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話》~ 慈濟醫話(卷二 下篇) (3)

回本書目錄

慈濟醫話(卷二 下篇) (3)

1. 臨證之要

臨證雖難,只要將大法認定,自少錯誤,初臨症者,如遇大症,先宜以輕劑問之。倘有經驗,則宜用大劑攻之。病體早愈一日,早養一日正氣。

白話文:

臨證雖然困難,但只要掌握大原則,就能減少錯誤。初次接觸臨床的醫生,如果遇到危急重症,應該先用輕劑試探病情。如果有一定的經驗,則可以用大劑量積極治療。病人病情早一天好轉,就能早一天恢復元氣。

2. 論陰陽

醫學之理,首在陰陽。陰陽之理,既精且細。或曰:陰陽名目繁多,令人難辨,是陰陽無一定之理也。以無定之理之學而治病,豈能斷生死,起沈痾?此一說也。或曰:陰陽顯甚,如人則背陽而腹陰,物則表陽而里陰。推之萬物,陰陽判然。是陰陽甚易知,易知若此,豈不盡人而醫耶?此又一說也。

然則欲知陰陽之理,難乎易乎?曰:知之則易,用之則難。陰陽有定而無定,亦無定而有定,或以理而推陰陽,或以氣而推陰陽,或以象而推陰陽,或以數而推陰陽。倘能因時而用,自爾妙化無窮,要之不外平衡而已。反是則陰陽錯亂,變端百出矣,燮理陰陽之謂何?

白話文:

論陰陽

醫學的根本道理,就在於陰陽。陰陽的道理,既精微又複雜。有人說:陰陽的名目很多,讓人難以分辨,所以陰陽並沒有確定的道理。用沒有確定道理的學說來治病,怎麼能夠判斷生死,治療疑難雜症呢?這是其中一種說法。也有人說:陰陽很明顯,像人體,背部屬陽,腹部屬陰;萬物也一樣,外表面屬陽,內部屬陰。推及所有萬物,陰陽的區分都很清楚。所以陰陽很容易理解,既然如此容易,難道不能夠治癒所有病人嗎?這又是另一種說法。

那麼,想要了解陰陽的道理,是容易還是困難呢?答案是:理解它容易,運用它就困難了。陰陽既有確定的規律,也有不確定的變化;可以根據道理推斷陰陽,也可以根據氣的運行推斷陰陽,還可以根據現象推斷陰陽,甚至可以根據數理推斷陰陽。如果能夠根據時間和情況靈活運用,就能夠產生無窮的妙用,其根本目的都在於保持陰陽平衡。反之,如果陰陽失調,就會出現各種問題。那麼,什麼叫做調和陰陽呢?

3. 論五行

以制勝生成論五行,始知五行變化之妙。若以生克論五行,則為五行所拘,反不得其妙,若不以制勝生成或生克論五行,則大法已失。可隨意顛倒,不復成五行矣。故五行之理,至活而至嚴。

白話文:

論五行

運用相生相剋的原理來闡述五行,才能了解五行變化奧妙之處。如果只用相生相剋的單一角度來看五行,就會被五行所限制,反而無法領會其精髓。若不以相生相剋或相克相生的原理來論述五行,則五行之理便已蕩然無存,可以任意顛倒,五行也不再是五行。所以,五行的道理,既靈活又嚴謹。

4. 論風

風善行而數變,八節不正之風,或害空竅,或走經絡,或傳臟腑,迨久蘊內動,或鼓熱而作厥,或助寒而成痿,或耗氣而盜汗,或煎液而成痰。七情六淫,莫不由風媒介之,故風為百病之始。

虛風正風之分,邪風是正風,因邪風雖害人,然能生殺萬物也。動作鼓盪之風(人力所為者)為虛風,於人雖無大害,於物實無生殺權,故曰虛風。

風為熱者,因熱極而風,故風為熱。

白話文:

風的特性是容易傳播且變化多端。不正的風邪,可能侵害人體的孔竅,或沿著經絡運行,或傳入臟腑。如果長期積存在體內,就會引起內在的病變,例如:風邪夾雜熱邪而導致厥證(肢體抽搐、昏迷),或與寒邪結合而導致痿證(肌肉萎縮無力),或耗損人體元氣而出現盜汗,或損傷津液而產生痰飲。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等致病因素,大多是藉由風作為媒介傳播的,所以風是許多疾病的開端。

