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話》~ 慈濟醫話(卷二 下篇) (5)
慈濟醫話(卷二 下篇) (5)
1. 論傷寒
傷寒包括甚廣,故仲聖《金匱》,無溫症一門,已賅於傷寒中也。或曰傷寒與溫症為兩種,或曰仲聖溫症一篇已遺失。究之推度揣測,毫無根據。試讀《內經》,何嘗不明言「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耶。
白話文:
傷寒涵蓋的範圍很廣,因此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沒有專門講述溫病的部分,因為溫病已經包含在傷寒中了。有人認為傷寒和溫病是兩種不同的病症,也有人認為張仲景所寫的溫病一章已經失傳。仔細考量和推測,這些說法都沒有依據。看看《黃帝內經》,不也明確地說了「冬天受寒,春天必定得溫熱病;冬天不注意養精蓄銳,春天必定得溫熱病」嗎?
2. 論脫骨傷寒
此疾乃陽明症,或因藥誤,或因失調、致將邪熱攻入少陰,由少陰蒸入厥陰。諸節屬於筋,故按節潰爛。或因邪熱伏於骨中,由骨空之節而蒸筋,故曰諸節潰爛,脫骨傷寒。總之因始陽[傷]於寒,漸至邪熱脫落於骨中也。脫骨傷寒分陰陽,熱邪曰陽,寒邪由陽入陰曰陰。屬於陽者,十愈六七;屬於陰者,十愈二三。
白話文:
這個疾病是陽明病,或者因為用藥不當,或者因為身體失調,導致邪氣和熱氣攻入少陰,從少陰蒸發到厥陰。各個關節都屬於筋,所以按壓關節會潰爛。或者因為邪氣和熱氣潛伏在骨中,從骨頭的空節蒸發到筋上,所以說各個關節潰爛,骨頭脫出,稱為傷寒脫骨。總的來說,是因為一開始陽氣受到寒氣侵襲,逐漸導致邪氣和熱氣脫落到骨中。脫骨傷寒分為陰陽兩種,熱邪為陽,寒邪從陽進入陰為陰。屬於陽性的,十個人中六七個能好;屬於陰性的,十個人中只有二三個能好。
3. 各症問答十七則
問治痧疹之用藥?曰:痧疹治法,宜用鮮生地、鮮石斛、鮮蘆根、生軍、生石膏、二花、連翹、知母、寸冬、甘菊、薄荷、大青葉、茵陳、木通、通草、梔子、黃苓、川連、羚羊、犀角、紫雪、牛黃等品。忌用元參、天冬、荊芥、葛根、柴胡、麻黃、浮萍、三甲、防風、二活、當歸、紅花等品。
白話文:
治痧疹的藥物:
治療痧疹的方法,宜用以下藥品:
- 鮮生地
- 鮮石斛
- 鮮蘆根
- 生軍
- 生石膏
- 二花(金銀花、連翹)
- 連翹
- 知母
- 寸冬
- 甘菊
- 薄荷
- 大青葉
- 茵陳
- 木通
- 通草
- 梔子
- 黃苓
- 川連
- 羚羊角
- 犀角
- 紫雪
- 牛黃
忌用藥物:
治療痧疹時應忌用以下藥品:
- 元參
- 天冬
- 荊芥
- 葛根
- 柴胡
- 麻黃
- 浮萍
- 三甲(蒼朮、白朮、厚朴)
- 防風
- 二活(柴胡、防風)
- 當歸
- 紅花
再痧疹回緊之治法,惟通里氣一法可救。蓋何愈之候,為毒漸散,離體而播於空際。回緊之候,為毒忽陷,循際而深入臉理,初非真有回緊、回遲之不同也。
白話文:
再次發作痧疹時,只有疏通裏氣的方法才能救治。
病症好轉的時候,是因為毒素逐漸消散,離開身體散播到空中。病症再次發作的時候,是因為毒素突然下陷,沿著經絡深入了皮層。這並不是真的有再次發作、再次延遲的不同,而是同一個病症的表現。
