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堂散記》~ 卷上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3)

1. 病可治病家不知信任者錄四

胡仰山兄,素善飲酒貪涼,病因於濕,濕之在外者,浸淫兩足,潰爛而出不盡,則臀生癤,肛門腫。濕之在脾肺者,則生痰作嗽,上為喘呼不得臥,喘甚則汗大泄,數見脫象而復定者,胃氣強腎氣不敗也,予用腎著湯:

茯苓三錢,白朮,半夏,澤瀉各一錢,乾薑五分,穭豆二錢,(大豆黃卷更好)長流水煎服。

因痰而嗽治在脾,因濕生痰當利濕,濕從下受著於腎,故用腎著湯加半夏以潤腎,而以穭豆泄腎之濕也。藥力緩,服之二日無大效,其家不信,竟服金匱腎氣湯,數日而死。

蕭氏女,年十五,日隨母績麻,一春多雨,坐處常濕,濕從下受,致有腳氣之病,始而右足腫痛,服藥未已,左足又腫,漫腫不紅,漸生寒熱,甚致頭目眩暈,治之不善,患延一月,請予治時,目直頭仰,腰背反張,人事不省,已成痙痓之症。

予曰:此腳氣上攻之病、風濕在經,久而失治,漸傳入臟,急宜從經解散,可望生機,方用羌、獨、桂枝、秦艽、萆薢、蒼朮、防己、川芎、橘紅、半夏、石菖蒲、連翹、木通、甘草,加酒炒桑枝,共成一劑。其家畏用羌獨,另請他醫,先與蘇合丸,續投溫補之劑,竟成不救。

潭渡黃氏婦,患腹痛,痛在胃脘,煩嘔不能食,日夜不成寐,延予治時,病旬日矣,診其脈滑大,體素豐腴,見其痛甚作暈,且與和胃理氣一劑,不效,次日復診,予曰:腹痛久,脈當沉細,寸口滑大而數,此胃脘癰也。病者又言,一月之前大便曾下惡血,近來不下,其痛有如雀啄之狀,此胃中積瘀,漸作癰膿無疑,必待嘔出膿血,其病方解。

膿尚未出,方用桔梗、甘草、連翹、蒡子、銀花、赤芍、丹皮、歸尾、乳香、貝母、枳殼為一劑。飲藥些須無大驗,病家以為荒唐,遂更醫,為之一嘆。

上里江氏婦,患休息痢二年,雖愈而腸垢未盡,能食體漸復,懷孕後不時猶有坐努之弊,至產後大便自前陰出,醫用分利提補之劑,半年不效,坐努難任,請予治。予曰:大小便並出前陰,非腸交也。

不自腸癰致病,非腸潰也,大便日夜十餘次,前出者十之七,後出者十之三,是必大腸易位而小腸猶故道也,大腸之所以易位者,必由臨產用力而就前陰,產後不歸穀道致成斯病,且腸本有垢,垢則滑,輕車熟路,久而成慣,坐努無時,此致病之由也。欲歸穀道,當先實腸,腸實則水穀自分,再與多服補中益氣湯,庶幾可望大氣旋轉,若大氣不升,糟粕不聚,無返本之期矣。其家無力服參,遂寢予議。

白話文:

病可治,病家不知信任者錄四

胡仰山先生平素嗜酒貪涼,病因於濕。外濕浸淫雙足,潰爛久治不癒,臀部又生癰腫,肛門也腫脹。脾肺之濕則痰多咳嗽,甚至喘息不能平臥,喘息嚴重時大汗淋漓,幾次險些脫險卻又恢復,這是因為胃氣強盛,腎氣未衰。我用腎著湯治療:茯苓三錢,白朮、半夏、澤瀉各一錢,乾薑五分,藊豆二錢(大豆黃卷更好),水煎服。因咳嗽是脾虛,因濕生痰則需利濕,濕邪從下而上侵犯腎臟,所以用腎著湯加半夏滋潤腎臟,用藊豆泄去腎濕。藥效緩慢,服用兩天不見效,其家人不信,改服金匱腎氣湯,數日後便去世了。

蕭氏女子,十五歲,每日隨母親搓麻,春雨連綿,坐處潮濕,濕邪從下而上侵犯,導致腳氣病。起初是右腳腫痛,服藥未愈,左腳又腫,腫脹但不紅,漸漸出現寒熱,甚至頭暈目眩。治療不當,病情延誤一月,求我診治時,她雙目直視,頭仰向後,腰背反弓,不省人事,已成痙攣之症。我說:這是腳氣上攻,風濕之邪侵犯經絡,久治不愈,逐漸侵入臟腑,需立即從經絡疏散風濕,尚有生機。我處方用羌活、獨活、桂枝、秦艽、萆薢、蒼朮、防己、川芎、橘紅、半夏、石菖蒲、連翹、木通、甘草,再加酒炒桑枝,共為一劑。其家人害怕使用羌活、獨活,另請他人醫治,先服蘇合丸,繼而服用溫補藥物,最終回天乏術。