風可以分為虛風和正風。所謂的邪風,其實也是正風的一種,因為雖然邪風會傷害人,卻也能夠主宰萬物的生長和消亡。由人為活動所引起的風,例如快速揮動四肢產生的風,稱為虛風。這種風對人體並無大害,也無法主宰萬物的生長消亡,所以稱為虛風。

風邪如果帶有熱性,是因為熱邪極盛而化生為風,因此我們說風是熱邪的一種表現形式。

5. 論五音

角、徽、宮、商、羽,角音調和而亢直;徽音和美而柔順;宮音重濁而宏大,商音高揚而流利、羽音沈著而穩固。春萬物始生,其調亢直以應生。夏萬物生榮,其調柔和以應長。長夏為土,故調重大,以表其獨厚。秋主收斂,故調高揚以應之。冬主潛藏,故調沈穩以應之。此其正也。

又因音有高低,故有太、少之分。又因天地人之不同,陰陽升降之變化,故上應天,中應人,下應地,而有上、中、下之分。蓋每音均有太、正、少及上、中、下,以應三陰三陽。太、正、少為陰,因本音之變音,故為三陰。上、中、下為陽,因陰陽升降之變音,故為三陽,要之本音、變音為靜,非本音、變音之變音為動。

白話文:

論五音

角、徵、宮、商、羽五音各有其特性:角音高亢而直率;徵音平和而柔順;宮音低沉而宏大;商音高亢而流暢;羽音低沉而穩固。春天萬物開始生長,其音調高亢直率以回應生機勃勃的景象。夏天萬物茂盛繁榮,其音調柔和以回應生長的趨勢。長夏屬土,所以音調厚重,以表現其獨特的特質。秋天主導收斂,所以音調高揚以回應秋季的氣象。冬天主導收藏,所以音調低沉穩固以回應冬天的狀態。這就是五音的正常狀態。

此外,由於音的高低不同,所以有太、少之分。又因為天地人的不同,以及陰陽升降的變化,所以五音又分為上、中、下三層,分別對應天、人、地。總之,每個音都包含太、正、少以及上、中、下,以應合三陰三陽的變化。太、正、少為陰,是本音及其變音,所以稱為三陰。上、中、下為陽,是陰陽升降產生的變音,所以稱為三陽。總而言之,本音和它的變音是靜態的,而本音和變音再變化的音調則是動態的。

6. 五味之所欲

五味所欲,經無明文。然考其義,以酸收、苦堅、甘緩、辛散、咸軟之理推之,以同氣相求之義證之,是收、堅、緩、散、軟,即酸、苦、甘、辛、咸之所欲也。

白話文:

五味之所欲,古籍並無明確記載。但根據其含義推測,從酸味收斂、苦味堅固、甘味緩和、辛味發散、鹹味軟化的特性來看,以及「同氣相求」的道理,可以推斷:收斂、堅固、緩和、發散、柔軟,正是酸、苦、甘、辛、鹹五味各自所追求的功效。

7. 九竅與臟腑之關係

九竅司五臟盛泄之職。耳能聞,可長心思。目能視,可和肝。鼻能嗅,可養肺。口能食,可納五穀而養臟腑。二陰排泄渣滓,以清臟腑,故人能為萬物之靈。

白話文:

九竅與臟腑的關係

九個竅穴掌管著五臟的盛衰和排泄功能。耳朵能聽,可以使心思清明;眼睛能看,可以滋養肝臟;鼻子能聞,可以保養肺臟;嘴巴能吃,可以吸收五穀來滋養臟腑;兩個排泄器官(肛門和尿道)排出體內廢物,以清潔臟腑,所以人才能成為萬物之靈。

8. 咽嗌之解釋

上曰咽,下曰嗌,合而言之曰喉。嗌法地,即咽喉之下口。

白話文:

咽嗌之解釋

上面稱為咽,下面稱為嗌,合起來就叫做喉嚨。嗌指的是咽喉下方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