問喉症之治法?曰:喉症不同,濕熱閉症,牛蒡子、豆根,苓、連皆可用。白喉宜養陰;濕熱宜疏解宣下,忌養陰。起白非白喉,亦有陰虛不起白者。蓋白喉之白,與非白喉之白有別,不潤者為白喉。若有白而二便利,口渴不思飲者,非陰虛。若無白而二便不利,口渴思飲者,為陰虛。
論症當互證情形,不可拗執一隅。謂白喉為陰虛之一種則可,謂有白即為白喉則不可。
白話文:
問:喉嚨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答:喉嚨疾病的類型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如果是濕熱閉塞型的喉嚨疾病,可以使用牛蒡子、豆根、茯苓和連翹等藥材。如果是白喉,則需要養陰。如果是濕熱型的喉嚨疾病,則需要疏解濕熱,利小便通大便,不宜養陰。
喉嚨長白苔不一定是白喉,也可能是陰虛所致的白苔。白喉的白苔和非白喉的白苔是有區別的,白喉的白苔不滋潤。如果有白苔,但二便通暢,口渴不想喝水,就不是陰虛。如果沒有白苔,但二便不通暢,口渴想喝水,則是陰虛。
問喉症有頭熱、身不燒、口不渴、吐泄、脈沉細者,如何治法?曰:此濕痹喉症也。且因痹而陰虛,先宜牛蒡子、豆根清宣之品。利止,宜大生地、正元參鎮潤之劑,吐者宜清宣兼下法,生軍可用。
白話文:
**問題:**患者喉嚨痛,有頭熱、但身體不發燒、也不口渴,還有嘔吐和腹瀉,脈象沉細。請問如何治療?
回答: 這是濕氣阻滯造成的喉嚨疼痛。由於濕阻而導致陰虛,先使用牛蒡子、豆根等清熱化濕的藥材。濕熱消除後,再使用生地黃、元參等滋陰潤燥的藥材。如果有嘔吐,應採用清熱化濕兼瀉下的方法,可以使用生薑。
問養陰清肺湯,有以為治白喉之主藥者,有以為治白喉之毒藥者。緣用之或收奇效或見敗象,結果不同,持說乃異,未知孰是?曰:白喉由於陰虛,故起白硬而少液,養陰清肺誠對症藥也,況症有輕重,在《忌表抉微》,亦不專限於養陰清肺湯也。後人不細讀,僅學其方,不學其理。
白話文:
關於「養陰清肺湯」這個方劑,有人認為它是治療白喉的主藥,但也有人認為它是白喉的毒藥。使用後,有些人收到了奇效,有些人卻見到了糟糕的結果。由於結果不同,每個人的說法也不同,不知道哪種說法纔是正確的?
回答:「白喉」是體內陰分不足導致的,所以白喉的病竈會呈現白色且堅硬,而且缺乏液體。養陰清肺湯的確是針對症狀的藥方,而且病症輕重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在《忌表抉微》這本書中,對於白喉的治療並未限制於養陰清肺湯一種方劑。後人閱讀不仔細,只學到了方劑,卻沒有理解其中的道理。
致有濕熱潰爛之喉,亦視為白喉,誤投養陰劑者,豈能奏效耶!不悟用法之非,反誣立法之是,一誤再誤,靡所底止,不可以不辨。
白話文:
對於有濕熱引起的潰爛喉嚨,也將它視為白喉,錯誤地使用滋陰的中藥,難道還能有效嗎!不懂得用法的錯誤,反而誣賴立法的正確,一次錯、再錯,沒有止境,不能不加以辨別。
問癲、狂、癇諸症之別?曰:狂屬陽,癲屬陰,故重陽為狂,重陰為癲。初得時辨之,癲則口吐白沫,而面白唇青,狂則否。查其形狀,凡語言罵詈,不避親疏,聲高氣粗為狂。語言呢喃,時作時止為癲。最重要者在查其目,目直而神不定為狂,目直而神時清時不清為癲。癇症有二種,一胎毒入於厥陰,多得之於童年。
白話文:
問題:癲癇、狂症、癇病的區別?
