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話》~ 慈濟醫話(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慈濟醫話(卷一) (5)

1. 婦女崩漏有寒熱虛實之不同

寒症則少腹作痛而不脹,唇白,口思熱,舌滑而潤。熱症則因熱蕩血,腹脹而痛或不痛,面赤唇焦,舌膩口渴。實症則氣促多熱,虛症則氣短多寒。蓋黑色成塊多熱(色黑亦有寒者,但視其他現象以定之);色不正而黏,多寒。實則塊多,虛則稀而少塊。總之此症或黑紫,或淡紅,或無紅色者,見證不一也。

白話文:

寒症:

  • 下腹疼痛但不脹痛
  • 嘴脣發白
  • 口渴想喝熱水
  • 舌頭光滑潤澤

熱症:

  • 因熱氣導致出血
  • 腹脹疼痛或不痛
  • 面色發紅,嘴脣乾裂
  • 舌苔厚膩,口渴

實症:

  • 氣短,體熱較多

虛症:

  • 氣短,體寒較多

其他特徵:

  • 如果便便顏色發黑、成塊,通常是熱症(但也有便便發黑卻是寒症的,需要結合其他症狀判斷)
  • 如果便便顏色不正、黏膩,通常是寒症
  • 實症的便便成塊較多,虛症的便便稀釋且成塊較少
  • 總的來說,這個疾病的便便顏色可能發黑或發紫、淡紅色,或無紅色,具體症狀表現不一而足。

再寒能凝血,而患崩漏者,女子天癸,按月而來,因寒將血閉,月留一點,累月所積,一旦俱下,則為崩漏。治法以艾、桂逐瘀。

白話文:

過度的寒冷會導致血液凝滯,患有崩漏的女性,本該按月來潮的天癸(月經),由於寒邪阻滯了血液的流動,導致經血每月只殘留一點點,時間一長積累下來,突然一起全部排出,就形成了崩漏。

治療方法: 使用艾草和桂枝來驅逐瘀血。

2. 解拍花迷藥法

通關散能解拍花迷藥。常佩避瘟散,或上等香面、香水等,及麝香乳香沉香木香檀香雄黃白芷荊芥、皂角刺、蘭花子等藥均可。要之,使鼻不得聞他味,且鼻竅常開而不閉,則迷藥無法可施。

白話文:

通關散可以解除帶有迷幻性質的花草藥物的毒性。平時可以攜帶避瘟散,或者上等香粉、香水等,以及麝香、乳香、沉香、木香、檀香、雄黃、白芷、荊芥、皁角刺、蘭花子等藥材都可以。總之,讓鼻子聞不到其他氣味,而且鼻孔保持暢通不阻塞,那麼迷魂藥就無計可施。

3. 耳腫治法

田螺冰片浸出水,敷之即愈。蓋田螺性寒,其色青黑,故涼肝滋陰。耳腫於肝熱,以田螺去肝熱之結毒,加以辛溫之冰片而散其瘀,則腫自消。

白話文:

用田螺加冰片泡水,敷在耳朵上就會好。因為田螺性質寒涼,顏色青黑,因此可以涼肝滋陰。耳朵腫脹是肝火過旺引起的,可以用田螺去除肝熱結毒,再加入辛溫的冰片,可以散開淤血,這樣腫脹就會消退。

4. 苦膽與牛黃之異性

苦膽能清心火,下燥糞,其功與大黃石膏等。牛黃氣香味苦色黃,能固脾胃,其性和緩。

白話文:

苦膽能清心火,促進大便排出,它的功效類似大黃、石膏等藥物。

牛黃散發出氣味,有苦味,顏色呈黃色,能固守脾胃,其性情溫和。

5. 論《全生集》

《全生集》是極好之書,法多可取。蓋成方往往無規模,且多蠻補之方。是集湯頭,頗少斯弊。用藥補散品為正,涼泄品為奇,大熱品為偏。我同人用補用涼用熱,能指揮如意,則外科之能事畢矣〔評王維德著《外科證治全生集》〕。

白話文:

《全生集》這本書非常好,裡面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方法。傳統的藥方通常沒有什麼規律,而且有很多亂補的方子。這本書裡的湯劑很少有這種缺點。它用藥分為補藥和散藥,涼藥和瀉藥,熱藥和偏藥。如果我能像指揮軍隊一樣,隨意運用補藥、涼藥、熱藥,那麼外科醫術就全學會了〔評王維德著《外科證治全生集》〕。