潭渡黃氏婦女,患腹痛,痛在胃脘,煩躁嘔吐,不能進食,日夜不能安睡。求我診治時,已病十天,診其脈象滑大,體型豐腴,見其疼痛劇烈,甚至昏厥,我給她開了和胃理氣的藥方,無效。次日複診,我說:腹痛日久,脈象應當沉細,寸口脈滑大而數,這是胃脘癰腫。病人又說,一個月前大便曾排出惡血,近期未排,疼痛如雀啄一般,這是胃中積瘀,逐漸形成癰膿無疑,必須嘔出膿血,病才能痊癒。膿尚未排出,我處方用桔梗、甘草、連翹、紫荊皮、銀花、赤芍、丹皮、當歸尾、乳香、貝母、枳殼為一劑。服藥後不見效,病家認為荒唐,於是另尋醫生,令人惋嘆。

上里江氏婦女,患休息痢二年,雖然病癒,但腸道未完全清潔,身體逐漸恢復,懷孕後仍時有便意不盡,產後大便從陰道排出。醫生用分利提補的藥物治療半年無效,便意頻繁難以忍受,求我診治。我說:大小便都從陰道排出,不是腸道互通,也不是腸癰或腸潰瘍導致的。大便每日十餘次,從陰道排出的佔七成,從肛門排出的佔三成,這一定是直腸移位,而小腸仍循舊道。直腸移位的原因,一定是分娩用力,導致直腸移位到陰道,產後未能恢復正常位置所致。而且腸道本就積垢,積垢則滑利,久而久之便成了習慣,便意頻繁,這就是病因。要使大便恢復正常排泄,應當先使腸道充盈,腸道充盈則水穀能自行排出,再服用大量補中益氣湯,或許能使元氣上升,若元氣不升,糟粕不能聚集,便無法恢復正常。其家人無力購買人參,便作罷了。

2. 見而不能治者錄四

鄰翁程彤,身體素強無血症,年近七旬,忽嘔血,脈弦,強與以清熱平肝之劑,血遂止。一月後胸中忍忍又吐數口,服藥又止。一日忽吐出肝一塊,重兩許,再吐如棋子大者五六,遂困頓不食,數日而逝。

□溪項錦州兄長媳,久嗽咯血,內熱人困,延予治時,病數月矣,診其脈弦數,按之無力,予曰:此火盛灼金之症,時值夏令火旺,與以瀉火保金之劑,守至金秋得令,再望生機。所服煎劑大概參麥居多,丹皮、茯苓、紫菀、百合之類出入加減,一日吐出肺兩塊,意如熟豬肺,胸中忍忍痛,再用參麥加入白芨、阿膠等昧,遂不應未幾而逝。

鄰翁何天一患腹痛,痛甚頻下大便黑如炭,小便如墨汁,腹痛日夜不止,食入作嘔,用芍藥甘草湯不應,六君不應。自言胸中作燒,加入芩連,又不應。其人平日好酒,恆蓄燒酒於家,無夜不醉,老年不勝曲糵,此腸胃腐敗無治也,數日而逝。予前所見,酒客得病,下如敗醬、如漆渣者,數入皆不治,但未有如此之黑也。

大便下血者不死,小便尿血者多死。予曾治畢文高兄,溺血二、三年一發,甚至歲發一、二次,服補中益氣加炒黃柏、山梔數劑而止。年過七旬服藥無效,竟以尿血死。後又見胡秉軸兄、畢振宇兄尿血成條,藥皆不應,逾月而死。

白話文:

鄰居程翁,身體一向強健,沒有貧血的毛病,將近七十歲時,突然嘔血,脈象弦細。我用清熱平肝的藥方,血就止住了。一個月後,胸口隱隱作痛,又吐出幾口血,再次服藥也止住了。有一天,他突然吐出一塊像肝臟的東西,約重二兩,之後又吐出五六塊像棋子大小的東西,於是身體虛弱,不吃東西,幾天後就去世了。

溪項錦州一位兄長的媳婦,久咳咯血,內熱體倦,找我治療時,已經病了好幾個月了。診脈發現脈象弦數,按之無力,我說這是火盛傷肺的症狀,正值夏季火旺,於是給她開了瀉火護肺的藥方,等到秋天金氣旺盛的時候再看有沒有希望。所用的藥方主要以人參、麥冬為主,加減丹皮、茯苓、紫菀、百合等藥材。有一天,她吐出兩塊像熟豬肺一樣的東西,胸口隱隱作痛,我又在人參、麥冬的基礎上加入白芨、阿膠等藥材,但沒多久她就去世了。

鄰居何天一患上腹痛,疼痛劇烈,經常排出像炭一樣黑的大便,小便像墨汁一樣黑,腹痛日夜不止,吃東西就嘔吐。我用了芍藥甘草湯,沒效果;用了六君子湯,也沒效果。他說胸口感覺像燒一樣,我又加了黃芩、黃連,還是沒效果。他平時嗜酒如命,家裡總是備著燒酒,幾乎每天晚上都喝醉,老年人經不起這樣飲酒,這是腸胃腐敗,無藥可治,幾天後就去世了。我以前見過的酒鬼生病,大便像腐爛的醬、像漆的殘渣一樣的,好幾例都沒治好,但從沒見過像他這樣黑的大便。

大便出血的人不一定死,小便出血的人大多會死。我曾經治療過畢文高先生,他尿血,兩三年發作一次,甚至一年發作一兩次,我用補中益氣湯加炒黃柏、山梔子幾劑藥就止住了。但他七十多歲時再次服用這些藥物無效,最終因尿血而死。後來我又見過胡秉軸先生、畢振宇先生尿血成條狀,用藥都沒有效果,一個多月後都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