答覆: 狂症屬於陽症,癲癇屬於陰症,所以陽氣過盛是狂症,陰氣過盛是癲癇。在發病初期可以辨別:癲癇會口吐白沫,臉色蒼白、嘴脣青紫,狂症不會。
觀察形狀: 咒罵誹謗,不分親疏,聲音洪亮、氣勢洶湧為狂症。說話含糊不清,時好時壞為癲癇。
最重要的區別: 查看眼睛,眼睛發直、精神不穩為狂症,眼睛發直、精神時而清醒時而迷糊為癲癇。
癇病有兩種: 一種是胎毒進入厥陰經,多發於童年。
一由悶郁傷肝,多得之於成年。治之之法,古方雖有,但難去根。癇驚是因驚而癇。癇與風不同,風如卒然中風之類。癇時作時止,如羊角瘋之類。然風與癇皆得之於驚,此乃臟腑為熱所煎,猝逢驚恐,熱氣上逆,故在臟則為風,在腑則為癇。
白話文:
如果肝氣鬱悶損傷肝臟,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成年人身上。治療的方法雖然古方中就有記載,但很難根治。
癲癇是由驚嚇引起的痙攣。癲癇和中風不同,中風就像突然發生中風一樣。癲癇則會時發時停,就像羊癲瘋一樣。
然而,中風和癲癇都是由驚嚇引起的,這是因為臟腑被熱氣煎熬,突然受到驚嚇,熱氣上衝,因此在臟器中表現為中風,在腑臟中表現為癲癇。
問邪在大絡法宜引經之理?曰:邪不入經而流溢於大絡者(十五絡內之五臟絡曰大絡),謂之奇邪,法宜用藥餌將大絡之邪,引入在經、以便施治。緣人身之形臟,以經為斡,以絡為束,有如以骨為斡,以筋為束之理。邪中絡時,其邪雖輕,藥則難達。雖有香竄藥可以達絡,然或因熱邪,或因體虛,往往弊害立見。
故不如先引絡邪,使入六經,再施相當之法,或補或瀉,邪自易出。
白話文:
問:邪氣在大絡中,為什麼要使用引經的方法?
答: 邪氣沒有進入經脈,而是溢流在大絡中(十五絡中連結五臟的絡脈稱為大絡),這種情況稱為奇邪。處理奇邪的方法,應當使用藥物將大絡中的邪氣引導進入經脈中,以便進行治療。這是因為人體的臟腑是由經脈控制,由絡脈束縛的,就像骨頭控制身體,筋腱束縛身體一樣。邪氣侵犯絡脈時,雖然邪氣本身較輕微,但藥物卻難以到達。雖然有可以通達絡脈的香竄藥物,但如果體質虛弱或邪氣過於熱,往往會立即使身體產生副作用。
問逢冬作嗽之治法?曰:咳嗽之病,不一其類,逢冬必犯者最多。此症早輕暮重,脈洪者為陰素虛,及冬陽氣潛藏,陰虛陽擾而作嗽。當用鮮生地、元參以固陰,杷葉、蘆根以利肺即可。若用酸斂或宣通品,則難效。
白話文:
詢問冬季咳嗽的治療方法?回答:咳嗽疾病種類繁多,逢冬必犯的最為常見。此症早晨症狀輕微,傍晚症狀加重,脈搏洪盛者是因為陰氣虛弱,加上冬季陽氣潛藏,陰虛陽盛而導致咳嗽。應當使用鮮生地、元參來固護陰氣,杷葉、蘆根來滋潤肺部即可。如果使用酸收斂或宣通類藥物,則難以奏效。
問某君頭痛,壯熱、肢冷惡寒、口不渴,唇焦有泡、溺赤便燥,脈沉,此何症?治宜何法?曰:此症頭痛似表,肢冷惡寒似陽微,口不渴似濕。然認表,脈不浮;認陽微,脈不微;認濕,唇不滑,壯熱,唇焦有泡,溺赤便燥,乃系熱鬱於裡,蒸為壯熱。其唇焦有泡者,熱不宣也,故滋赤而便燥。
白話文:
詢問某位先生,他頭痛、發高燒、四肢冰冷怕冷、口不渴、嘴脣發焦有水泡、小便發赤、大便乾燥,脈搏沉緩,這是什麼病症?該如何治療?