6. 醫者責在救人

醫者臨症,惟恐認症或左。認症不明,萬不可冒昧貪功而誤生命。認症既明,又不可敷衍了事而失良機。如症不中變,總須盡力而為,期收圓滿效果。惟有三不治:敗象現不治;真臟脈現不治;病家二三其意不治,以徒勞無益也。吾從不敢以醫自炫,只以近來湯頭醫生,與日俱增,病人因藥而死者,亦與醫俱增。

白話文:

醫生看診時,最怕診斷錯誤或偏誤。診斷不明確,絕對不可草率行事以求功勞,而白白葬送性命;診斷明瞭後,也不可敷衍了事,錯失良機。如果病情沒有變化,就必須盡力而為,爭取滿意的效果。只有以下三種情況不予治療:敗相明顯的不治;真臟脈象出現的不治;病人猶豫不決、意見不統一的不治,因為徒勞無功。我從不敢自誇是名醫,只是近來庸醫越來越多,因為吃藥而死的病人也越來越多。

長此以往,人命不知枉死若干,坐視不忍,乃作根本改革之圖,此組織醫學會之起原也。本會研究醫學,直接因為造就醫生,間接實為保全民命。責任重大,程途遙遠,願與諸子共勉之。

白話文:

長期以來,多少人不明不白的死去了,我實在於心不忍,於是想從根本上進行改革,這就是成立醫學會的目的。本學會研究醫學,其直接目的是培養醫生,其間接目的是保全民眾的生命。責任重大,道路漫長,希望與各位同仁共勉。

7. 醫道浸衰之原

醫道與營業迥異,營業取專利,醫道貴廣傳也。自來醫道浸衰,誤於秘本。秘本之起源有二:一則偶得效驗之方,視為至寶,秘不示人;一則稍通文墨者,閉門杜撰,僥倖一得,遂誇大其詞,錄為抄本,吝不付梓。即有謬誤,不肯就正高明。噫!談醫之人,盈千累萬,而得理之人,不過十數。

白話文:

中醫和做生意完全不同。做生意要取得專利,而中醫講究的是廣泛傳承。從古以來,中醫逐漸衰落,就是因為過於重視祕方。祕方的產生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偶爾得到有效驗方的醫生將其視為寶貝,不願意傳授給別人;另一種是略通文墨的醫生閉門造車,僥倖獲得一點成果就誇大其詞,寫成抄本,不願意印刷成書。即使出現錯誤,也不願意向醫術高明的人請教。唉!談論醫術的人成千上萬,但真正懂得醫理的人不過十幾個罷了。

遑論乎道,彼秘密不傳,或謬種相傳者,則比比然也。自誤誤人,甚至誤天下,誤後世,可勝慨哉!吾講書論醫,舍群家,屏秘本,專取本、內二經,示之準繩,庶幾積習少挽。

白話文:

不要說那些玄妙的道理了,那些祕方不外傳,或者傳聞有誤的,比比皆是。自欺欺人,甚至誤導天下人,誤導後代,令人感慨不已。我講書論述醫理,撇開其他著作,摒棄祕本,專門以《本草經》和《內經》作為準則,向大家展示正確的方法,希望減少一些偏差的習氣。

8. 論《內經》之主要

《內經》為養生之書,首篇即論持滿御神,以全天真。又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次篇即論四氣調神,以養臟腑之數端者,可括全經之主要。蓋凡百病狀,皆緣不知持滿御神,不知避虛邪賊風,不知四氣調神所致。凡百治法,皆須審查,不知持滿御神、不知避虛邪賊風、不知四氣調神之故,而施以相當之方術也。

白話文:

《內經》是一本養生書籍,開篇就討論保持身體充盈、守護精神,以保全先天之氣。還說:邪惡的風氣,適時躲避。後面的章節討論四時節氣調節精神,以滋養臟腑。這幾點可以概括整本書的核心。大大小小的疾病,都緣於不知道保持充盈、守護精神,不知道躲避邪惡的風氣,不知道四時節氣調節精神。所有的治療方法,都必須仔細判斷,不瞭解保持充盈、守護精神、躲避邪惡的風氣、四時節氣調節精神的原因,就不能施以相應的方術。

