砂)少許(約等於四個銅錢字大小的一個字的量)和蜂蜜調成膏狀,塗在乳房上,讓孩子舔食,這種使用方法也很巧妙。醫生治病,貴在用心,這是個非常巧妙的小方子。
7. 舉卿古拜散
陳無擇婦人方,荊芥一味焙研為末,淡酒沖服,名舉卿古拜散,治產後中風有神功。蓋厥陰血分藥也。《唐韻》荊字舉卿切,芥字古拜切。隱其名者,重其事也,非故疑惑後人。蓋欲學者讀書知音義也。
白話文:
陳無擇的婦科方劑中,有一方只用荊芥一種藥材,焙乾研磨成粉末,用淡酒沖服,叫做「舉卿古拜散」,治療產後中風有奇效。這是因為荊芥是作用於厥陰血分的藥物。《唐韻》中,「荊」字讀作「舉卿」,「芥」字讀作「古拜」。隱去藥方名稱的真正含義,是為了強調其療效,並不是故意要迷惑後人。其實是想讓學習者透過研讀,了解藥物名稱的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