回答:這個病症頭痛像是外感風寒,但四肢冰冷怕冷又像是陽氣不足;口不渴像是濕氣,但檢查發現脈搏不浮,不像外感風寒;脈搏也不微弱,不像陽氣不足;嘴脣也不濕滑,不像濕氣。發高燒、嘴脣發焦有水泡、小便發赤、大便乾燥,這些都是熱氣鬱結在體內,蒸發後變成高燒。嘴脣發焦有水泡,表示熱氣不通,所以小便發赤、大便乾燥。
其肢冷惡寒者,陽為熱鬱也。口不渴者,熱未發越也,故脈沉而不洪。法宜通里清熱,白虎承氣湯加減之:用生石膏、生軍、小枳實、知母、黃苓、川連、生草等藥。
白話文:
如果出現肢體冰冷、畏寒的狀況,是陽氣被熱邪鬱結所致。由於口不渴,表示熱邪尚未發作,因此脈象沉細而無力。治療方法應以疏通腸道、清熱為原則。可以使用白虎承氣湯加減來治療,藥材包括:生石膏、生軍、小枳實、知母、黃苓、川連、生草等。
問某君四肢厥冷作搐,脈微,系何症?治宜何法?曰:陽虛不達四肢,以致厥冷作搐,法宜助陽。附子(三錢),陳皮(三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生薑(二錢),半夏(三錢),桂皮(二錢)
白話文:
有人問:某人四肢冰冷抽搐,脈搏微弱,是什麼病症?應該如何治療?
答:陽虛導致四肢得不到濡養,才會出現厥冷抽搐的症狀。治療方法應該是溫補陽氣。
處方:
- 附子(三錢)
- 陳皮(三錢)
- 人參(一錢)
- 甘草(一錢)
- 生薑(二錢)
- 半夏(三錢)
- 桂皮(二錢)
問某君畏冷口渴,氣促喜臥,尺寸俱大,此何病?治宜何法?曰:陽明為多氣多血之腑,若有滯熱,則有餘脈現,故經雲陽明脈大。傷寒以陰陽俱大及洪大為陽明之脈,是以陰陽俱大,系滯熱鬱於胃,兼困脾氣,陽氣不宣,則畏冷口渴氣促喜臥。法宜白虎承氣湯加減之,用生石青、小枳實、知母、生軍、甘草、粳米等藥。
白話文:
有一個病人,怕冷、口渴、氣促、喜歡躺著,他的尺寸脈都很洪大,這是什麼病?適合用什麼方法治療?
回答:陽明胃腑氣血旺盛,如果出現熱滯,就會出現脈象過於豐盛的情況,所以經典上說陽明脈會很洪大。傷寒論中提到,陰陽脈都洪大的病症屬於陽明脈的表現,因此這個病人陰陽脈都洪大,是胃中有熱邪鬱結,影響了脾氣正常運作,導致陽氣不能正常運行,所以才會出現怕冷、口渴、氣促、喜歡躺著的症狀。
治療方法適合使用白虎承氣湯加減,用生石膏、小枳實、知母、生薑、甘草、粳米等藥物。
問某壯男猝患氣喘汗出,脈沉,系何症?治法如何?曰:壯男猝病,非虛可知。汗出脈沉,陽明熱象。喘乃陽明之熱,蘊蒸於肺也。法宜小承氣、麻杏石膏湯加減之。
白話文:
請問有位體格強壯的男性突然喘不過氣,而且出汗,脈搏深沉細弱,這是什麼病?如何治療?
回答:年輕力壯的人突然生病,不可能是虛證,出汗和脈搏深沉細弱都是陽明經熱症的現象。喘是陽明經的熱氣,蒸騰到肺部造成的。治療方法應該使用小承氣湯、麻杏石膏湯加減。
問某君頭痛身燒,飲黑糖姜水,覆被而臥,醒則汗出,頭痛解,身略熱,惟增喘,脈浮,治法如何?曰:風熱誤汗,致邪蘊於肺,故頭痛止而作喘。法宜辛涼,用生石膏、炙杷葉、鮮蘆根、甘菊、薄荷、二花、連翹等藥。
白話文:
有人問某位先生:某人頭痛發燒,喝了黑糖薑水,蓋著被子睡覺,醒來後出汗,頭痛好了,身體還有點熱,但是喘氣加重了,脈搏浮動,該如何治療?