9. 處方宜洞明醫理

論脈、論病、論藥皆易,獨配方則難。不知醫理,則不能配方。不能配方,萬不可讀湯頭。蓋配方以專治某病尚易,因病而隨證配方甚難,必具有因病配方之能力,然後始可讀湯頭,藉資參考。設不能因病配方,據讀湯頭,以古方加減為法則,勢必不肯潛心深造,流入粗工也。

白話文:

談論脈象、疾病和藥物都容易,只有藥方最難。不瞭解醫學原理,就不能配藥方。不能配藥方,千萬不要研究藥方。因為針對某種疾病配藥方還比較容易,根據疾病的具體症狀來配藥方就非常困難了。一定要具備根據疾病配藥方的能力,然後才能研究藥方,作為參考。如果不能根據疾病配藥方,卻根據藥方來簡化或加強古方,就一定不會潛心鑽研,流於粗製濫造。

10. 治病不宜膠執成法

治病須法由我定。若膠執成法,欲適合今病,何異削足適履。如春忌疏散而喜涼下,設病真傷寒,豈可下乎?秋喜疏散而忌涼下,設遇內熱症,豈可散乎?立方以治病為的,不厭重複。如百人同病瘟,則同用一方,而視病之輕重,體之強弱,略予增減之,雖治百人可也。如陰陽交爭,病雖在於一人,而今日陽盛則助陰,明日陽敗則又須助陽。

白話文:

治療疾病的方法應由我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如果一味遵循既定的規則,想要符合現在的病情,那和削足適履有什麼區別呢?例如,春天忌諱疏散風寒,喜歡清涼瀉火,如果病情是真正的傷寒,難道能瀉火嗎?秋天喜歡疏散風寒,忌諱清涼瀉火,如果遇到內熱證,難道能散寒嗎?開方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不厭其煩地重複。例如,一百人同時患瘟疫,那麼就用同一方劑,並根據病情的輕重,體質的強弱,稍加加減,即使治療一百人也可以。如果陰陽交爭,雖然疾病只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但今天陽氣旺盛就要扶助陰氣,明天陽氣衰敗又需要扶助陽氣。

隨病更方,並非矛盾,雖一人而兼用數方亦可也。醫者不察,往往得一方以為奇珍,無論何症,皆用一方,誤矣。矯其弊者,又或自詡飽學,不問病之何屬,但易人即易方。此人病瘟而用涼,彼人病瘟而用熱,矜奇立異,皆不明理之工也。

白話文:

根據病情調整不同的治療方案,並不會造成矛盾衝突,甚至一個人也可以同時使用多種療法。如果醫生診斷不準確,往往會將某種療法視為靈丹妙藥,不管什麼病症都使用同一種療法,這是一種錯誤做法。為了避免這種弊端,有些人自詡博學,不考慮患者的病症,只是換人就換療法。有的人因為熱毒症而用寒涼療法,有的人因為熱毒症而用溫熱療法,這些標新立異的做法都是不懂得診療原則的表現。

11. 治病不宜專決於脈

治病之法,先察色音,後察二便,詢其所苦,問其所欲,然後取決於脈,則十得八九矣。若自作聰明,僅以脈斷,未有不貽誤者。緣病之所生,多由於風,風脈未有不浮者。如吐而頭痛,項強,便難,脈浮,則宜降。不吐而頭痛,項強,便利,脈浮,則宜散。同一浮象,而輕入則散,深入則降,緣頭痛則太陽病,吐則太陽陽明俱病。仲景著作,誠大觀也。

白話文:

診治疾病的方法,首先觀察面部表情和聲音,然後檢查大小便的變化,詢問患者的痛苦和需求,最後通過號脈來確診病情,這樣的診斷準確率能達到八九成。如果自以為聰明,只憑脈象判斷病情,往往會誤診誤治。因為疾病的產生大多與風邪有關,風邪導致的脈象必定是浮脈。如果患者嘔吐、頭痛、後頸僵硬、排便困難,脈象浮起,則應採取降法治療。如果患者不嘔吐、頭痛、後頸僵硬、大便通暢,脈象浮起,則應採取散法治療。雖然都是浮脈,但病情輕微者用散法,病情嚴重者用降法,因為頭痛屬於太陽經病證,嘔吐屬於太陽經和陽明經病證。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雜病論》內容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