先生回答:因為風熱誤發汗,導致邪氣積聚在肺部,所以頭痛消失了而出現了喘氣。治療方法應該使用清涼的藥材,例如生石膏、炙杷葉、鮮蘆根、甘菊、薄荷、二花、連翹等藥物。
問某君脈遲緩、胸痛、嘔逆,系何症?治宜何法?曰:症系寒邪傷胃,以致胸痛,嘔逆而脈遲緩,法宜寬中溫胃,散寒降逆之劑:法半夏(錢半),陳皮(三錢),白朮(三錢),厚朴(二錢),木香(一錢),茯苓(三錢),生薑(三錢),砂仁(六分),炙甘草(一錢)。
白話文:
問:某人脈搏遲緩、胸部疼痛、嘔吐,是什麼疾病?該如何治療?
答:此症為寒邪侵襲胃部,導致胸痛、嘔吐,脈搏遲緩。治療方法宜溫暖中焦(脾胃)、散寒止嘔:
藥方:
- 半夏(半錢)
- 陳皮(三錢)
- 白朮(三錢)
- 厚朴(二錢)
- 木香(一錢)
- 茯苓(三錢)
- 生薑(三錢)
- 砂仁(六分)
- 炙甘草(一錢)
問舒母年七十,熱病已愈,惟腰及脊骨作痛,何藥治之?曰:法宜養陰潤下活血。生軍現不可用。
問面部及頸項,起小粟作癢,宜何法治之?曰:症系風濕,法宜貯荊芥於袋中,用以擦癢,或用花露水擦之。
白話文:
問一位七十歲的舒母,她的熱病已經好了,但只有腰和脊骨會痛,該用什麼藥來治療呢?回答說,應該用滋養陰液、潤滑腸道、活血的療法。大黃現在不能用。
問面部和脖子起了小疹子而且癢,該怎麼治療呢?回答說,這是風濕引起的症狀,應該把荊芥放在袋子裡,用來擦癢,或者可以用花露水來擦。
問外科治法,消托二者,以為何宜?曰:外科之法,雖分陰陽,往往以托法為上,不知治外科當以消法為主,托法次之。主治,分陰陽,審虛實,調氣血,為其常法。但身壯之人,雖潰亦可用消法,能使速痊。身虛者用托法,不過較消法略遲耳。消法不能離軍,托法不能離耆。主治,熱盛血虛,可以鮮生地代耆。惟金銀花,無論消托,皆當用之。
白話文:
詢問外科治療方法,消託二者,哪個更合適?答:外科治療方法,雖然分陰陽,但往往以託法為上策,卻不知治療外科應以消法為首要,託法其次。主治時,區分陰陽,審查虛實,調和氣血,是治療的一般原則。但對於身體強壯的人,即使潰破也可以使用消法,能使傷口快速癒合。身體虛弱者使用託法,只是比消法略微緩慢而已。消法不能脫離軍藥,託法不能脫離耆藥。主治熱盛血虛者,可以用鮮生地代替耆藥。只有金銀花,無論消託,都應該使用。
問針法補泄?曰:針法補泄,以呼吸定之為正法,以左右定之為偏法。人之五臟除脾居中權外,肺當在右,肝當在左。肝既在左,腎必屬焉。肺既在右,心必屬焉。吸則肝腎主之,故左主降。呼則心肺主之,故右主升。此左降右升之理。
白話文:
詢問:鍼灸的補瀉之法?
回答: 鍼灸的補瀉之法,以呼吸來決定爲正法,以左右來決定爲偏法。人體的五臟除了脾臟居於中央掌管權衡之外,肺應該在右邊,肝應該在左邊。肝臟既然在左邊,腎臟必定屬於它。肺臟既然在右邊,心臟必定屬於它。吸氣時肝臟和腎臟掌管,所以左邊主降。呼氣時心臟和肺臟掌管,所以右邊主升。這就是左右升降的道理。